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往的作文批改方法,是老师对学生的作文逐本阅读,精批细改,而作文发到学生手里,很少有学生反思自己的作文得失,这样,教师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学生只是看看自己得了多少分,根本就不问问为什么。再者,教师在下评语的时候,几句套话反复使用,缺乏变化。如此一来,出现了作文批改费时多,收效少的难题,这一难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本文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互批作文"的方法与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作文教学;互批互改
吕叔湘先生说过;"大部分学生拿到作文后,先看给我评了几分,然后看后头评语,四个字还是八个字,怎么批完了,抽屉里一放,算了。老师的精批细改完全埋没了,叫做徒劳无功。"有个同学也说:"老师的修改与评语有什么看头呢?修改,无疑是高水平的修改,我承认改得好就是了;批语呢,那更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我又没有能耐去辩驳,何必多看呢?"吕老的话和同学的叙述道出了如今作文批改方面的一种普遍现象,就是老师对学生的作文逐本阅读,精批细改,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学生拿到作文后,只是看看自己得了多少分,或者看看得了个怎样的评语就了事,根本就不问问为什么。再者,教师在下评语的时候,几句套话反复使用,缺乏变化。如此一来,出现了作文批改费时多,收效少的难题,这一难题长时间困扰着广大的语文教师。
为了摆脱这一难题的困扰,我们在作文批改的方法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借鉴了魏书生老师的"让学生互批作文"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鉴赏能力和思维的能力。
认真组织 。先把学生按照作文水平程度的高低搭配成四人批改小组,每组设组长一人,领取四篇其他同学的作文,由一人朗读,然后学生个人思考,再集体讨论,按照评改标准统一批语和分数,组长执笔写下评语。
教师提出评改要求。主要包括一下方面:
1、书写要认真,卷面要整洁。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写规范字,做认真事"的良好习惯。
2、找出文中的错别字,将其集中写在评语栏里,并写出正确的字。有疑问的,通过查字典来明确。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识字、辨字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快查字典的能力。
3、段落要合理,层次要清楚,标点符号的运用要正确。
4、语言表达方面,哪些词语或句子在描写事物、刻画人物、表情达意方面用得好,为什么?哪些词语或句子用得不好,应该用怎样的词语或句子?这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造句的能力。
5、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主题鲜明、突出,文眼凸显,立意新颖。
6、在选材方面,文章使用的材料应该具有典型性和真实性,有新意,不落俗套,要围绕中心。反对学生选没有积极意义的人或事,鼓励学生写真事,讲真话,抒真情。这样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善于观察,认识周围生活的能力。
7、在材料的组织方面,作文应注重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使学生克服记流水账的坏毛病。
8、在表达方式的运用方面,根据文章的体裁,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这五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应符合要求。
9、文章的结构安排上,应做到结构完整,首尾照应,用一条清晰的线索串连全文。
10、教给学生一些批阅文章常用的规范的批改符号,如在错字的下边打X,在别字的下边划双横线等等。
做好善后工作。教师宣布完评改要求后,要求学生熟悉它,灵活运用它。接着上一堂怎样批改作文的示范课。学生批改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评改完以后上交,教师纠正明显不合理的打分和改笔,同时也摘选典型材料,写出"评语的评语"。在下一次相互批改之前,教师要上好作文互批讲评课,运用典型材料,表扬批改认真、评语贴切的小组,讲析批改精彩的章节。
作文互批互改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1、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能诱发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學生在互批作文时,师生角色得到了互换,学生心理上产生了兴奋感。同时,为了避免被评改者批驳得体无完肤,出于自尊的目的,每个同学都能开始注意日常观察,积累材料,写作时倍加认真。学生通过互批作文,吸收和反馈着写作的材料和信息,锻炼并提高着获得和贮存信息的能力,学生由于不断获取并贮存了大量的信息,也就造成了一种写作技能,并转化为创造的力量。
2、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训练了学生新型的思维方式。以前,学生看老师的批语时,习惯于运用被动性的顺向思维模式,对老师的修改与评语就像对待圣旨一样。而看到学生写的评语时,他们就敢于怀疑,敢于探索,积极思考,进而提出改进意见,这运用的完全是主动性的逆向思维。实践证明,只有运用主动性的思维方式,学生才能敢于创造,写出创新的佳作。
3、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评改者将评改后的作文交还给习作者,习作者对评改结果有权发表意见,提出疑义,双方可以进行商榷、辩论,各抒己见。
4、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这种方法甩掉了教师成年累月批改作文却收效甚微的沉重包袱,使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以及业务学习上,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更好地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巢宗祺.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2]孙瑞欣.教师该怎样用好激情之"法"[J].中国教育报,2007-1 1-2,(6)
[3]金锦山:《语文素质教育导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5
[4]王文彦《语文课程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作者简介:史立新,女,河北河北遵化市人,初中语文教师,中教一级,曾获市级优秀教师、市级优质课奖
【关键词】作文教学;互批互改
吕叔湘先生说过;"大部分学生拿到作文后,先看给我评了几分,然后看后头评语,四个字还是八个字,怎么批完了,抽屉里一放,算了。老师的精批细改完全埋没了,叫做徒劳无功。"有个同学也说:"老师的修改与评语有什么看头呢?修改,无疑是高水平的修改,我承认改得好就是了;批语呢,那更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我又没有能耐去辩驳,何必多看呢?"吕老的话和同学的叙述道出了如今作文批改方面的一种普遍现象,就是老师对学生的作文逐本阅读,精批细改,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学生拿到作文后,只是看看自己得了多少分,或者看看得了个怎样的评语就了事,根本就不问问为什么。再者,教师在下评语的时候,几句套话反复使用,缺乏变化。如此一来,出现了作文批改费时多,收效少的难题,这一难题长时间困扰着广大的语文教师。
为了摆脱这一难题的困扰,我们在作文批改的方法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借鉴了魏书生老师的"让学生互批作文"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鉴赏能力和思维的能力。
认真组织 。先把学生按照作文水平程度的高低搭配成四人批改小组,每组设组长一人,领取四篇其他同学的作文,由一人朗读,然后学生个人思考,再集体讨论,按照评改标准统一批语和分数,组长执笔写下评语。
教师提出评改要求。主要包括一下方面:
1、书写要认真,卷面要整洁。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写规范字,做认真事"的良好习惯。
2、找出文中的错别字,将其集中写在评语栏里,并写出正确的字。有疑问的,通过查字典来明确。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识字、辨字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快查字典的能力。
3、段落要合理,层次要清楚,标点符号的运用要正确。
4、语言表达方面,哪些词语或句子在描写事物、刻画人物、表情达意方面用得好,为什么?哪些词语或句子用得不好,应该用怎样的词语或句子?这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造句的能力。
5、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主题鲜明、突出,文眼凸显,立意新颖。
6、在选材方面,文章使用的材料应该具有典型性和真实性,有新意,不落俗套,要围绕中心。反对学生选没有积极意义的人或事,鼓励学生写真事,讲真话,抒真情。这样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善于观察,认识周围生活的能力。
7、在材料的组织方面,作文应注重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使学生克服记流水账的坏毛病。
8、在表达方式的运用方面,根据文章的体裁,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这五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应符合要求。
9、文章的结构安排上,应做到结构完整,首尾照应,用一条清晰的线索串连全文。
10、教给学生一些批阅文章常用的规范的批改符号,如在错字的下边打X,在别字的下边划双横线等等。
做好善后工作。教师宣布完评改要求后,要求学生熟悉它,灵活运用它。接着上一堂怎样批改作文的示范课。学生批改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评改完以后上交,教师纠正明显不合理的打分和改笔,同时也摘选典型材料,写出"评语的评语"。在下一次相互批改之前,教师要上好作文互批讲评课,运用典型材料,表扬批改认真、评语贴切的小组,讲析批改精彩的章节。
作文互批互改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1、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能诱发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學生在互批作文时,师生角色得到了互换,学生心理上产生了兴奋感。同时,为了避免被评改者批驳得体无完肤,出于自尊的目的,每个同学都能开始注意日常观察,积累材料,写作时倍加认真。学生通过互批作文,吸收和反馈着写作的材料和信息,锻炼并提高着获得和贮存信息的能力,学生由于不断获取并贮存了大量的信息,也就造成了一种写作技能,并转化为创造的力量。
2、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训练了学生新型的思维方式。以前,学生看老师的批语时,习惯于运用被动性的顺向思维模式,对老师的修改与评语就像对待圣旨一样。而看到学生写的评语时,他们就敢于怀疑,敢于探索,积极思考,进而提出改进意见,这运用的完全是主动性的逆向思维。实践证明,只有运用主动性的思维方式,学生才能敢于创造,写出创新的佳作。
3、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评改者将评改后的作文交还给习作者,习作者对评改结果有权发表意见,提出疑义,双方可以进行商榷、辩论,各抒己见。
4、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这种方法甩掉了教师成年累月批改作文却收效甚微的沉重包袱,使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以及业务学习上,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更好地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巢宗祺.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2]孙瑞欣.教师该怎样用好激情之"法"[J].中国教育报,2007-1 1-2,(6)
[3]金锦山:《语文素质教育导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5
[4]王文彦《语文课程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作者简介:史立新,女,河北河北遵化市人,初中语文教师,中教一级,曾获市级优秀教师、市级优质课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