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占比较高,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创业教育的配套设施,是检验大学生创业想法是否符合市场需求的重要一环。调查发现,X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存在学生创业项目进驻少,使用政策宣传不足,准入和退出机制主观性较强,学生创业意向与创业园规划导向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大学生创业园运营效率和效果没有达到预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18.040
1 背景与现状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天津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自此创新创业便成了一股新兴的热潮。各地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高校开始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几乎与此同时,大量的大学创业园也应运而生。许多大学创业园仅仅只是完成了对于创业园区的设施建设,却没有相应的有效管理机制,导致创业园要么出现大量的资源闲置与浪费,要么大量社会化机构充斥其中,名不副实。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X学院大学生创业园的运营现状进行了调查,以期能够发现其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提出优化对策。
大学生创业园是一个为大学生创业者搭建的制度化、智能化的平台,是为新创办的小微企业提供有利于存活、发展的公益性平台。X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园处于该校北校区的商业街,目前创业园中共有南方以南,学子游,童愿,太阳眼镜店,麦师傅面包店,文墨书店,十秒影像等17家店铺。通过多次走访调查发现,有一些店铺长期处于闭门歇业状态,正常运营的店铺有南方以南等9家,正常运营的店铺中大学生创业项目占5家。
X学院规定,原则上不允许大一和大四的学生申请进驻大学生创业园,进驻需要通过学校的资质审核,即评审委员会的考核:对项目的性质与状况进行考察,避免同质性;需要项目比较成熟,更倾向于已经成立公司且正在运营并产生效益的项目,对于参加过省级以上比赛的项目有政策上的倾斜;所有申请进驻的项目必须提供可行性报告;对于需要进行孵化的初创项目,审核通过者先安排进入创新学院进行初步的孵化,通过一定时间的观察后,对于表现良好、进展较快的项目能够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扶持进入大学生创业园。
2 问题与原因
通过对X学院大学生创业园运营现状的调查可以发现如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2.1 大学生创业项目进驻少,社会化服务机构较多
调查发现,整个创业园可容纳企业近30家,目前进驻的企业共有17家,其中大学生创业项目为10家,能够正常运营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只有5家。可见,作为稀缺资源的大学生创业园,X学院存在部分资源闲置,部分资源没有按要求使用等问题。
2.2 创业园准入和退出机制不明确,使用政策宣传不足
关于在校大学生对创业园使用政策的了解程度,笔者曾做过专门调查。在接受调查的614名同学中,了解学校创业园使用政策的同学有77名,占到被调查对象的12.54%,剩下的同学均表示不了解。笔者曾就创业园的准入政策专门请教过负责创业园管理的老师,他们的回答也比较模糊,只是强调项目要进驻创业园,需要经过学校评审委员会的审核,审核的具体标准他们也不是很清楚。
2.3 学生创业意向与创业园规划导向不匹配
调查发现,学生更偏向于选择短、平、快,能够短周期产生效益的项目,但是学校对进驻创业园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类型进行了限制。例如,学校谢绝餐饮行业、水果店等进驻创业园。与学校创业园相对冷清的景象不同的是,学校周边村镇却遍布X学院创业学生的身影,学生们常见的创业项目有快递站、二手书买卖、电瓶车租售、餐饮、水果代购代销等。
笔者认为,创业园学生创业项目进驻少,一方面与学生创业能力不足有关系,另一方面与学校创业园的发展规划、使用政策的透明度及宣传力度有关系。学生创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得到弥补,如配齐配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优化课程设计与创业团队的组建等。使用政策方面,學校可以明确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想进驻的项目能够进的来,该出去的项目能够出得去。
3 大学生创业园使用优化对策
3.1 指导教师队伍的建立
优秀的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能够良好发展的基础,创业指导教师质量的提升能够带动学生创业质量的提升。笔者认为具有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资质、曾经有过创业经历、具有高职称等特质的教师能够对学生创新创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教师自己具有较高的创新创业指导能力或者对于创新创业有切身感受,其指导的学生才更可能具有较高的创新创业素养,学生的创业想法才能更好的转化为实践。
3.2 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
作为创业主体的学生团队是影响创业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团队的优劣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创业的成败。所以组建一个合理的学生创业团队就成为了一项必要的举措。学生创业团队应该通过多方面的考量去进行组建,将拥有不同才能特长的学生依据所进行创业的项目的不同种类进行合理的组合,兼顾管理、财务、技术、销售等不同技能需求,才能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效用,使成员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为团队做出最大贡献。
3.3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在面向全体同学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的同时,针对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开设创新创业专门课程。通过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的组合设计,用模块化方式实施,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有关创办及管理小企业的知识和技能。在创业课程进行的同时,要不断收集学生对创业课程方面的诉求,倾听他们对授课内容、方式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3.4 对创业园进行分块规划,迎合不同学生需求
将大学生创业园按照项目类型进行区域划分,将有合作可能或具有互补性质的项目放在一起进行孵化。例如:三亚童愿亲子俱乐部有限公司和海南学子游商旅有限公司,三亚摩温豪斯科技有限公司与三亚南方以南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等。对于学生呼声较高的创业项目类型,可以开辟专区协助其入驻和孵化,给予创业企业较好的成长环境,达到创业园的基本目的。 3.5 调整创业园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學校对于大学生创业园的准入标准过于模糊,即评审委员会考核,但考核的具体指标不明,仅说明对条件突出的项目,如已创办公司、已实际运行、已产生效益的项目更加青睐。这种准入条件受学校评审会的主观影响较大,具有较大的弹性,不利于学生项目的进驻。笔者认为创业园可以采用双线标准,一条标准是参赛及获奖,如参加省级以上的创业大赛并获得省级二等奖及以上,国家级三等奖及以上等。另一条标准是自行撰写可行性报告,报告应包括项目(公司)组织结构、商业策划书等内容。通过从项目的规模、潜力、同质性等方面挑选可进驻的备选项目,对于条件类似的同质性项目则进行答辩,依据答辩结果选择项目。
大学生创业园的退出机制可以分为主动退出与被动退出两种。主动退出的项目负责人可以自行提交申请,说明退出原因及情况。被动退出情况可以分为项目负责人毕业与项目实际停止运营两种。当项目负责人毕业,如项目已经成熟、能够运营产生经济效益,应在半年内退出大学生创业园,让企业进入社会;若项目不够成熟则可以给予一定的缓冲期,但缓冲期不宜过长,因为创业园资源有限。关于在园项目是否正常运营,建议学校设立巡查组,巡查组由评审委员会中的教师组成。巡查组在一定周期内不定期巡查创业园的项目运作情况,当某个项目的运作情况不理想时,如一个周期内的巡查有百分之三十的时间没有正常开门营业,需要上交项目运营情况说明,如巡查组认为其项目已停止实际运营则给予清退处理。通过良好的进入退出机制使大学生创业园进入良性发展。
3.6 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
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兴趣、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产生创新创业成果的外部推动力,是创新创业教育能够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笔者认为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校园新媒体平台、校报、校园官网等媒介广泛宣传大学生的优秀创业成果、国家与地方创业优惠政策、成功创业的优秀校友事迹等,营造一种认同创业、鼓励创业的氛围;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意大赛等;建立一整套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规章制度,如对创业学生进行创业学分认定、对创业效益良好的团队颁发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等。最后,加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每一个有志于创业的同学能够最便捷的获取创业相关支持信息。
参考文献
[1]肖秋生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青年,2014,(2).
[2]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3]何书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现路径研究——“双创”背景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7,(07).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18.040
1 背景与现状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天津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自此创新创业便成了一股新兴的热潮。各地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高校开始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几乎与此同时,大量的大学创业园也应运而生。许多大学创业园仅仅只是完成了对于创业园区的设施建设,却没有相应的有效管理机制,导致创业园要么出现大量的资源闲置与浪费,要么大量社会化机构充斥其中,名不副实。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X学院大学生创业园的运营现状进行了调查,以期能够发现其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提出优化对策。
大学生创业园是一个为大学生创业者搭建的制度化、智能化的平台,是为新创办的小微企业提供有利于存活、发展的公益性平台。X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园处于该校北校区的商业街,目前创业园中共有南方以南,学子游,童愿,太阳眼镜店,麦师傅面包店,文墨书店,十秒影像等17家店铺。通过多次走访调查发现,有一些店铺长期处于闭门歇业状态,正常运营的店铺有南方以南等9家,正常运营的店铺中大学生创业项目占5家。
X学院规定,原则上不允许大一和大四的学生申请进驻大学生创业园,进驻需要通过学校的资质审核,即评审委员会的考核:对项目的性质与状况进行考察,避免同质性;需要项目比较成熟,更倾向于已经成立公司且正在运营并产生效益的项目,对于参加过省级以上比赛的项目有政策上的倾斜;所有申请进驻的项目必须提供可行性报告;对于需要进行孵化的初创项目,审核通过者先安排进入创新学院进行初步的孵化,通过一定时间的观察后,对于表现良好、进展较快的项目能够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扶持进入大学生创业园。
2 问题与原因
通过对X学院大学生创业园运营现状的调查可以发现如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2.1 大学生创业项目进驻少,社会化服务机构较多
调查发现,整个创业园可容纳企业近30家,目前进驻的企业共有17家,其中大学生创业项目为10家,能够正常运营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只有5家。可见,作为稀缺资源的大学生创业园,X学院存在部分资源闲置,部分资源没有按要求使用等问题。
2.2 创业园准入和退出机制不明确,使用政策宣传不足
关于在校大学生对创业园使用政策的了解程度,笔者曾做过专门调查。在接受调查的614名同学中,了解学校创业园使用政策的同学有77名,占到被调查对象的12.54%,剩下的同学均表示不了解。笔者曾就创业园的准入政策专门请教过负责创业园管理的老师,他们的回答也比较模糊,只是强调项目要进驻创业园,需要经过学校评审委员会的审核,审核的具体标准他们也不是很清楚。
2.3 学生创业意向与创业园规划导向不匹配
调查发现,学生更偏向于选择短、平、快,能够短周期产生效益的项目,但是学校对进驻创业园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类型进行了限制。例如,学校谢绝餐饮行业、水果店等进驻创业园。与学校创业园相对冷清的景象不同的是,学校周边村镇却遍布X学院创业学生的身影,学生们常见的创业项目有快递站、二手书买卖、电瓶车租售、餐饮、水果代购代销等。
笔者认为,创业园学生创业项目进驻少,一方面与学生创业能力不足有关系,另一方面与学校创业园的发展规划、使用政策的透明度及宣传力度有关系。学生创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得到弥补,如配齐配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优化课程设计与创业团队的组建等。使用政策方面,學校可以明确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想进驻的项目能够进的来,该出去的项目能够出得去。
3 大学生创业园使用优化对策
3.1 指导教师队伍的建立
优秀的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能够良好发展的基础,创业指导教师质量的提升能够带动学生创业质量的提升。笔者认为具有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资质、曾经有过创业经历、具有高职称等特质的教师能够对学生创新创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教师自己具有较高的创新创业指导能力或者对于创新创业有切身感受,其指导的学生才更可能具有较高的创新创业素养,学生的创业想法才能更好的转化为实践。
3.2 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
作为创业主体的学生团队是影响创业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团队的优劣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创业的成败。所以组建一个合理的学生创业团队就成为了一项必要的举措。学生创业团队应该通过多方面的考量去进行组建,将拥有不同才能特长的学生依据所进行创业的项目的不同种类进行合理的组合,兼顾管理、财务、技术、销售等不同技能需求,才能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效用,使成员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为团队做出最大贡献。
3.3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在面向全体同学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的同时,针对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开设创新创业专门课程。通过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的组合设计,用模块化方式实施,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有关创办及管理小企业的知识和技能。在创业课程进行的同时,要不断收集学生对创业课程方面的诉求,倾听他们对授课内容、方式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3.4 对创业园进行分块规划,迎合不同学生需求
将大学生创业园按照项目类型进行区域划分,将有合作可能或具有互补性质的项目放在一起进行孵化。例如:三亚童愿亲子俱乐部有限公司和海南学子游商旅有限公司,三亚摩温豪斯科技有限公司与三亚南方以南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等。对于学生呼声较高的创业项目类型,可以开辟专区协助其入驻和孵化,给予创业企业较好的成长环境,达到创业园的基本目的。 3.5 调整创业园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學校对于大学生创业园的准入标准过于模糊,即评审委员会考核,但考核的具体指标不明,仅说明对条件突出的项目,如已创办公司、已实际运行、已产生效益的项目更加青睐。这种准入条件受学校评审会的主观影响较大,具有较大的弹性,不利于学生项目的进驻。笔者认为创业园可以采用双线标准,一条标准是参赛及获奖,如参加省级以上的创业大赛并获得省级二等奖及以上,国家级三等奖及以上等。另一条标准是自行撰写可行性报告,报告应包括项目(公司)组织结构、商业策划书等内容。通过从项目的规模、潜力、同质性等方面挑选可进驻的备选项目,对于条件类似的同质性项目则进行答辩,依据答辩结果选择项目。
大学生创业园的退出机制可以分为主动退出与被动退出两种。主动退出的项目负责人可以自行提交申请,说明退出原因及情况。被动退出情况可以分为项目负责人毕业与项目实际停止运营两种。当项目负责人毕业,如项目已经成熟、能够运营产生经济效益,应在半年内退出大学生创业园,让企业进入社会;若项目不够成熟则可以给予一定的缓冲期,但缓冲期不宜过长,因为创业园资源有限。关于在园项目是否正常运营,建议学校设立巡查组,巡查组由评审委员会中的教师组成。巡查组在一定周期内不定期巡查创业园的项目运作情况,当某个项目的运作情况不理想时,如一个周期内的巡查有百分之三十的时间没有正常开门营业,需要上交项目运营情况说明,如巡查组认为其项目已停止实际运营则给予清退处理。通过良好的进入退出机制使大学生创业园进入良性发展。
3.6 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
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兴趣、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产生创新创业成果的外部推动力,是创新创业教育能够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笔者认为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校园新媒体平台、校报、校园官网等媒介广泛宣传大学生的优秀创业成果、国家与地方创业优惠政策、成功创业的优秀校友事迹等,营造一种认同创业、鼓励创业的氛围;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意大赛等;建立一整套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规章制度,如对创业学生进行创业学分认定、对创业效益良好的团队颁发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等。最后,加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每一个有志于创业的同学能够最便捷的获取创业相关支持信息。
参考文献
[1]肖秋生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青年,2014,(2).
[2]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3]何书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现路径研究——“双创”背景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