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菜以人传者,东坡肉是也。 东坡肉之食材,猪肉也。猪肉乃食材之上品,蒸则鲜香,炒则耐嚼。从古至今,以猪肉为食材之食谱,不可计数也。其中美味者,以皮薄肉嫩、味醇汁浓之东坡肉为最。何以得此名也?发明者乃苏东坡也。苏东坡《炖肉歌》云:“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柴火罨焰烟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既细述做法,又难掩成功自创美食的欣喜。 母亲是做东坡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菜以人传者,东坡肉是也。
东坡肉之食材,猪肉也。猪肉乃食材之上品,蒸则鲜香,炒则耐嚼。从古至今,以猪肉为食材之食谱,不可计数也。其中美味者,以皮薄肉嫩、味醇汁浓之东坡肉为最。何以得此名也?发明者乃苏东坡也。苏东坡《炖肉歌》云:“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柴火罨焰烟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既细述做法,又难掩成功自创美食的欣喜。
母亲是做东坡肉的高手。一个紫砂小煲,用桃花纸封闭盖口四周,急火沸腾,慢火煨煲。在时光和火候的浸润下,三红两白之物在突突泛起的气泡里,渐渐透出了润泽,现出微亮的姿容。火候足时,掀开紫砂小煲,肉香扑鼻!热腾腾的香气氤氲着升起,又化作几缕轻烟,消失不见。但是香味并没有随之消失,似乎在酝酿,酝酿着凝成不可见的气块,沾衣即释,轻轻一吸就有陶醉人心的香浓。紫砂煲里满是乌紫色的汤汁,姜末与八角若浮若沉、若隐若现。几方晶亮丰腴的五花肉随意地铺在煲里,外皮酥红,透着猪肉特有的光泽。夹一块猪肉入碗,它在碗里颤悠悠软糯糯地来回滚一圈才消停,滚得碗边碗底全是乌黑发亮的汤汁。面前的东坡肉似是由无数条肥的、瘦的、半肥半瘦的肉丝堆砌而成,它并不是简单的大块亮白与小块暗红的组合,而是参差的、交错的,每层的味道都不尽相同,惹人垂涎。
迫不及待地将肉塞入嘴里,一口豪邁,一口尽情。
软糯,却绝非入口即化;丰腴,但毫无油腻之感,它味醇汁浓、肉皮焦嫩,是意想不到的动人可口!焦香的甜味,让味蕾无从设防,一一绽放。咬一口,所有的喧嚣在瞬间退至远方,所有的烦恼消失无踪。一切念头皆无,只愿大口吃肉,过一把水浒英雄豪杰的瘾。各种味道交织着、融汇着,相同与不相同的滋味都化作一口香浓与醇厚同在。唇齿间有酒香静静流淌,又似是肉香在慢慢释放,每一层,每一口,味道绝不相同。不同层次的各种滋味,不抢风头,却是各尽其妙,美妙勾魂。那滋味一点一点渗入舌尖、味蕾,直至掌管记忆的神经在脑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那种不可抵制的诱惑叫人欲罢不能,直至菜罄了,才肯停箸放手,却仍在唇齿之间慢慢回味。
如我这般极热爱吃肉的,偏偏生了一副胖身材,于是不得不对大块吃肉心生禁忌。平日里,倒安分守己得很,细嚼慢咽,拘束地吃些素菜清汤。实在馋到食指大动了,也只取箸轻沾一点肉汤入口,绝不敢对肥美的五花肉有半点非分之想。若得母亲允许开荤,端来美味的东坡肉,便得破戒之快,喜悦之情一发而不可收,正如“把那‘配额’留给最爱”的梁实秋。刘墉有一次跟梁实秋同桌用餐,冷盘端上来,梁先生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带甜味的熏鱼。冰糖肘子端上来,他又说不能碰,因为里面放了冰糖;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是说不能吃,因为淀粉会转化成糖。最后,端上八宝饭,刘墉猜他一定不会碰了,因为“这个有糖又有饭”,没想到梁实秋大笑道:“这个我要。”因为他早知道有自己最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前面特别节制。“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
美味不过东坡肉!我想,大快朵颐才是东坡肉的唯一吃法。唯有如此,才吃得痛快,吃得过瘾,吃出万丈豪情,才算不糟蹋这人世间的美味佳肴;方得生活原味!(指导教师:刘相勇)
【简评】有人说,描写美食的文章,不能让人垂涎者算不得成功。按此说法,本文可谓大获成功。作者从形、色、香、味等方面对东坡肉进行细致描摹,用词准确传神,让人如闻肉香,如品肉味,叫人食指大动。尾段“把那‘配额’留给最爱”将梁实秋的故事移用至东坡肉,既是对前文的自然承接,又进一步烘托了东坡肉之魅力。
【他山之玉】
浙江杭州、四川眉山,全国到处都有东坡肉。苏东坡爱吃猪肉,见于诗文。东坡肉其实就是红烧肉,工夫全在火候。先用猛火攻,大滚几开,即加作料,用微火慢炖,汤汁略起小泡即可。东坡论煮肉法,云须忌水,不得已时可以浓茶或烈酒代之。完全不加水是不行的,会焦煳粘锅,但水不能多。要加大量黄酒。扬州炖肉,还要加一点高粱酒。加浓茶,我试过,也吃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味道。
传东坡有一首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若要不俗与不瘦,除非天天笋烧肉。”未必可靠,但苏东坡有时是会写这种打油体的诗的。冬笋烧肉,是很好吃。我的大姑妈善做这道菜,我每次到姑妈家,她都做。
——汪曾祺《肉食者不鄙》
其他文献
为了全面对标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考的正面导向作用,高考正深化内容改革。加之“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横空出世,通过增加任务驱动性指令,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因此,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不再刻意回避时代热点问题,有的命题甚至直面热点,以体现“时代印记”“时代精神”,体现与时代的共振。如2017年课标Ⅰ卷涉及一带一路、广场舞、共享单车等与社
巴金的《小狗包弟》中有一句:“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对此,王光佑老师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其中的“熬煎”能否换成“煎熬”呢?(《聚焦课堂,诗意生长——浅谈如何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10期) 面对学生的困惑,王老师是这样分析的: 我让他们联系生活经验,举例辨析“熬”和“煎”的区别。学生自然联想到“煎鸡蛋”“熬猪油”和“熬骨头汤”等,自
近日,国内疫情大幅好转,国外疫情却日益严重,一些留学生、华人华侨踏上了回国之路。可是,有些归国人员却在相关部门的筛查、分流、隔离等工作中做出了不和谐的事情,如:一女子不听劝阻,坚持不戴口罩外出跑步;一女子被隔离非矿泉水不喝,与防疫人员发生争执,甚至怒斥“没有人权”;有人不吃免费提供的泡面……这些行为引起了网友的愤慨,有人指责她们“祖国建设你不在,万里投毒你最快”,有人讥讽她们“公主病”发,可谓是“
回忆性散文,通常借助遗留的物品勾起记忆的片段,读者往往会被带到回忆的现场。《项脊轩志》是归有光追怀思念的代表作,所谓“太仆最胜之文”。家族、仕途、功业的坎坷不幸,祖孙、母子、夫妻的深情回忆,交织浓缩于一间狭小的阁子。“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泣”,让人读来倍感凄婉惆怅,甚至有苦情卖惨的嫌疑。但“极淡之笔,写极至之情”“琐琐屑屑,均家常之语,乃至百读不厌,斯亦奇矣”,看似随性而写,任意东西
《项脊轩志》是公认的归有光的散文名作,全文围绕项脊轩追叙昔日的读书生活和日常琐事。“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者在文中用这样一句话总结了他居住在“室仅方丈”的项脊轩中的情感体会。只是“多可喜”指何事,学界一般根据“然”字所表达的转折语义,认为本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多可喜”承前,“亦多可悲”启后。如此,“多可喜”應指的是文章的第一段,也就是作者对项脊轩居室环境的描写。那么,让作者住着感到
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一首虚实掩映、直中有曲、语淡情浓、极富女性孤寂情怀的天成之作。然而,关于该词的歧解也特别多。譬如,其抒情环境究竟是“西楼的深秋之夜”,还是某个深秋白昼?“独上兰舟”的“舟”当释为“床”,还是“船”?“轻解罗裳”是轻轻地解开罗裙,还是轻轻地提起罗裙?或者是“以解开罗裙睡觉为轻”?离开汴京的是词人李清照,还是其丈夫赵明诚?……这些解读的纠结处至今仍让读者莫衷一是
读理论性比较强的书籍时,我们常会感觉文字从眼前一掠而过,并没有真正进入我们的脑海;所以读完之后,有些同学常会感觉脑中空无一物。其实,借助“批读”能有效地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学术专著。“批读”是在作品上留下我们感发、思考的痕迹,也是我们与作者进行平等交流的过程。其实跟帖评论、视频上的弹幕也是一种批注。好的批注会让人受益颇多,读后有思。 那么如何“批读”呢?首先,要熟悉批注类型,建立批注系统,根据文体特
1 《庄子·齐物论》说:“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 成与亏,其实就是成与败。二者有多大的差别呢?标准是谁定的呢? 庄子举例子,比如,昭文这个人很厉害,就因为有成与败这个概念,他就拼命学弹琴,弹了一辈子;师旷这个人擅长打拍子,就打了一辈子;惠施这个人擅长冥想思辨,就倚着树整天在那想问题,诸如鸡是不是三只脚啊,山是不是比谁高啊之类的问题。这三个人都很厉害,坚持一件事一辈子,很有名。
1 【题目来源】东北育才学校2020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 【题目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回顾过往,放眼当下,中国在走向富强的进程中直面一个又一个严峻挑战——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松花江流域的嫩江出现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2003年,遭遇非典型肺炎疫情特大灾害;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今天,我们共同面对的新冠
语文高考中,古诗鉴赏题历来被看成是难题。究其原因,根源在于考生读不懂诗歌文本。因为读不懂,所以也就很难准确理解诗意并进入诗歌的语境;而要准确解题,还需要理清诗句之间的逻辑关联,把握诗歌的情感、技巧等等,对许多考生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因此,我们认为,明理“诗家语”,方能解题中之“三昧”。突破理解诗歌的语言障碍,是答好古诗鉴赏题的基础与前提。“诗家语”一说,据史料记载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