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共开设了四个专题,其中两个专题都是对中国古诗词的研究,目的是利用学生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引导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一些古代的重要文学现象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经典作品。
作为教研员,我曾对十师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学生情况做了调查:首先,该专业的学生在专科阶段大多学的是非汉语文学专业,基础薄弱,缺乏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其次,古今汉语虽然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但毕竟在词汇、句式、语法、修辞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学生恰恰缺乏古汉语知识,这无疑对古诗词的理解形成了很大的障碍;其三,长期面授辅导采取的口耳相传的传统教学模式也造成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生硬机械理解,即使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仍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一提起古诗词就头脑发胀。
要改变这种现象,使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兴趣,提高理解鉴赏水平,我认为最好能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因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教育学家汪广仁说“兴趣是学生最要好的导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因。有了兴趣,就会盯住自己所关心的事物,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内驱力,从而就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去探究。多媒体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性、直观性、参与性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朗诵、理解、质疑和进一步探讨的兴趣。它能使学生深入领悟文本情感,对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词起到极佳的引领作用。比如,在对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朗诵指导时,首先在课件中插入配乐朗诵,让学生在聆听著名艺术家慷慨激昂的朗诵中,体会这首词高远的意境和磅礴的气势;然后在分析、鉴赏的基础上再插入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伴奏,由教师随着音乐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诵。熟悉的乐曲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通过多次训练,大多数学生就对古诗词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了。
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能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影像的功能,而且能把枯燥的东西变成有趣、直观、生动的,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力,突破视觉的限制。
在课件制作中先从文字入手,用鲜艳的色彩将重点字词标出并作出正确的解释。对重难点内容用不同颜色的汉字展示出来,并设置动画,只要操作计算机,就能对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一览无余。
再从图画、声音上看,在幻灯片中插入“犹抱琵琶半遮面”、“低眉信手续续弹”等画面后,课堂上教师无需再做过多的描绘,琵琶女的神态、动作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音乐作了生动形象的描写,使读者如闻其声、如入其境。像“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以及“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等音乐的描写,历来都被人们所称道。但由于学生受生活阅历、音乐感悟和知识底蕴等局限,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其情其境。但在用课件教学中,教师插入了配乐朗诵,随着清脆圆润、婉转流利、冷涩凝结和激越雄壮的音乐声,伴之以艺术家时快时慢、时高时低、时而轻快流畅、时而凝重冷涩的朗诵,就使学生对以上几句关于音乐描写的诗句耳闻思动,不仅领会到音乐的感人魅力,而且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准确地把握住人物“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思想感情。由此,提高了学生对古诗词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板书设计,扩大知识容量
对古诗词意境的准确把握,大多数学生在理解时都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先弄清楚与之相关的意象。因为,这些意象都有特定的属性,只有将这些意象从古诗词中找出,再对其特定属性加以分析综合,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所以,教师在运用课件教学时,一定要将其作为重点进行深入分析。比如,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意象分析,可以先将意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和“细雨”等文字用同一色彩设置动画逐一展示,然后再将它们特定属性的文字用不同于的色彩对应展示出来,这样,色彩的差别便使主次分明了,重点突出了。再通过分析,学生便会明白所有的意象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事物,领会到诗词的意境,从而,感受到女词人在特定的处境下那凄苦、悲凉的心境。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板书费时耗力,随意性大,往往造成板书不规范、书写不工整或凌乱的现象。而电大课堂教学比中学语文教学的容量大得多,李清照的一首《声声慢》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一课时,但电大的一堂课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对这一首词的分析,而要将李清照前后期不同的作品《如梦令》、《醉花阴》、《一剪梅》等列举出来,通过探讨、比较,体会其中别样的“愁”情,进而研究作者生活经历与创作的密切关系等。即使同一内容,在中学课堂教学中也只是点到为止,但在电大课堂教学中,则要作为一个专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借助多媒体来优化板书设计,节省时间,为古诗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容量。
多媒体为电大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能有效化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疑难,而且能深化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促使教师勇于探索,达到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效果。科学运用多媒体,能变传统枯躁的教学为生动活泼的教学,由教师的一言堂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这种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使传统的古诗词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也给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开辟了无限的创新领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作者电话:15299717777;信箱:502808582@qq.com)
作为教研员,我曾对十师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学生情况做了调查:首先,该专业的学生在专科阶段大多学的是非汉语文学专业,基础薄弱,缺乏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其次,古今汉语虽然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但毕竟在词汇、句式、语法、修辞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学生恰恰缺乏古汉语知识,这无疑对古诗词的理解形成了很大的障碍;其三,长期面授辅导采取的口耳相传的传统教学模式也造成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生硬机械理解,即使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仍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一提起古诗词就头脑发胀。
要改变这种现象,使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兴趣,提高理解鉴赏水平,我认为最好能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因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教育学家汪广仁说“兴趣是学生最要好的导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因。有了兴趣,就会盯住自己所关心的事物,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内驱力,从而就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去探究。多媒体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性、直观性、参与性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朗诵、理解、质疑和进一步探讨的兴趣。它能使学生深入领悟文本情感,对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词起到极佳的引领作用。比如,在对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朗诵指导时,首先在课件中插入配乐朗诵,让学生在聆听著名艺术家慷慨激昂的朗诵中,体会这首词高远的意境和磅礴的气势;然后在分析、鉴赏的基础上再插入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伴奏,由教师随着音乐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诵。熟悉的乐曲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通过多次训练,大多数学生就对古诗词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了。
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能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影像的功能,而且能把枯燥的东西变成有趣、直观、生动的,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力,突破视觉的限制。
在课件制作中先从文字入手,用鲜艳的色彩将重点字词标出并作出正确的解释。对重难点内容用不同颜色的汉字展示出来,并设置动画,只要操作计算机,就能对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一览无余。
再从图画、声音上看,在幻灯片中插入“犹抱琵琶半遮面”、“低眉信手续续弹”等画面后,课堂上教师无需再做过多的描绘,琵琶女的神态、动作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音乐作了生动形象的描写,使读者如闻其声、如入其境。像“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以及“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等音乐的描写,历来都被人们所称道。但由于学生受生活阅历、音乐感悟和知识底蕴等局限,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其情其境。但在用课件教学中,教师插入了配乐朗诵,随着清脆圆润、婉转流利、冷涩凝结和激越雄壮的音乐声,伴之以艺术家时快时慢、时高时低、时而轻快流畅、时而凝重冷涩的朗诵,就使学生对以上几句关于音乐描写的诗句耳闻思动,不仅领会到音乐的感人魅力,而且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准确地把握住人物“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思想感情。由此,提高了学生对古诗词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板书设计,扩大知识容量
对古诗词意境的准确把握,大多数学生在理解时都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先弄清楚与之相关的意象。因为,这些意象都有特定的属性,只有将这些意象从古诗词中找出,再对其特定属性加以分析综合,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所以,教师在运用课件教学时,一定要将其作为重点进行深入分析。比如,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意象分析,可以先将意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和“细雨”等文字用同一色彩设置动画逐一展示,然后再将它们特定属性的文字用不同于的色彩对应展示出来,这样,色彩的差别便使主次分明了,重点突出了。再通过分析,学生便会明白所有的意象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事物,领会到诗词的意境,从而,感受到女词人在特定的处境下那凄苦、悲凉的心境。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板书费时耗力,随意性大,往往造成板书不规范、书写不工整或凌乱的现象。而电大课堂教学比中学语文教学的容量大得多,李清照的一首《声声慢》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一课时,但电大的一堂课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对这一首词的分析,而要将李清照前后期不同的作品《如梦令》、《醉花阴》、《一剪梅》等列举出来,通过探讨、比较,体会其中别样的“愁”情,进而研究作者生活经历与创作的密切关系等。即使同一内容,在中学课堂教学中也只是点到为止,但在电大课堂教学中,则要作为一个专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借助多媒体来优化板书设计,节省时间,为古诗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容量。
多媒体为电大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能有效化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疑难,而且能深化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促使教师勇于探索,达到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效果。科学运用多媒体,能变传统枯躁的教学为生动活泼的教学,由教师的一言堂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这种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使传统的古诗词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也给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开辟了无限的创新领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作者电话:15299717777;信箱:50280858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