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北大博士,自愿放弃北京大医院的工作,穿梭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枪林弹雨中,做了一名无国界医生。
蒋励,高高的鼻梁,高挑的身材,笑起来弯弯的眼睛。
谁也想不到,这个看起来柔弱温婉的女子,会选择辞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的工作,与丈夫分离两地,作为一名无国界医生,来到武装冲突频发的阿富汗。
读大学时,蒋励第一次听说了“无国界医生”这个组织。“当时觉得这个工作挺酷的,可以去医疗资源特别匮乏的地区,有可能是当地人民唯一的医生,那种感觉很吸引我。”
2009年,蒋励从北大医学部博士毕业,入职北大人民医院妇产科。她发现科室的屠铮医生是第一个参与“无国界医生”海外救援项目的中国内地医生,这又深深感染了她。
2012年,蒋励通过申请参加了无国界医生。
2013年,蒋励辞去工作,成为了一名专职的无国界医生。
别人逃离的,她选择走近。战争、暴动,种族歧视、性别歧视……
“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社会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医者仁心,她选择了阿富汗,一个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
从踏上这片土地的第一刻起,蒋励就被警告,一定要带好头巾遮住头发,防止极端的宗教分子迫害。蒋励面对的情况,可能比她想象的复杂。
连自己在内两名医生,60张病床,每个月1300位妇女分娩,平均每天40多位。要知道北京一个三甲医院,在医护人员充足的情况下,一个月分娩的也只有200位。
方圆百里只有这一家医院,人们像蜜蜂一样涌来,助产室里待不下,在地上、车上,在任何可能的地方,蒋励都接生过孩子。
婴儿像流水线一样,一个接一个出生,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一次蒋励在工作一天后晕倒了,醒来才发现自己躺在地板上。
医院的供电不稳定,手术途中常常突然就一片漆黑,只能靠护士拿着手机上的手电筒打光,高高举在手术台上方,让医生继续手术。
蒋励平均每天要做4—5台剖腹产手术。
像阿富汗那种地方,孕妇的死亡率是普通地方的20倍,而蒋励服务的那段时间里,没有一例孕妇死亡。尽管语言不通,但蒋励能感受到当地人内心的感激。
“只要有我在,就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不论年纪,不论性别,不论种族,对每一个生命都抱以尊重,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扶人以危难,这是蒋励从医的初心,她没有忘记。
一次遇到一个严重窒息的婴儿,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婴儿生还的机会十分渺茫,但蒋励不愿放弃,一下、两下,她不停地捏着气囊。“我总觉得我再捏一会儿气囊,也许这个孩子就能突然地一下哭出来。”
30分钟后,孩子的祖母走了过来,轻轻把她手上的气囊拿掉,捧着她的脸说了一堆话,指了指天,然后说了一个“安拉”。一路质疑,一路艰辛、一路害怕,也许有这一句,就值了,蒋励当时哭了出来。
蒋励如此恪尽职守,然而她所在的,只是一个临时医院,没有麻醉剂,没有止血纱布,没有应急用的呼吸机……
用集装箱式的材料做成,像极了国内的简易板房,上面贴着一个禁止携带武器的标志,意味着这里的安全等级是:最危险。
因为医院的旁边,就是警察局,经常会受到恐怖分子的袭击,枪击、爆炸,蒋励已习以为常。
宿舍也由集裝箱改造而成,只不过外面砌了一层墙,为的是防止子弹穿过。
医院一天24小时开放,蒋励经常会在半夜被叫醒,去救助危重的产妇。
“在医疗资源丰富的地方,你只是他们很多医生中的一个;而很多偏僻的地方可能只有你一个医生,你是他们的全部。”不是不苦,不是不累,而是因为更需要。
然而,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下,蒋励也体验到了,她职业生涯中,最纯粹的医患关系。
一次一名怀双胞胎的妇女,被送进蒋励的分娩室,第二个孩子出来时是缺氧状态,已经软了。但是由于蒋励的心肺复苏做得成功,婴儿最终哭出声来。
第二天,孩子的祖母来找蒋励,拿着一匹蓝色的大花布,说是特意买来给蒋励做衣服。“那个布对他们来说要很多钱,我很感动。”
和蒋励在一起工作的,还有很多其他无国界医生。他们和她一样,放弃安逸的生活环境,来到这里。蒋励说,因为需要。因为生命需要他们,所以他们就在那里。
蒋励在枪林弹雨中走了一遭,很多人说她高尚,她却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医疗援助这事,只要现实条件允许,谁都能做,只不过我自己比较幸运,可以自由自在放手去做。”
蒋励不知道,她点燃了很多人心中,对生命的光亮。
无论宗教、国籍,种族、派别,对生命保持最高的尊重,他们是无国界医生,向他们致敬!
【责编/吴秋红】
公益组织链接:
无国界医生
组织全称:无国界医生,Doctors Without Borders(英语), Medecins Sans Frontiers (法语),缩写MSF。
组织官网:http://msf.org.cn
成立时间:1971年12月20日在巴黎成立。
组织性质:全球最大的独立、非牟利性医疗救援组织之一。
机构设置:国际协调办公室位于瑞士日内瓦,五个行动中心分别位于: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日内瓦、巴塞罗那、巴黎。全球设有28个办事处,负责招募救援人员、筹款和推广该组织的工作。
人员构成:医生、护士、麻醉医师、实验室研究员、后勤人员、助产士、行政人员等,全球拥有超过35000名员工,在超过70个国家服务。
资金来源:主要由私人捐助,全球捐款者已超过630万人次。
主要业绩:自成立以来,已为超过1亿名病人提供门诊、治疗、安置等服务。
组织荣誉:1999年,获颁“诺贝尔和平奖”;2015年,获颁“拉斯克—彭博公共服务奖”;2016年,获颁“吕志和奖——人类福祉奖”。
组织章程:不分种族、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场,为身处困境的人们以及天灾人祸和武装冲突的受害者提供援助;遵循国际医疗守则,坚持人道援助的权利,恪守中立和不偏不倚的立场;严格遵循职业规范,完全独立于任何政治、经济和宗教势力之外;志愿者深谙执行使命所面临的风险和困难,不会要求超乎该组织所能提供的赔偿。
援助项目:针对战争和内乱地区的民众进行紧急医疗帮助;针对难民和流亡的群众进行医疗安置和协助;天然或人为灾难的紧急医疗支持;长期对偏远地区做医疗协助。
蒋励,高高的鼻梁,高挑的身材,笑起来弯弯的眼睛。
谁也想不到,这个看起来柔弱温婉的女子,会选择辞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的工作,与丈夫分离两地,作为一名无国界医生,来到武装冲突频发的阿富汗。
读大学时,蒋励第一次听说了“无国界医生”这个组织。“当时觉得这个工作挺酷的,可以去医疗资源特别匮乏的地区,有可能是当地人民唯一的医生,那种感觉很吸引我。”
2009年,蒋励从北大医学部博士毕业,入职北大人民医院妇产科。她发现科室的屠铮医生是第一个参与“无国界医生”海外救援项目的中国内地医生,这又深深感染了她。
2012年,蒋励通过申请参加了无国界医生。
2013年,蒋励辞去工作,成为了一名专职的无国界医生。
别人逃离的,她选择走近。战争、暴动,种族歧视、性别歧视……
“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社会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医者仁心,她选择了阿富汗,一个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
从踏上这片土地的第一刻起,蒋励就被警告,一定要带好头巾遮住头发,防止极端的宗教分子迫害。蒋励面对的情况,可能比她想象的复杂。
连自己在内两名医生,60张病床,每个月1300位妇女分娩,平均每天40多位。要知道北京一个三甲医院,在医护人员充足的情况下,一个月分娩的也只有200位。
方圆百里只有这一家医院,人们像蜜蜂一样涌来,助产室里待不下,在地上、车上,在任何可能的地方,蒋励都接生过孩子。
婴儿像流水线一样,一个接一个出生,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一次蒋励在工作一天后晕倒了,醒来才发现自己躺在地板上。
医院的供电不稳定,手术途中常常突然就一片漆黑,只能靠护士拿着手机上的手电筒打光,高高举在手术台上方,让医生继续手术。
蒋励平均每天要做4—5台剖腹产手术。
像阿富汗那种地方,孕妇的死亡率是普通地方的20倍,而蒋励服务的那段时间里,没有一例孕妇死亡。尽管语言不通,但蒋励能感受到当地人内心的感激。
“只要有我在,就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不论年纪,不论性别,不论种族,对每一个生命都抱以尊重,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扶人以危难,这是蒋励从医的初心,她没有忘记。
一次遇到一个严重窒息的婴儿,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婴儿生还的机会十分渺茫,但蒋励不愿放弃,一下、两下,她不停地捏着气囊。“我总觉得我再捏一会儿气囊,也许这个孩子就能突然地一下哭出来。”
30分钟后,孩子的祖母走了过来,轻轻把她手上的气囊拿掉,捧着她的脸说了一堆话,指了指天,然后说了一个“安拉”。一路质疑,一路艰辛、一路害怕,也许有这一句,就值了,蒋励当时哭了出来。
蒋励如此恪尽职守,然而她所在的,只是一个临时医院,没有麻醉剂,没有止血纱布,没有应急用的呼吸机……
用集装箱式的材料做成,像极了国内的简易板房,上面贴着一个禁止携带武器的标志,意味着这里的安全等级是:最危险。
因为医院的旁边,就是警察局,经常会受到恐怖分子的袭击,枪击、爆炸,蒋励已习以为常。
宿舍也由集裝箱改造而成,只不过外面砌了一层墙,为的是防止子弹穿过。
医院一天24小时开放,蒋励经常会在半夜被叫醒,去救助危重的产妇。
“在医疗资源丰富的地方,你只是他们很多医生中的一个;而很多偏僻的地方可能只有你一个医生,你是他们的全部。”不是不苦,不是不累,而是因为更需要。
然而,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下,蒋励也体验到了,她职业生涯中,最纯粹的医患关系。
一次一名怀双胞胎的妇女,被送进蒋励的分娩室,第二个孩子出来时是缺氧状态,已经软了。但是由于蒋励的心肺复苏做得成功,婴儿最终哭出声来。
第二天,孩子的祖母来找蒋励,拿着一匹蓝色的大花布,说是特意买来给蒋励做衣服。“那个布对他们来说要很多钱,我很感动。”
和蒋励在一起工作的,还有很多其他无国界医生。他们和她一样,放弃安逸的生活环境,来到这里。蒋励说,因为需要。因为生命需要他们,所以他们就在那里。
蒋励在枪林弹雨中走了一遭,很多人说她高尚,她却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医疗援助这事,只要现实条件允许,谁都能做,只不过我自己比较幸运,可以自由自在放手去做。”
蒋励不知道,她点燃了很多人心中,对生命的光亮。
无论宗教、国籍,种族、派别,对生命保持最高的尊重,他们是无国界医生,向他们致敬!
【责编/吴秋红】
公益组织链接:
无国界医生
组织全称:无国界医生,Doctors Without Borders(英语), Medecins Sans Frontiers (法语),缩写MSF。
组织官网:http://msf.org.cn
成立时间:1971年12月20日在巴黎成立。
组织性质:全球最大的独立、非牟利性医疗救援组织之一。
机构设置:国际协调办公室位于瑞士日内瓦,五个行动中心分别位于: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日内瓦、巴塞罗那、巴黎。全球设有28个办事处,负责招募救援人员、筹款和推广该组织的工作。
人员构成:医生、护士、麻醉医师、实验室研究员、后勤人员、助产士、行政人员等,全球拥有超过35000名员工,在超过70个国家服务。
资金来源:主要由私人捐助,全球捐款者已超过630万人次。
主要业绩:自成立以来,已为超过1亿名病人提供门诊、治疗、安置等服务。
组织荣誉:1999年,获颁“诺贝尔和平奖”;2015年,获颁“拉斯克—彭博公共服务奖”;2016年,获颁“吕志和奖——人类福祉奖”。
组织章程:不分种族、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场,为身处困境的人们以及天灾人祸和武装冲突的受害者提供援助;遵循国际医疗守则,坚持人道援助的权利,恪守中立和不偏不倚的立场;严格遵循职业规范,完全独立于任何政治、经济和宗教势力之外;志愿者深谙执行使命所面临的风险和困难,不会要求超乎该组织所能提供的赔偿。
援助项目:针对战争和内乱地区的民众进行紧急医疗帮助;针对难民和流亡的群众进行医疗安置和协助;天然或人为灾难的紧急医疗支持;长期对偏远地区做医疗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