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的衔接工作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习惯、情感、品质的重要时期,也是人才培养与发展的奠基工程,初中教育则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初中教师缺乏对小学教育模式、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生思维和心理特点的了解,使小学生适应初中教学和管理存在很大的难度。
  为此,有必要谈谈小学和初中教育的衔接问题,以找准小学和初中的衔接点,在接力区内做好文章。
  一、小学教师应该让小学生养成哪些习惯
  1.养成预习新知识的习惯。尽管小学阶段课程比较少,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必要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预习。语文、数学、英语,甚至是思想品德、科学等科目,都应该摈弃片面追求主课成绩的做法,转到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培养上来。小学课程的设置对开阔学生视野、知识储备、兴趣培养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应引起师生和家长的注意。
  2.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因为小学生书写速度慢,缺少记笔记的方法,所以教师为节省课堂时间,大包大揽课堂要点的记述,这样看似避免了许多麻烦和枝节,其实,对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是不利的。如果平素多加训练,学生是能养成这个习惯的,也会具备这个能力的。会记笔记的学生,同时也能表明他能跟得住课堂节奏,能把握课堂重难点。小学生乍到初中,是不可能一下子适应知识容量大的课堂,教师往往也会陷入让学生记笔记还是继续授课的两难境地。
  3.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的勇气和习惯。常言道“学贵有疑”,小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鼓励学生敢提问题的精神和勇气是非常难得的。可以说,几乎每一堂课都有学生质疑的地方,就看教师把握不把握,愿不愿意,给不给学生这个机会,看能否掌控课堂和收放学生的思路。质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大大增强。心理学表明,学生在活泼状态下学得的知识比静止状态下获得的知识更加生动和有效。
  4.加强学生按时独立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管理。小学生时间观念一般比较差,有时候难免仓促地完成作业,这种情况很普遍,得需要教师耐心纠正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引导他们认真仔细地去完成每一道题目,且养成及时纠正作业错误的习惯。对作业中的错误不必横加指责,如果家长和教师长期勤督促勤指导勤检查,学生慢慢就会养成独立高效地完成作业的习惯。
  5.通过查字、查成语比赛和课外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勤查字典、词典和其他工具书的习惯,让这一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克服小学教法、学法及管理方面的不足
  1.转变教学方法,不走“弓背路”。小学生确实存在一味简单背记和机械训练的坏习惯;他们的学习习惯欠佳,能力训练不足,学习方法不到位等缺点确实也很突出。这就需要初中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能力训练和方法指导等有一个缓冲和适应的过程,需软着陆。因为这两个阶段各科目的知识跨度大,教育方式、方法、手段差异显著,教师必须明确衔接意识,杜绝小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造成的一系列不适应问题。
  2.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初中教师需要对小学阶段的教法有必要有针对性的研究。在主抓“双基”和各种习惯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培养接受和理解方面的能力,尤其要进一步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加强学生预习新知的同时还要在听课、作业、复习等方面加强方法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初中教师要多了解小学的教学方法,结合初中的教学实际,改变自己的教法和学法的指导。针对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运用不同教学手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形成“扶—导—放”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让学生变厌学为爱学、变苦学为乐学、变笨学为巧学,以尽快适应初中教学的要求。
  3.改观小学阶段对学生“管得死、管得多”的问题。不管小学,还是初中,“严”字必当头,必须彻底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惰性。初中教师要多接触学生,加强教育,严格管理,积极引导,努力扶持,采用集体活动、个人谈话、班会、讨论会、家长访谈等方式进一步培养其自觉性和独立性,促进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综合、归类学生各种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放手做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包办代替,向自律性过渡和转化。
  4.树立良好的班风。班风是经过耐心的说教和严格的训练,在全体学生中形成认识、品行、习惯等方面的一种行为风气。刚脱离小学阶段的学生认识不到班集体对每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所以应在新班主任的带领下建立一个团结和谐的班级,克服小学生年龄尚小、好动、贪玩的特点,通过开展团班会、运动会、郊游、文艺演出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并从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的要求制訂班规,作为全班同学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制订后,要加强督促,严格遵守。
  5.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教育作用。教师间要善于协调,积极分析班级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对策,将学生尽快引入初中教育的轨道。班主任还可以走访小学教师,从前任教师的印象中获得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更多的条件。小学教师也应该“扶上马送一程”。也可中小学教师结对帮扶一段时间,以更好地做好初中与小学阶段的过渡和衔接工作。
  孩子进入初中,家长们更迫切希望能与学校教师们多接触、多了解。因此,班主任应充分利用与家长访谈、召开家长会等机会,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情况,争取家长配合班主任的工作。
  总之,小学和初中教育衔接是一项复杂而又有艺术性的工作,需要小学和初中教师们的悉心体会,仔细琢磨,才能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更圆满。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共享性、扩展性、工具性特征明显,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目前,山区乡村学校因教育观念、平台建设、信息技术滞后,它的应用现状堪忧。今后,要在观念更新、资金投入、管理、研训、师资、资讯平台建设等方面发力,促使数字教学资源深度、有效融入课堂。  关键词:数字化 教学资源 调查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数字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凸显,正如扬州市教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不单纯是为学生提供知识的直观手段,更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化学实验 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浅谈一下思路和做法
期刊
摘 要: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真正有效地实现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目的。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期刊
教育是一种美育,文学教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体验,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阅读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令读者喜闻乐见,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非常适宜。  朱自清先生的《春》,正如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只有通过对如诗语言的欣赏和对画面的体验,才能从中领悟到《春》所隐含的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含蓄美,唯有这样,才能收到好的审美效果。  此外,《海滨仲夏夜》恰似一幅夏夜的优美图;《秋魂》
期刊
新时代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为此,我针对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从最关键的教学环节入手,通过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教学的环节,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将课堂真实还原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在课堂上成长和进步的舞台。  在实际教学中,我分析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课堂上老师认为设计得很好、很巧妙的问题,往往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回答也不尽人意,有些问题甚
期刊
我校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及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有一条规定,从周一到周五(周五下午下课之后可自由出入,晚十点半需回到宿舍),凡是有事需要请假出校门的学生,一律到班主任处开具出门条,由班主任签字后门卫方可放行。  每天中午放学,我班的学生三五成群地一批又一批来跟我索要出门条,每次开出门条,我总是习惯地问“外出理由?”“何时返校?”学生出门的理由五花八门:“合理”的理由有“去看病”(尽管学校有校医)、“去
期刊
新课改要求高中物理教师要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堂教学,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大胆放手,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培养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孙中山说:“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一个学生能否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其志向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理想的人犹如茫茫大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题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常常会碰到一些美术专业知识,数学知识与美术理念完美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各自的功效,依托故事的情节,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  在小学教学中,还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传授为主,还是让学生在解答数学作业时力求获得标准
期刊
众所周知,课堂是一个张驰有度的特殊环境,是一个经纬交织的广阔空间,是教师教学的综艺展台,是学生学习的练兵港湾。多少年来,为了探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一“长生果”,已有不少教师在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创新上下足了功夫。可常见的课堂教学情景仍然是教师兴趣盎然地主动传授学问,学生不冷不热地被动吸纳知识。本应充满情趣的课堂,因人为的影响或干扰,使其变得索然寡味。其教学效果往往是占班上人数比例极小的少数尖子生独霸着
期刊
摘 要:语文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素质教育要求语文课程的教授更具人文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将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本文就素质教育下如何构建高中语文的人文教育进行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 人文教育 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性人格塑造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