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定义、起源和历史发展,科学分析论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检察机关党员干部的重要意义,并对应如何在检察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检察;问题;研究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顺应历史发展,实施“以人为本”治国方略,高度关注重视民生,实行人性化管理而提出的新举措。对检察机关而言则是党建工作的新思维、新方向,是有效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的新途径,正确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保障广大检察干警,特别是党员干部的身心健康和加强检察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开拓进取精神及公正廉洁执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定义、起源和历史发展。
从语义上而言,“人文”就是以人的合理本性为中心的精神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后体现出来的在精神文化方面的文明,故又称“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治国方略的主要内容;心理疏导就是对人心理上产生的长期存在的比较博园网严重的不愉快、想不通等不平衡心理压力的疏通缓解或心理治疗。在物质文明日益发达致使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多姿多彩的今天,“人文精神”则因为国家高度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而上升到了“人文关怀”,更由于国家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之间的收入因行业的不同而大为不同,遂使人们产生了脑体倒挂分配不均的想法,诸如:“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写歌曲的不如唱歌的扭扭屁股就可赚大钱……”等,这些横向比较,往往导致人们的心理一定会产生不平衡的情绪,俗话说得好:“心病谁没有?”,但重要的是,在产生这种心理不平衡的心病之后因个体的心理素质、家庭环境、工作环境等差异不同而会出现不同的处理对待。
二、为什么要加强对检察机关党员干部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检察机关检察工作人性化管理的新突破、新途径,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体现。它避免了以往政治思想工作只单纯讲奉献的教条和生硬。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人少案多,任务繁重,具有几大显著特点:
其一,待遇相对较低。检察机关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但福利待遇历来都是较低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干警解决了住房问题,年终没有奖金,只有工资本上的那几文钱,直到后来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和逐步重视予以规范后,才逐步提高了相应的福利待遇。这就需要对在经济收入方面相对较低的检察官们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其二,工作风险较大。据统计,由于承担打击犯罪、维护一方平安的重任,再加上经常出差在外或常与犯罪分子打交道,政法工作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属于高风险行业。全国已发生多起袭击政法单位的恶性暴力犯罪事件,在检察机关负伤达到一定程度的上至检察长、下至普通干警者大有人在。特别是长期从事刑事和反贪工作的干警一不小心就容易遭人报复,生命安全受到影响。因此,处在高风险顶端的检察干警也需要必要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其三,工作任务繁重。作为法律监督部门的检察机关长期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检察官们大都积劳成疾,相当一部分工作业务骨干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艰难境地。这些因素给检察官们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是不可用言语表达的,也是重任在肩的检察官们不便说出来的。这些客观实际现状,确实是需要最高人民检察院深入调查认真研究以从机制上和组织上对检察官们特别是对基层院的检察官们规范地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其四,干部晋升不畅。检察机关存在着干部晋升和外流渠道不够畅通的客观现实,实事求是地说,因检察机关历来坚持高起点进人的标准,人员素质普遍都较高,有本事的人相对较多,但就是长期面临着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容易晋升、更不容易被提拔到其他行业担任领导职务的状况,这就会引起怀才不遇的人产生委屈和不平衡的心理,有的甚至会感到前途无望而丧失进取心或产生怨恨心理,进而导致产生不和谐的人际矛盾、形成恶性竞争环境。因此,应把干部晋升纳入检察机关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主要内容。
三、如何在检察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一)注重人文关怀,促进人的自身和谐。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人文关怀可以传递人间的公平、正义、同情和理解,使人人都尽可能拥有尊严、享受宽容。只要有人文关怀存在,人间便会有良知和情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也就能让更多的人一起享受。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和谐在本质上就包括人自身的和谐。
一是疏通干部晋升渠道。一定要坚持“唯才是举”的标准,让德才兼备者、让真正有真才实学者得以顺利地晋升到检察机关的领导岗位上去、得以顺利地被提拔到其他行业系统机构的领导岗位上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检察官们认真学习不断追求全面发展进步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提高检察官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积极发挥检察干警踏实勤奋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切实加强检察机关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明显地提高和规范检察机关执法办案质量和检察工作水平。
二是注重劳逸结合,切实保障检察官的休息权和健康权。人不是机器,即便是机器也需要定期停工检修;只有小家才有大家,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应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杜绝过度疲劳死、避免产生工作厌倦感,例如适时调整有关工作任务或岗位的承办人员,适当增加人员编制或有关岗位的工作人员数量;适时适当地打破固定的上班时间,灵活机动地安排休息,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和关爱,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列出适当的专门经费,用于干警的疗养、体检和健身等文化体育活动,如组织每年一次的身体健康检查,到周边温泉之类的疗养场所进行短暂的疗养等。
三是深入开展领导重视、人人参与、内容丰富多彩的党组织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千万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是安排专人编写材料报告应付了事,而是要采取各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吸引住干警,让所有检察干警都主动地积极参与进去。要做到这点,首先是领导重视亲自带头参与,其次是最好形成制度化,以规范地开展,内容应该以寓教于乐、健身舒心、团结人心等为主要内容,如定期不定期地以院党组、党支部、工会、妇女、共青团、摄影协会、篮球协会等兴趣爱好活动组织的名义,结合各种法定节假日特别是具有中华民族传统风俗的节日或有关时事主题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旅游活动、与外单位之间的联谊活动。
四是以民为本,要以革命的人道主义进行人性化管理。说话要有感情,要有文明素养,不能生硬教条,不能冷若冰霜,不能居高临下,不能威胁欺骗,要进行换位思考,不能只考虑工作不考虑检察官背后的家庭成员之客观实际状况,任何人、任何家庭都难免会遇到一些无法事先预料到的事发生。人都是有感情的,因为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都是人生父母养的,都要结婚生子的,不是孤零零的。
五是救济帮扶和调解维权。任何人都会遇到突如其来的“大事小务”,对这种事情,就要倡导扶危救困精神,大力发扬相互帮助的救人为乐风格,对其本人或家属因病或因事导致特别贫困者应充分发挥党组织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力量,积极开展贫困救济工作;对干警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干警之间发生的纠纷,应积极予以维护帮助或及时进行调解以防止矛盾的激化。
(二)注重心理疏导,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时期,经济社会转型带来的心理不适正困惑着一些人。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人的心理健康,就检察机关而言,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通过专家循循善诱讲解,使广大检察干警清醒地正确认识到心理疾病在现代高速发展和竞争激烈的时代是非常普遍和正常的,对自己患上心理疾病不应该产生害怕心理,一定要正确对待、正确处理,同时对他人患上心理疾病的情况也一定要正确对待、正确处理。
二是通过通俗易懂的道理,让干警找准定位,准确衡量自己的综合实力,清醒地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够事在人为的,并不是所有的失败之事都能够作为成功之母来对待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这句话的,但有些事情确实是可以在坚持不懈之后就一定能够把铁杵磨成针的,做到该放弃的就必须立即放弃,该转向的就必须立即转向,该坚持下去的还得堅持或改进方式方法努力进行下去!
三是定期或不定期地请心理医生专家进行心理咨询和安抚,对干警们进行心理压力的分析和缓解指导,同时对有较重心理疾患的干警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治疗。
四是适时适当地强调先进工作者、共产党员作为先进分子的模范激励作用。
(作者通讯地址:贵港市平南县人民检察院,广西贵港537300)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检察;问题;研究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顺应历史发展,实施“以人为本”治国方略,高度关注重视民生,实行人性化管理而提出的新举措。对检察机关而言则是党建工作的新思维、新方向,是有效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的新途径,正确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保障广大检察干警,特别是党员干部的身心健康和加强检察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开拓进取精神及公正廉洁执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定义、起源和历史发展。
从语义上而言,“人文”就是以人的合理本性为中心的精神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后体现出来的在精神文化方面的文明,故又称“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治国方略的主要内容;心理疏导就是对人心理上产生的长期存在的比较博园网严重的不愉快、想不通等不平衡心理压力的疏通缓解或心理治疗。在物质文明日益发达致使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多姿多彩的今天,“人文精神”则因为国家高度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而上升到了“人文关怀”,更由于国家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之间的收入因行业的不同而大为不同,遂使人们产生了脑体倒挂分配不均的想法,诸如:“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写歌曲的不如唱歌的扭扭屁股就可赚大钱……”等,这些横向比较,往往导致人们的心理一定会产生不平衡的情绪,俗话说得好:“心病谁没有?”,但重要的是,在产生这种心理不平衡的心病之后因个体的心理素质、家庭环境、工作环境等差异不同而会出现不同的处理对待。
二、为什么要加强对检察机关党员干部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检察机关检察工作人性化管理的新突破、新途径,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体现。它避免了以往政治思想工作只单纯讲奉献的教条和生硬。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人少案多,任务繁重,具有几大显著特点:
其一,待遇相对较低。检察机关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但福利待遇历来都是较低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干警解决了住房问题,年终没有奖金,只有工资本上的那几文钱,直到后来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和逐步重视予以规范后,才逐步提高了相应的福利待遇。这就需要对在经济收入方面相对较低的检察官们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其二,工作风险较大。据统计,由于承担打击犯罪、维护一方平安的重任,再加上经常出差在外或常与犯罪分子打交道,政法工作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属于高风险行业。全国已发生多起袭击政法单位的恶性暴力犯罪事件,在检察机关负伤达到一定程度的上至检察长、下至普通干警者大有人在。特别是长期从事刑事和反贪工作的干警一不小心就容易遭人报复,生命安全受到影响。因此,处在高风险顶端的检察干警也需要必要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其三,工作任务繁重。作为法律监督部门的检察机关长期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检察官们大都积劳成疾,相当一部分工作业务骨干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艰难境地。这些因素给检察官们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是不可用言语表达的,也是重任在肩的检察官们不便说出来的。这些客观实际现状,确实是需要最高人民检察院深入调查认真研究以从机制上和组织上对检察官们特别是对基层院的检察官们规范地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其四,干部晋升不畅。检察机关存在着干部晋升和外流渠道不够畅通的客观现实,实事求是地说,因检察机关历来坚持高起点进人的标准,人员素质普遍都较高,有本事的人相对较多,但就是长期面临着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容易晋升、更不容易被提拔到其他行业担任领导职务的状况,这就会引起怀才不遇的人产生委屈和不平衡的心理,有的甚至会感到前途无望而丧失进取心或产生怨恨心理,进而导致产生不和谐的人际矛盾、形成恶性竞争环境。因此,应把干部晋升纳入检察机关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主要内容。
三、如何在检察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一)注重人文关怀,促进人的自身和谐。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人文关怀可以传递人间的公平、正义、同情和理解,使人人都尽可能拥有尊严、享受宽容。只要有人文关怀存在,人间便会有良知和情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也就能让更多的人一起享受。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和谐在本质上就包括人自身的和谐。
一是疏通干部晋升渠道。一定要坚持“唯才是举”的标准,让德才兼备者、让真正有真才实学者得以顺利地晋升到检察机关的领导岗位上去、得以顺利地被提拔到其他行业系统机构的领导岗位上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检察官们认真学习不断追求全面发展进步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提高检察官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积极发挥检察干警踏实勤奋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切实加强检察机关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明显地提高和规范检察机关执法办案质量和检察工作水平。
二是注重劳逸结合,切实保障检察官的休息权和健康权。人不是机器,即便是机器也需要定期停工检修;只有小家才有大家,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应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杜绝过度疲劳死、避免产生工作厌倦感,例如适时调整有关工作任务或岗位的承办人员,适当增加人员编制或有关岗位的工作人员数量;适时适当地打破固定的上班时间,灵活机动地安排休息,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和关爱,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列出适当的专门经费,用于干警的疗养、体检和健身等文化体育活动,如组织每年一次的身体健康检查,到周边温泉之类的疗养场所进行短暂的疗养等。
三是深入开展领导重视、人人参与、内容丰富多彩的党组织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千万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是安排专人编写材料报告应付了事,而是要采取各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吸引住干警,让所有检察干警都主动地积极参与进去。要做到这点,首先是领导重视亲自带头参与,其次是最好形成制度化,以规范地开展,内容应该以寓教于乐、健身舒心、团结人心等为主要内容,如定期不定期地以院党组、党支部、工会、妇女、共青团、摄影协会、篮球协会等兴趣爱好活动组织的名义,结合各种法定节假日特别是具有中华民族传统风俗的节日或有关时事主题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旅游活动、与外单位之间的联谊活动。
四是以民为本,要以革命的人道主义进行人性化管理。说话要有感情,要有文明素养,不能生硬教条,不能冷若冰霜,不能居高临下,不能威胁欺骗,要进行换位思考,不能只考虑工作不考虑检察官背后的家庭成员之客观实际状况,任何人、任何家庭都难免会遇到一些无法事先预料到的事发生。人都是有感情的,因为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都是人生父母养的,都要结婚生子的,不是孤零零的。
五是救济帮扶和调解维权。任何人都会遇到突如其来的“大事小务”,对这种事情,就要倡导扶危救困精神,大力发扬相互帮助的救人为乐风格,对其本人或家属因病或因事导致特别贫困者应充分发挥党组织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力量,积极开展贫困救济工作;对干警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干警之间发生的纠纷,应积极予以维护帮助或及时进行调解以防止矛盾的激化。
(二)注重心理疏导,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时期,经济社会转型带来的心理不适正困惑着一些人。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人的心理健康,就检察机关而言,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通过专家循循善诱讲解,使广大检察干警清醒地正确认识到心理疾病在现代高速发展和竞争激烈的时代是非常普遍和正常的,对自己患上心理疾病不应该产生害怕心理,一定要正确对待、正确处理,同时对他人患上心理疾病的情况也一定要正确对待、正确处理。
二是通过通俗易懂的道理,让干警找准定位,准确衡量自己的综合实力,清醒地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够事在人为的,并不是所有的失败之事都能够作为成功之母来对待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这句话的,但有些事情确实是可以在坚持不懈之后就一定能够把铁杵磨成针的,做到该放弃的就必须立即放弃,该转向的就必须立即转向,该坚持下去的还得堅持或改进方式方法努力进行下去!
三是定期或不定期地请心理医生专家进行心理咨询和安抚,对干警们进行心理压力的分析和缓解指导,同时对有较重心理疾患的干警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治疗。
四是适时适当地强调先进工作者、共产党员作为先进分子的模范激励作用。
(作者通讯地址:贵港市平南县人民检察院,广西贵港53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