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来源 :知音励志·社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影响因素
  大学生是代表新技术、新思想的专业人才,他们的就业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积极推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安康地民生工程。本文对數千名在校及近四年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643份,有效问卷1467份,有效率为89%。调查对象来自于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师大、河北大学、燕山大学等几所院校,学生所学专业包括文、理、工科的二十多个专业,学生的学历也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
  问卷组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对一千多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可以分为两大类陈述,一类是近几年毕业离校大学生的调查,一类是在校马上要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去向的调查。笔者对2012年-2015年近二十个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显示:近四年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包括考研、外企、事业单位、私企、公务员、国企、出国留学、自主创业、选调生、西部志愿者、村官特岗计划、入伍、汉语志愿者、灵活就业、人才市场等。其中考研、事业单位、国企、入伍、公务员等质量就业的大约在35%-78%之间,依次排序为考研、国企(以金融业为主)、私企、公务员、事业单位、出国留学(或各种原因公派出国)。
  1.1 硕士生的就业率持续低于本科生和博士生
  课题组基于河北省几所高校二十几个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认为,就业的难易程度并不与学历高低、学校的口碑成正比,学历和学校类型不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差异也较大,其中硕士生的就业率持续低于本科生和博士生。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一是硕士生招生数量成倍增长;二是博士生招生量的增加,挤压了硕士生的就业空间。培养专业性、研究性人才是传统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目标,随着博士毕业生人数增长很快,相关岗位多为博士生所占据,硕士生就业自然陷入困境。三是学校未按市场需求对研究生进行培养。首先众多招聘单位认为研究生学习以理论为主,并不能更好地为用人单位服务。其次是研究生所学到的专业性知识使其不愿意“低就”非专业性及应用实践性的工作岗位。最后,硕士生因学习成本高于本科生,对待遇要求相对较高。因此相对高的学历反而成了负担。大部分岗位并不要求应聘者具有研究生学历。当很多硕士生与本科生、专科生竞争同一岗位时,非但在实践能力上没有太大的竞争力,还因身价过高,不能顺利达成意向。
  1.2 部分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不到30%
  课题组对多所省属高校的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较低的现象十分显著,以社会学、法学、生物学、食品、物理、化学这些专业为例,因对口的工作范围狭窄,投简历的基本是专业不设限的岗位,也无所谓专业对口。据统计目前大约三分之一的毕业生从事与其所学专业有关联的工作,但也有些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不到30%,比如医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后真正能够从事医疗工作只有约六分之一。大多专业的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在40%至50%之间。很多学生首选到比较稳定、能解决户口问题的事业单位就业,因此狠心舍弃自己的专业。
  1.3 学历高低与跳槽百分比成反比
  由于本科学历的普及化,带来就业竞争的弱势。大部分本科毕业生只好出于生计的需要灵活就业,却不认定是自己长远发展的岗位。据调查显示50%的本科毕业生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不认可,他们抱怨工作时间长且收入低等,随时寻找跳槽机会。跳槽的几率和学历高低成反比,学历越低,跳槽的比例越高,据统计毕业三年内61%的本科生都跳过槽,79%的大专生跳过槽。
  跳槽频繁反映出高校和社会在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上的脱节,也说明高校未能确立适应和面对市场的人才培养机制。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让高校与市场接轨,及时获得就业信息渠道,使市场就业信息能够更流通、更及时、更便捷让学生获得。目前以“求稳”为主流的大多数毕业生心态在逐渐的发生着转变,主动地适应市场讲成为常态,跳槽现象虽存在但不再频繁。
  1.4 愿意去机关、事业单位、大国企,不愿到小企业、基层的“选择性”失业
  由于目前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不均,信贷、社会保障、法律、税收等各方面政策都不利于小企业家的创业和发展,使得多数选择民营中小企业的毕业生在生活中遭遇医疗、失业、户籍等多重问题。因此,工资虽一般,但每天工作轻松、收入稳定,有保障,关键是能解决户口问题的机关、事业单位、大企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首选。
  但是若干年后,情况也会发生反转,那些自主创业的成功者和大企业中获得经理职位的人,高收入及可展现个性的自由空间,促其成为社会成功的典范,而在体制内就业的毕业生由于职务晋升竞争中不可控因素的作用未能获得晋升,加之收入不高、工作内容机械枯燥等等,从而产生落差感。
  1.5 海外就业比重增加
  随着开放程度的增加及我国劳动力技能水平的提高,国际市场提供给大学生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以山东为例,2013年,商业厅和团省委参与主办的山东省大学生海外就业市场及项目推介说明会在济南大学和山东医专、齐鲁工业大学举行。同时“山东省大学生海外就业服务中心济南大学示范基地”揭牌。仅其中一场推介说明会就有50名学生基本确定将赴海外就业。
  1.6 金融、财会、计算机等应用性学科具有就业强势
  目前,金融业的平均工资是最高的,吸纳学生数量也高居榜首,其他常见具有就业强势的专业有:财会、计算机、光学工程、电气、地质、通信、自动化、测绘、交通、车辆工程、船舶、软件工程、仪器、动力、控制、土木、石油/天然气、建筑、核科学/工程、微电子、机械、材料、殡葬服务等。
  以就业较好的会计学科为例,该专业包括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等。该专业毕业生既可以到企事业单位从事具体财会工作,如工资造表、现金发放、社会保障等;随着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也可以在会计公司里边从事社会中介服务工作;也有一些会计专业毕业生在金融机构或保险机构工作。这些工作不仅薪金稳定优厚,而且晋升的空间比较大。在这些单位或企业工作的毕业生,经过几年的打拼,可能会成为合伙人,或走上领导岗位,甚至于成为高层管理者,收入与社会地位提升的空间都很大。但数学、物理、化学、食品、生物、政治、新闻、历史、政治等这一类理论性、传统型学科,本科就业很难,薪金也远低于热门学科,读到硕士毕业就业前景仍不乐观。   2 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2.1 中小企业不能提供基础性保障,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性”失业
  据可靠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解决了全国绝大部分的就业,已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的最重要渠道。但就大学生来说,在市场资源配置不均的情况下,更愿意在体制内寻求机会,这也造成了相当一部分“选择性”失业。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发展存在困难,如税重、劳动力成本提升等,难以吸纳更多的就业。
  2.2 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发展环境、工资待遇阻碍限制了大学毕业生到更大范围就业
  现阶段我国东西部地区、沿海与内地、农村与城市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还存在着收入、待遇、保障、教育、医疗、娱乐等各方面的较大差距,这成为人才自由流动的阻力。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西部、内地、农村等不发达地区的相关产业得到扶持,教育医疗等投资加大,对大学生到西部、农村等不发达地区工作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2.3 受国内外大经济环境低迷的影响,国内就业渠道总体减少
  受国际经济形势低迷的影响,国内经济呈放缓趋势,导致各类企业包括第三产业岗位需求减少,所能提供的绝对工作岗位减少。大学生的创业经验不足,很难找到好的创业点。体制内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提供的就业岗位也不会增多,特别是事业单位的社会化改革,导致岗位需求的紧缩,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紧张。
  2.4 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对大学生的白领岗位需求不足
  发达国家往往靠第三产业提供60%-70%的就业机会,但我国金融、法律、理财、旅游、高级家政、高科技产业等中高档的服务岗位需求不够,导致第三产业不够发达,无法承担释放就业压力的作用。
  2.5 培养结构不合理,不适应市场需求
  现在我们大学的课程设置比较滞后,市场的需求在变,但教師的兴趣和专业背景很难变化,专业的设置往往由后者来决定,难以与市场需求匹配,很难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学校的业绩考核体系的核心是发表论文和申请研究项目,业务类教师很难在评价体系内被认可,更谈不上成就感,这带来业务教师在应用技能的教育上的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而就业市场急需的是应用型人才,学生缺乏的恰恰是实践经验。因所学远远落后于行业对技能的需求,求职时总会被“实践技能”拒之门外。再有,由于师资的缺乏,或不合理、或人才需求信息不灵,导致专业设置脱离市场需求,出现很多企业急需用人,但高校又无人可招的怪像。像前些年全国各大院校都跟风上了新闻传播学专业,伴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市场行情急转直下,这些年培养的学生就业陷入困境,而真正培养适应新媒体需要的人才,又非一日所能实现。 其他历史、中文等传统文科专业的情况更为糟糕,因此各大高校急需适应市场,重新设置专业。
  2.6 家庭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大学生期望太高,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性”失业
  家庭的期望值、大学毕业生自我定位都较高,往往要求高待遇,发展环境好,稳定舒适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外企等白领工作,不愿意适应市场的需求,从事较为辛苦、收入不丰、环境艰苦的蓝领工作,这些导致了我们大学生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2.7 政府、学校、社会等力量推出的各项推动就业的措施难见实效
  政府曾出台多项措施推动大学生就业。以自主创业贷款政策为例,虽初衷很好,但因学生很难找到担保人,也无相应的财产抵押,所以贷款政策只能是形同虚设,望梅止渴。学校就业指导模式化,不切实际,也有只为赚钱的嫌疑。虽然目前政府、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在这一方面已经做出了多种努力,但从毕业生的反馈来看,并未收到应有的效果。各大学应根据毕业生就业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提高就业服务的有效性,而不应只追求应届毕业生离校时的签约率,甚至于不惜造假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相关组织应帮助学校的院系(或专业)在相关企事单位建立长期实习基地,便于学生在这些单位争取实习和就业机会。同时在相关部门应建立毕业生信息档案,提供毕业生离校后的追踪服务。学生毕竟在学校找工作的时间多,学校还应切实有效的提供就业网址方便大学生查找,短信接收则更为方便有效。
  2.8 大学生缺乏自我的人生职业生涯价值规划
  一方面,扩建扩招导致现在中国本科教育已经大众化,研究生博士生也非稀缺人才,所以大学生想在社会上就好业,也并非易事。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因在校园没有规划过自己走出校门后的职业生涯,并为之充分准备,结果在毕业时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就业非常困难。因此,学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做好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并在大学里,为就业练好十八般武艺,这样成功就业也并非难事。可以开展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尽早的考虑就业去向问题。
其他文献
【关键词】虚拟现实;三维虚拟漫游;技术应用  1 三维虚拟技术的产生  三维虚拟技术(80年代初正式提出了“Virtual Reality”一词)又称“虚拟技术”或者“灵境技术”,1965年,一篇名为的论文首次提出了虚拟现实系统的基本思想,Sutherland创造性地认为这个技术以后会被开发出来,甚至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这一论断的提出让人们已不满足于用图纸、屏幕、二维GIS或二维景观来表达与展现
期刊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医疗技术行业也日益壮大起来,近几年来随着各种医疗政策的不断颁发,选择学医的学生也在日益增长。作为医疗界的一支不可忽视起的队伍――医学研究生,不断的壮大起来。过大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对他们进行长期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然成为一个必然趋势。过去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主要是以课堂知识为主,形式
期刊
【关键词】保定地区;高校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是一种思想观念,它在一定的群体中产生。集体主义形成和产生的基础就是集体,但是社会不同阶级和群体对集体的认识是不同的。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每个群体的利益不同、认识角度也不同。集体主义是所有言行以满足最广大人们的集体利益为根本标准的思想。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是指高校以集体主义思想为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大学生施加影响,使其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活动
期刊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性;解决对策  “低头族”是对手机消极依赖的写照,然而却成为了校园甚至社会的风潮,我们知道潮流通常影响着年轻人的生活行为,不够强的自制能力使他们更容易陷入对手机的消极依赖,而大学生更是群体中的典型。更为重要的是,四年学习生活对于他们的未来意义重大,手机的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他们对时间消极的浪费,因此,如何客观恰当的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给出有效的改善问题的措施就变的极有意义
期刊
【关键词】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发展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以及区域竞争实力的基础,为地方区域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因此高校要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中,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中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及时采取对策措施予以解决,进而科技创新更好的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1 地方高校服
期刊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1 前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已经逐渐融入国际社会,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沟通也逐渐增多。和平和发展依旧是当前国际环境的主题,但是,世界不稳定因素依旧暗流涌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及干涉主义都是和平环境下的潜在隐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改革攻坚阶段,各种利益纠葛,社会矛盾显得尤为突出。由于其特有的开放性,高校和社会接触比较紧密,社会事件对
期刊
【关键词】泸州市;苗族民俗体育;农村学校体育  泸州市有40 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 6.5 万人。90%以上少数民族居住在偏辟边远的高寒山区和赤水河谷地带。边远地区环境和独特的生活方式使泸州苗族传统体育表现出独特的人文特点。但近年来,经济全球化日益冲击着独特、封闭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部分民俗體育项目或是在内容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或是彻底消亡,或是面临着传承危机。如何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因社会的
期刊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职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  近年来,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呈现出多元化。高職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适应社会、学校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所有高职院校首先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倡导以人为本,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这不仅是社会对个性化人才的新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1 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方式的必要性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
期刊
【关键词】线上课堂;线下;以网带网  信息技术的变革为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如何在传统课堂尤其是思想政治课堂外建构新的课堂模式将成为未来研究和发展的重点和趋势。  1 思想政治课“线上课堂”建构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第四媒体”地位与优势愈加显得极为重要。然后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移动平台技术以及手机应用软件APP的迅速发展,传统互联网站的发展受到一定挑战。大学
期刊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鸿德学院;教学改革;探究  在现如今的教学中,占到主导地位的一般性学习理论分支下的建构主义学习观。所谓的建构主义,就是旨在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现象来明确如何通过个体与客观知识的相互作用而将新的知识内化为学习者认知结构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持有建构主义观点的教育者普遍重视学生学习中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以及学习的情境性。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个体,社会以及环境三者相互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