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雅红娘韩晓艳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hite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来,身高1米69的韩晓艳每每在主持BTV生活频道《选择》节目时,都换上优雅的裙装,简单的连衣裙衬托出韩晓艳优美的身段和一双又直又细的美腿,在《选择》节目中俏晓艳用她优雅大方的气质、知性脱俗的主持方式为那些想寻找另一半的嘉宾牵线搭桥,和他们一起高兴、一起快乐,也同他们一起流泪、一起惋惜。韩晓艳坦言:我穿裤装显得特别严肃,容易和嘉宾有距离感,穿裙子显得轻松自然一些,也容易与嘉宾拉近距离,这身优雅的装扮也成了韩晓艳的标志!韩晓艳主持过北京电视台的《非常接触》、《时尚装苑》、《生活广角》和《魅力周末》等节目,目前是《选择》节目的主持人,是一位《选择》嘉宾和蔼可亲的倾诉对象!
  录完《选择》节目嘉宾成了好朋友
  当问起韩晓艳作为《选择》节目的主持人这么多期节目做下来有什么感觉和收获,韩晓艳略加思索后侃侃讲道:通过做《选择》节目更多的是学会了关注别人、去爱去尊重别人,通过节目中嘉宾的故事更能感受生命的体现和生命的价值,这些感受是我们这个行业尤其是这类节目非常独特的东西。自从我主持《选择》节目以来,听到看至许多嘉宾的婚姻故事,特别是那些普通人千奇百怪的婚姻故事和人生经历常常非常打动我:节目中有很多感人的爱情故事,也有一些很凄美的爱情故事,让听者为他们惋惜和遗憾,还有一些让人唏嘘感叹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女性的婚姻遭遇让人很心疼。看到他们掉眼泪时候,我也忍不住地掉下眼泪来,有时真不忍心让他们揭自己的伤疤,但是节目又需要他们讲出来,其实从心理学来解释,还是讲出来比较好一些;看到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和一些心理问题经专家解释得到了解决,特别是那开心的样子,一样地为他们高兴,这种感觉已经超出了亲人、朋友的感觉,心好像和他们离得很近,有许多嘉宾上了一期节目后就成了好朋友,他们遇到一些解不开的难题还找回节目组来,和他们或了亲人、家里人一样。
  访谈节目做起来是有难度的
  韩晓艳在主持《选择》节目之前做了四年的《生活广角》主持人,为做好这些节目,韩晓艳没少下功夫。韩晓艳解释虽然《选择》和《生活广角》都是访谈节目,但是节目之间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和播报类节目有很大的差异,访谈节目需要的是主持人要把控全场,引导着嘉宾的话题,其实主持这样的节目是很有难度的,作为主持人在场上不光是听采访对象的故事,还要把所有的信息串起来,看专家有什么反映、观众有什么反映,在合适的时机问出来,要掌握全场的节奏。访谈节目和播报节目有很大的不同就是节奏的掌握和场上的控制能力要求相对高一些。经过多年的历练,韩晓燕主持节目的把控能力和节奏的控制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家看到了在《生活广角》里的她对着镜头,褪去了青涩,熟练地掌控着场上的局面,大家看到了在《选择》节目中她温热适当的节奏感,给观众一种亲切、温情而不做作的主持风格。有观众评价:看了《选择》节目非常喜欢韩晓艳的主持风格!谈吐文雅谦和,语言幽默有内涵。很能揣摩被访者心态,言语适度;不伤害别人的自尊。
  做电视主持人不是我本意
  韩晓艳讲当年阴差阳错地进了广播学院,高考时,还没来得及考虑未来的^生轨迹,就被家人和学友怂恿着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当接到录取通知书时,只是庆幸自己挤过了千军万马的独床桥,未来的规划还不如对接下来的那个暑假的计划。
  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韩晓艳被分配到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财经组,《北京您早》当时在北京是个颇有名气的栏目,韩晓艳说:记得第一次播出我做的财经新闻的那天,下了班,没顾上和任何人说再见,拎上包狂奔出办公室,一路小跑着回了家,心无旁鹜,以最标准的姿势端坐在电视前,收看自己的“杰作”。其实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那真是一次糟糕的初演,傻傻的一个小女孩,穿着有点大的正装,一本正经地念着各只股票的涨跌,其实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所云。可在当时,这足以让我欣喜不已。
  职业主持人的生活开始了
  接下来韩晓艳又在中央台《祖国各地》开始了“浪迹天涯”的日子。谈起那段经历,韩晓艳至今难忘:节目组要去外地拍节目,一个月里有半个月时间不在北京,刚开始工作让年轻的晓燕兴奋不已,但渐渐开始吃不消了。朋友都羡慕她的职业:工作之余还能去外地游玩,但其中的苦只有她自己知道。韩晓艳回忆:在西沙群岛,晕船的她从一上船就开始吐,胃都掏空了,还得硬着头皮去做节目。在张家界,为了能拍到四周的风景,一行人坐着四面全透的铁筐子从山顶上向下拍,看着底下的悬崖,腿都发软。这时韩晓燕更加怀疑自己究竟适不适合做电视节目主持人?
  再艰难的时刻熬过去了,一番摸爬滚打后,韩晓燕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风格,韩晓燕评价自己并不是个天资聪颖的人,一夜爆红的事永远不会落到她身上,哪怕有天发现自己突然升到了某个高度,她也会小心翼翼地退回原点,再慢慢地往上走。
  女人如酒,愈久愈芬芳。女人也如钻石,钻石的美丽来自于大自然亿万年的磨砺,而她的美丽也来自于时间的洗礼——站在时光的身后轻轻地绽放。
  记者问起韩晓燕今后的打算和喜欢主持哪类的节目时,韩晓燕坦言:更喜欢主持一些知性一点的节目,轻松一点、专业一点的访谈类节目可能更适合我。
其他文献
一个正常弯曲的颈椎,如同一条富有弹性的扁担。当脊椎结构异常,扁担歪了、拧了或者太直了,都无法正常工作,会引发各种问题。当脊椎出现侧弯、直立、反张、弯曲过度导致活动受限、疼痛等症状时,需要“正本清源”——找找脊椎的问题。中美脊骨神经医师学会会长、美国脊柱矫正医学博士董安立告诉记者。  董立安博士讲:可以说脊椎病无处不在,只是有些人症状不明显或不严重,不影响正常生活。比如,经常坐办公室的人来说,比较容
期刊
本报讯 为纪念刘伯承元帅诞辰120周年,33集电视剧《刘伯承元帅》从12月19日起登陆CCTV-1黄金档。该剧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八一电影制片厂等牵头组织拍摄,今年3月在重庆开县开机。全剧从刘帅早年人伍写到其担任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为止,展现了其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的革命历程和光辉业绩,这也是刘伯承光辉的一生首次以电视剧的形式完整地搬上荧屏。  再现元帅传奇一生  刘伯承元帅是我党我军重
期刊
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周继朴大夫指出:隆冬时节,干燥的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在中老年人群中,特别是两种表现为以咳喘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比较常见,应注意积极预防和治疗。  寒冷季节,两种咳喘易高发  周继朴大夫说: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因为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所以在冬春季更易高发。  1 哮喘多在幼年发病,夜间发作明显。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危
期刊
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80岁了。不知现在80岁的人,有几位能拿出自己5岁时的照片。我于1933年二月二龙抬头那天出生在北京一个中医世家。在我5岁那年,即1938年,我父亲领我去一家照相馆照了张相,你们看这张照片(图1)像我吗?如今照片里的小姑娘,已变成白发苍苍的老太婆了(图4)。  12岁的时候,我考上了北京市立第一女子中学。现在我仍记得,每天我骑着一辆除了车铃不响其他部位都响的破自行车,从宣武区
期刊
本报讯 蛇年伊始,荧屏再度迎来大剧恶战。BTV影视频道这次主打谍战牌,由于震,阿朵,陈楚翰等共同主演的谍战年代戏《专列一号》将于2月23日隆重开播。该剧讲述的是1949年10月,新中国的几百个科学家准备去苏联学习科学技术,海外某敌特组织纠集一批亡命之徒,欲炸毁列车,阻挠此次行动。为了确保专列的安全,安保部队的优秀特工乔长军与警员盖振海分别打人敌特内部并与敌特们展开了斗志斗勇的较量。  于震“卧底英
期刊
本报讯 蛇年开年大戏《乡6》在江苏、辽宁、天津、山东、黑龙江五大卫视播出后,屡创收视奇迹,几乎霸占了春节期间的电视荧屏。对此,本山传媒副总裁刘辉在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市场决定我们拍什么戏。《乡6》的收视率遥遥领先,所以我们今年会继续《乡7》的拍摄。”记者了解到,《乡7》的剧本依旧由张继操刀,目前已进入筹备工作。而《乡6》剧情中,随着王大拿破产,本山戏份大增;在《乡7》中,本山是继续“男一号”之路
期刊
《新白娘子传奇》、86版《两游记》、《亮剑》、《还珠格格》等电视剧都是寒假荧屏的常客,有些播了几千次。这个纪录还在不断被刷新。其中《亮剑》一部剧就被曝重播了3000次。目前某网站公布电视剧重播榜,86版《西游记》至今已被重播超过2000次,《亮剑》仅5年就重播了3000多次,湖南卫视曾经一年就重播了《还珠格格》13次。《家有儿女》、《喜羊羊与灰太狼》、《武林外传》、《王子变青蛙》、《浪漫满屋》,港
期刊
最近,天气比往年寒冷许多,零摄氏度以下的气温着实有点冻人!常常会听到一些女性朋友说:“我的手脚怎么总是冷冰冰的。”女性手脚冰凉的原因是什么?会有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样改善手脚冰凉的情况?据中医专家介绍,有54%的女性都有发冷的现象。下面告诉那些在冬季爱手脚冰凉的人一些缓解手脚冰凉的方法。  缓解招数一:勤运动、勤甩手  建议容易手脚冰凉的朋友一早起来做做运动,健走是最佳选择,用比走路快、比跑步慢的
期刊
国家级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刘景源,40多年来从未脱离临床。他认为临床是中医的生命之根本和力量之源泉。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好医生”的三大标准:“精诚”——他道德水准高,为人善良;“精艺”——他医术高,诊疗有特色;“精心”——他对病人的态度好,责任心强。他在中医治疗内伤杂病、治疗眩晕方面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  对医学科学有足够的敬畏  刘景源教授说:“我走上中医之路,主要是受家庭
期刊
我1969年9月去内蒙卉兵团,分到连队后和我们班战友的合影(第三排左二为作者)。和其他班都是三五个人住一间屋或是一个班住里外屋不同,我们班是15个人睡在一条大炕上,可以说是一条大炕上滚出来的战友。  1970年一纸调令,我们班被调往180电厂,只有我留在了连队。那时候,从农业连调到工业连如同天上掉馅饼,而我没有吃到这个馅饼,当时别提有多沮丧了,以后我和我们班失去了联系。  去年“十一”前,我在连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