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九月,塞上江南美丽如画,祥和壮丽,宁夏回族自治区迎来了成立60周年的喜庆日子。
6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瞬间。60年,对宁夏而言却是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光辉历程。60年来,宁夏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的带领下,一代又一代的宁夏儿女用勤劳和智慧同心协力谱写出一篇篇壮美的华章,以崭新的面貌向世人诠释着塞上儿女“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惊人气魄和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坚定决心。
60载温暖如昔,关怀备至
2018年9月20日,是一个洋溢着温暖的日子。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带着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与重托,带着全国人民的情谊与祝福,与宁夏各族群众共同欢庆这盛大的日子。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发来贺电:
“宁夏回族自治区60年的辉煌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自治区历届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同心苦干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援的结果。”
“祝宁夏回族自治区兴旺昌盛!”
“祝宁夏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党中央对宁夏各族群众的深切关怀,表达着全国人民对宁夏的美好祝愿。
汪洋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自治区成立60年的辉煌成就,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宁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大力支持的结果。所有亲身经历自治区发展腾飞的干部群众,所有关心支持宁夏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都有理由为之喜悦和自豪!”
坚定有力的话语,既是肯定,又是期许。时间从2018年追溯到1958年。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开启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又一生动实践,也开启了宁夏发展的新篇章。60年来,宁夏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下,昔日贫穷落后的面貌不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跨越式发展,一个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丽新宁夏展现在世人面前。
“贺兰山下果园成”,在银川市贺兰县,新农人们用现代化机械收割着丰收的果实;“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昔日煤城石嘴山市,市民们徜徉在湖光山水之间,享受着大自然最好的馈赠;“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移民之城红寺堡区,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摆脱贫困成为现实,搭上全域旅游的快车,乡村旅游和民宿旅游成为村民们又一个增收致富的好渠道;在西海固地区,一批又一批农民主动在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登记申请书上签字,告别往日贫穷向小康生活的目标奋进……如今的宁夏,正以铿锵有力的步伐,怀揣着宁夏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路高歌,奋勇前进。
硕果令人瞩目,成就让人振奋。回望60年宁夏发展历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是宁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各族群众幸福安康的根本保证。宁夏,地处西部内陆,经济欠发达,西海固地区更是“苦瘠甲天下”。60年来,党中央始终关心和牵挂着这片土地,宁夏辉煌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60年来温暖如昔的关怀。
自治区成立之初,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一批批有志青年和技术人才从全国各地奔赴宁夏,用自己的青春、汗水和智慧推动宁夏发展的步伐,在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下,一批事关国计民生的企业、工厂迁入宁夏,奠定了宁夏工业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时期,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宁夏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抢抓国家重大政策机遇,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国家政策、资金和项目的强力支持下,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宁夏发展尤为重视。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要求,为宁夏指明发展方向和路径。
宁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振奋精神,实干兴宁,地区综合区力大幅增强,民主法治有序推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文化建设卓有成效,生态建设不断加强,民生福祉明显改善,为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60年来,来自全国各地人民的支持和帮助为宁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始于1996年的閩宁协作,一场跨越22年的倾情帮扶持续在福建和宁夏两地行进。22年来,闽宁两省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福建所能”补“宁夏所需”, 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携手奋进,携手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径,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
随着“首都+首府”教育合作、医疗合作的不断深化,让优质资源共享,让宁夏教育、医疗事业升级发展不再遥远。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的建立,开启了两地合作的新篇章,宁夏创新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兄弟省市,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向宁夏伸出“友谊之手”,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书,104个科技合作项目集中签约落地,开启了“科技支宁”东西部协作创新的篇章,为宁夏创新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60载砥砺奋进,春华秋实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沧桑巨变,换了人间。
60年,720个月,262800天,勤劳勇敢的宁夏儿女刻画出一个个梦想成真的伟大瞬间,绘就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
60年前,宁夏工业几乎一片空白,60年后以煤炭、电力、石化、冶金、装备制造等行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已然建立。工业总产值从4599万元增加到4244.6亿元,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上升到36%,居各产业之首。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一批产业写着“宁夏智造”的字样走向全国。 60年前,路是宁夏儿女摆脱贫困的“拦路虎”,60年后,“三纵六横”的公路网络,所有市县(区)通高速、所有乡镇通油路、所有行政村通公路,让宁夏成为西部第2个实现市县(区)通高速公路的省份。2015年银西高铁的开工建设,更是开启了宁夏交通运输建设发展的新纪元。
60年前,水是宁夏儿女心中刻骨的痛,60年后,宁夏水利建设成绩斐然,一个为农业、工业、城市、生态各业服务的大水利格局加快形成。建立集中饮水工程486处,解决了43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西海固地区113万人饮水困难得到解决,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3.5%。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率先开展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破解了工业和城市发展用水瓶颈;率先全境建成黄河标准化堤防,形成了“一堤六线”的黄河保护利用新模式;流淌千年的宁夏引黄古灌区在墨西哥成功申遗,被国际灌排委誉为世界灌排工程的典范,亮出了宁夏“世界级文化金名片”。
60年前,黄沙漫漫,沙进人退,宁夏儿女深受其害,60年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大自然的呵护让宁夏儿女得到大自然最珍贵的馈赠。截至2017年底,全区森林面积达到1091万亩,退耕还林50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至14%。69条中小河流得到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每年减少输入黄河泥沙6700万吨。水土保持“彭阳经验”在黄土高原推广,减少亿吨泥沙入河,成为全国唯一的沙化逆转省区。
60年前,《人民日报》在祝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的社论里写道:“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诞生,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又一重大胜利,也是回汉民族和自治区内的各族人民团结合作的伟大胜利!”60年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在宁夏充分显现,宁夏各族群众像石榴子一样紧密团结,民族团结之花在宁夏大地越开越艳。目前,自治区共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1个、示范县9个、示范单位20个。
60载心系民生,圆梦小康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60年来,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60年来,宁夏的民生福祉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进人民福祉,全区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清晨,同心县下马关镇南安村村民李晓玲安置好家里的事务,走向离家不远的亿金民族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以前家里的主要收入靠丈夫一个人,现在这个厂子开在家门口,我既能照顾家里面,还能赚钱。我很喜欢一块布在我手里面做出一整件衣服的感觉。”李晓玲充满自豪地说。李晓玲如今的生活得益于产业扶贫过程中扶贫车间的建立,建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让很多像李晓玲一样的妇女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每月有2000至3000元的收入。
走进红寺堡区大河乡香园村,高亢嘹亮的秦腔声从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大院传出,看着前来观看,不时发出叫好声的村民,村主任郭锐感触颇深:“香园村大部分村民是从南部山区隆德县搬迁过来,隆德县本就是文化之乡,村民们喜欢秦腔、秧歌、高台社火等民间艺术。前些年刚搬来时,自然条件艰苦,村里想搞文化活动也没有地方,自从建起了村文化服务中心,打球、看书、上网样样都行,村民们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
秋分时节,西吉县葫芦河水流潺潺,景色怡人。河面上空不时掠过的飞鸟,似乎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这条曾经被严重污染,让人避之不及的臭水沟,随着当地政府对新发展理念的践行,如今,实现了华丽变身。不仅成为人们放飞心灵的好地方,也再次成为助力当地农业发展的一汪清流。
60年来,宁夏始终心系民生,坚持在发展和保障中改善民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增加民生福祉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一個个惠民举措在宁夏大地纷纷落地,一项项民生建设项目陆续开展,偏远地区、弱势群体、困难群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60年的实践证明,以民生建设作为突破口,是推进宁夏跨越式发展和实现长治久安正确的选择。从2007年起,宁夏连续11年实施民生计划,70%以上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先后组织实施了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等工程,累计搬迁移民116万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致力于推进教育均等化发展,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26所;实施薄弱学校改造、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普通高中改造等一批教育项目,建成西部较大的职业教育园区,五个地级市均有综合性实验实训基地。不断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新改扩建区、市、县医疗机构1316个,全科医师培训基地3个,五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巍巍贺兰山下沃野纵横,奔腾的黄河水滚滚向前,六盘山上天高云淡,五星红旗迎风飘扬。60年一甲子,宁夏再出发。走进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宁夏各族群众同心勠力,昂扬奋进,必将谱写建设美丽新宁夏更加灿烂辉煌的篇章。G
责任编辑:沈 阳
6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瞬间。60年,对宁夏而言却是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光辉历程。60年来,宁夏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的带领下,一代又一代的宁夏儿女用勤劳和智慧同心协力谱写出一篇篇壮美的华章,以崭新的面貌向世人诠释着塞上儿女“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惊人气魄和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坚定决心。
60载温暖如昔,关怀备至
2018年9月20日,是一个洋溢着温暖的日子。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带着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与重托,带着全国人民的情谊与祝福,与宁夏各族群众共同欢庆这盛大的日子。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发来贺电:
“宁夏回族自治区60年的辉煌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自治区历届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同心苦干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援的结果。”
“祝宁夏回族自治区兴旺昌盛!”
“祝宁夏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党中央对宁夏各族群众的深切关怀,表达着全国人民对宁夏的美好祝愿。
汪洋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自治区成立60年的辉煌成就,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宁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大力支持的结果。所有亲身经历自治区发展腾飞的干部群众,所有关心支持宁夏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都有理由为之喜悦和自豪!”
坚定有力的话语,既是肯定,又是期许。时间从2018年追溯到1958年。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开启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又一生动实践,也开启了宁夏发展的新篇章。60年来,宁夏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下,昔日贫穷落后的面貌不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跨越式发展,一个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丽新宁夏展现在世人面前。
“贺兰山下果园成”,在银川市贺兰县,新农人们用现代化机械收割着丰收的果实;“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昔日煤城石嘴山市,市民们徜徉在湖光山水之间,享受着大自然最好的馈赠;“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移民之城红寺堡区,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摆脱贫困成为现实,搭上全域旅游的快车,乡村旅游和民宿旅游成为村民们又一个增收致富的好渠道;在西海固地区,一批又一批农民主动在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登记申请书上签字,告别往日贫穷向小康生活的目标奋进……如今的宁夏,正以铿锵有力的步伐,怀揣着宁夏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路高歌,奋勇前进。
硕果令人瞩目,成就让人振奋。回望60年宁夏发展历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是宁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各族群众幸福安康的根本保证。宁夏,地处西部内陆,经济欠发达,西海固地区更是“苦瘠甲天下”。60年来,党中央始终关心和牵挂着这片土地,宁夏辉煌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60年来温暖如昔的关怀。
自治区成立之初,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一批批有志青年和技术人才从全国各地奔赴宁夏,用自己的青春、汗水和智慧推动宁夏发展的步伐,在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下,一批事关国计民生的企业、工厂迁入宁夏,奠定了宁夏工业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时期,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宁夏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抢抓国家重大政策机遇,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国家政策、资金和项目的强力支持下,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宁夏发展尤为重视。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要求,为宁夏指明发展方向和路径。
宁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振奋精神,实干兴宁,地区综合区力大幅增强,民主法治有序推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文化建设卓有成效,生态建设不断加强,民生福祉明显改善,为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60年来,来自全国各地人民的支持和帮助为宁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始于1996年的閩宁协作,一场跨越22年的倾情帮扶持续在福建和宁夏两地行进。22年来,闽宁两省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福建所能”补“宁夏所需”, 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携手奋进,携手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径,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
随着“首都+首府”教育合作、医疗合作的不断深化,让优质资源共享,让宁夏教育、医疗事业升级发展不再遥远。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的建立,开启了两地合作的新篇章,宁夏创新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兄弟省市,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向宁夏伸出“友谊之手”,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书,104个科技合作项目集中签约落地,开启了“科技支宁”东西部协作创新的篇章,为宁夏创新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60载砥砺奋进,春华秋实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沧桑巨变,换了人间。
60年,720个月,262800天,勤劳勇敢的宁夏儿女刻画出一个个梦想成真的伟大瞬间,绘就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
60年前,宁夏工业几乎一片空白,60年后以煤炭、电力、石化、冶金、装备制造等行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已然建立。工业总产值从4599万元增加到4244.6亿元,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上升到36%,居各产业之首。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一批产业写着“宁夏智造”的字样走向全国。 60年前,路是宁夏儿女摆脱贫困的“拦路虎”,60年后,“三纵六横”的公路网络,所有市县(区)通高速、所有乡镇通油路、所有行政村通公路,让宁夏成为西部第2个实现市县(区)通高速公路的省份。2015年银西高铁的开工建设,更是开启了宁夏交通运输建设发展的新纪元。
60年前,水是宁夏儿女心中刻骨的痛,60年后,宁夏水利建设成绩斐然,一个为农业、工业、城市、生态各业服务的大水利格局加快形成。建立集中饮水工程486处,解决了43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西海固地区113万人饮水困难得到解决,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3.5%。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率先开展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破解了工业和城市发展用水瓶颈;率先全境建成黄河标准化堤防,形成了“一堤六线”的黄河保护利用新模式;流淌千年的宁夏引黄古灌区在墨西哥成功申遗,被国际灌排委誉为世界灌排工程的典范,亮出了宁夏“世界级文化金名片”。
60年前,黄沙漫漫,沙进人退,宁夏儿女深受其害,60年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大自然的呵护让宁夏儿女得到大自然最珍贵的馈赠。截至2017年底,全区森林面积达到1091万亩,退耕还林50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至14%。69条中小河流得到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每年减少输入黄河泥沙6700万吨。水土保持“彭阳经验”在黄土高原推广,减少亿吨泥沙入河,成为全国唯一的沙化逆转省区。
60年前,《人民日报》在祝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的社论里写道:“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诞生,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又一重大胜利,也是回汉民族和自治区内的各族人民团结合作的伟大胜利!”60年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在宁夏充分显现,宁夏各族群众像石榴子一样紧密团结,民族团结之花在宁夏大地越开越艳。目前,自治区共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1个、示范县9个、示范单位20个。
60载心系民生,圆梦小康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60年来,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60年来,宁夏的民生福祉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进人民福祉,全区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清晨,同心县下马关镇南安村村民李晓玲安置好家里的事务,走向离家不远的亿金民族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以前家里的主要收入靠丈夫一个人,现在这个厂子开在家门口,我既能照顾家里面,还能赚钱。我很喜欢一块布在我手里面做出一整件衣服的感觉。”李晓玲充满自豪地说。李晓玲如今的生活得益于产业扶贫过程中扶贫车间的建立,建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让很多像李晓玲一样的妇女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每月有2000至3000元的收入。
走进红寺堡区大河乡香园村,高亢嘹亮的秦腔声从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大院传出,看着前来观看,不时发出叫好声的村民,村主任郭锐感触颇深:“香园村大部分村民是从南部山区隆德县搬迁过来,隆德县本就是文化之乡,村民们喜欢秦腔、秧歌、高台社火等民间艺术。前些年刚搬来时,自然条件艰苦,村里想搞文化活动也没有地方,自从建起了村文化服务中心,打球、看书、上网样样都行,村民们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
秋分时节,西吉县葫芦河水流潺潺,景色怡人。河面上空不时掠过的飞鸟,似乎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这条曾经被严重污染,让人避之不及的臭水沟,随着当地政府对新发展理念的践行,如今,实现了华丽变身。不仅成为人们放飞心灵的好地方,也再次成为助力当地农业发展的一汪清流。
60年来,宁夏始终心系民生,坚持在发展和保障中改善民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增加民生福祉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一個个惠民举措在宁夏大地纷纷落地,一项项民生建设项目陆续开展,偏远地区、弱势群体、困难群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60年的实践证明,以民生建设作为突破口,是推进宁夏跨越式发展和实现长治久安正确的选择。从2007年起,宁夏连续11年实施民生计划,70%以上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先后组织实施了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等工程,累计搬迁移民116万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致力于推进教育均等化发展,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26所;实施薄弱学校改造、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普通高中改造等一批教育项目,建成西部较大的职业教育园区,五个地级市均有综合性实验实训基地。不断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新改扩建区、市、县医疗机构1316个,全科医师培训基地3个,五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巍巍贺兰山下沃野纵横,奔腾的黄河水滚滚向前,六盘山上天高云淡,五星红旗迎风飘扬。60年一甲子,宁夏再出发。走进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宁夏各族群众同心勠力,昂扬奋进,必将谱写建设美丽新宁夏更加灿烂辉煌的篇章。G
责任编辑:沈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