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心理分析及大学生心理援助思考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a19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大灾难事件会直接或间接地给人群的心理带来严峻考验,大学生本身面临较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文章通过分析灾难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提出高校大学生心理援助的干预机制,目的在于预防和减少重灾后大学生群体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帮助大学生尽快地恢复心理健康,更好地恢复和维护灾难发生后高校的教育秩序。
  [关键词]灾难 心理分析 大学生 心理援助
  [作者简介]孙渝莉(1970- ),女,山东青岛人,重庆交通大学学生工作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及心理健康教育;金春寒(1977- ),女,重庆人,重庆交通大学学生工作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管理。(重庆400074)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重灾后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构建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交教研1002-92)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0-0068-02
  
  灾难是人类面临的来自自然和社会的重大考验,特别是重大灾难的发生不仅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产和人身伤亡,更重要的是灾难常常给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人们带去严重的心理伤害。灾难是人类不可回避的话题,除地震、水灾、雪灾等自然灾难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技术性或者社会性灾难。灾难往往是突如其来的、影响不可控并且会迅速蔓延的一种突发性的事件。灾难后人们的心理复原情况会对一个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心理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一、灾难心理分析
  (一)灾难心理影响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不仅是财产和人员方面有损,人们的心理创伤也非常明显。根据一项调查发现,地震灾区的受灾人员、救援人员还有间接接触震灾相关信息的人员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出现了如抑郁、悲痛、恐惧、焦虑等创伤性心理反应,震后半年灾区出现数例因地震创伤的自杀性事件。重庆交通大学灾区学生在回家乡开展心理援助活动中发现,灾区的部分亲人特别是丧子丧偶的群众在灾难过去一年多依旧会常有灾难闪回体验,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既往研究也证明灾难特别是重大灾难对受灾群体的躯体健康及心理健康有着明显和持久的影响。短期内,灾难与严重的精神病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沮丧、生理疾病和噩梦的增加相关,并且自然灾难对人的情绪会造成长期持续的影响,还可能造成某些精神病的症状,某些精神病的症状会有一定的潜伏期,症状可能持续潜伏长达14年之久。因此面对重大灾难,心理救灾和物质救灾同样重要。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在我国灾难事件发生后并不罕见,应引起重视。重大灾难中,大学生直接受灾或间接受灾心理的受影响程度不同,心理恢复力也随着受灾程度不同、灾后生活恢复以及受到的心理支持不同而不同。一项对巨灾后幸存者心理恢复力的研究表明亲人的伤亡程度、个体的身体遇灾情况、住房恢复情况和受灾者的个性特征是受灾幸存者心理恢复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据重庆交通大学对5·12汶川地震后的调查发现,重要亲人伤亡和个体身体受伤程度对心理健康影响最大,其次是家庭财产、房屋受损情况,灾后生活恢复程度以及心理援助信息。此外,心理援助信息对于大学生接受灾难带来的创伤和影响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灾难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
  1.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为什么面对同样压力事件,人们的应激反应会不同呢?美国心理学家Lazarus认为,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评价是应激反应的主要中介和直接动因。而对事件做出何种认知评价又与个人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和个性特征有关,大学生处在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心理结构各部分发展不平衡,其自我意识常有矛盾冲突,表现为理想与现实脱节、理性与非理性相交织、独立与依赖性共存等,一旦受到外界困扰就容易引发心理危机。二是人格发展不完善。灾难后,不同个性特征的人会对灾难的接受、解释和应对有较大的差异,有研究者认为容易陷入心理危机的个体在人格上有一定的特异性,比如看问题比较表面和消极、过分内向、情绪不稳定、做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等。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困惑、浮躁、冷漠、悲观等消极心态,因此很容易在灾难发生后受消极信息的影响而使情绪和行为变得消极。
  2.个体与环境的冲突。大学生本身处在一个复杂的生活环境中,一方面是学习和人际环境,另一方面是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相当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面临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和交际困难的问题,因此心理处在一种失衡状态,表现出自卑、抑郁、怨恨等负面情绪。另外,很多大学生缺乏心理支持系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目前社会加速转型,扩招等社会问题导致大学生学业和就业方面压力巨大,不少大学生存在严重心理冲突以及悲观、厌学、对校园和社会环境抱怨等负面情绪。因此当发生灾难性事件后,大学生已经存在的矛盾加上外界强烈的冲击,很容易引发校园心理危机事件。
  二、高校大学生灾难心理援助体系思考
  (一)灾难心理援助发展状况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进一步让我们认识到灾难心理援助的重要性,以及进行灾难心理援助研究的必要性,也是我国系统开展灾难心理援助的开端,目前仍有不少的心理援助人员在灾区为受灾群众进行心理服务。关注心理卫生、干预心理危机,这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人文关怀和文明程度。
  国外的灾后心理援助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美国在灾后推行心理卫生服务,其主要内容有心理评估、信息给予、问题解决、心理教育、心理干预以及针对死亡通知、追悼仪式、纪念日等特殊事件的干预和其他拓展服务等,另外台湾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灾难心理援助和心理重建系统。在9·21地震发生后,有序开展心理重建和精神医疗,并有相关机构如社区心理卫生中心进行危险个案的干预以及自杀预防,并且有一系列的追踪研究和持续心理援助,在灾后的复建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灾后心理援助起步较晚。1994年新疆克拉玛依大火后,第一次正式开始灾后心理创伤的干预工作,其完成完全参照国外的心理援助相关资料。之后,在1998年长江流域大洪灾、2003年“非典”、重庆开县特大井喷、2004年包头空难、东南亚海啸等灾难过后都开展过心理干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研究表明对一级受灾者及时、实际、有效的灾后心理干预能够减缓创伤性经历带来的不良心理影响,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
  目前国内非常缺乏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在灾难事件后的心理援助的研究,而大学校园是一个信息沟通频繁,且群体性较高的环境,当前大学生群体的负面心态比较普遍,当遇到灾难事件,这种突如其来的负面信息和受灾体验很容易给大学生带来强烈心理冲击,如果没有一套完善和及时的心理干预体系,很容易诱发心理问题。因此有必要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结合高校教育环境建构一套系统的预防和减少灾难心理创伤的心理援助系统。
  (二)高校大学生灾难心理援助体系思考
  大学生心理援助就是结合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生活环境,正确分析灾难对大学生的影响,积极组织高校教育和管理资源,及时处理灾难的相关信息、澄清事实、发布合理应灾措施,消除因心理恐慌而在大学生中产生的紧张气氛,使之保持在可控制范围之内。要对直接受灾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使其平稳度过灾难后的心理应激期、灾难恢复平稳过渡期以及灾难后的自我成长期,增强大学生应对灾难这样重大挫折的心理能力,增强心理素质。
  1.建立灾难应对快速反应机制,平稳度过灾后心理应激期。一般来说,灾难发生后,目睹、经历灾难或有亲人遭遇灾难性事件的大学生对灾难的反应通常会经历急性应激期、亚急性应激期和恢复期三个不同的阶段。灾难发生后的一周至六周,受灾大学生很容易出现急性应激反应,经历震惊、否认、愤怒、接受、忧郁五个阶段的心理过程。
  这个阶段也是灾难救助最艰难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学校应建立灾难应对反应机制,建立校级主管部门、各相关职能部门、学院相关机构以及学生社团和学生志愿者相互联合的快速反应机制,依托学校的管理机制,加强预警功能,确保灾难应对过程中的信息流畅。要成立校级专门的灾难危机应对工作组,成员包括学生工作部门、校保卫部门、校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及各学院相关领导组成工作组核心成员,当有灾难事件发生时,迅速做出灾难应对反应,做好各项应对灾难的工作协调和心理援助开展工作,比如及时处理和救治在灾难中死亡或受伤的人员,及时发布和澄清有关灾难的正确信息,减少和消除灾难在大学生中形成的恐慌情绪,避免二级和次生灾难的发生,及时关心慰问受灾大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等。
  2.建立多渠道的心理援助干预机制,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心理恢复。在灾后八周至十二周,是经历灾难的亚急性应激期,在这一时期,经历严重灾难的对象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诸如恐惧、悲伤、愤怒等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也有一部分人会体验到强烈的害怕、失助,或者出现麻木、反复回想灾难发生时的情境、过分警觉以及回避等问题。重大灾难后,受灾群体还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最严重、致残性较高、目前没有很好治疗办法的精神障碍。它是一种延迟性、持续性的身心反应,自杀的危险性很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一般开始于灾后三个月以后,慢性甚至要到灾后六个月,延迟性和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很难治疗。
  因此,在灾后三个月内,要对受灾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心理干预,比如开展个体和团体辅导,提供合理渠道疏导大学生在突发灾变事件中淤积的不良情绪,要注重对灾难中的一级受害者实施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建立专门的心理档案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尽量避免心理极端事件的发生,预防和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
  3.建立灾难心理援助预警机制,增强大学生心理防御功能。灾难特别是大学生亲身经历的重大灾难将会让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灾难既是对大学生的一种考验,也是其个人成长的促进力量,人的成长就是在心理危机中一次次的自我突破与自我提升,是一次次超越挫折与失败的阻碍达到自我发展与成长的过程,更是一步步深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
  因此,高校应该建立灾难心理援助预警机制,重视增强大学生的灾难应对心理功能。一方面通过开展系统的大学生生命哲学教育、死亡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和德育教育,让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运用理智的心态看待死亡,承担生命的责任,并且能够在面对灾难的考验时,懂得去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正确面对生死。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开展专门的生存教育,指导大学生用良好心态应对灾难,通过学习了解各种灾难的常识和典型特性,掌握如何在火灾、震灾或其他各种险情下的逃生方法、自救他救的生存法则。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中,应以灾难性事件为契机,帮助大学生提高自己的挫折应对能力、心理复原力,锻炼大学生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高校大学生灾难心理援助需要注意的问题
  1.灾难心理援助体系的功能定位。灾难心理援助体系应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但是又应该有其专门的功能。灾难心理援助不同于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突发的灾难事件后,在反应速度、心理干预专业性、紧迫性和系统性方面都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尽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它所占的比重不是最大,但是一定要有专门的功能定位和相关配置。
  2.灾难心理援助模式的拓展。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交流越来越通畅,因此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灾后心理援助的模式和渠道也是很必要的。比如网络求助和网络救助方式的畅通,通过互联网,加强校内心理互助,学校与社会的信息沟通,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互助等,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共享和心理援助体系功能的最大限度发挥。
  3.灾难心理援助体系的专业性提升。欧美国家和日本在灾难心理援助方面都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理论的支持,国内对灾难心理援助体系的研究比较晚,对灾难后大学生心理援助的专门研究还很缺乏。5·12大地震对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是一次考验,当然也是一次提高专业能力的机会。因此在考验面前,应更加注重各种专业心理干预技能培训,提高危机处理能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及时总结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培养一批专业的教师队伍,实现心理援助体系的专业性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加微.行为科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6.
  [2]树人.灾难过后——台湾“9·21”大地震心理重建工作经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樊富珉.“非典”危机反应与危机心理干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3(4).
  [4]郑日昌.灾难的心理应对与心理援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5]赵垂智,汪向东,高岚.PTSD事件影响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
  [6]张黎黎,钱铭怡.美国重大灾难及危机的国家心理卫生服务系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6).
  [7]李金林,申玮,陈晶妍.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中的自我成长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8]崔景贵.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高等教育新理念[J].高教探索,2005(1).
  [9]陈道明.现代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干预策略探析[J].教育探索,2006(6).
  [10]曾庆娣.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2006(12).
  [11]尹智,王东明,卢杰.震后灾难心理及其救援对策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9).
  [12]陈静,杨旭光,王静爱.巨灾后幸存者心理恢复力初步探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8(1).
  [13]邓明昱.普及灾难心理卫生知识,及时识别和处理PTSD [EB/OL]. http://
  www.scmy120.com/admin/xlzx/read.asp?id=40,2010-03-10.
  [14]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is and statistic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th edition(DSM-Ⅳ)[M].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94(1).
其他文献
在儿内科课间实习中运用PBL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儿内科学的临床教学效果。在传统授课基础上,儿内科课间实习中应用PBL教学,发放问卷,通过学生自评和对教师评价,评估教
钱老随着早来的冬雪,飘然而去。除宝贵精神遗产外,还留下一道李约瑟似的难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是啊,为什么?这比"十万个为什么"中任何一个都重要。改革开放
运用光镜技术研究了中国绿螂精巢的组织结构及精子的发生过程.结果显示,中国绿螂的精巢由外壁及其内的无数生殖小管构成.外壁含单层柱状上皮细胞以及较厚的肌肉层.生殖小管的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是现代企业的关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文章提出了合理化专业建设方案。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护理带教中应用反思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择60名呼吸内科实习护士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实习护士分2组,对照组30名实施传统带教,实验组30
2016年10月13日至15日,海峡两岸第六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暨两岸文创本科学术联盟会议在济南大学举行。本次会议以“文化·创新·融合”为主题,海峡两岸共有30多家高
目的:探讨Sandwich教学法在口腔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口腔医学本科生2009级26名(实验组)、2010级30名(对照组),分别采用Sandwich教学法和传统
提出了理想量子线通过量子点与铁磁导线侧向耦合系统,可实现电子自旋极化输运.并通过格林函数法计算表明:量子线上的电导产生自旋极化;电导极化率在反共振区有2个峰值,且与非共振
讨论有限维循环群代数中的可逆元,给出了有限维循环群代数中的可逆元的逆元表达式,并把结果应用到循环矩阵中.
周诒春任校长期间,积极推行多项校政建设,并提出清华向完全大学过度,使清华学校稳定发展,许多清华优良的传统也在他担任校长期间奠定基础。清华校友陈宏振曾高度评价周诒春:“他是母校的拓荒者,母校的创建人,筚路蓝缕,惨淡经营,播下精选的种子,收获到丰硕的果实,建立了优良的传统,奠定下巩固的基础,尤其是培育出母校同学个个引为自豪的清华精神。”    周诒春(1883~1958),中国著名教育家,亦名贻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