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全国首例微信立法听证会在深圳举行,听证的内容是《深圳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此次听证现场有近20名听证代表,包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企业代表和政府部门代表,听证的议题有七个,主要围绕公众较为关心、理论和实践中存在诸多争议的问题。
把立法听证会开到微信上,让现场和微信互动起来,正符合开门立法的初衷。听证就是要广纳民意,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涉及所有市民的切身利益,理应畅通渠道,让更多的声音进入听证会场。在当下这个自媒体时代,微信作为最受国人欢迎的社交工具,已成为事实上的民意集散地。民意在哪里,听证就应走到哪里。
曾几何时,民众对听证会的认知,基本停留在“政府之友”的举手会上。一些与听证主办方关系颇佳的听证代表,长期“霸占”着听证会,听证会上赞歌一片,而无法进入听证会的民意也就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因为博弈的不充分,立法也难确保科学。得不到多数民意支撑的地方立法或地方决策,注定在执行过程中关山重重、步履维艰。
所以说,在立法过程中,立法机构充分利用其资源,打通网下与网上,保障不同利益阶层都能便捷地接近立法,参与立法博弈,这是强化以民为本的开放立法理念的应有之义。 来源:《深圳特区报》
把立法听证会开到微信上,让现场和微信互动起来,正符合开门立法的初衷。听证就是要广纳民意,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涉及所有市民的切身利益,理应畅通渠道,让更多的声音进入听证会场。在当下这个自媒体时代,微信作为最受国人欢迎的社交工具,已成为事实上的民意集散地。民意在哪里,听证就应走到哪里。
曾几何时,民众对听证会的认知,基本停留在“政府之友”的举手会上。一些与听证主办方关系颇佳的听证代表,长期“霸占”着听证会,听证会上赞歌一片,而无法进入听证会的民意也就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因为博弈的不充分,立法也难确保科学。得不到多数民意支撑的地方立法或地方决策,注定在执行过程中关山重重、步履维艰。
所以说,在立法过程中,立法机构充分利用其资源,打通网下与网上,保障不同利益阶层都能便捷地接近立法,参与立法博弈,这是强化以民为本的开放立法理念的应有之义。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