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关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教师素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教育心得 教学效果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已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为培养和提高全民素质而开设的新课程。信息化社会,迅速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鉴别信息、创造性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技能之一。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现状
在人类发展长河中,还没有一种发明像计算机那样应用如此广泛、影响如此深远。如果以往发明的工具都是人类躯体的延伸,那么计算机则是人类大脑的延伸。高中信息技术分《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数据管理技术》(选修)、《人工智能初步》(选修)。吉林省《信息技术基础》是会考必考的,大部分地区选修的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信息技术基础》的体系结构:把4个主题内容按照认知、技术、社会三者的规律及关系重新编排,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呈现学习内容。《算法与程序设计》的体系结构:按照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算法和程序设计为主线,对3个主题的具体内容重新编排,紧紧围绕用算法和程序设计求解问题的过程,交叉介绍算法、程序设计语言和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教学难点螺旋式逐步呈现。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重视程度不够,再就是认知有问题,学生认为会打字、会玩游戏就会电脑,家长觉得不参加高考就不用学,学校认为会考过关就可以,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教师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信息技术教育及其应用最终要通过教师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中。某种程度上讲,教师的信息意识及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掌握、运用决定信息技术教育效果。因此,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首先强调教师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的重建,即教师首先具备信息素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现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大部分教师是由其他学科教师经过短期培训转行而来的,或是从校外临时借调、临时代课的。因此,他们普遍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的缺点。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较快,信息技术教师的队伍壮大也快,现在的高中教师大部分都是由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到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的,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基础扎实,但教学经验有待提高。
三、重技术与知识,轻信息技术文化培养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应当立足于基本知识、基本操作的掌握和应用,引导学生勤于动手、积极参与,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部分教师没有把握信息技术课的学科特殊性,机械套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重知识、轻技能,教学效果差。在信息技术课程实践中,信息技术想创新还是有很大空间的。首先用先进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趣的创意提升学生的兴趣,任务提高学生的动手热情。让信息技术课生动、活泼、创新需要教师付出努力。
四、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方式要合理
目前,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方式仍采取统一上机考试的方式。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定位为基础性、综合性和人文性,体现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了实现课程总目标,教学过程中以组织活动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与确立主题,分析需求并规划、设计内容,根据需要与创意获取并加工信息,准确表达意图或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五、加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构建与文化培养
要组织好一堂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把活动安排得更细致,并考虑周全。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需要教师有非常好的引导力,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与指导。要有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调动气氛。当要求各小组讨论时,要及时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教师巡视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肯定与表扬,进而带动整个课堂气氛。课堂设定的评价机制要明确,活动要实现的目标要明确。
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通过课堂教学反思,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要上出一堂好课,分析教材、了解学情,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式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有高的专业素质,还具有人文历史等文化素质及较强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活动形式驾驭课堂,才能在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教育心得 教学效果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已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为培养和提高全民素质而开设的新课程。信息化社会,迅速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鉴别信息、创造性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技能之一。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现状
在人类发展长河中,还没有一种发明像计算机那样应用如此广泛、影响如此深远。如果以往发明的工具都是人类躯体的延伸,那么计算机则是人类大脑的延伸。高中信息技术分《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数据管理技术》(选修)、《人工智能初步》(选修)。吉林省《信息技术基础》是会考必考的,大部分地区选修的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信息技术基础》的体系结构:把4个主题内容按照认知、技术、社会三者的规律及关系重新编排,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呈现学习内容。《算法与程序设计》的体系结构:按照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算法和程序设计为主线,对3个主题的具体内容重新编排,紧紧围绕用算法和程序设计求解问题的过程,交叉介绍算法、程序设计语言和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教学难点螺旋式逐步呈现。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重视程度不够,再就是认知有问题,学生认为会打字、会玩游戏就会电脑,家长觉得不参加高考就不用学,学校认为会考过关就可以,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教师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信息技术教育及其应用最终要通过教师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中。某种程度上讲,教师的信息意识及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掌握、运用决定信息技术教育效果。因此,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首先强调教师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的重建,即教师首先具备信息素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现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大部分教师是由其他学科教师经过短期培训转行而来的,或是从校外临时借调、临时代课的。因此,他们普遍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的缺点。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较快,信息技术教师的队伍壮大也快,现在的高中教师大部分都是由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到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的,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基础扎实,但教学经验有待提高。
三、重技术与知识,轻信息技术文化培养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应当立足于基本知识、基本操作的掌握和应用,引导学生勤于动手、积极参与,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部分教师没有把握信息技术课的学科特殊性,机械套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重知识、轻技能,教学效果差。在信息技术课程实践中,信息技术想创新还是有很大空间的。首先用先进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趣的创意提升学生的兴趣,任务提高学生的动手热情。让信息技术课生动、活泼、创新需要教师付出努力。
四、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方式要合理
目前,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方式仍采取统一上机考试的方式。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定位为基础性、综合性和人文性,体现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了实现课程总目标,教学过程中以组织活动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与确立主题,分析需求并规划、设计内容,根据需要与创意获取并加工信息,准确表达意图或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五、加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构建与文化培养
要组织好一堂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把活动安排得更细致,并考虑周全。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需要教师有非常好的引导力,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与指导。要有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调动气氛。当要求各小组讨论时,要及时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教师巡视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肯定与表扬,进而带动整个课堂气氛。课堂设定的评价机制要明确,活动要实现的目标要明确。
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通过课堂教学反思,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要上出一堂好课,分析教材、了解学情,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式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有高的专业素质,还具有人文历史等文化素质及较强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活动形式驾驭课堂,才能在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