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64例病人均在三伏天采用冬病夏治“三伏贴”穴位贴敷治疗,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中午时分为佳,一年为一疗程,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后,冬季随访患者病情及发病情况,观察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结果 264例病人中,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一个疗程后,临床控制40例(15.15%),显效144例(54.55%),有效64例(24.24%),无效16例(6.06%);贴敷三个疗程后临床控制80例(30.30%),显效152例(57.58%),有效24例(9.09%),无效8例(3.03%);总有效率(96.97%),治疗效果明显。结论 应用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能使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症状减轻及发作次数减少,效果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冬病夏治“三伏贴”;慢性支气管炎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36-01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和(或)伴有喘息,以及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为特征。每年发作至少持续3个月,并连续两年以上。它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我院自2010年以来,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264例,临床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264例病人均来自我院呼吸科门诊,其中男性124例,女性140例,年龄在35至58岁之间,平均42.5岁,病程10个月至18年,所有病人均有反复咳嗽、咳痰病史,18例病人有哮喘家族史,25例病人有过敏史。
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均在三伏天采用冬病夏治“三伏贴”穴位贴敷治疗。药物组成:炙白芥子21份,元胡21份,甘遂12份,细辛12份,生姜适量。取穴:天突、肺俞、风门、大椎、膈俞、膏肓。方法:上药烘干共研细末,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后榨汁,再用生姜汁拌合药粉,拌匀调成膏状,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cm×5 cm贴敷纸中心位置,贴敷于天突、肺俞、风门、大椎、膈俞、膏肓穴上,每次贴敷时间为4-6小时。贴敷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中午时分为佳,一年为一疗程,一般需连续贴敷三年以上。注意事项:如果局部有烧灼感或疼痛,可提前揭去。如果贴后局部有发痒、发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采用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后,冬季随访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发病情况判断疗效。临床控制:咳嗽、咳痰和(或)喘息症状完全缓解。显效:咳嗽、咳痰和(或)喘息症状明显减轻或者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有效:咳嗽、咳痰或喘息症状较前减轻或者发作次数较前减少。无效:咳嗽、咳痰和(或)喘息症状无明显减轻或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
3.2 治疗结果 264例病人中,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一个疗程后,临床控制40例(15.15%),显效144例(54.55%),有效64例(24.24%),无效16例(6.06%);贴敷三个疗程后临床控制80例(30.30%),显效152例(57.58%),有效24例(9.09%),无效8例(3.03%);总有效率(96.97%),治疗效果明显。
4 讨 论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归于“咳嗽”“喘证”范畴,它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在于久病肺虚,痰浊潴留,淤阻于肺,日久而脾肾两虚,脾虚,运化失职,痰饮内生,肾虚,肾不纳气,温煦及固涩功能减弱,所以,秋冬季节,气候变化,寒邪外袭,引动內伏寒痰,痰滞气阻,肺失宣降则发为咳嗽,咳痰,喘息。《活法机要》:“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是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而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治宜宣肺散寒,健脾温肾,化痰止咳为法。冬病夏治“三伏贴”选用炙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生姜等具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的功效,时间选在盛夏之时,取“春夏养阳”之意,健脾温肾,化痰止咳平喘,增强体质,使秋冬季节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症状减轻及发作次数减少。根据患者疗效结果显示,应用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能使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症状减轻及发作次数减少,效果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值得在基层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柳伟,朱月珍,杨凤琴.“三伏”内外合治慢性支气管炎33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0,28(6):62-63.
[2] 朱现民,刘淹清.奇效冬病夏治[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
[3] 王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3-48.
【关键词】 冬病夏治“三伏贴”;慢性支气管炎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36-01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和(或)伴有喘息,以及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为特征。每年发作至少持续3个月,并连续两年以上。它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我院自2010年以来,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264例,临床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264例病人均来自我院呼吸科门诊,其中男性124例,女性140例,年龄在35至58岁之间,平均42.5岁,病程10个月至18年,所有病人均有反复咳嗽、咳痰病史,18例病人有哮喘家族史,25例病人有过敏史。
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均在三伏天采用冬病夏治“三伏贴”穴位贴敷治疗。药物组成:炙白芥子21份,元胡21份,甘遂12份,细辛12份,生姜适量。取穴:天突、肺俞、风门、大椎、膈俞、膏肓。方法:上药烘干共研细末,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后榨汁,再用生姜汁拌合药粉,拌匀调成膏状,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cm×5 cm贴敷纸中心位置,贴敷于天突、肺俞、风门、大椎、膈俞、膏肓穴上,每次贴敷时间为4-6小时。贴敷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中午时分为佳,一年为一疗程,一般需连续贴敷三年以上。注意事项:如果局部有烧灼感或疼痛,可提前揭去。如果贴后局部有发痒、发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采用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后,冬季随访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发病情况判断疗效。临床控制:咳嗽、咳痰和(或)喘息症状完全缓解。显效:咳嗽、咳痰和(或)喘息症状明显减轻或者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有效:咳嗽、咳痰或喘息症状较前减轻或者发作次数较前减少。无效:咳嗽、咳痰和(或)喘息症状无明显减轻或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
3.2 治疗结果 264例病人中,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一个疗程后,临床控制40例(15.15%),显效144例(54.55%),有效64例(24.24%),无效16例(6.06%);贴敷三个疗程后临床控制80例(30.30%),显效152例(57.58%),有效24例(9.09%),无效8例(3.03%);总有效率(96.97%),治疗效果明显。
4 讨 论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归于“咳嗽”“喘证”范畴,它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在于久病肺虚,痰浊潴留,淤阻于肺,日久而脾肾两虚,脾虚,运化失职,痰饮内生,肾虚,肾不纳气,温煦及固涩功能减弱,所以,秋冬季节,气候变化,寒邪外袭,引动內伏寒痰,痰滞气阻,肺失宣降则发为咳嗽,咳痰,喘息。《活法机要》:“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是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而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治宜宣肺散寒,健脾温肾,化痰止咳为法。冬病夏治“三伏贴”选用炙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生姜等具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的功效,时间选在盛夏之时,取“春夏养阳”之意,健脾温肾,化痰止咳平喘,增强体质,使秋冬季节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症状减轻及发作次数减少。根据患者疗效结果显示,应用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能使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症状减轻及发作次数减少,效果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值得在基层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柳伟,朱月珍,杨凤琴.“三伏”内外合治慢性支气管炎33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0,28(6):62-63.
[2] 朱现民,刘淹清.奇效冬病夏治[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
[3] 王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