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围绕建设“以民生为本、力求个个都有好工作;以民富为纲、力求家家都有好收入;以民享为先、力求处处都有好环境;以民安为基、力求天天都有好心情;以民强为重、力求人人都有好身体”幸福江阴的目标,我市宣传部门在创新理念思路与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为推进幸福江阴建设发挥了特殊优势和重要先行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市宣传部门打出宣传载体的“组合拳”,组织新闻媒体联手策划、协同作战,切实发挥宣传思想文化的“主阵地”作用,营造上下一心、团结互助的和谐氛围,树立“大外宣、新宣传、强宣传”的理念,加大幸福江阴建设对外宣传力度,为提高江阴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江阴实现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创造条件。
确立以人为本观念,促进社会和谐。以建设幸福江阴为目的,坚持从满足和实现人的需求出发,突出做到“三个统一”:一是把工作取向和群众利益统一起来。坚持在工作理念上体现人文思想,在工作内涵上体现人文精神,在工作方式上体现人文关怀,在尊重人、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的过程中展现作用和发挥优势。二是把宣传工作与服务群众统一起来。坚持紧扣群众思想脉搏,吸引群众主动参与,积极做好社会热点宣传引导,围绕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阐明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反映社会各界的努力,让广大群众在共建共享和创新创造中感受幸福与和谐。三是把服务大局与为民服务统一起来。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和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两者有机统一起来,牢牢抓住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核心工作,唱响幸福江阴又好又快发展的主旋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引领和调节功能。
确立文化民生观念,实现共建共享。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共繁荣。建立健全市、镇(街道)、村(社区)、文化开放户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努力实现城乡宣传文化资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目前,全市城乡公益性文化设施达标率达到92.7%,建成公益性农民自助读书服务网点“农家书屋”232家。二是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发展。围绕步行街区、黄山湖景观区、文明广场、天华文化中心四大夜晚文化中心,大力开展了“欢乐夜晚·品味幸福”工程,开展市民大舞台、故事大擂台、欢乐周周演、体育健身培训、演艺活动等28项工作,“城市剧团下乡”与“农村小戏进城”双向联动,江阴夜晚文化建设蓬勃发展。2009年1—10月,直接参与夜晚文化活动人数达80余万人次。三是坚持大众文化和精品文化共促进。率先实施了“幸福进万家·文化欢乐行”主题文化工程,长年开展送戏曲、送展览、送电影、送图书、送评弹“五送”活动,直接受惠群众超过200余万人次。精心打响“全国民乐之乡”、徐霞客旅游文化、佛教文化、军事要塞文化等地方特色品牌,用文化的元素来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素质。
确立打造品牌观念,彰显个性特色。坚持在出典型、出特色、出经验、出成果上做文章,发挥品牌的火车头效应和重大活动、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形成更大范围、更长时间、更深层次的宣传效应。一是打响幸福江阴品牌。运用展览、图书、电视、论坛等多种形式,对幸福江阴的理念、思路、成效和举措进行集中宣传和展示,并在各大媒体开设专题专栏、网页。二是发挥典型示范效应。深入挖掘、宣传华西村、吴仁宝、周建松等一系列先进典型,让“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江阴精神成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广泛开展“时代先锋”、“诚信榜样”评比表彰活动,推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在全市形成了学先进、争领先、当先锋的热潮。三是力推地方文化特色。一方面,立足江阴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幸福江阴建设成果,采取多节联办的形式,每两年一次成功举办“中国(江阴)刘天华民族音乐节”、中国江阴对外经济合作洽谈会以及中国(江阴)徐霞客文化旅游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另一方面,借助国内知名节庆活动品牌的广泛影响力,首开全国县市之先河,举办郎朗个人钢琴演奏会和2010年第十九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等,极大地提升了文化消费水平,促进了会展、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围绕幸福江阴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组织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我市的宣传部门还积极探索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方式和新举措。
着力培育和激发各类文化市场主体的生机。在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动员全社会参与,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一是深化市场运作文化经营体制。以成立江阴文化艺术集团为突破,实行人、财、物的统一管理,扩大了市场占用率:以成立江阴广电集团为龙头,实现了广告、传输网络以及电视节目制作和销售等部门的独立运行:以成立江阴日报社印刷出版中心为抓手,实现广告、印刷资源的剥离,有力地推动了市场化运作。二是深化文化信息传播载体渠道。以有线电视数字化全覆盖为契机,全力推进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手机报纸、电子信息传播等新的文化传播业态建设,打造网络产业。三是深化多元化社会投融资体制。通过政策引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等多种方式吸纳民间资本,真正实现文化设施营运的社会化、产业化。
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相关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不断促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优化发展,为幸福江阴建设增添活力。一是健全完善宣传部与宣传文化系统联系会议制度。形成宣传部与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沟通及时、有效、畅通的协调机制,定期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把阶段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量化、细化,有目标、计划地做好各项工作。二是健全完善新闻发布会制度。形成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开放、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等领域适宜且需要统一、及时向全市和外界发布的重要信息,建立起公开透明、反应灵敏、高效运行的政务信息发布机制,营造幸福江阴良好的新闻舆论环境。三是健全完善处理突发事件新闻宣传机制。第一时间原则、滚动发布原则、真实报道原则、口径一致原则,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确保问题及时上报沟通,确保各级责任落到实处。同时积极构筑内宣、外宣、网宣“三宣”联动的新平台,努力形成市内、市外齐动,网上、网下互动的良好舆论氛围。
大力推行“五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机制。建立并推行了课题式策划、项目式管理、工程式推进、台帐式督查、绩效式考核“五式”科学机制,为幸福江阴建设提供新鲜经验。一是课题式策划。围绕市委领导关心的重大问题策划课题、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策划课题、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典型经验策划课题。二是项目式管理。把每一项任务和活动作为一个项目,把重点工作转化为项目管理,明确目标要求,把项目成果转化为工作举措,制定奖惩措施,用项目跟踪来检验实际工作的成效。三是工程式推进。把每一项工作作为一个系统架构中的工程来实施管理,分清主次,排出时间表,彼此密切配合、协调联动、整体推进,实现各项工作效率最高化、效能最佳化、成果最大化。四是台帐式督查。首先是建立台帐,将宣传工作年度工作重点具体细化为若干个重点项目和若干项活动;其次是督查台帐,成立工作督查组,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督查:第三是撤销台帐。对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的,在工作台帐上进行销号;对在规定时限内未办结的,责令相关责任人作出情况说明,并重新建立工作台帐,直至项目、活动办结后,予以销号。五是绩效式考核。以工作目标等形式对相关工作部门履行职能、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全过程、实绩、效果所进行的综合性评价,以此充分发挥目标的引领作用,确保各项工作的高效性。
(作者系中共江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袁 文
确立以人为本观念,促进社会和谐。以建设幸福江阴为目的,坚持从满足和实现人的需求出发,突出做到“三个统一”:一是把工作取向和群众利益统一起来。坚持在工作理念上体现人文思想,在工作内涵上体现人文精神,在工作方式上体现人文关怀,在尊重人、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的过程中展现作用和发挥优势。二是把宣传工作与服务群众统一起来。坚持紧扣群众思想脉搏,吸引群众主动参与,积极做好社会热点宣传引导,围绕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阐明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反映社会各界的努力,让广大群众在共建共享和创新创造中感受幸福与和谐。三是把服务大局与为民服务统一起来。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和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两者有机统一起来,牢牢抓住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核心工作,唱响幸福江阴又好又快发展的主旋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引领和调节功能。
确立文化民生观念,实现共建共享。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共繁荣。建立健全市、镇(街道)、村(社区)、文化开放户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努力实现城乡宣传文化资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目前,全市城乡公益性文化设施达标率达到92.7%,建成公益性农民自助读书服务网点“农家书屋”232家。二是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发展。围绕步行街区、黄山湖景观区、文明广场、天华文化中心四大夜晚文化中心,大力开展了“欢乐夜晚·品味幸福”工程,开展市民大舞台、故事大擂台、欢乐周周演、体育健身培训、演艺活动等28项工作,“城市剧团下乡”与“农村小戏进城”双向联动,江阴夜晚文化建设蓬勃发展。2009年1—10月,直接参与夜晚文化活动人数达80余万人次。三是坚持大众文化和精品文化共促进。率先实施了“幸福进万家·文化欢乐行”主题文化工程,长年开展送戏曲、送展览、送电影、送图书、送评弹“五送”活动,直接受惠群众超过200余万人次。精心打响“全国民乐之乡”、徐霞客旅游文化、佛教文化、军事要塞文化等地方特色品牌,用文化的元素来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素质。
确立打造品牌观念,彰显个性特色。坚持在出典型、出特色、出经验、出成果上做文章,发挥品牌的火车头效应和重大活动、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形成更大范围、更长时间、更深层次的宣传效应。一是打响幸福江阴品牌。运用展览、图书、电视、论坛等多种形式,对幸福江阴的理念、思路、成效和举措进行集中宣传和展示,并在各大媒体开设专题专栏、网页。二是发挥典型示范效应。深入挖掘、宣传华西村、吴仁宝、周建松等一系列先进典型,让“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江阴精神成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广泛开展“时代先锋”、“诚信榜样”评比表彰活动,推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在全市形成了学先进、争领先、当先锋的热潮。三是力推地方文化特色。一方面,立足江阴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幸福江阴建设成果,采取多节联办的形式,每两年一次成功举办“中国(江阴)刘天华民族音乐节”、中国江阴对外经济合作洽谈会以及中国(江阴)徐霞客文化旅游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另一方面,借助国内知名节庆活动品牌的广泛影响力,首开全国县市之先河,举办郎朗个人钢琴演奏会和2010年第十九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等,极大地提升了文化消费水平,促进了会展、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围绕幸福江阴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组织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我市的宣传部门还积极探索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方式和新举措。
着力培育和激发各类文化市场主体的生机。在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动员全社会参与,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一是深化市场运作文化经营体制。以成立江阴文化艺术集团为突破,实行人、财、物的统一管理,扩大了市场占用率:以成立江阴广电集团为龙头,实现了广告、传输网络以及电视节目制作和销售等部门的独立运行:以成立江阴日报社印刷出版中心为抓手,实现广告、印刷资源的剥离,有力地推动了市场化运作。二是深化文化信息传播载体渠道。以有线电视数字化全覆盖为契机,全力推进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手机报纸、电子信息传播等新的文化传播业态建设,打造网络产业。三是深化多元化社会投融资体制。通过政策引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等多种方式吸纳民间资本,真正实现文化设施营运的社会化、产业化。
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相关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不断促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优化发展,为幸福江阴建设增添活力。一是健全完善宣传部与宣传文化系统联系会议制度。形成宣传部与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沟通及时、有效、畅通的协调机制,定期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把阶段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量化、细化,有目标、计划地做好各项工作。二是健全完善新闻发布会制度。形成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开放、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等领域适宜且需要统一、及时向全市和外界发布的重要信息,建立起公开透明、反应灵敏、高效运行的政务信息发布机制,营造幸福江阴良好的新闻舆论环境。三是健全完善处理突发事件新闻宣传机制。第一时间原则、滚动发布原则、真实报道原则、口径一致原则,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确保问题及时上报沟通,确保各级责任落到实处。同时积极构筑内宣、外宣、网宣“三宣”联动的新平台,努力形成市内、市外齐动,网上、网下互动的良好舆论氛围。
大力推行“五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机制。建立并推行了课题式策划、项目式管理、工程式推进、台帐式督查、绩效式考核“五式”科学机制,为幸福江阴建设提供新鲜经验。一是课题式策划。围绕市委领导关心的重大问题策划课题、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策划课题、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典型经验策划课题。二是项目式管理。把每一项任务和活动作为一个项目,把重点工作转化为项目管理,明确目标要求,把项目成果转化为工作举措,制定奖惩措施,用项目跟踪来检验实际工作的成效。三是工程式推进。把每一项工作作为一个系统架构中的工程来实施管理,分清主次,排出时间表,彼此密切配合、协调联动、整体推进,实现各项工作效率最高化、效能最佳化、成果最大化。四是台帐式督查。首先是建立台帐,将宣传工作年度工作重点具体细化为若干个重点项目和若干项活动;其次是督查台帐,成立工作督查组,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督查:第三是撤销台帐。对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的,在工作台帐上进行销号;对在规定时限内未办结的,责令相关责任人作出情况说明,并重新建立工作台帐,直至项目、活动办结后,予以销号。五是绩效式考核。以工作目标等形式对相关工作部门履行职能、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全过程、实绩、效果所进行的综合性评价,以此充分发挥目标的引领作用,确保各项工作的高效性。
(作者系中共江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袁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