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20世纪初的绘画空间到后现代的全球化空間,空间经历着极大的变革和转换。认识空间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而建构空间已成为当今时代的必然趋势。课堂是一个知识碰撞、激发创造的学习空间。而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教育资源的引入,为新课堂的构建提供了生机与活力。其中,以“短小、精悍”著称的微课就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对具有物质性、精神性和社会性统一的新课堂进行积极的建构,改变传统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产生真正的身份认同和心理归依。本文旨在从空间的角度去研究和揭示微课引进下的新课堂含义以及它对课堂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微课;课堂空间;建构
一、新课堂空间的内涵
课堂作为一种空间,存在于其中的每个人都被它所改变和影响。而信息化手段--微课的引入,更是加深了这种改变与影响,建构一种新颖、独特的课堂空间。在这个生动而又复杂的空间环境中教与学的主体,进行着双向互动建构。而教师和学生又作为课堂空间的参与者,积极努力地改变和建构空间。这使空间在教学的过程中由自然向社会、由物理向人文逻辑转化与生成。课堂空间这种自然与人文逻辑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要求我们把课堂空间置于两者的关系中去认识,在教学的实践中揭示课堂空间的本质。故课堂空间既包含了物理意义,也包含了逻辑意义。
a.物理意义:首先,新课堂空间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它是由物质构成的客观存在,是为接受教育的学习者所划分出的专门空间。其次,空间中包括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现代化多媒体,如计算机、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软件:微课视频、ppt课件等)等多种要素。课堂物理空间在设计、规划上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习者的生理、心理、精神的需求,从外观上使学习者产生舒适感和认同感。
b.逻辑意义:课堂空间是社会空间的一部分,它是各种关系的组成,也是课堂秩序、规则发生的场所。在其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微课、学生与微课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丰富的互动关系。教师以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为依据,利用微课的手段进行知识传递与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组内讨论、知识共享,激发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同时,学习者可以在微课中,去体验另一种虚拟生动的教学画面,深度融入进学习的氛围中,进而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深化。人类也正是在这种空间中不断地塑造自我,形成生命的精神价值。
二、微课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
微课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相结合的产物,具备了人们对教育的各种需求和期望。首先,微课的设计是以图片、文字、动画、声音等多种动态方式来呈现,能够准确抓住学生的各种认知通道,在短时间内有效的理解掌握知识,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其次,微课是相对于具有三维教学目标“整课”的集中体现,是对难点、重点、疑点的深化和诠释,无论从微课的内容、目标、练习都是和本节课相互配合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深层次,使其学生能够深化知识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實际问题。微课的最终目标旨在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减轻学习者的认知负担,为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提供针对性的有效支持。
因此,微课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解释,深入挖掘其本质特征,充分利用其优势,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法宝。
三、微课对新课堂空间建构的影响
1.拓展教与学的空间
微课作为现代化数字媒体资源,以动态呈现画面的特点,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情境,这极大拓展课堂的教与学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媒体、教学方法等一系列要素的交互作用对学习者进行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育人活动。而微课正是将这种真实物理环境下的育人活动延伸到虚拟环境下的育人活动,以其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形象化、教学过程的完整化、教学效率的高效化。虚实空间的结合,既满足了学习者对教师近距离互动的需求,也满足了学习者对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在教学的过程中,其最终目标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使其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创新思维等方面得到主动的发展。而微课动态画面的展现,使学习者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入虚拟的情境中,跟随教学内容的展开。逻辑紧密的内容更是抓住了学习者学习的高度注意力和感官力,微课中的问题设置更是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而激发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和协作能力。
2.加强了课堂空间中教师的知识“权威”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传递者,在课堂空间的建构中具有一定的“权威”,它不仅仅表现在纪律、秩序上的管理,还表现在知识的丰富程度。它是学习者对教师产生信赖、信服的依据,也是教师人格魅力得以体现的基础。正是在课堂这个特殊的空间中,教师的丰富知识带来了“权威”,而这种“权威”不断地敦促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二者互相促进,互相融合,积极拓展教师的学术空间和成长空间。
课堂中微课的引入,正是加深了教师在知识方面的“权威”。微课的设计体现了教师对知识的深度把握,体现了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一节成功的微课是教师教学的智慧和创意思维的集中体现,是对知识的深度诠释和深化。这样的微课能够促进学习者积极的建构自身的认知结构、内化知识、运用知识,对课堂的学习建立自信心,同时对教师产生尊重感、敬仰感。教师也在微课的设计与应用中,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教学。
3.课堂空间延伸到学习者个人成长空间
随着对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视,以及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课堂空间不在局限于教师教的教学空间,而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和人才需求必备的条件之一,是教育“以人为本”、“尊重个体”理念的集中体现。“自主成长”是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是个体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与作用下,激发个体自我发展的驱动力,调动个体自我发展的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寻求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过程。而微课提供的第二学习空间--即虚拟的学习空间,为课堂激发了新的活力,也为学习者创设了自主学习的渠道。
四、结束语
课堂空间是一个激发知识碰撞、激发思维活跃的空间,存在于其中的学习者都被其影响和改变。我们不仅要从课堂空间的物质外观进行设计,还要积极的建构课堂教学中复杂的逻辑关系。并且深入的思考如何将数字化教育资源,如微课,更好地融入进课堂的教学中,形成有利于学习者个性化学习,实现差异化教学的新课堂空间。这也将是每个教师和即将成为教师的学生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冰鸥.社会学视域下的课堂空间意蕴及其价值再审视[J].教育研究,2012(7):104-108.
[2]许亚锋,尹晗,张际平.学习空间:概念内涵、研究现状与实践进展[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3):82-84.
[3]焦 炜,徐继存.课堂空间:本质与重建.[J].当代教育科学,2012(19):16-17.
[4]冯雷.理解空间---现代空间观念的批判与重构[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5] 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 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330):94-95.
[6]徐颖丽.将微课引入现实课堂教学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3(02):252-253.
[7]赵兴龙,詹伟华.“微课”再解:回归应用价值的认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4):55-58.
关键词:微课;课堂空间;建构
一、新课堂空间的内涵
课堂作为一种空间,存在于其中的每个人都被它所改变和影响。而信息化手段--微课的引入,更是加深了这种改变与影响,建构一种新颖、独特的课堂空间。在这个生动而又复杂的空间环境中教与学的主体,进行着双向互动建构。而教师和学生又作为课堂空间的参与者,积极努力地改变和建构空间。这使空间在教学的过程中由自然向社会、由物理向人文逻辑转化与生成。课堂空间这种自然与人文逻辑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要求我们把课堂空间置于两者的关系中去认识,在教学的实践中揭示课堂空间的本质。故课堂空间既包含了物理意义,也包含了逻辑意义。
a.物理意义:首先,新课堂空间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它是由物质构成的客观存在,是为接受教育的学习者所划分出的专门空间。其次,空间中包括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现代化多媒体,如计算机、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软件:微课视频、ppt课件等)等多种要素。课堂物理空间在设计、规划上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习者的生理、心理、精神的需求,从外观上使学习者产生舒适感和认同感。
b.逻辑意义:课堂空间是社会空间的一部分,它是各种关系的组成,也是课堂秩序、规则发生的场所。在其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微课、学生与微课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丰富的互动关系。教师以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为依据,利用微课的手段进行知识传递与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组内讨论、知识共享,激发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同时,学习者可以在微课中,去体验另一种虚拟生动的教学画面,深度融入进学习的氛围中,进而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深化。人类也正是在这种空间中不断地塑造自我,形成生命的精神价值。
二、微课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
微课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相结合的产物,具备了人们对教育的各种需求和期望。首先,微课的设计是以图片、文字、动画、声音等多种动态方式来呈现,能够准确抓住学生的各种认知通道,在短时间内有效的理解掌握知识,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其次,微课是相对于具有三维教学目标“整课”的集中体现,是对难点、重点、疑点的深化和诠释,无论从微课的内容、目标、练习都是和本节课相互配合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深层次,使其学生能够深化知识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實际问题。微课的最终目标旨在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减轻学习者的认知负担,为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提供针对性的有效支持。
因此,微课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解释,深入挖掘其本质特征,充分利用其优势,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法宝。
三、微课对新课堂空间建构的影响
1.拓展教与学的空间
微课作为现代化数字媒体资源,以动态呈现画面的特点,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情境,这极大拓展课堂的教与学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媒体、教学方法等一系列要素的交互作用对学习者进行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育人活动。而微课正是将这种真实物理环境下的育人活动延伸到虚拟环境下的育人活动,以其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形象化、教学过程的完整化、教学效率的高效化。虚实空间的结合,既满足了学习者对教师近距离互动的需求,也满足了学习者对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在教学的过程中,其最终目标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使其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创新思维等方面得到主动的发展。而微课动态画面的展现,使学习者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入虚拟的情境中,跟随教学内容的展开。逻辑紧密的内容更是抓住了学习者学习的高度注意力和感官力,微课中的问题设置更是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而激发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和协作能力。
2.加强了课堂空间中教师的知识“权威”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传递者,在课堂空间的建构中具有一定的“权威”,它不仅仅表现在纪律、秩序上的管理,还表现在知识的丰富程度。它是学习者对教师产生信赖、信服的依据,也是教师人格魅力得以体现的基础。正是在课堂这个特殊的空间中,教师的丰富知识带来了“权威”,而这种“权威”不断地敦促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二者互相促进,互相融合,积极拓展教师的学术空间和成长空间。
课堂中微课的引入,正是加深了教师在知识方面的“权威”。微课的设计体现了教师对知识的深度把握,体现了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一节成功的微课是教师教学的智慧和创意思维的集中体现,是对知识的深度诠释和深化。这样的微课能够促进学习者积极的建构自身的认知结构、内化知识、运用知识,对课堂的学习建立自信心,同时对教师产生尊重感、敬仰感。教师也在微课的设计与应用中,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教学。
3.课堂空间延伸到学习者个人成长空间
随着对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视,以及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课堂空间不在局限于教师教的教学空间,而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和人才需求必备的条件之一,是教育“以人为本”、“尊重个体”理念的集中体现。“自主成长”是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是个体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与作用下,激发个体自我发展的驱动力,调动个体自我发展的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寻求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过程。而微课提供的第二学习空间--即虚拟的学习空间,为课堂激发了新的活力,也为学习者创设了自主学习的渠道。
四、结束语
课堂空间是一个激发知识碰撞、激发思维活跃的空间,存在于其中的学习者都被其影响和改变。我们不仅要从课堂空间的物质外观进行设计,还要积极的建构课堂教学中复杂的逻辑关系。并且深入的思考如何将数字化教育资源,如微课,更好地融入进课堂的教学中,形成有利于学习者个性化学习,实现差异化教学的新课堂空间。这也将是每个教师和即将成为教师的学生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冰鸥.社会学视域下的课堂空间意蕴及其价值再审视[J].教育研究,2012(7):104-108.
[2]许亚锋,尹晗,张际平.学习空间:概念内涵、研究现状与实践进展[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3):82-84.
[3]焦 炜,徐继存.课堂空间:本质与重建.[J].当代教育科学,2012(19):16-17.
[4]冯雷.理解空间---现代空间观念的批判与重构[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5] 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 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330):94-95.
[6]徐颖丽.将微课引入现实课堂教学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3(02):252-253.
[7]赵兴龙,詹伟华.“微课”再解:回归应用价值的认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4):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