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教学情境,让语文课堂绽放魅力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yuqi0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课堂如果能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文字现实化,还优美文章以本来的面目,将语文课堂中无限的魅力与活力全方位地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运用这一方法也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的语文素养。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谈几点看法。
  一、做好文学作品以及作者背景调查
  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许多古代或者现代的文学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创作时间离现在比较久远,时代背景与文化也与现代生活有较大差异。当学生面对这些作品时,有时会出现不能理解人物的行为或者其中故事情节的现象。而高中生的文化积淀恰恰要通过这些跨时代、跨民族、跨语言的作品来完成。因此,语文老师注重和学生的合作,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文学作品和作者开展背景调查。
  以《水浒传》为例,在学习或者阅读相关作品的时候,学生往往对小说人物的行为、语言以及一些社会风俗很不理解,这也就妨碍了他们深入理解作品中描绘的场景或者意义。所以,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到图书馆或者上网查找施耐庵的相关资料,以及作品对应年代的社会背景,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除此之外,也可以搜集各时期文学评论家对《水浒传》的点评与分析,以辅助学生理解小说剧情,对人物特质形成更好的认知。经典小说中往往隐藏着伏笔,字里行间穿着主线或副线,为了深入了解经典,更好品味经典小说的文学性和历史性,充分利用文学作品,就必须要做好文学作品以及作者背景调查。
  二、设置问题型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要想让高中生深度融入课堂,教师就必须使用学生的理性思维,探索“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换位思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问题型情境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创造“山穷水尽”的情境,学生不得不去思考,设身处地地思考。。
  比如针对《陈情表》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时,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引导。
  首先,利用多媒体呈现故事背景。第一步是引用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当中的地评论:“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向学生抛出问题。第二部便是在呈现“及山涛为选曹郎,举康自代,康答书拒绝,因自说不堪流俗,而非薄汤武……”这样的文学评论,给学生提供思考方向,并引导他们得出一些结论,包括但不限于:“嵇康所处的时代政治上非常黑暗”“嵇康因为不愿意为腐朽的朝廷服务而被杀”“嵇康拒绝的主要原因时‘不堪流俗,而非薄汤武’。”其次,结合上一部的结论探索李密拒绝做官的原因,其中备选答案有:“确实需要照顾祖母”“担心做官卷入派系斗争”“心中抵抗新朝”。最后再向学生抛出最终的问题,嵇康与李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也面临相似的情形,也做出了相同的选择,但最后的结果确是李密得以善终而嵇康死于非命,产生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他們信中内容的差异吗?那嵇康又应该怎么做才能够摆脱厄运?
  三、利用反向思考,培养逆向思维
  在具体教学中,学生理解文本还只是完成了学习的第一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运用反向思维,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文章,化解思维危机,培养学生创新思考的能力,加强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课文的朗诵音频,并同时放上优美的背景音乐,让学生陶醉在“荷塘月色”当中。朗读完成之后教师便向学生提问:“听完《荷塘月色》的朗诵,你们觉得文章中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场景?”学生的回答往往集中在描述美丽的景色。这时候教师在问“荷塘真的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吗?让我们来看一看”随即展示当时荷塘的实拍照片。在反映的时候教师可以同步解说:“其实朱自清写作的时候正在清华大学任教,他所写的荷塘也正是清华园内的荷塘,而当时的荷塘其实只是一滩死水,周围有寥寥几棵柳树。”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强烈的反差,形成巨大冲击,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使他们更愿意去学习、去了解。这种情境的创设方式可以很好的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文本,也有助于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精彩。
  总的来说,在进行高中语文阅读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巧妙地设置教学情境,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让教学课堂变得更加富有激情、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散发了无限魅力的课堂教学中。要持续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和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范杰,江苏靖江市刘国钧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阅读是一种由浅入深的综合性体系,我们非但不应机械割裂,而是要有序推进、相互融合。就初中语文而言,如何有效设计阅读教学呢?  一、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不断地加强理解  “朗”,是指声音的清晰和响亮。“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就是通过眼、口、脑等人体多种感官的协调互动,把那些无声、静止的语言转化成一种有声、灵动的语言。朗读既是阅读的一种重要形式,又是阅读活动的起点。就语文学习来说,朗读具有不容忽
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正确认识我国"残疾儿童"提供了新的视角。自然性是人的生命本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现实的人"的原点,是"现实的人"最基本的特征,也是从生命本原上认识"残疾儿童"并维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书报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力和习惯不全是教师讲出来的,也不全是学生听会的,重要的是在阅读实践中练出来的。阅读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无
基于对370份有效问卷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分别从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等6个维度考查了研究对象的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现状,旨在从宏观与微
"白团"系日本"军事顾问团"俗称,因团长富田直亮化名"白鸿亮"故名。"白团"由冈村宁次和曹士澂共同策划,其83名成员均为当年侵华日军高级军官。"白团"在秘赴台湾后的近20年里,为蒋介石培
学生的质疑意识是他门自我能力实现质的飞跃的一大进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与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不一样的是出现了质疑意识,这是教育方面的一大进步。这种意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质疑意识是让学生可以自主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向教师及时反映,而教师则通过这些反映可以更好地为学生制定更加准确的教学计划。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正在慢慢凸显出来。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质疑意识  良
隐喻体验性是语言范式转变到认知语言学后对隐喻本质的全新认识,体验性是隐喻的根本属性。隐喻体验性是建构于体验哲学、语言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此外,隐喻的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创新语文课堂授课方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那么,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构建小学低年级语文高效课堂呢?  一、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制度的影响。多数小学语文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是相悖的。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根本无法激发
通过对碳排放权概念的理论溯源,得出碳排放权及其交易框架的构建是以英美法系的财产法律制度为前提,我们不能把它和大陆法系国家私法领域的实体权利简单的相提并论。大陆法系
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工具性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理解、表达等各种具象的语文能力,人文性重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抽象的精神意识,两者的结合正是教育的起点与归宿——学生的核心素养。由此伴生的课外阅读不仅成为检验语文课程实施的标准,还成为协同核心素养达成的关键策略,因此,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推行已是刻不容缓。  一、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  “语文核心素养”名词的第一次出现是在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