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也最是忆江南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man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刘禹锡的两首《忆江南》是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三首和作,此词调下原有自注:“和乐天(即白居易)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白居易的三首《忆江南》写得十分出色,“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更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虽然珠玉在前,但是刘禹锡的两首和作写得亦是十分精彩。在色彩上虽没有白居易的词那样出色,但是刘禹锡的这两首《忆江南》贵在清新流畅、典丽雅致。而且,刘禹锡的《忆江南》词二首中所蕴含的情思更为婉转,语言流畅清新而富有哲理性。
  【关键词】:刘禹锡;《忆江南》;含思婉转;清新流畅;哲理化
  引言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九年进士,任监察御史,晚年为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他晚年居于洛阳,与白居易多有唱和之作。他的《忆江南》词是和白居易所作的三首《忆江南》词,大约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白居易的三首《忆江南》追忆江南风景,刘禹锡则写得是东都洛阳的风土人情。刘禹锡的这两首词虽然是和作,但是写得情致婉转、清新雅致,与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三首不相上下。
  一、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这是刘禹锡《忆江南》二首的第一首,写洛阳之春似多情缱绻的少女一般。春天匆匆地离去了,它对不欲春归的洛城人殷勤致意,含情惜别。柔弱的柳枝随风飞舞,像是少女举起衣袂告别;一丛丛的兰花沾满了露水,像是少女那被打湿的洁白手绢。不忍春天离去的少女独自坐着,眉头微蹙,爱春、惜春之情毕现。“春去也,多谢洛城人”,这一句道明了时间、地点,春天即将离去,它像一个多情的惜春少女,向洛阳人殷勤地致意,含情脉脉地道别。“去也”二字,不仅仅是一个动词,这两字中更是蕴含了作者浓烈的感情。元代人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这里的一声“去也”使得莺莺顿时消瘦了,足以见得“去也”两字的分量。自古以来,伤春之情就是文人骚客所共有的一种情感。中国绝大部分的士大夫都兼有文人的双重身份,敏感的天性使得他们对政治失意的感受十分深刻,于是他们把这种愤懑忧郁的情感寓于外物之中,通过文学创作表达出来以获得安慰。刘禹锡的这第一首《忆江南》词,表达的完全是一种不忍春天离去的伤春之情。
  这首词的绝妙之处在于运用拟人手法,把匆匆归去的春天比喻为缱绻多情的少女。无论春天多么多情似水,可是她还是在匆匆地离去了。春天的离去,使得洛城人非常感伤,作者通过最后一句“独坐亦含嚬”来完美地表达这种普遍的情感。这首词不仅十分工整、讲究对仗,而且有着前后的严格顺序。一开始写春天即将要离去,她向洛城人殷勤道别。娇弱的柳枝随风飞舞是在挽留春天,而沾满露水的丛兰则表明春天已经离去了。由弱柳举袂、香兰泣露可知,不仅春天多情惜别,洛城人更是有着浓浓的伤春之情。刘禹锡作这首词时已是晚年时期,年华的老去更使得他对春天离去的感受十分敏感,他在叹惜春天离去之余,亦在感伤自己年华的老去。政治上的失意使得他忧郁哀愁,面对匆匆而去的春天,他无限感慨,似乎是预感到自己政治生涯中的春天也已离去一般。
  二、春去也,共惜艳阳年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刘禹锡《忆江南》的第二首很多选本中都没有选,认为写的没有第一首好。但是两首词差不多是同时之作,与第一首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将两首词结合起来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作者在第二首词一开头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词的主旨,“春去也,共惜艳阳年”,春天已经匆匆地过去了,我们要好好地珍惜这艳丽明媚的年华啊。在词的一开头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很明显是承接第一首词来的,第一首词中写了春天离去,作者十分地感伤无奈,才有了第二首作者发自内心的感叹。那流水之上依旧漂流着凋落的桃花瓣,那是春天离去的一种表现,落花有意留住春天,奈何流水无情啊!这种哀愁,就算是将满杯的竹叶青美酒一饮而尽、醉倒在酒桌上也无法消释。只有等到雨过天晴、重见青天的时候,才能稍稍缓解这缠绕心头的愁绪。面对春天的离去,作者虽发出了好好珍惜年华的慨叹,但是又忍不住以竹叶美酒来缓解心中愁苦,可是这清甜的美酒并不能减轻他的伤春之苦。那怎么办呢,难道就要一直沉溺在春归的愁苦之中吗?作者最后又提出了一个安慰自己的好办法,“惟待见青天”,只有等雨过天晴之后,青天重现了。
  这第二首词,写景较少,更多的是抒发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情感。在写景上,这首词虽然是略逊一筹,但是抒发情感的巧妙和作者婉转的情思是一大亮点。由第一首词春天归去,作者感伤不已,在第二首词一开头就点出自己的深刻结论,接着他看到那流水之上仍有落花漂流在上面,更表现了春天归去的无情。刚刚振奋的心情,又被这落花、流水破坏了,只能以美酒来消解心中的苦闷了,可是喝到醉倒在酒桌上,也没能消解了这春愁。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两起两落,此可谓情思婉转。一“落”,“春去也”,承接第一首词而来的感伤之情,一“起”,“共惜艳阳年”的 感慨;二“落”,“犹见桃花流水上”,加深了作者的伤春之情,二“起”,“惟待见青天”,醉酒之后,作者找到了一种缓解愁绪的好方法。这两起两落,体现了刘禹锡善于哲理化的思考。他的许多诗词中就有许多哲理化的表现,比如“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浪淘沙》九首),“伤痕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竹枝词》九首)。哲理化的思考是许多文人所共有的,因为人生经历和个人性格气质不同,表现得有深有浅。而刘禹锡在仕途上几经起伏,他本人有着一种天生的乐观,所以他在经历挫折的时候,总是能自我调解,使自己的内心获得安慰。
  結语
  刘禹锡的两首《忆江南》构思新奇巧妙,语言清新流畅,写景抒情典丽雅致。刘禹锡在词调下的自注中,说明这两首词是和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依《忆江南》曲调而作。这种作词方法,对词的创作方法是一种新变,打破了当时作词的桎梏,为词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路。清代况周颐《蕙风词话》中评价说:“唐贤为词,往往丽而不流,与其诗不甚相远也。刘梦得《忆江南》‘春去也’云云,流丽之笔,下开北宋子野、少游一派。”
  参考文献:
  [1](唐)刘禹锡.刘梦得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2]唐圭璋,周汝昌等撰.唐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3]张璋,黄畬编.全唐五代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清)上彊村民编,唐圭璋笺注.宋词三百首笺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5]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
  [6]王友胜选注.唐宋词选[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
  [7]周懋昌.淡妆浓抹总相宜——两首《忆江南》赏析[J].文史知识,1994.
  [8]孙琴安.论刘禹锡对词的创作及贡献[J].古典文学知识,2003.
  [9]成松柳,彭琼英.士大夫情怀与刘禹锡词[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其他文献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本文以九十年代香港女性电影为背景,结合关锦鹏的生活环境和经历来对其作品中的悲剧女性形象例如《胭脂扣》中的如花以及《阮玲玉》中的阮玲玉和《女人花》中的宝儿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以悲剧女性形象产生的意义与影响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总结。  【关键词】:关锦鹏电影;女性形象;香港女性电影  一、女性个体的命运悲剧  1987年,关锦鹏导演了《胭脂扣》
期刊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457)  【摘要】:中国手工艺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整个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手工艺是一种创意性装扮人们生活的文化,是一种满足人的物质及精神生活需要的造物艺术。  手工艺制作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造型活动,它反映出了人们的艺术审美特点,展现了手工艺制作在一代一代时间的积累下,
期刊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  【摘要】:歌剧卡门是1874年创作完成的一部歌剧,是法国作曲家比才最有名的一部歌剧,也是他的巅峰之作,这部歌剧于1875年在法国巴黎首次演出,也是迄今为止在歌剧演出中演出频率最高的一部歌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歌剧《卡门》根据梅里美同名小说改编,小说讲述了热情的吉普赛女郎先后爱上军官和斗牛士并最终因感情纠葛被刺杀的故事。剧中刻画了卡门热烈、
期刊
(聊城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视唱练耳是一门综合性的技能训练课程,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多向思维能力的手段之一,是积累音乐听觉经验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它可以发展人的听觉能力和读谱视唱的能力,培养人的内在音高感、节奏感、调式感,做到准确流畅与富有表情的演唱。在声乐演唱中,音乐基础知识是声乐学习的根本,而视唱练耳又是音乐基础中最根本的学习方式,对于一切从事音乐工作的音乐人,无
期刊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闽南地区文庙的单体建筑,从起源到发展、从结构到装饰,其在诸多方面都展现出了有别于中原文庙的特殊性。这一方面取决于闽南地区明清时期的特殊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也与闽南固有的自然与气候条件有关。以建筑學的视角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将会极大地丰富我国文庙建筑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闽南;文庙建筑;脊饰;  前言  宫庙建筑在较长的时间段内是老
期刊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单簧管最早产生于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也被称为黑管或者称之为克拉管,从最开始的只有两个按键组成到后来可以表达不同类型音乐语言的单簧管意境成为交响乐演奏时十分重要的乐器,而同时因为单簧管的种类繁多、音域跨度最大,所以更是成为交响乐中不可替代的乐器。  【关键词】:单簧管;交响乐;作用  从十七世纪末到现如今,从欧洲到世界各地,交响
期刊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一篇经典抒情散文,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这篇散文写于1934 年 7 月,作者由杭州辗转赶往北平,希望能再次尝一尝皇城的秋“味”。从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以来,有关《故都的秋》的教学引起多方面的关注,本文梳理了较为典型的17个课例(包括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教学片段等),试图对《故都的秋》在
期刊
(浙江华洲国际设计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大众的生活水平、文化水平、对艺术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在日益的增长。现代艺术设计是新时代的产物,而设计与艺术是无法分隔开的。城市园林设计是现代最为综合的艺术,它与现代艺术形式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如今,城市园林设计飞速发展,艺术设计在艺术学领域也在蓬勃兴起。采用查阅文献、案例分析等方法并
期刊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摘要】: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同时又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古到今,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历史成就。本文将以书法为审美对象,从书法的形态,书写者的心境及书法的内在哲学三方面来分析书法中的美学真谛。  【关键词】:书法;艺术之美;哲学  一、形之书法  音乐之美在于音的高低长短变化,以此形成旋律;绘画之美在于
期刊
(佳木斯大学研究生部,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摘要】:疯狂的摇滚身段,夸张的发型,深蓝色的标志性眼影是美国歌手亚当·米歇尔·兰伯特(Adam Mitchel Lambert,1982年1月29日-)的标志。一把既能在高空翱翔亦能在低空萦绕的好嗓子是他实现梦想的利器,纯粹真实勇敢则是他闯世界的底牌和魅力所在。亚当·米歇尔·兰伯特(Adam Mitchel Lambert)现如今美国流行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