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学习题教学中谈学生自主探索时机的把握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t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听课中发现许多教师习题教学中常常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不管题目学生会不会解答、能不能自主解答,一味放手。这种做法的结果是:有些题目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能自主解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时常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探索了半天,没有任何结果,导致课堂教学出现无效或低效。另一种情况是教师拿到题目,首先组织读题、分析,给学生铺路搭桥。这样教学学生易于掌握题目的解法,但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习题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自主探索的时机,才能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又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呢?下面结合国标本小学数学六年级练习题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大胆放手,自主辨析,精心把握探索时机。
  国标本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练习二第4题题目是这样的:我国2005年10月公布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为:个人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不超过500元的          5%
  超过500元~2000元的部分    10%
  超过2000元~5000元的部分    15%
  ……
  李明的妈妈月收入1800元,爸爸月收入2500元,他们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这道题在教学时,有三个难点:1.超过1600元的部分缴税;2.“超过500元~2000元的部分”的理解;3.假如月工资是5000元,怎么分段?
  这道题我是这样处理的:
  1.自主尝试,同伴辨析,突破第一个难点。
  我先放手让学生算一算:“李明的妈妈月收入18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我发现出现了这样两种情况:1.1800×5%=90(元);2.(1800-1600)×5%=10(元)。我没有急着判断学生的对与错,而是把评判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问:这样两种算法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通过学生的争辩,使学生明确了,不是所有的工资都要缴税,而是指超过1600元的部分缴税。这样教学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了新知的形成过程。如果教师开始让学生读题时就强调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还能取得如此的效果吗?
  2.再次尝试,探索真知,突破第二个难点。
  接着,我让学生计算:爸爸月收入25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我发现出现了这样两种情况:1.2500-1600=900(元),900×10%=90(元);2.2500-1600=900(元),500×5%+400×10%=65(元)。我没有急着判断学生的对与错,而是又一次把评判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问:这样两种算法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突出:超过500元~2000元的部分指的是400元,不包括前面的500元。
  3.推波助澜,拓展新知,突破第三个难点。
  到这里,我没有停止,紧接着我又出示:老师月工资4900元,如果按这样的标准缴税,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我还是先放手让学生算,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出现了这样3种情况:1.5000-1600=3400(元),500×5%+2900×10%=315(元);2.5000-1600=3400(元),500×5%+2000×10%+900×15%=360(元);3.5000-1600=3400(元),500×5%+1500×10%+1400×15%=385(元)。到底谁对呢?我先让学生说一说各自的想法,组织其他学生评判,通过学生激烈的争辩,使学生明确超过2000元的部分是1400元,超过500~2000元的部分是1500元。这样让学生参与讨论,走一走弯路,最后得到正确的解法,课堂效果特别好,比教师一味灌输式的讲解,效果好得多。
  二、把习题评讲权还给学生,巧妙把握探索时机。
  国标本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有这样一道题:数学竞赛,共10道题,规定答对一题得8分,不答或答错扣5分。小秀得了41分,她答对了几题?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尝试,结果出现这样的一些情况:1.(10×8-41)÷(8-5)=13(道),13-10=3(道);2.(10×8-41)÷(8+5)=3(道),10-3=7(道)。到底哪种对呢?我教两个班的数学,教第一个班时,我用举例的方法讲解,原来10分,得8分,18+8=18(分),扣5分,10-5=5(分),18-5=13(分),甚至,又画图讲解,但无论我怎么讲,还是有学生不理解。到第二个班教学时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况,我没有急着讲解,而是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想法,其中有一个学生提出用检验的方法来验证。多聪明的学生啊!教师无需“动一兵一卒”,所有的道理清清楚楚地展现出来,效果远远高于教师的举例、讲解。这些验证的过程不正是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表现吗?不正是我们数学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吗?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数学习题教学只有大胆放手,有效把握学生自主探索的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基本素质是听说读写,它以能力训练为主,重视文化熏陶,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怎样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小学语文基本素质,将是本文的核心。  关键词:语文 素质 培养  一、小学语文基本素质的培养,必须重视听说读写能力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读的能力、写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听的能力、说的能力。听和说是口头语言,读和写是书面语言;听和读是吸收,说
期刊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课外阅读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既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发展、提高口头、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可见,课外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大语文教育观有着深远的意义。  学生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存在偏食行为,学生喜欢看的漫画等书,还有机器猫、脑筋急转弯等书根本没什么意义;而对文学、历史、科普之类的图书
期刊
美国作家库辛在《你不必完美》一文中这样写道:“我们当然应该努力做到最好,但人是无法要求完美的。我们面对的情况如此复杂,以致无人始终都不出错。也许正是失去,才使我们完整。”它告诉我们人出错总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而作为懵懵懂懂的小学生更是如此。  有一次,上课铃声响过,我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教室,却发现满教室都飞着纸飞机,男孩子在玩,女孩子也毫不落后,似乎在跟男孩子比赛,谁的纸飞机飞得高,飞得远。看着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由此可见在化学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性。我们使用了新教材会发现:新课本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比较贴近,新课本的文字比较生动,新课本的事例很有趣,新课本的实验很新颖。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实验的趣味性和探究性。  化学教学中实现趣味性,必须改革师生头脑中固有的实验模式。传统的实验模式要求学生必须按照现成的操作步骤,整齐划一、训练有素地进行操作,限制了学生的探究
期刊
摘 要: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成为发展学生能力、展示个性、大胆创新的场所。  关键词: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是灵魂所在。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
期刊
如何有效复习、提高效率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中考形式发生变化,由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历史科目考试所占比重有所增加,题型灵活,考试内容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既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又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根据实践经验,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知识  历史教材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要工具,也是考试命题的依托,并且各种历史学习能力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丰厚的文化积淀,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阅读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要、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多种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成败取
期刊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朗读过程中要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中要引导学生推敲课文(包括词句、段落、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和情绪。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其中包含
期刊
摘 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运用“情境导入——自主合作探究——精讲——精练——拓展总结”的精讲精练教学模式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情境导入 自主合作探究 精讲 精练 拓展总结 效率  众所周知,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为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我深刻领会了精讲精练的内涵和宗旨,彻底转变传统的 “导入——讲解——布置作业”的课堂教学结构,
期刊
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小学生而言,数学情境是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一道桥梁,只有架设好这道桥梁,学生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及时感知、领悟、内化。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创设数学情境来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  一、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提高40分钟的效率。  数学学习是一种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数学的核心,在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中不光要隐含数学问题,还得想法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