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给排水系统是生活和工业用排水的核心,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都要按照规范要求,保证设计合理有效、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同时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必须不断创新,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理论,保证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不断发展,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选择最优的材料,保证给排水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切实提高城市中的给排水水平,因此,有必要对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进行探究。本文对建筑安装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发展历史
任何一门学科要想对其深入了解就得从其历史发展开始。 我国建筑给排水自1949年建国以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房屋卫生技术设备阶段即初创阶段,自1949年至1964《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應设计规范》开始试行时为止。其主要标志是我国开始设置给水排水专业,房屋卫生技术设备被确定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第一代通过专业培养的建筑给排水专业技术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形成自己的专业队伍。
室内给排水阶段即反思阶段,自1964年至1986年《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被审批通过时为止。其主要标志是通过工程实践,对以往机械搬用国外经验并造成失误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反思,进而形成和确立有我国特色的建筑给排水技术体系。
建筑给排水阶段即发展阶段,自1986年至今。1986年以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给排水专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给水排水中不可缺少而又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阶段,专业队伍上已具备积累了一定经验并经过专业培训的设计、施工、安装管理人员;技术上积累了以前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的新技术,专业技术有了明显的突破和发展,其中消防给水系统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发展尤为突出;组织上成立了全国建筑给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学会、给排水学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近年来,学术活动踊跃,并加强了国际间的技术交流。
二、工程概况
某综合楼工程建筑面积约8万m2,地上24层,地下一层为车库,该工程给排水系统安装特点为:管道类型多,安装操作技术难度大。
三、给排水工程主要施工技术
1、配合土建预留孔洞、预埋件
按设计图纸及会审确定的意见,各专业绘制施工草图,标注好预留孔洞、预留管、预埋件的详细坐标、标高,并经本专业技术负责人签字。对给排水专业所有穿越楼板、现浇墙和管道需要留洞时均采用相应大小木盒或钢管进行预留或预埋。
保证预埋的管材、套管、预埋件等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选材不准以小代大,以次充好,特别是有防震、防渗、防火等要求的部分,更要严格要求,必须有合格证,并经质检人员检查同意后方可使用。提前做好预留、预埋管件的加工制作。保证制作质量,及时运至现场,保证工程正常进行。现场安装预埋管、预埋件套管,预留洞和模具,必须审核无误,按技术负责人签字的施工草图安装平整、牢固,并保证焊接的质量和接地良好。严格按图施工,重点是坐标、标高、埋设深度、牢固性、平整度。土建打混凝土前要全面检查,做好记录,防止预埋管件的位移、堵塞、孔洞的变形和坐标、标高不准确。为保证将来安装顺进,成排的预埋件、套管、孔洞要拉线验证,并按层段、部位做详细的隐蔽工程记录,请建设单位验收审查。土建浇注时派专人看护,防止位移、堵塞等现象发生,并在土建拆模后立即进行复查,及时纠正不足。
2、管道安装
2.1支、吊、托架的安装
管道明装或暗装在吊顶时需要设置支、吊、托架,支、吊、托架应符合的规定为:位置正确,埋设应平整牢固。固定支架与管道接触应紧密,固定应牢靠。滑动支架应灵活,滑托与滑槽两侧间应留有3~5mm的间隙,纵向移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热伸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应垂直安装。有热伸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应向热膨胀的反方向偏移。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管道支、吊架不得影响结构的安全。在按图施工的基础上,可考虑将平行走向的不同管线合并支、吊架,整齐美观的同时也节省了支、吊架材料及安装工时,且便于日后维护。在地下室管线繁多时尤其突显合并支、吊架的优点。
2.2水表间安装
由于住宅建筑每层设置的水管井位置有限,立管如采用塑料管,分出支管时又需要留有补偿措施,再加上塑料管本身的管件装配间距比钢塑管略大,在管井空间较小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水表安装尺寸不够。因此应先做好水表间的安装大样,详尽标好管件连接尺寸,方便管道连接及水表安装位置预留。还可以将惯性的水表连接方式稍微改变,节省空间,并可以此种方式设计节省管井面积。为了保证水表计量准确,水表前面应装有大于水表口径10倍的直管段,水表装到管道上以前,应先除去管道中的污物(用水冲洗),以免水表造成堵塞。
2.3埋地给水管敷设
室内地坪±0.00以下塑料管道铺设宜分为两段进行。先进行地坪±0.00以下至基础墙外壁管段的铺设;待土建施工结束后,再进行户外连接管的铺设。室内地坪以下管道铺设应在土建工程回填土夯实以后,重新开挖进行。严禁在回填土之前或未经夯实的土层中铺设。管道敷设后,应通过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在管道周围的回填土中应无大颗粒坚硬石块,当回填到距管顶100mm以上后进行常规回填和施工。
室外引入室内的埋地管道宜分二段敷设。在室内管道安装完毕并伸出外墙200~250mm后进行临时封堵;在主体建筑物完工后进行室外工程施工时,再连接户外管段。
室外管敷设,开槽时严格按管线设计深度开挖,并预留垫层及基础的厚度,槽内必须将大的土块石块清理掉,在管道转弯处需沿冲力方向设置混凝土支墩,保护接头管件的长期使用。施工中常忽略了管径不大的埋地塑料管的支墩设置,使用时间久后,极容易发生接头漏水。室外给水管碰到需要在回填土内敷设时,必须要等回填素土夯实后再开挖敷设,严禁先做管后回填。车行道下的管道应在道路素土垫层夯实后开槽安装,并应预留适当的钢管横穿道路下面,以备将来改造增加管线时免去破坏道路。
正式道路路面施工前如需行车,需要对下面的覆土深度不足的管线进行保护。开槽时需注意与其他工种之间的配合,需与其他专业的室外管线统一考虑,以减少管道之间的交叉打架及反复开挖。
3、给水设备安装
室内给水设备安装,包括动设备——离心式水泵(生活水泵、消防水泵)、潜污泵等及静态设备——水箱、罐等。
泵房内管道密集,需统计好标高,保证安装后的美观整齐。竖向管道也应在管道底部设置钢支架固定。由于水泵的吸水管的防水套管为预埋,误差难以避免,土建专业浇捣水泵基础的高度必须按预埋套管的高度调整,而不可仅仅按图纸标注的高度,到水泵设备到货安装时,再调整垫铁定好基础面标高。
4、水压试验
各种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应做水压试验,非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应做灌水试验。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各种材料的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 MPa。 检验方法:金属及复合给水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观测10 min,压力降时不应小于0.02 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应不渗不漏,塑料管给水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 h,压力降不得超过0.05 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有渗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给排水系统是生活和工业用排水的核心,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都要按照规范要求,保证设计合理有效、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同时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必须不断创新,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理论,保证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不断发展,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选择最优的材料,保证给排水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切实提高城市中的给排水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建明. 浅谈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J]. 广东建材,2014,04:60-62.
[2]罗永海. 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管理探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1:124.
[3]蔡国清. 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问题解决对策探讨[J]. 江西建材,2014,13:83+82.
[4]罗永海. 浅谈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3:133.
关键词:建筑施工;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发展历史
任何一门学科要想对其深入了解就得从其历史发展开始。 我国建筑给排水自1949年建国以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房屋卫生技术设备阶段即初创阶段,自1949年至1964《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應设计规范》开始试行时为止。其主要标志是我国开始设置给水排水专业,房屋卫生技术设备被确定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第一代通过专业培养的建筑给排水专业技术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形成自己的专业队伍。
室内给排水阶段即反思阶段,自1964年至1986年《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被审批通过时为止。其主要标志是通过工程实践,对以往机械搬用国外经验并造成失误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反思,进而形成和确立有我国特色的建筑给排水技术体系。
建筑给排水阶段即发展阶段,自1986年至今。1986年以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给排水专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给水排水中不可缺少而又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阶段,专业队伍上已具备积累了一定经验并经过专业培训的设计、施工、安装管理人员;技术上积累了以前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的新技术,专业技术有了明显的突破和发展,其中消防给水系统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发展尤为突出;组织上成立了全国建筑给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学会、给排水学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近年来,学术活动踊跃,并加强了国际间的技术交流。
二、工程概况
某综合楼工程建筑面积约8万m2,地上24层,地下一层为车库,该工程给排水系统安装特点为:管道类型多,安装操作技术难度大。
三、给排水工程主要施工技术
1、配合土建预留孔洞、预埋件
按设计图纸及会审确定的意见,各专业绘制施工草图,标注好预留孔洞、预留管、预埋件的详细坐标、标高,并经本专业技术负责人签字。对给排水专业所有穿越楼板、现浇墙和管道需要留洞时均采用相应大小木盒或钢管进行预留或预埋。
保证预埋的管材、套管、预埋件等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选材不准以小代大,以次充好,特别是有防震、防渗、防火等要求的部分,更要严格要求,必须有合格证,并经质检人员检查同意后方可使用。提前做好预留、预埋管件的加工制作。保证制作质量,及时运至现场,保证工程正常进行。现场安装预埋管、预埋件套管,预留洞和模具,必须审核无误,按技术负责人签字的施工草图安装平整、牢固,并保证焊接的质量和接地良好。严格按图施工,重点是坐标、标高、埋设深度、牢固性、平整度。土建打混凝土前要全面检查,做好记录,防止预埋管件的位移、堵塞、孔洞的变形和坐标、标高不准确。为保证将来安装顺进,成排的预埋件、套管、孔洞要拉线验证,并按层段、部位做详细的隐蔽工程记录,请建设单位验收审查。土建浇注时派专人看护,防止位移、堵塞等现象发生,并在土建拆模后立即进行复查,及时纠正不足。
2、管道安装
2.1支、吊、托架的安装
管道明装或暗装在吊顶时需要设置支、吊、托架,支、吊、托架应符合的规定为:位置正确,埋设应平整牢固。固定支架与管道接触应紧密,固定应牢靠。滑动支架应灵活,滑托与滑槽两侧间应留有3~5mm的间隙,纵向移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热伸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应垂直安装。有热伸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应向热膨胀的反方向偏移。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管道支、吊架不得影响结构的安全。在按图施工的基础上,可考虑将平行走向的不同管线合并支、吊架,整齐美观的同时也节省了支、吊架材料及安装工时,且便于日后维护。在地下室管线繁多时尤其突显合并支、吊架的优点。
2.2水表间安装
由于住宅建筑每层设置的水管井位置有限,立管如采用塑料管,分出支管时又需要留有补偿措施,再加上塑料管本身的管件装配间距比钢塑管略大,在管井空间较小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水表安装尺寸不够。因此应先做好水表间的安装大样,详尽标好管件连接尺寸,方便管道连接及水表安装位置预留。还可以将惯性的水表连接方式稍微改变,节省空间,并可以此种方式设计节省管井面积。为了保证水表计量准确,水表前面应装有大于水表口径10倍的直管段,水表装到管道上以前,应先除去管道中的污物(用水冲洗),以免水表造成堵塞。
2.3埋地给水管敷设
室内地坪±0.00以下塑料管道铺设宜分为两段进行。先进行地坪±0.00以下至基础墙外壁管段的铺设;待土建施工结束后,再进行户外连接管的铺设。室内地坪以下管道铺设应在土建工程回填土夯实以后,重新开挖进行。严禁在回填土之前或未经夯实的土层中铺设。管道敷设后,应通过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在管道周围的回填土中应无大颗粒坚硬石块,当回填到距管顶100mm以上后进行常规回填和施工。
室外引入室内的埋地管道宜分二段敷设。在室内管道安装完毕并伸出外墙200~250mm后进行临时封堵;在主体建筑物完工后进行室外工程施工时,再连接户外管段。
室外管敷设,开槽时严格按管线设计深度开挖,并预留垫层及基础的厚度,槽内必须将大的土块石块清理掉,在管道转弯处需沿冲力方向设置混凝土支墩,保护接头管件的长期使用。施工中常忽略了管径不大的埋地塑料管的支墩设置,使用时间久后,极容易发生接头漏水。室外给水管碰到需要在回填土内敷设时,必须要等回填素土夯实后再开挖敷设,严禁先做管后回填。车行道下的管道应在道路素土垫层夯实后开槽安装,并应预留适当的钢管横穿道路下面,以备将来改造增加管线时免去破坏道路。
正式道路路面施工前如需行车,需要对下面的覆土深度不足的管线进行保护。开槽时需注意与其他工种之间的配合,需与其他专业的室外管线统一考虑,以减少管道之间的交叉打架及反复开挖。
3、给水设备安装
室内给水设备安装,包括动设备——离心式水泵(生活水泵、消防水泵)、潜污泵等及静态设备——水箱、罐等。
泵房内管道密集,需统计好标高,保证安装后的美观整齐。竖向管道也应在管道底部设置钢支架固定。由于水泵的吸水管的防水套管为预埋,误差难以避免,土建专业浇捣水泵基础的高度必须按预埋套管的高度调整,而不可仅仅按图纸标注的高度,到水泵设备到货安装时,再调整垫铁定好基础面标高。
4、水压试验
各种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应做水压试验,非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应做灌水试验。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各种材料的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 MPa。 检验方法:金属及复合给水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观测10 min,压力降时不应小于0.02 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应不渗不漏,塑料管给水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 h,压力降不得超过0.05 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有渗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给排水系统是生活和工业用排水的核心,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都要按照规范要求,保证设计合理有效、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同时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必须不断创新,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理论,保证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不断发展,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选择最优的材料,保证给排水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切实提高城市中的给排水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建明. 浅谈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J]. 广东建材,2014,04:60-62.
[2]罗永海. 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管理探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1:124.
[3]蔡国清. 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问题解决对策探讨[J]. 江西建材,2014,13:83+82.
[4]罗永海. 浅谈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