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配乐朗读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伴随着语文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尤为凸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课标》也明确指出“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为此,《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改进意见21条》中诠释“增加学生国学经典的阅读数量,扩大学生思维品质,提倡整体阅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品位优秀作品,感受作品思想和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然而,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甚至有意躲避、排斥。有的一线教师也觉得语文越来越难教,语文教师负担太重了,不论怎么引导教授,学生成绩的提高都是缓慢的。因此,探索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出路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有责任为目前语文教学尽一点绵薄之力,我尝试着在课程改革下对初中语文进行配乐朗读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觉得对语文实施配乐朗读教学首要问题就是先要把握配乐朗读基调,把握一篇文章的朗读基调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有重要作用。有些文章感情直白,基调容易掌握,有些文章则感情深邃含蓄,加之时代久远,背景迥乎不同等原因,感情基调難以把握。因此,我在教授学生配乐朗读时,先告诉他们注意三点:第一,语调要抑扬顿挫,轻重组合。在初次朗读岳飞的《满江红》时,学生理解这首词就像一潭死水,没有韵律,没有生机,作者的满腔报国激情难以实现的悲愤不能准确传递给他们。于是,我引导学生要根据作者的感情变化调整语音的强度和声调的高度,学生尝试第二次、第三次……涌现杜东阳、李恩会等朗诵新秀,也让我耳聪目明。第二,语气要有鲜明的色彩。欣喜时如洪钟、义愤时如雄师、温情时如私语、轻松时如莺啭。《少年中国说》的配乐,《春》的配乐等,风格迥异。第三,朗读时要配合音乐的节拍。教授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我选择音乐的节奏有时高亢,有时低婉,有时平缓,朗读时要根据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注意了这几点,就能把握配乐朗读的基调,就能读出语音中的情感、情趣和情调,读出作者的情感流程,读出民族文化积淀,从而汲取民族智慧。
  我觉得要想增强语文朗读效果,选择恰当的主题音乐也是不容忽视的。音乐与文字是相通的,都有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美的长处,把音乐语言同朗读语言和谐的融合起来,教学中就会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介入课堂的音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把握不好会让人反感、厌恶,情绪低迷,所以把音乐引进语文朗读教学,应该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音乐与教学内容更和谐的统一。
  为了让音乐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要求自己做到懂音乐。以前我只是喜欢听一些曲调优美的歌曲,对音乐内涵的延展不太理解,通过向音乐教师请教方法,在课堂上实践,现在我对音乐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无论是轻音乐还是古典音乐,每支乐曲都有一个主题,它所表现的无论是悲壮还是欢悦,我都能依据朗读的内容选择恰当的主题音乐。比如,教《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播放《烟花三月》;教《渭城曲》时,我播放《阳关三叠》;教《七根火柴》时,我播放《过雪山草地》等。短短的几分钟,音乐与朗读的最佳配合相得益彰,不但使学生准确深刻领会课文的内容,而且感受了音律美、意境美。
  我在对语文配乐朗读进行实践的过程中,遵循上面的原则,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比如,我教授学生赏析宋朝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效果就很好。学习这首词时,第一步,我让学生注意词的语调、语速、节奏,根据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自由朗读。第二步,我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联想和想象,用心体会词的意韵,想象一幅彩色绚丽的画面,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三步,我让学生到讲台前个别朗读,学生可以随着音乐的节拍作出与词相对应的动作,体会词中的情感,从而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第四步,老师和学生集体朗读,共同感受这种审美体验。这四部曲完成后,我这一课的教学任务也达到了。我觉得在这四部曲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可以依照自己的审美感受去自由的领会、品赏着音乐这种愉悦美,并在情感上得到陶冶、身体上得到休息、精神上得到愉悦、思想上得到升华。学生也都对这节课回味无穷,都期盼着下一次课的到来。看着他们兴奋的神情,更增添了我把这条实践之路走下去的决心。
  看到我每次上课达到的良好效果,我更能深刻体会到配乐朗读的作用。我把他的好处归纳成三点:第一,配乐朗读能激起美感。通过配乐朗读能使各种美的模式内化为学生表达感情的模式,能使课文的声韵节奏与学生心理感知结构一致,主客协调,物我同一,激发起让人荡气回肠的审美体验。第二,配乐朗读带来审美情感的愉悦。精彩的配乐朗读,使经典文化深邃的内涵、高尚的情操、优美的语言自然流淌,诱使学生的审美情感油然而生,有关的心理活动随之活跃。在高尚的精神享受中,在生动的美感愉悦中,陶冶与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第三,配乐朗读既给人以愉快,又给人启迪。配乐朗读不仅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而且还能够渲染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效果。
  我认为在如火如荼“诵读经典国学、弘扬传统文化”语文课改背景下,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重视配乐朗读教学,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体会生命的律动,享受“经典国学、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精神愉悦。
其他文献
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阵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師以人为本,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
期刊
我园自开展课程研究以来,本班努力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家园关系。遇到了一些困惑:如何在家庭中指导孩子开展种植活动?让孩子把在幼儿园的体验延生到家庭,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家园合作,家园共育,给幼儿创造一个家园一致的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幼儿在伴随植物生长发展的同时,自己也能够得到身心的和谐发展?并且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共同参与,提供更多的亲子交流机会,进而增进亲子感情? 
期刊
一、前言  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由认识活动与意向活动构成,其中,意向活动(包括动机、需要、兴趣、注意、情绪、意志,还有人生观、世界观等)表明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人们的意愿所向,称为对待活动,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动力机制。特殊儿童有感知缺陷,抽象概括能力差,意向活动在心理活动中起的主导、关键、第一位的作用。只有当一个人有了认识事物的需要或兴趣,有了“我想做”、“我要做”的动机时,才能积极主动地感知与思
期刊
诵读,是把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高声朗读,反复吟咏的阅读方式。诗歌作为起源最早的文学样式,几乎是和人类的语言同时产生的。它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音调和谐、节奏鲜明、句式整齐、语言凝练、情感真挚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决定了古典诗歌适合于诵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汉字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文字,对于一个汉字来说,它是音、形、义的有机结合。如看到图像太阳,就可以联想的汉字日,也就自然地理解了日的本义,建立了音形义的联系,学习汉字也就变成了一件趣事。再如:和日有关的生字晴、暖、旦、明……字理教学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理据进行识字和析词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
期刊
近几年的高考数学命题趋势由“以知识立意”转到“以能力立意”,注重强调宽角度,多视点地考查数学素质,有层次地考查理性思维,而理性思维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个体的发展潜力。为适应高考命题这一重大改革,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深化理性思维已是迫在眉睫。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在解题后进行反思,将学到的知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那么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呢?  一、辨析正误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学习与探究创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人们更多关注学习的结果,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忽视了知识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从现状出发,从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入手,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手段,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研究
期刊
《植树问题》的教学内容,思维方法灵活,如果教学处理不当,教材就不能发挥它的作用。这一问题可划分成两个类型:直线种植型和封闭种植型。具体细分为下列几种情况:两端种、两端都不种、一端种和另一端不种三种情况;封闭情况下的种等。  以前教学这一内容时,常会分为三课时,现在我把这三课时整合为一课时进行了新的教学构思,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教学实验。  一、整合思想的由来  “植树问题”这个教学内容我上过一次公
期刊
一、前言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我们重要的职责和任务。对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发现了幼儿教师教学语言存在问题,并影响着幼儿的语言发展。  (一)研究目的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社会现象。教学语言是师幼交流的基本工具,是教师必须有的基本功与素养,是幼儿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意在阐述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和关键期。此时幼儿教师
期刊
当了多年的班主任,但其实也说不出一套好的工作经验与方法。因为班主任工作复杂且艰巨,学生思想千变万化,特别是现在的孩子,个性张扬,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如果一味的按照书上的方法也不一定行得通。要想切实做好班主任的工作,赢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在开展班主任工作中,一定要遵循“尊重、平等”的原则。所谓尊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二是对学生的尊重。所谓平等,也包含两层内容:一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