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学生创业活动的思考与分析

来源 :教书育人·学术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丽娟杜敏(黑龙江大庆石油学院)
  
  一、目前高校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1.高校学生的创业活动在关注与扶持中壮大
  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学生“下海”创业的意识逐步增强,依托所学知识的优势,联合周边学生团体,创办有特色、有技术、有规模的校园企业,已成为当今大学校园的一个亮点。
  对大学生的创业行为,高校给与积极的关注与扶持。各高校开始实行的“弹性学制”、学分制,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许多大学成立“创业园”,设立创业基金以支持有能力、有热情的学生进行有技术含量、有创新理念的创业活动。形式多样的创业计划大赛或科技创新活动在各高校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2.高校学生创业活动加快了人才培养速度,促进了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完善
  一是人生价值得以升华。大学生们已不满足在校园围墙里以静态的方式学习与生活,他们以昂扬的斗志融入经济建设的洪流,将知识回报社会,从社会获取创业的真经,在创业的尝试中展现自我、超越自我,使他们生命的价值更富有深刻的内涵。
  二是创业认识更具理性。他们的创业活动已不是“校园经商热”翻版,而是外依学业知识、内含科学技术的创业。他们能够以正直与诚信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并能够着眼于长远目标,矢志不移的进行努力与奋斗。创业经验也日趋成熟,他们更加懂得管理与人才是创业的命脉、团队的合作和齐心协力是创业的润滑剂的道理。
  三是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富有热情与活力的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可以接触传统观念以外的新思想,能够对课本知识不完善的方面补漏、补缺,同时也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锻炼他们的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组织能力。他们的潜能在创业活动中得到最大地发挥,并且大学生有活跃的思维、充沛的体力,给社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调动了社会群体的工作热情。
  3.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创业心态不足。创业需要激情,需要理性,需要坚持。由于对创业知识缺乏深刻了解,对相关行业缺乏深度审视,对社会和大众消费缺乏深刻了解,盲目创业,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通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学生创业由于急功近利但又经验不足,导致创办的企业半途而废的现象时有发生。创业失败后又不能迅速地调整心态、重整学业,又成为创业者的“心病”。
  二是创业知识与创业经验尚有欠缺。如计划偏大,可操作性不强;财务分析尚有缺陷;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以及缺乏发展思路;缺乏成熟的企业模式和管理经验等等,这些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创业项目走向失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学生创业与其他人创业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大学生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特别是商业经验,仅凭诚信来谋求企业的发展只是片面之举。象牙塔里的实践和复杂残酷的商业社会的经营完全是两个天地,根本不能类比。如何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与市场实践能力的创业型人才,是创业教育重要任务之一。
  三是创业资金不足。资金瓶颈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障碍。相关调查结果显示,35.9%的学生认为资金是创业的最大困难。一项权威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公司或卖或并,一半以上的公司由于资金问题根本无法投产。创业的大学生常常觉得融资渠道窄,银行贷款难。即使有了好的创意和好的技术项目,精明的投资商往往多持以观望的态度,唯恐投资的结果是烧自己的钱圆别人的梦。资金来源不足,使学生创业举步维艰。
  四是创业的科技含金量不足。目前只有部分学生涉及网络设计、市场营销、现代物流、软件编制等高科技领域,相当一部分是从事快餐连锁、产品推销、异地销售等创业活动。能否做好科技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能否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审时度势地做出理性的选择,是创业者为自身企业定位的一个重要问题。
  五是创业与学习相互干扰。大学生在校有许多功课要学,搞创业势必要占用许多时间,投入很多精力,两头兼顾,势必要影响一方。创业本身极具风险。而大学生创业成本更高,如果经过一番折腾,失败后再想回过头来去静心读书,未必能全身心的投入。如何处理学业与事业的关系,应成为大学生创业者的认真思索的问题。
  
  二、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就业形式的日趋严峻,创业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强调:“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目前,中国的创业教育正由自主探索阶段进入由教育部计划实施的试点阶段。
  中国的创业教育从1997年开始起步,部分高校对创业教育进行了有益的、自发性探索与尝试。由于各高校对创业的理解不同,以及办学条件的差异,所以对创业教育的定位也不同。清华大学形成了以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载体、以创业教育课程和国际交流为推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的创业教育格局;华东师范大学尝试开设了“创业教育”;武汉大学通过实施“三创”教育(创造、创新、创业教育),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业人才;华南理工大学则充分利用校内现有资源让学生体验创业的真感觉。
  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了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创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试点院校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对创业教育的开展进行实践性探索,为今后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与事实依据。在教育部高教司召开的全国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会上,把当前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方式概括为三种:第一种是以提高学生整体能力和素质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第二种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第三种是将素质教育作为基础并为学生提供创办企业的资金和技术咨询的创业教育。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的创业教育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至今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培训体系,高校基本上未形成鼓励学生开创事业的氛围,政府也缺少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配套政策,创业教育还只是在部分院校“一花独放”,走出校门便能够独立创业的学生还为数极少,因此,建立与我国国情和教育发展现状相适应的创业教育方案势在必行。
  
  三、高校创业教育的策略
  
  创业教育要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及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得到开发和提高,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创业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针对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创业认识模糊等现象,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教育和引导,通过宣传、讲座及学科教育渗透,让学生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认识创业的价值,把握创业的基本素质要求,树立“自主创业、自主发展”的观念。通过自主创业成功的先进典型,引导大学生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更多具有自主创业能力的大学生脱颖而出。
  2.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成立创业教育指导小组,建立专兼职创业学教师队伍,指导开设《创业学》《创业管理》等系列创业教育选修课,系统而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的指导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创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形式上,注意进行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践教学,避免单纯的理论说教。要通过创业教育课程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以及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增强他们的创业进取心与自信心。
  3.优化大学生创业的环境
  加强创业教育制度建设,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管理机制,实行完全学分制,建立适合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激励体制、保障体制等,为学生创业提供广阔的空间;建立科技创业投资基金,为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经济基础;成立校友创业家协会,让这些创业家定期不定期地回到学校向学生讲授创业经历,为学生创业提供技能和经验方面的支持;利用网络教育优势,建立专门的网站,让学生通过网上教育去获得创业的知识与技巧,提高他们的创业素质和能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
  学校可采取学生自主结合、师生结合、与科研和生产服务相结合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创新能力。学校要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实践性、操作性强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如创业计划大赛、科技论文大赛、学术研讨、科技知识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等,以此来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创新氛围,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塑造其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高。
  5.成立“大学生创业基地”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与其携手共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参与实践、锤炼能力、展示风采提供广阔的时空大舞台,让学生在真刀实枪的创业活动中增长才干与经验。校企合作,不仅可以缩短学校人才培养与地方人才需求的距离,还可以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并能够为大学生就业拓展新的空间。创业实践基地的建立,对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培养广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一、关于教学交往的基本内涵的理解    交往一词,内涵丰富。就其内容而言,交往是人的传递符号、信息、分享思想感情的过程。就其媒介而言,交往是通过语言与非语言信息交流,进行相互影响的过程;就其功能而言,“交往是两个呼应的体系,通过适当的渠道,进而达到预期结果的过程”;就其目的而言,“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亦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是动态的表现出来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期刊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尤其是依托企业、行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黑龙江省农业类专业校企联合办学方面与其他行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由于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对落后,已有的农业企业规模小,不能满足产、学、研合作办学的要求。因此积极探索农科类高职教育的产、学、研合作办学之路,强化职业技术教育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提高我省农科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极其重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逐步退去了“精英”教育的盛装,进而开始了谋求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公平的历程。基于这种价值取向的转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原有的单一核心结构的功能平台被历史的消融解构,如何建构转型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协动平台成为历史性的课题,因此,加强相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我国社会文化运动转型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    1.当代高等教育历史叙事的视域转换  从形
期刊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则是实现这个根本任务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受到的教育和影响,对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是极为重要的。但影响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学习的长进乃至事业的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般说来,有智力因素,即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还有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即情感、意志、
期刊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由Martin E.P.Seligman(Seligman & Csikszentihalyi,2000)发起了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运动,目的是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对总体幸福感的研究,可以说是作为对心理学过度强调消极状态下的反应进行修正而发展起来的。  目前我国对大学生的自信心与总体幸福感两者关系的研究很少,因此,本
期刊
近年来,艺术类专业报考人数增长幅度较大,艺术类院校及有条件设立艺术专业的院校都相应扩大了招生规模,这使得艺术类毕业生数量在将来的几年中会大大增加。面对逐年增长的学生数量及艺术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工作在做好毕业生与市场衔接的同时也需要深入研究两方面的变化和特点,重在做好为学生提供更适合其专业特点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艺术院校毕业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及个性特点的差异,在择业心理上也有着与其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和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艺术教育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早已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美术教育也愈发普及发展。  美术教育在中国已是古已有之,但一般是师傅带徒弟的形式;直到近代才出现比较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教学体系,属于欧式与中国传统相结合;建国后又仿照苏联模式;又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在参考当代欧美美术教育模式,以期形成我们
期刊
孝,始于上古,成于先秦,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之一。几千年来,其影响绵远流长,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特点,而且已经内化成了一种民族精神。孝的意义,就个人而言,是对生命来源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尊重;就社会而言,是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今天,我们如果能够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上,以理性的眼光去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就不难发现它实在是一个
期刊
谢洁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一、师德的内涵及其本质    1.师德的内涵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践行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追求的职业道德境界。它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职业作风、教师的职业良心等。其中,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对所从事职业所要达到的作为和成就的设想和规划,是师德的基础;教师的职业作风是教师在从事职业时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是师德的体现;教师的
期刊
房慧(云南大理学院古城校区教育科学学院)    一、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挑战    1.知识经济对传统教育目标提出挑战,继而对教师道德提出挑战  知识经济是创新型经济,要求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不论企业和个人都必须有创新意识,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创新,就灭亡”。知识经济呼唤着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育人观、教育观和人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