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浅析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wa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经济不断深化发展的同时银行业风险在不断增加,有的还出现了违法行为,从而导致银行业金融风险堆积,更有些银行已经退出了市场。2015年出台及正式实施的存款保险制度使银行业风险监管、预警、定价和处置机制逐步完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问题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比较,对存款保险制度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分析,提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监管的一些政策措施。
  关键词:银行业金融机构 市场化退出机制 存款保险
  一、银行业金融高速发展与问题并存
  1.政策性银行以及国有商业银行在国内处于垄断地位。他们占据大半的银行业金融市场,资源上占明显优势,从不担心支付风险,仅靠组织以及系统内部的监管,不具备明确而有效的监管。
  2.存在道德风险。我国银行业自我约束能力较低,依赖性强,当资产流动性低、出现问题时要借助国家的帮助解决问题;我国对银行业管理人员的处罚力度不够,增加了相关工作人员违规操作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了道德风险。
  3.更多筹资方式的出现降低用户对银行业的关注。我国银行借贷业务对借贷对象要求较高,使民间借贷、影子银行等非官方机融机构不断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降低了投资者对银行的关注。
  二、我国与外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的比较
  1.法律体系。国外大多国家一般用普通破产法,并在商业银行法、存款保险法中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退出市场有着特殊规定,或是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而制定专门法律法规。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是根据《企业破产法》实施的,但其他特殊规定不够集中,且在风险处置与破产程序的衔接上也缺乏具体的制度。
  2.处置机构。国外大多数国家在对问题银行的处置上都是监管当局负责接管,法院主导破产清算,且以法律授权存款保险机构为其提供有限帮助,使其在成本最小化的前提下实现重组。
  我国的清算过程往往带有行政色彩。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工作的主导者和最大债权人都是政府,在清算过程中为维护社会稳定,会将注意力放在地方利益上,忽视公众资金的安全。
  3.退出方式。国外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方式主要有收购承接、设立过桥银行、破产清算。收购承接是让有支付能力的银行收购其部分或全部资产,同时承接其全部受保存款和债务;设立过桥银行多用于处置资产规模较大或经营业务复杂的问题银行,在找到合适的收购银行前承担收购方所有权利和义务;破产清算适用于资产规模较小的、暂时没有收购方对其进行收购承接的问题银行。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方式主要有解散、收购兼并、撤销和破产四种。收购兼并只将问题银行的风险转嫁给其他有支付能力的银行,没有从根本上消除风险,反使接管银行也面临风险。撤销是由央行为兑付个人储蓄存款提供再贷款,由相关部门对问题银行进行清算,但这会使再贷款的使用和回收缺乏保障。
  4.资金来源和损失分担。国外大多数国家对问题银行提供资金援助时都会对该银行做资金救助可行性分析,通過存款保险基金、央行注资等组成的存款保险机构对问题银行进行救助,且损失大多由债权人、股东、公共财政分担。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资金来源单一,主要是通过央行提供再贷款进行资金援助,且缺乏损失分担机制,使再贷款回收缺乏保障,易形成不良再贷款。
  5.不良资产处置机制。国外对不良资产主要有集中和分散两种处置方式。在不同层面设立不同处置问题银行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少量银行业金融机构退出市场可以由存款保险机构或原有机构对其不良资产进行处置;区域性资产管理公司用于个别地区出现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之时的不良资产处置;国家层面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用于大规模银行危机出现时候的不良资产处理。
  我国处理问题银行不良资产主要是靠清算组织和中介机构共同参与来分散处置。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由监管部门主导,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则由地方政府主导,大多数是对该问题银行的全部债权和债务进行接管,极易造成道德风险。
  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
  1.风险监管机制。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主体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监管工作主要由行政主导,引进存款保险制度使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从行政主导逐步向市场主导转变,形成行政监管为主,市场监管为辅的银行业金融监管结构,解决由于监管权力过于集中会导致成本高而效率低的问题。但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会使存款保险基金管理市场陷入被动,威胁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安全。
  2.风险预警机制。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尚未发生过严重危机,所以现有的风险预警机制没有接受过真正意义上的考验。信息共享机制可以要求市场中的相关机构传送各种有效信息,和其他银行业的监管机构共享信息,使主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退出的风险预警机制更加趋向于市场化,结合整体的宏观经济市场准确、有效地进行风险预警。但银行业金融机构退出的风险预警机制也将面临着信息隐瞒或二手信息、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的内在矛盾这些问题。
  3.风险定价机制。存款保险制度可以打破银行对居民存款的刚性兑付,创造出利率市场化波动的条件,还会增加银行吸收存款的成本,让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展能够更加专业化和市场化,增强存款的流动性。但存款保险制度下资产定价会面临资产定价不能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进行衔接或者其资产定价不符合问题银行风险处置的要求、不能客观准确的对问题银行的有形资产进行定价以及对于无形资产没有合理的量化方式等一系列的问题。
  4.风险处置机制。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处置分为直接偿付、委托代偿和金融援助三种方式,目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风险处置的有关法律法规还没有与存款保险制度之间进行有效的衔接,且以存款保险制度为核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退出机制还存在着处置主题尚不明确、处置模式单一和支持风险处置的配套制度还不完善这些问题。   四、完善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建议
  1.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把存款人的利益摆在首位;其次在进行问题银行退出处置时必须以市场和法律法规为基础,保证我国政府介入的适当性,使市场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最后要充分考虑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银行业金融监管机制的特殊性,同时也应明确接管人、清算人,并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利,以及问题银行风险处置机构与监管部门和司法机关之间的衔接结合等等。
  2.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
  2.1调整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体系。进一步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准确定位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中的地位,可多关注与微观监管,在提高监管效率的同时促进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完善。
  2.2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预警的实际效果。首先,建立其直接获取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的方式;其次,统一风险预警标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预警机制的协调机制;在风险预警后选择合适的应对措施,找到更多能够对冲风险的方式。
  2.3选择科学适当的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定价体系。根据问题银行风险处置的方式选择合适的定价体系。问题银行直接通过清算而完全退出市场的,可以直接评估其资产价值;问题银行通过兼并收购而继续在市场上进行运营的,则需充分考虑其内在价值。最后,应该把存款保险费率也加入到评估范围内,能够体现存款保险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风险定价的衔接,提高其风险定价的效率。
  2.4建立有效的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首先明确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处置的主体,确定存款保险制度在這过程中的地位,让政策性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的风险处置由政府主导,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辅导,而中小银行的风险处置则由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为主导。此外,应充分借鉴国外银行业金融监管机构对于问题银行市场退出的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对处置方式进行选择,提高风险处置效率。
  参考文献:
  [1]沈欣萌. 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研究[J]. 经济师,2013,3:57-59.
  [2]刘士余. 金融稳定案例选编[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3]徐鸣.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
其他文献
摘 要:物业开发建设贷款非自用的特征决定了其又明显有别于普通的固定资产建设项目,其运作模式实质上更接近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受房地产市场特别是商业地产市场的影响较大。本文主要研究了该信贷业务的风险特征,并给出相关管理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研究  物业开发建设贷款从贷款品种上看,既不属于房地产开发贷款,也不属于商用物业抵押贷款,一般以固定资产贷款形式申报审批。此类贷款项目非自用的特征决定
期刊
摘 要:21世纪是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全球经济与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不断被应用于各领域,网络无论是对经济还是文化都有重要影响。网上银行也因此诞生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普及。网上银行作为金融行业新兴领域,在很短的时间内在世界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将成为未来银行的发展方向。我国网上银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其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与发达国家
期刊
摘 要: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导致人民币汇率浮动逐渐扩大,国际贸易交流的发展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汇率风险加大,对贸易企业的影响幅度也逐渐扩大。本文主要对汇率风险的相关概念进行综合性分析,后在汇率变动对外贸企业影响的基础之上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减小汇率风险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关键词:汇率变动 贸易企业 影响 对策  一、汇率风险的相关概述  汇率风险主要是指在国际
期刊
摘 要:本文分别探究了风险投资的本质,以及高科技型企业的特点。基于风险投资的本质,探讨如何对科技金融创新产生影响。  关键词:风险投资 科技金融创新  一、风险投资运行机制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是VC,在中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其实把它翻译成创业投资更为妥当。所谓的风险投资,是投资家将募集到的投资资本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潜力的,同时又存在巨
期刊
摘 要:传统意义的内部审计由于自身职能的缺陷,已难以适应旅游集团化发展趋势的管理要求。因此,结合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实现内部审计外部化,已成为当前旅游集团内审管理的新途径。文章通过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性行、实行形式分析以及策略选择,探讨旅游集团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问题。  关键词:旅游集团 内部审计外部化 实行形式 策略选择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旅游集团呈加速发展的态势。以国旅集团、中旅集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众多企业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为集团公司,与传统的中小型企业相比集团公司的管理活动更加复杂,如果无法实现各个部门的有效协调和规划,就会增加不合理的运行管理成本并且降低管理效率,特别是才管理活动。基于此集团公司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行业发展选择科学合理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通过充分发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作用实现集团内部财务活动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财务共享 服务中心
期刊
摘 要:现代企业发展,文化的力量直接决定着企业是否更好的融进21世纪的今天,将自身企业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现代化企业管理阶段,有着多种管理理念,马克思主义理念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对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意义。近些年来,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传统“人文管理思想”更是本着传统和新时代的管理思想,注重企业文化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将相对持久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进而促进企业的创
期刊
摘 要:供应链风险管理已然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领域,通过降低供应链的风险成本的办法,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本文针对供应链风险管理,对其概念、环节以及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与思考。通过本文对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研究,能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关键词:供应链 风险管理 问题思考  一、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  1.概念。供应链风险是指对一个或者多个供应链成员产生
期刊
摘 要:预算是围绕战略规划,采用价值量和业务量等多种形式,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和安排,落实管理责任,加强过程管控和考核评价,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确保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近年来,D公司按照国资委要求,充实预算组织机构,优化预算管理流程,完善预算考评体系,深化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了预算管理水平。  关键词:公司全面预算 实践  D公司是自然垄断型国有
期刊
摘 要:本文对管理学的价值进行了浅析。文章从管理的定义,管理与实践的关系,管理理论的演变等角度对管理的价值进行了剖析,最后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相应的展望,为中国管理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方向。  关键词:管理 管理学 实践 管理理论 中国的管理学  管理学的价值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有学者指责管理学不是“纯正的科学”,是装饰了的“伪科学”。管理学为什么会引发争议?它真的是“看着漂亮实则是皇帝的新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