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住院女病人肠梗阻的调查与对策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she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女病人发生肠梗阻的原因以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200例女性精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甲组与乙组两组,每组患者各10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并予以对比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发生肠梗阻与应用氯氮平、氯丙嗪以及其余药物之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应用氯氮平患者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16%、15.38%,应用氯丙嗪患者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8%、7.89%,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等其余药物发生肠梗阻的几率低。结论:发生药物性肠梗阻的原因可能与应用药物有关系,抑制肠蠕动、病人活动减少以及外围抗胆碱能作用可能是其发生原因。对于药物性肠梗阻发生的预防,需要选择合理的抗精神病药物,增强对患者大便情况的监测,加强对患者生活饮食习惯的管理。
  关键词:精神科住院病人;肠梗阻;对策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精神科住院女病人发生肠梗阻的原因以及对策,选取我院接收的200例女性精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相关资料,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接收的100例女性精神患者设为甲组,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我院接收的100例女性精神患者设为乙组。甲组100例患者,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2.2±1.5)岁;乙组100例患者,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41.8±1.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以及有关肠梗阻患者的相关资料使用本院自行制定的资料调查表予以调查,再进行回顾性分析,做出相应对比。
  肠梗阻临床观察指标:常规监测两组女性精神病住院患者的便秘情况。若患者3天未解决大便,通常要进行一般性通便处理;若患者5天未解决大便,应当根据肠梗阻的相应体征以及临床症状予以检查,检查诊断属于肠梗阻的患者还要通过X线腹部平片摄片来进行证实。
  肠梗阻发生处理措施:患者一旦出现肠梗阻应当立刻停止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应当予以禁食、补液、胃肠减压术以及通便等处理,采用肠蠕动促进剂以及适当应用抗菌素。通过相应处理后未见明显改善或身体状态仍然不佳的患者应当送至综合科处理或者手术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予以分类和汇总处理,汇总后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与处理,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显示计量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x2检验或者采用T检验;当对比P<0.05时,表示有显著性差异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肠梗阻发生情况
  甲组100例住院患者中,共有7例患者发生肠梗阻,肠梗阻发生率为7.0%;乙组100例住院患者中,共有16例患者发生肠梗阻,肠梗阻发生率为16%。对比两组患者的肠梗阻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意义(x2=3.979,P=0.046)。
  2.2 对比两组患者采用氯氮平的情况
  甲组100例住院患者中,应用氯氮平片的患者25例,应用率为25%;乙组100例住院患者中,应用氯氮平片的患者52例,应用率为52%。甲组应用氯氮平片率要明显低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394,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发生肠梗阻与疾病的关系
  两组患者患有分裂症(Sch)、躁狂(Ma)或者双相躁狂(MDm)的患者发生肠梗阻的几率较高,且乙组要明显比甲组高,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患有抑郁(D)或者双相抑郁(MDd)的患者发生肠梗阻的几率较低,其它疾病未见发生肠梗阻。详细见下表1。
  3 讨论
  精神科患者由于长期服用精神药物,导致极易发生肠梗阻,而大多数又是麻痹性肠梗阻,属于精神药物的一种严重不良反应,也是最为常见的精神科急腹症[1]。该病发病较急,若未能及时处理,可能会在短时间里产生休克,严重者可能造成生命危险。近年来由于新型不断开发的抗精神药物以及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肠梗阻的几率在明显降低,但仍然受到治疗措施以及经济条件的影响[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氯氮平患者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16%、15.38%,应用氯丙嗪患者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8%、7.89%,发生率均高于5%,符合相关文献资料的报道结果,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氯氮平等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具有较强的外周抗胆碱能作用与镇静作用,而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缓慢的加药过程,足够的药物剂量通常要到2周左右才能实现,使得发生肠梗阻的几率增加。
  对于该病的预防:应当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尽量选取药物副作用少的新型不典型抗精神药物予以治疗,尽量避免或减少氯氮平与氯丙嗪等传统抗精神药物的应用[3];加强对肠梗阻预防与发生的重视;加强对患者生活饮食规律以及水分补充的管理,尽量降低便秘的发生率;强化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过程中大便的护理与监测,对便秘情况能及时发现;若发生肠梗阻应当根据相应处理措施予以处理[4]。
  综上所述,发生药物性肠梗阻的原因可能与应用药物有关系,抑制肠蠕动、病人活动减少以及外围抗胆碱能作用可能是其发生原因。对于药物性嫦娥、梗阻发生的预防,需要选择合理的抗精神病药物,增强对患者大便情况的监测,加强对患者生活饮食习惯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韦海潮.护理干预对精神科住院女患者肠梗阻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32(1):153-154.
  [2]刘晓芹,林晓芳,胡筱峰等.精神科住院患者易患肠梗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5):762-763.
  [3]吴越,王瑛,冷文娟等.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肠梗阻临床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2):124-125.
  [4]陈燕,陈琳.精神障碍合并肠梗阻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2):142-14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股骨颈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54例股骨颈骨折病人,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治疗组(优质护理),每组各27例。结果 通过护理之后,治疗组髓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给予股骨颈骨折病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切实提升病人的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中孕期脐带胎盘入口位置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于中孕期超声检查发现脐带胎盘入口异常的孕妇,以超声检查为依据对其进行干预后的分娩结局进行讨论。结果:121例孕妇经干预后分娩无死胎、死产病例。产后经胎盘检查证实中孕超声诊断脐带胎盘入口位置异常的准确率达95.04%。结论:常规中孕期超声除筛查胎儿有无先天畸形,也应重视脐带胎盘入口的检查。临床上对此类病例追踪观察,于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系统化整体优质护理在妇科的应用,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科在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患者3526例,调查系统化整体优质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这三年妇科开展系统化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结果:采取系统化整体优质护理后,护士考核评分明显提高,P<0.05,护理事故以及护理纠纷事件明见减少,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两两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定期系统护理随访对长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11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114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对照组两组,每组5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主要包括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适当运动、减少蛋白摄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正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接受糖尿病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定期系统护理随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南宁市犬伤门诊患者狂犬病防治知识知晓现状,为在该地区开展狂犬病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11年在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犬伤门诊就诊的266名犬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论:相关部门应根据不同层次的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针对薄弱环节加强宣传,并通过网络、广播电视及社区广泛宣传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以提高广大群众的狂犬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关键词:犬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赛肤润联合300三角枕护理垫对Braden评分≤12分的高度压疮风险患者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37例高度压疮风险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39例高度压疮风险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预防压疮的措施:q2h翻身,使用气垫床、软枕减压及加强营养;实验组除上述措施外,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采用赛肤润喷涂联合300三角枕护理垫翻身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经颈外静脉留置针行静脉化疗的安全性,降低患者化疗风险 , 提升护理质量。方法: 选择 2013 年 8 月 ~2014 年8 月在我病区化疗,拒绝PICC置管的的肿瘤患者20例 ,行外周静脉留置针化疗126次,将在上肢静脉化疗的76次作为对照组, 行颈外静脉化疗50次为观察组,比较2组穿刺次数、主要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颈外静脉留置针化疗穿刺次数及并发症较上肢明显减少,2
期刊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 central calheler.PICC)是指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是现今临床上常用的一项技术。20世纪90年代后期PICC被美国BD公司引入中国,并与1996年首次应用于新生儿[1]。P I C C 导管是一种硅胶管,质软,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顺应性,刺激性小,时间长,其操作简单、
期刊
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90名,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抗渗出和消肿药物,并采取抬高患肢的方法进行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患肢消肿时间和疼痛程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患肢消肿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康复效果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头部外伤并发视神经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头部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临床患者22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取常规的护理,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心理护理,从而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统计发现,观察头部外伤并发视神经损伤患者的病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头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