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

来源 :学问·科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cyyeas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物理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必须讲究新课的导入,因为新课的导入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建立知识联糸的教学活动方式,应用于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新段落,新的知识点或新课伊始。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导入
  
  新课的导入正是创设课堂优良教学环境的前奏。正象一本书的序言一样引人入胜。上课一开始能创设扣人心弦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之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这样做不仅会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积极影响,下面就中学物理教材谈谈新课的导入。
  
  一、动情感,创气氛,直接导入
  
  教师生动的情感语言能引起学生高度集中,并能创造出课堂上的友好气氛,使学生愉快的迈进物理知识的大门。
  例如,在给新入学的高一学生讲"序言"一节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祝贺你们升入武邑中学,我很高兴能教你们物理课,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共同努力,为实现你们的理想目标而同甘共苦。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起始课"序言"
  
  二、讲故事,激兴趣,自然导入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运用生动有趣的物理故事导入新课定会激起学生的思维活动,必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
  例如,在讲"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时,一位物理教师在上课时先讲了这么一个故事: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慈禧太后听说侵略军用钢铁造的军舰在大沽口向我国挑衅时,她不相信,哈哈大笑说:"钢铁比水重,用它造船能浮在水面上吗?"当专制的慈禧不得不相信钢铁造的军舰能浮在水面上时,北京已经失陷,又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了。正是由于专制的慈禧不相信科学技术,加上政治上腐败吃了大亏,近百年后,才得以洗刷耻辱,扬我国威。学生听后,不仅对"浮力"有了兴趣,而且为中华之崛起和腾飞树立了读书的信念。
  
  三、设悬念,做实验,直观导入
  
  物理知识并非都是那样的浅显易懂,如能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会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好奇的境地并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精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的记忆将很深刻,甚至终身难忘。
  如在講"摩擦力"一节时,一开始就设计一个"魔棍传力"的师生实验:取一根铁棍,叫一名"大力士"和一名"小力士"到前面各握住棍的一端争夺。结果"大力士"获胜,此时教师接过铁棍说:"我用手一划这个魔棍的一端,魔棍就会把力传给小同学,你们注意看。"这时教师迅速地用手沿铁棍一端滑过,悄然把凡士林油涂在上面,再把抹油的一端交给"大力士",两人再次争夺"小力士"轻易获胜。同学们在哄堂大笑声中感到其中必有奥妙,脑海中出现了许多问号。这时教师一语道破:这是因为摩擦在这里作怪,从而引出新课"摩擦力"。
  
  四、举事例,做比较,推理导入
  
  这一方法多用于比较抽象,比较难以理解,对学生来说又很陌生的概念建立上,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一节时,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滑到如下不同的平面上。
  1、滑到铺有毛巾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前进的距离。
  2、滑到铺有棉布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前进的距离。
  3、滑到铺有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前进的距离。
  4、滑到铺有玻璃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前进的距离。
  5、造成上面前进的距离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假设平面绝对光滑没有摩擦小车会停下来吗?
  通过上述多个事例的比较,学生会自然得出不停下来的结论,此时教师可点题:刚才大家的结论已和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牛顿"的结论相接近,这就是本节要讲的新课"牛顿第一定律"在讲完新课表述牛顿第一定律时,我们可以用"气垫导轨"作实验来验证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结论。
  这种方法,即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逻辑、推理、综合、等多种能力,通过实验、对比、大大强化学生对较难、较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课堂教学中的新课导入方法还有很多种,如"类比法","温故提问法","讨论法"还可以利用收录机、录像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具的手段导入新课,仅用上面几例来说明新课导入的方法、技巧和作用,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新课的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新课导入,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如同桥梁联糸着新旧知识,如同电影电视中的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教师精心设计新课,新知识的导入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教学打好基础,但是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精心设计与运用导课艺术,必须与课堂教学艺术整体和谐,才算是成功的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目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问题入手,提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有效途径之一,并从校园文化的环境育人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三方面论证了校园文化对形成优良学风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风    学风,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但目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效果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1)学风建设急于求
期刊
【摘要】做为一名课改下的教师,要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使我们减少遗憾。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水平    只有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    一 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即备课阶段的反
期刊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本文从几个方面浅析了这个问题。  【关键词】阅读;对话;学习;模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
期刊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除了身处市场经济条件外,他们对个体理性有着强烈的追求。然而,充分尊重个体理性的条件下,我们却也常常是很难得到集体理性的结果。这种个体理性充分满足而致使集体非理性的情况已经逐渐成为当今社会中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矛盾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  【关键词】个体理性;集体理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是以个体理性必须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哲理性很强的学科。不容否认,长期以来,政治课教学的明理、启智、导行功能不能很好发挥,效果不尽如人意。那么,教师怎样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初中    怎样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率真正彰显政治课的青春魅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了一些有益的教学法。    一、新颖开头引趣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
期刊
【摘要】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虽已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倡学生查找资料,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的时间还不长。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素养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培养获取、解读信息的策略和方法方面的能力,忽视培养综合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导致有些学生无从下手,即使一些学生查到资料后,也不知道哪些对自己有用,哪些对自己没有用;课堂回答问题时,常见学生拿出自己
期刊
【摘要】语文学科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培育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创新人才培育中的学科优势,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把学生培养成敢于创新挑战的高素质人才。从人的社会交往活动来看,大凡成功的合作都是"互动"的结果。课堂教学是特定条件下的社会交往活动,师生同样需要互动。  【关键词】 语文;创新;教学与互动    教师作为主导如何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语文教学的各项目的任务几乎都是在阅读教学中直接或间接地得以落实的。搞好阅读教学对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全面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把阅读教学看成是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规律;独立阅读    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又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受许多方面的制约。不少教师觉得它不像理科知识那样有规律可循,有固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关键词】生活;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诚如一切科学的产生一样,数学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实践,而得益于人类独特的发达的大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如何更好的进行创造教育;对我们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在工作中深有体会,与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相当重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就为什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谈谈自己的几点经验。  【关键词】师生关系;分析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