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摘要】:巍巍太行,洋洋漳泽。晋东南地,三省交界,山水之间,有城长治。长治绕郭皆水:石子河、黑水河、南护城河、东防洪渠,称“三河一渠”。虽有淤、阻、雍、断诸疾,却是整座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是山水城林空间格局的重要纽带,承载了这座城市依附滨河生活的深深期许——治水活水、乐水美水、山河怡趣、环城流美。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三河一渠”
一、长治市“三河一渠”环城水系的基础研究
长治古称“潞安”意为长治久安,地处晋东南,处于晋冀豫交界的中心,北接太原都市圈,南临中原城镇群。是山西经济总量第二大城市。“三河一渠”绕城而过,形成长治市市主城区的一条环城水系。由石子河、黑水河、南护城河和东防洪渠组成,其主要由自然因素和人工开挖而形成,市区贯通长约22km,整个河道东南高、西北地,最大落差约40米。“三河一渠”绕城而过,自然形成长治市市主城区的一条环城水系。
石子河发源于壶关盘马池,全长49km,市区内长度8km,从郊区河头桥入境,自南北从市区西部流过,在紫坊游园汇入石子河。黑水河发源于长治县黎岭,全长15.1km,市区内长度4.8km,从长子门村南入境,自南向北从市区西部流过,在紫坊游园汇入石子河。南护城河起始于淮海中学,全长2.7km,自东向西从城区南部穿过,在西南关村煤气公司加气站处汇入黑水河。东防洪渠是1950年市区东部爆发特大洪水之后,人工开挖的一条河道,起始于南山头村,由南至北从城区东部穿过,在十中桥汇入石子河,全长5.8km。
交汇位置:石子河与黑水河在紫坊游园处交汇;黑水河与南护城河在煤气公司加气站南交汇;东防洪渠与南护城河未贯通;石子河与东防洪渠在十中桥交汇。
二、长治市“三河一渠”环城水系滨水景观现状分析
“三河一渠“构成了长治市主城区排污、防洪的主要任务。城区内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雨水排水等都以依靠“三河一渠”为主,造成了部分河道淤泥堆积、水体污染、杂草丛生,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
2001年,长治市曾对“三河一渠”中的石子河和黑水河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治理,但是石子河的治理由于设计不合理、水资源污染未能有效解决。为此,长治市于2011年开始了第二次治理,综合治理工程中防洪、清淤、引补水、景观绿化、岸坡生态恢复及整治等有了很大改观。经过两次治理“三河一渠”的水质和沿岸景观得到了明显提升。
(一)存在问题
长治市“三河一渠”滨水景观规划治理,极大地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滨水区是城区居民经常休闲游憩的地方,并且激发临河地区的房地产开发,同时对城市形象的提升也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但在治理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水质污染
“三河一渠”构成了长治市主城区排污、防洪的主要任务。经过两次治理,“三河一渠”的水质和沿岸景观的到明显的改善。但经过现场调研,黑水河与石子河部分河段的水质仍然存在问题,其中部分河段淤泥堆积,杂草丛生,河流垃圾漂浮,对周边环境及市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2)驳岸设计景观单一,失去自然风貌
由于考虑到防洪的问题,“三河一渠”沿岸的景觀设计采用的是兼亲水、生态与蓄水防洪功能为一体的复式驳岸,这种驳岸实际为防洪修建的混凝土护岸,虽然可以让人接触到水,但容易给人一种单调的、人工化的感觉,没有达到生态驳岸的效果。这种做法虽然能使整个河岸看上去整洁、美观,但往往忽视了人在河边的感受,亲水岸边几乎没有种植植物,并且驳岸笔直,没有特色可言。
(3)河流两岸开放性不足
河岸两侧主要为城市道路和居住区,居住区沿河岸多为砖石分割,两面夹击,严重影响了“三河一渠”的开放性。亲水是人的天性,“三河一渠”作为城市滨水景观,水体的可亲近性不尽如人意。“三河一渠”沿岸的滨水景观更多的是高高的堤坝,河岸两边以水泥、栏杆为主,缺少让人们亲近水、接触水的平台,阻碍了人与水之间的互动,不能获得良好的亲水感,无法满足人们在环境中亲水的愿望,只能望水兴叹。
(4)滨水景观层次不够丰富
在景观的设计和序列组织中,多为一条笔直的水泥路连通各个场所区,单一树种作为行道树,路边的绿化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让在亲水平台沿湖散步的游人感觉不到景观的变化,缺乏序列空间的转折点和高潮,从而不能取得良好的整体效果。
(5)植物配置单一,缺少不能够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
“三河一渠”沿岸树种单一,缺少必要的林下活动场地。在配置上,单一的树种作为行道树,草坪和低矮灌木占得比例比较大,让人的视线没有任何转折,可以直接看到很远的地方,降低了空间的层次感。
常绿树种不多,从冬季开始,直到第二年的3、4月份,许多光秃秃的树枝,毫无景色可言。河岸的乔木裁剪稀疏,即使若干年后,植物长成达到其观赏效果以后,也很难有绿树遮阴的效果。
(6)两岸堤坡较窄,缺少休闲、活动及观景的场所
城市滨水景观作为市民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由于设计规划,“三河一渠”两岸堤破较窄,缺少大面积活动场所,忽视了人们的休闲活动需要,不能正常满足周边居民的生活需要。而在石子河段虽然弥补了这一问题,但活动场所与河流缺少必要的联系,缺少景观连贯性。
(7)缺少配套服务设施
“三河一渠”贯穿长治市整个主城区,作为周边居民的主要休闲活动场所,尤其是市民夏季散步纳凉的主要场所,然而河岸两侧配套服务设施明显不足,尤其是座椅,灯光设施等。在石子河与东防洪渠段开配有公园,但确没有配置相应的停车场,致使日常车俩主要停靠在非机动车道,影响正常通行与交通秩序。
(8)缺少文化景观的标志性
长治市作为上党老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地域文化符号并没有作为城市景观特色穿插到景观设计中去,缺少城市滨水景观的文化景观形态的标志性,未能充分展现城市的气质与魅力。在东防洪渠段开辟的城市公园的,公园特征主要为现代元素,但公园中被僵硬的放置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的欧式建筑,现代建筑与欧式建筑并存,缺少景观特色可言。
三、结论
一个良好的水环境不仅是城市文明的基础,也是城市生态的重要标志。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兼具的区域,滨水区由于自然景观的优势为城市人文景观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背景,其对于城市建设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城市滨水区的打造,需立足于当地现状。根据现有景观的实际情况、周边环境、生态特点、地域条件,风土人情、历史传统、生活习惯、建筑形式等进行规划设计。首先要将滨水景观的优势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与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其次,将最能体现城市景观特色的地域文化符号穿插到景观设计中去,提高城市滨水景观的文化景观形态的标志性;最后,要充分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对不同功能、形式的滨水区进行分析和整合,在注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理念下,对城市景观整体和局部元素进行规划设计,实现可出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城市景观环境质量,形成城市特色的城市新景观。
参考文献:
[1]张旭蓉,刘邦俊,付东王.山河怡趣 环城流美——长治三河一渠项目策划方案[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年第07期.
[2]任雁彬.长治市三河一渠综合治理工程简述[J].山西水利,2013年第07期.
[4]王福魁,于明.城市滨水景观设计[J].山东建筑,2003年第4期.
[5]杨怡萌.体现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设计研究[D]·中央美院,2007.12
[6]陈伯超.景观设计学间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06
[7]诺曼k 布思.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摘要】:巍巍太行,洋洋漳泽。晋东南地,三省交界,山水之间,有城长治。长治绕郭皆水:石子河、黑水河、南护城河、东防洪渠,称“三河一渠”。虽有淤、阻、雍、断诸疾,却是整座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是山水城林空间格局的重要纽带,承载了这座城市依附滨河生活的深深期许——治水活水、乐水美水、山河怡趣、环城流美。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三河一渠”
一、长治市“三河一渠”环城水系的基础研究
长治古称“潞安”意为长治久安,地处晋东南,处于晋冀豫交界的中心,北接太原都市圈,南临中原城镇群。是山西经济总量第二大城市。“三河一渠”绕城而过,形成长治市市主城区的一条环城水系。由石子河、黑水河、南护城河和东防洪渠组成,其主要由自然因素和人工开挖而形成,市区贯通长约22km,整个河道东南高、西北地,最大落差约40米。“三河一渠”绕城而过,自然形成长治市市主城区的一条环城水系。
石子河发源于壶关盘马池,全长49km,市区内长度8km,从郊区河头桥入境,自南北从市区西部流过,在紫坊游园汇入石子河。黑水河发源于长治县黎岭,全长15.1km,市区内长度4.8km,从长子门村南入境,自南向北从市区西部流过,在紫坊游园汇入石子河。南护城河起始于淮海中学,全长2.7km,自东向西从城区南部穿过,在西南关村煤气公司加气站处汇入黑水河。东防洪渠是1950年市区东部爆发特大洪水之后,人工开挖的一条河道,起始于南山头村,由南至北从城区东部穿过,在十中桥汇入石子河,全长5.8km。
交汇位置:石子河与黑水河在紫坊游园处交汇;黑水河与南护城河在煤气公司加气站南交汇;东防洪渠与南护城河未贯通;石子河与东防洪渠在十中桥交汇。
二、长治市“三河一渠”环城水系滨水景观现状分析
“三河一渠“构成了长治市主城区排污、防洪的主要任务。城区内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雨水排水等都以依靠“三河一渠”为主,造成了部分河道淤泥堆积、水体污染、杂草丛生,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
2001年,长治市曾对“三河一渠”中的石子河和黑水河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治理,但是石子河的治理由于设计不合理、水资源污染未能有效解决。为此,长治市于2011年开始了第二次治理,综合治理工程中防洪、清淤、引补水、景观绿化、岸坡生态恢复及整治等有了很大改观。经过两次治理“三河一渠”的水质和沿岸景观得到了明显提升。
(一)存在问题
长治市“三河一渠”滨水景观规划治理,极大地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滨水区是城区居民经常休闲游憩的地方,并且激发临河地区的房地产开发,同时对城市形象的提升也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但在治理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水质污染
“三河一渠”构成了长治市主城区排污、防洪的主要任务。经过两次治理,“三河一渠”的水质和沿岸景观的到明显的改善。但经过现场调研,黑水河与石子河部分河段的水质仍然存在问题,其中部分河段淤泥堆积,杂草丛生,河流垃圾漂浮,对周边环境及市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2)驳岸设计景观单一,失去自然风貌
由于考虑到防洪的问题,“三河一渠”沿岸的景觀设计采用的是兼亲水、生态与蓄水防洪功能为一体的复式驳岸,这种驳岸实际为防洪修建的混凝土护岸,虽然可以让人接触到水,但容易给人一种单调的、人工化的感觉,没有达到生态驳岸的效果。这种做法虽然能使整个河岸看上去整洁、美观,但往往忽视了人在河边的感受,亲水岸边几乎没有种植植物,并且驳岸笔直,没有特色可言。
(3)河流两岸开放性不足
河岸两侧主要为城市道路和居住区,居住区沿河岸多为砖石分割,两面夹击,严重影响了“三河一渠”的开放性。亲水是人的天性,“三河一渠”作为城市滨水景观,水体的可亲近性不尽如人意。“三河一渠”沿岸的滨水景观更多的是高高的堤坝,河岸两边以水泥、栏杆为主,缺少让人们亲近水、接触水的平台,阻碍了人与水之间的互动,不能获得良好的亲水感,无法满足人们在环境中亲水的愿望,只能望水兴叹。
(4)滨水景观层次不够丰富
在景观的设计和序列组织中,多为一条笔直的水泥路连通各个场所区,单一树种作为行道树,路边的绿化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让在亲水平台沿湖散步的游人感觉不到景观的变化,缺乏序列空间的转折点和高潮,从而不能取得良好的整体效果。
(5)植物配置单一,缺少不能够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
“三河一渠”沿岸树种单一,缺少必要的林下活动场地。在配置上,单一的树种作为行道树,草坪和低矮灌木占得比例比较大,让人的视线没有任何转折,可以直接看到很远的地方,降低了空间的层次感。
常绿树种不多,从冬季开始,直到第二年的3、4月份,许多光秃秃的树枝,毫无景色可言。河岸的乔木裁剪稀疏,即使若干年后,植物长成达到其观赏效果以后,也很难有绿树遮阴的效果。
(6)两岸堤坡较窄,缺少休闲、活动及观景的场所
城市滨水景观作为市民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由于设计规划,“三河一渠”两岸堤破较窄,缺少大面积活动场所,忽视了人们的休闲活动需要,不能正常满足周边居民的生活需要。而在石子河段虽然弥补了这一问题,但活动场所与河流缺少必要的联系,缺少景观连贯性。
(7)缺少配套服务设施
“三河一渠”贯穿长治市整个主城区,作为周边居民的主要休闲活动场所,尤其是市民夏季散步纳凉的主要场所,然而河岸两侧配套服务设施明显不足,尤其是座椅,灯光设施等。在石子河与东防洪渠段开配有公园,但确没有配置相应的停车场,致使日常车俩主要停靠在非机动车道,影响正常通行与交通秩序。
(8)缺少文化景观的标志性
长治市作为上党老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地域文化符号并没有作为城市景观特色穿插到景观设计中去,缺少城市滨水景观的文化景观形态的标志性,未能充分展现城市的气质与魅力。在东防洪渠段开辟的城市公园的,公园特征主要为现代元素,但公园中被僵硬的放置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的欧式建筑,现代建筑与欧式建筑并存,缺少景观特色可言。
三、结论
一个良好的水环境不仅是城市文明的基础,也是城市生态的重要标志。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兼具的区域,滨水区由于自然景观的优势为城市人文景观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背景,其对于城市建设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城市滨水区的打造,需立足于当地现状。根据现有景观的实际情况、周边环境、生态特点、地域条件,风土人情、历史传统、生活习惯、建筑形式等进行规划设计。首先要将滨水景观的优势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与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其次,将最能体现城市景观特色的地域文化符号穿插到景观设计中去,提高城市滨水景观的文化景观形态的标志性;最后,要充分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对不同功能、形式的滨水区进行分析和整合,在注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理念下,对城市景观整体和局部元素进行规划设计,实现可出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城市景观环境质量,形成城市特色的城市新景观。
参考文献:
[1]张旭蓉,刘邦俊,付东王.山河怡趣 环城流美——长治三河一渠项目策划方案[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年第07期.
[2]任雁彬.长治市三河一渠综合治理工程简述[J].山西水利,2013年第07期.
[4]王福魁,于明.城市滨水景观设计[J].山东建筑,2003年第4期.
[5]杨怡萌.体现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设计研究[D]·中央美院,2007.12
[6]陈伯超.景观设计学间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06
[7]诺曼k 布思.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