依托寓言 趣学小古文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zh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守株待兔》(统编本三年级下册)是一篇文言文,统编本教材对文言文学习的目标定位是“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这篇课文的故事内容学生是熟悉的,用文言文的语言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就会感到好奇,阅读小古文的兴趣会被自然地激发。本设计凸显一个“趣”字,通过“猜字激趣”“趣读古文”“趣解悟理”等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小古文学习之趣,进而爱上小古文。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小古文的趣味,力求背诵。
  2.学习理解小古文的基本方法,读懂课文。
  3.明白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读通、读顺小古文,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教学难点】
  明白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猜字激趣
  1.出示篆体文本,有你认识的字吗?
  2.运用“猜测”识字。
  相机出示:
  人:象形字,有手有脚,手向前伸,逐步演变成简体的“人”。(出示“人”的字体演变)
  兔:象形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字形像蹲着的兔子,头朝上,长长的耳朵,前后腿,一条弯曲的尾巴。(出示“兔”的字体演变)
  3.根据条件,猜课题。故事中有“人”,有“兔”,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守株待兔》。
  【设计意图:以“趣”开始,奠定学习课文的基调。利用篆体文本,让学生识字猜文,由字形到字义,先看后猜,悬念产生了,对古文字的学习之趣就有了;“人”“兔”二字均为象形字,利用字源识字,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趣学小古文做好铺垫。】
  二、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书写“株”。“木”字旁书写要点:横要斜,竖垂露,点起笔于竖中部;全字左窄右宽,学会谦让。
  3.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评。
  4.揭示寓言特点,板书:小故事
其他文献
時光飞逝如白驹过隙。转眼之间,我已经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27个春秋了。回首往昔,我从一个未及弱冠之年、执教经验匮乏的青涩新手到步入不惑之年、教研成果颇丰的骨干教师,这期间我历经重重磨砺,品尽酸甜苦辣,个中感受让人回味悠长。  这些年来,我参加过很多优质课比赛,既有校内语文教师的大比武,又有地、市、省乃至全国的大赛。一场比赛就是一次提升嬗变的经历,磨课的过程固然痛苦焦虑,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总让人喜悦和满
以写人为主的课文在小学不同年级的教材中,都有不同层次的体现和要求。走进统编本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家笔下的人物”,习作要求为“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如何指导学生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面对学生不够出彩的习作,如何发挥习作讲评课的有效性?笔者先是“学法渗透”,从课文中的具体材料出发,带领学生到文中走个来回,引领学生对“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个深刻的体悟。再次通过“病文”诊疗,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
“阅读链接”栏目是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课后习题后安排的阅读材料,属于助学系统的一部分,但只出现在有限的篇目中。梳理这些“阅读链接”,可以看出编者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它们来进行比较异同、建立联系、深化理解等。如果教师借鉴这样的范例,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建构阅读链接,则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并有机融入阅读教学的进程中,能够及时让学生获取一些必要的阅读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领悟和把握,同
诗歌语言优美凝练,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是人类文学艺术中最精妙的一种。充满童真的童诗,在儿童的成长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正如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说:“诗歌,和儿童有着一种天然的默契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诗歌是儿童精神世界的依托,也是儿童认识这个世界的途径。因此,儿童诗很适合低龄儿童学习,它能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能让儿童在诗歌中感悟精神世界的美。  
“反复”是童话故事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主要表现为词语的重叠、句式的反复和段式的重复。在童话教学中,教师从“反复”这一语言特质出发进行教学,可以让童话教学更加精彩。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紧扣“反复”,读出趣味性  童话故事中有许多反复的语言,趣味性较强,是让学生亲近童话、走进童话的有效途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对文本中反复语言的朗读指导入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选文】  《小学生群文读本》(蒋军晶著)三年级  【主题的选择】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其诗歌的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跡;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来增强艺术效果。本案例以“体会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习作教学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和外界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小学三年级刚刚开始学习作文,既是低年级说话写话基础上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习作篇章训练的储备,因而中年级习作成为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对学好习作尤为重要。如何让中年级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接纳习作,写好作文呢?下面我就以统编本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
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璀璨的明珠。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统编本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比重,从古风、民歌到律诗、绝句,从先秦散文到明清小说,内容涉及较为广泛。如何优化古诗文教学,实现统编本教材的编撰目的,已经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古诗文教学应该原汁原味、返璞歸真。  一、在形式上要丰富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和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进行探索和实践,在补充和延伸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综合性学习对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课标在“教学建议”一栏中提出了“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要求,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下册开始也相应地编写了综合性学习,明确提出活动要求,引导学生根据活动内容主动去学习新知识并在实践活动中
深度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主体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将学习的感受、感知与感悟有机地融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而提升学习层次,强化学习能力,从而适应新情境、探究新问题、生成新能力的综合学习。在教学统编本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中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我深深感受到不期而遇的深度学习带来的魅力。  上课伊始,我出示古诗题目和作者,问:“你们从古诗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