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视域下校史资源挖掘与文化传播研究

来源 :兰台内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ons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字人文”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或理念,是新媒体时代校史资源挖掘和文化传播的创新举措。“数字人文”的模式、理念和技术特征贴合这一时代校史研究的新趋势和高校发展新要求,从“数字人文”视角来探讨校史资源的挖掘与整合以及校史文化的传播尤为必要。
  关键词:“数字人文”;校史研究;新模式
  校史是高校发展过程、科教精神和光荣传统的历史积淀,是大学文化建设和高等教育史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校史研究作为人文研究对象,一般通过编研、展览等静态实体,记录学校发展历史,彰显学校人文底蕴。随着电子校务的发展,校史资源多以数量庞大、结构冗杂的数据形式存在,在给校史研究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加多元动态的需求,呈现新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校史资源的深入挖掘整合和校史文化的多途径传播。
  1 校史研究的新趋势
  1.1 时间范围扩大
  校史研究重心由民国时期扩展至围绕现代尤其是1949年后各个时期的大学校史进行研究,注重将校史事件、人物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进行古今对照研究。
  1.2 空间视野更开阔
  校史研究的范围已不再局限于研究自身历史,而是关注同一时期跨高校的共性、规律性问题研究、大学服务地方发展的地域研究等。
  1.3 内容方法有拓展
  不再局限于某一时期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单一研究,更注重国内外高等教育史的比较研究,注重在高等教育大背景下探讨研究校史问题,注重总结凝练学校的办学理念及文化特色。
  校史研究不只是简单的资料搜集、史实整理,开始注重专题性更强的学科史、院系史的研究;更注重校史资源利用方式的创新,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探索校史成果形式及传播方式的多元化,校史研究的文化教育功能日益凸显。
  2 “数字人文”契合校史研究新趋势的表现
  当前校史研究体现了跨历史时期、跨高校区域和注重专题性、多媒体和规律性的特点,这对校史资源的挖掘整合、校史文化的传播提出了全面系统、多元量化、动态互动等方面的新要求。校史研究者掌握本校不同歷史时期的资源情况,同一历史时期其他高校的校史资源等,都建立在对校史资源进行跨区域挖掘整合的基础上。
  目前颇受史学界关注的“数字人文”理念、技术,正是契合了校史研究的新趋势和新要求,能够引领校史研究者从不同视角挖掘校史的多维价值。
  “美国学者约翰·安斯沃斯认为“数字人文”不是简单的数字化过程,而是一种由高效计算与人文需求进行交流获得的描述性实践,是一种数字建模或模拟的方式,也是一种推导的途径和一系列本体论的约束。我国学者李巧明、王晓光认为,“数字人文”是对数字化环境与数字化进程中科研现存问题的回应与追问。“数字人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为人文社科领域各种可数字化的资源[1 ]”。总之,关于“数字人文”的定义十分多样,其核心内涵是指计算机技术与人文学科的双向融合[2 ]。不管它是一种技术、方法论或是一门交叉学科研究领域、一种新型学术模式和组织形式,都是为了在一种新的理念、视阈下改造和重塑人文领域的知识元素,为研究者提供共同性、规律性的研究新思路,促进人文及更广领域的研究。该领域中的诸多技术已经在国内多种文化实践和研究活动中落地,这些技术包括文本挖掘、数据可视化、文本分析、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VR/AR/MR)等[3 ]。
  校史研究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人文”重要的研究对象。将此理念运用于校史研究,即是将以上“数字人文”研究的维度和技术引向人文历史研究层面,着力体现某个数字技术或思路理念如何更好地与高校历史这一人文研究对象融合。在这些理念和前沿技术的协助下,校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传播途径和研究范式都会得到拓展,校史功能也更加多元强大,校史也将借助数字技术构建成为兼具历史性、民众性、专题性、可视性的,资源内涵丰厚且组织合理的“数字人文”记忆。所以,引入“数字人文”理念,为“动态多元”的校史研究厘清思路、提供资源挖掘新方法、文化传播新路径是恰切的选择,也是本文的宗旨。
  3 “数字人文”在校史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校史在高等教育及大学文化建设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但这些功能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校史资源的挖掘整合及传播路径的多元化。
  3.1 “数字人文”视域下校史资源的挖掘与整合
  档案是校史研究主要、可靠的来源,本文的校史资源主要围绕档案资源来论述。因档案文件所涉及的内容广泛,需将其蕴涵的校史因素多维度的挖掘、提炼与整合。
  3.1.1 “数字人文”视域下的档案信息挖掘。“数字人文”领域的文本挖掘技术不同于机械整理、归纳,是对档案信息的多维度挖掘和信息提取。它也不只是实现检索、索引这些最基本的功能,还可以根据档案资源的特征进行聚类分析、专题集成等,以获取有价值的、符合受众需求的资源,形成可视化的成果。
  “数字人文”所包含的文本挖掘等技术可以用来建构校史资源数据库,这种数据库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文献资料库”,能对其核心内容进行分析统计。“数字人文”技术所构建的校史资源数据库的数据材料按照一定的电子格式进行电子化,构建相应逻辑关系,能直接被电脑分析、统计,并进行量化研究。如文本挖掘的模式可以专题为导向,将分散产生于各业务部门,并保存在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提取,根据需求分为高校各个时期的机构变更、科研发展、教学改革等不同类型的历史专题,建构专题性校史数据库,为校史研究提供更深层次的研究素材,深度挖掘档案资源蕴涵的文化要素,多维度了解校史脉络,便于开展跨高校、跨区域、连续性的校史合作研究,提高二次开发和利用水平。
  另外,目前高校档案馆热衷研究的“口述档案”是校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档案多为声像载体格式。徒靠人力很难去分辨要找的事件或人物在视频中的哪几分钟,有几帧画面,出现几次,是否存在关联。“数字人文”的文本挖掘技术可构建一个相关资源的整体描述框架,将人力不可及和工程量浩大的工作,通过计算机技术完成,收获更好、更系统、更准确的结果。解决口述档案因为没有完备、精确的检索利用技术而无法精确定位所需信息的问题,解决当前面临的口述档案资源建设较快,却开发利用缓慢的主要难题。   3.1.2 运用组织、关联等技术多元整合档案资源。“数字人文”的信息组织功能是利用计算机识别、分析描述出语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处理,去探求不同语义信息和资源之间的关系,构建连接,发布RDF序列化格式数据。[4 ]此功能可对挖掘提取的档案资源的属性进行分析关联,并将进行可视化处理,形成具有系统性、创新性的档案资源集成,促进校史成果形式的多元化。
  “数字人文”的数据关联、可视化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可对档案资源中提取的信息进行分析,以人物、時间、事件等核心特征为线索聚合相关资源,构建具有相同属性的完整知识网络;考虑到受众范围的广泛性、个性需求的差异性,对资源进行深度联合、动态展示和互动,基于可视化VR/AR技术逼真再现场景,运用GIS关联不同地域、不同高校的档案资源。这样,既能提高传统档案编研成果的内容质量和编撰效率,还能适应多媒体时代需求,实现校史成果形式的多元化。
  3.2 “数字人文”视域下的校史文化传播
  校史文化传承和弘扬的效果取决于传播能否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新媒体时代,将校史文化传播与“数字人文”理念相融合,是一种值得探讨的新途径。
  3.2.1 在集纳各种资源数据的基础上,基于可视化技术,创建虚拟校史馆、提供在线专题展览是“数字人文”视域下校史成果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基于“数字人文”的虚拟校史馆打破空间限制,相比实体馆更加节约建设和维护成本。利用可视化技术可创建360度全景漫游场景,与微视频、微信、公众号等社交终端融合关联,受众范围可突破地域空间限制,提高便捷度,凸显展览功能的共时性。
  3.2.2 “数字人文”的可视化AR技术,可自动提供互动平台,如新生在线入学教育,让其在信息互动共享平台通过简单操作,即可与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互动交流,见证感受学校发展的光辉历程,接受人文熏陶,在增进互动交流和体验的同时,增进受众对学校的认同感。
  另外,“数字人文”的文本挖掘和组织功能可挖掘学校历史文化元素,再将3D打印、蓝屏幕等数码技术融合到文创产品生产和校园文化活动中,使校史文化的衍生产品成为其精神的传播使者。
  “数字人文”的兴起为传统的校史研究带来了新的变革机遇。我们应秉承这一理念,在数字技术创新引领下,最大程度挖掘和整合校内外各方校史资源,多元化传播校史文化底蕴、科教精神及办学特色,彰显校史对高校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龙家庆、王玉珏、李子林、许佳欣:“数字人文”对我国档案领域的影响:挑战、机遇与对策[J].档案学研究,2020(1):105-106.
  [2]冯惠玲.“数字人文”:在跨界中实现交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2-21(8).
  [3]张洪亮.“数字人文”视域下的历史文化整合与传播——以北京为例[J].文化产业,2021(1):82.
  [4]高淞、王向女.“数字人文”视域下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山西档案,2021-1-14:6.
  作者简介:赵瑞红,中国海洋大学档案馆馆员;陈香,北京大学档案馆助理研究员。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办公OA自动进程的加快,以及新时期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推动了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进程。本文分析了“规范化”“标准化”概念内容及其内部关系,提出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在逻辑、原因、原则及要求,并提出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具体对策措施,对推进新时期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事业单位  概述
摘 要:将全过程安全管理保护模式应用到档案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档案的管理效果。本文围绕档案安全管理全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前端管理、库房存储、后程使用,在新修订的档案法框架下,深入分析了基于全过程安全管理的档案保护新模式和新要求,并提出了档案全过程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以供档案管理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安全管理;档案;全过程;模式  档案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档案的收
摘 要:大数据时代企业干部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得到强化,收集、整合干部人事档案数据信息,有助于为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当前企业人事档案服务于人力资源管理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同时也与现代人事档案管理理念相契合,我们应重视企业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为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关键词:人事档案;人力資源管理;企业;服务;对策  企业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企业干部人事档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经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们得到良好的成长发展.在教学课堂之中,需要实现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善课堂教学方式,重新构建课堂教学框架,充分体现出
数据管理视角下档案信息资源面临新的安全风险,直接影响其安全。我们应明确数据管理背景下档案信息资源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并对内在成因进行分析,针对风险及成因,建立电子档案数据管理机制,搭建数字档案安全监管平台,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安全管理体系,保证档案信息资源安全。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行业人事档案管理的理念、形态、模式和要求都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本文基于大数据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影响,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广播电视行业人事档
摘 要:信息社会背景下办公室文书档案管理建立在電子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以文书档案信息资源为管理对象,做好文书档案数字化、网络化,以适应新型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详细分析了信息社会背景下办公室文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探索的方面,并提出了信息社会背景下办公室文书档案管理的新探索,对进一步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息社会;文书档案;办公室  概述  信息社会,又叫信息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在各科的教学中,教师都应将德育融入基础的教学内容中,发挥学科教学的基本作用,体育这门学科也是如此.利用好体育的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
摘 要:信息技术可以为各行各业提供不同程度的便利,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引用信息技术积极进行档案管理创新与服务模式改革,可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档案管理创新与服务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与服务模式改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创新;改革  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大到发展规划,小到员工信息,都是
本文从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建立房产档案数字化资源,实现房地档案的数字化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探索房产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从而推进房产档案事业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