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域下全媒型高校思政教育现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hong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新时代的思政工作者需要进行全媒型思政教育。融媒体视域下开展全媒型思政教育存在必要性和主导性的优势。但是,融媒体视域与全媒型思政教育面临挑战,融媒体视域与全媒型思政教育的理念有待更新,教育的技术有待提升,内容有待整合。新时代的应对策略是树立融为一体的大思政格局,建立多维互补的传播网,设计高度融合的传播内容,构筑思想政治话语体系。
  [关    键   词]  融媒体;全媒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010-02
   20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开始大面积普及。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形式也从博客、论坛、微博、微信到现在的短视频,制作主体也从政府、企业到现在的工作室、个人up主[1]。信息的全方位和碎片化正经深入人心,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2021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说道:“‘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这督促思政教育工作者探索生动、活泼的思政课堂氛围,灵活、多变地传播思想政治。
   一、融媒体视域与全媒型思政教育
   树立完整的融媒体视域在新媒体时代刻不容缓。融媒体不是一种实体媒介,而是一种理念,整合媒体资源,兼容并包,展示风采。每个单一媒介都有长处和短处,整合各种媒介的功能和特点,突破单一媒介的局限性,吸引观众的关注,提高整体平台价值。全媒型的思政教育正是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新思政教师要求[2]。
   (一)融媒体视域下开展全媒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信、快手、抖音无处不在的影响,提供了当代年轻人海量的信息。随着计算机算法技术的突破,运营商容易掌握年轻人的关注点,不断有相关消息,不断有感兴趣的新故事,使大学生沉迷其中。这样的改变冲击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影响日常行为和对世界认识的尺度。当代大学生性格还不成熟,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诱惑,为了保护年轻人的心灵,建设高校思政工作阵地,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新时代的高校思政教师提出了全媒型的新要求。高校全媒型思政要有空间、耗时间、分阶段、扩群体、强内容等方面全覆盖,充分发挥每一个高校教师与新媒体的联动,统筹兼顾思政课程内容,促进大学生思想上健康成长。
   (二)融媒体视域下开展全媒型思政教育的主导性优势
   在高校主动通过融媒体的视域开展全媒型教育,凭借主导性的优势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广[3]。高校主要职能中最重要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方面多平台的合理配置,比如教室课堂、手机App、平板和电脑端的综合运用,有效使用多种平台,多角度、多时段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的理解,拓宽了平台覆盖面积,优化了教育资源。另一方面短视频、音频和网上动画弥补了传统思政教育对于课堂的依赖。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第二课堂”,通过促使学生个性化的设计,寓教于乐,点燃学生学习思政的激情,实践思政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二、融媒体视域与全媒型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融媒体目前是一把双刃剑[4],首先是对于互联网、无线设备的依赖。新媒体时代,教师和学生都对互联网、移动设备有较强的依赖性,一旦设备出问题,信号不好,课程可能无法开展,影响课程进程。其次,随着社会、学校的刻意引导,学生对于新媒体时代的适应性增强。学生主动进行多平台的信息检索全面接触网络社会,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还提升了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的几率。因此,对于多平台的推广还需要全媒型教师的正确引导。
   (一)融媒体视域与全媒型思政教育的理念有待更新
   高校思政工作有基本的任务和要求,包括课程宣讲、讲座、社会实践活动和考试。这几年,随着國家的不断重视“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等新媒体手段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5]。但是,这些媒体与传统的高校思政日常工作不能完全和有机融合,存在碎片化的情况。反映到实践教学上,无非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又一个任务。传统的思政教育以大学生获得知识和使用知识为出发点,通过灌注和练习强化这个过程。新媒体强调兴趣和体验感,客观上培养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媒型教师不仅在于自身掌握多种媒体的使用,还在于通过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完成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6]。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加快传统教育方式和新媒体的有机融合,并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新媒体学习思政。
   (二)融媒体视域与全媒型思政教育的技术有待提升
   高校的思政阵地决不可以丢失,必须传播和弘扬正能量。如果在传播过程中单纯教条化、“填鸭式”地教学,在新媒体时代来临时,就不能完全满足于新时代的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憧憬。微信、抖音、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提供了多样化、丰富性的信息资源给予当代大学生,不断有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推送。新媒体时代24小时持续地推送,加速了全时全领域化,也因为量多导致碎片化和去中心化。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高校教师要突破教学的教条主义,促进思政的全域化和丰富性,同时克服传播中的去中心化。
   (三)融媒体视域与全媒型思政教育的内容有待整合    新媒体时代信息高速传播,共青团中央、各地的共青团委和各大高校都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思政阵地,极大地拓展了网络影响力。但是,很多时候内容没有完全整合好,有的重复,有任务感,产生了一定的资源浪费。通过有效的媒体融合与全媒体平台的合理分配,高校思政传播要秉持“内容为王”的原则,也是要群策群力发挥团队的力量,发挥党宣传阵地的作用。
   三、融媒体视域与全媒型思政教育的应对策略
   融媒体时代不断促进高校思政工作者适应这个时代。吸引大学生的目光,必定会遇到一定的冲击与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高校思政工作者对于思政全媒的总体布局,对于内容的重视,对于技术的拓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在当今的时代迫切需要被建立起来。
   (一)树立融为一体的大思政格局
   首先,整合已有资源,建立大思政的格局。本身校园之中有许多传媒资源,像校园广播、校园的宣传角、课堂、讲座、慕课、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利用好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凝聚力,安排好课堂课程的指导性,把握“教师—学生”双主体,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宣传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补。教师观察和使用学生喜欢的新媒体,突破时域与学生沟通,通过树立“融为一体”的大思政格局,建立教学相长的平台。
   (二)建立多维互补的传播网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维扁平的,需要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技术集成在融媒体视域下多种媒介应该互相协调,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只有形成稳固的媒体传播平台,才能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这个时候不得不提融媒体时代下信息获取的再中心化。当人们习惯于某一平台,或者某几样平台后,就会形成新的依赖性和满足感,在一段时间内不主动寻求平台的扩充,只以当前平台的信息为基准,这就是信息的再中心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通过全社会力量建立后,也不应盲目扩张,而是进行内容深挖,为再中心化提供稳固平台。
   (三)设计高度融合的传播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秉持与时俱进的传播形式,内容的高度融合是关键。融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传播具有全时全域性,全媒型教师要根据这个特性做出调整,做好全年、全天不间断的内容安排。这个内容不应过度重复,不是单一内容的重复,而是内容的不同表达形式,比如:电视剧《觉醒年代》《海棠依旧》,动画片《领风者》《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电影《横空出世》《高山上的花环》这样影视作品;学习强国、中国大学生慕课这样的手机App;共青团中央、江苏省共青团这样的公众号,再结合校园之声广播,大学生宣讲团这些学生组织;课堂的宣讲主题明确,技术辅助,内容多样,在内容为王的时代才能站住脚。
   (四)构筑思想政治话语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有独特的话语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完成了一件件举世瞩目的大事。新时代的思政教育要紧跟实事,2020年我国完成了脱贫攻坚、留下了大量动人的事迹。“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等中国特色的话语逐步构建,思政工作者要利用好这些共产党员实践的话语,通过一个个现实励志故事,一句句朗朗上口的话语,构筑中国特色思想政治话语体系。
   四、小结
   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新时代的思政工作者需要进行全媒型思政教育。融媒体视域下开展全媒型思政教育存在必要性和主导性的优势。但是,融媒体视域与全媒型思政教育面临挑战,融媒体视域与全媒型思政教育的理念有待更新,教育的技术有待提升,内容有待整合。新时代的应对策略是树立融为一体的大思政格局,建立多維互补的传播网,设计高度融合的传播内容,构筑思想政治话语体系。
   参考文献:
   [1]薛原.新媒体时代提高政策传播效果对策思考[J].中国报业,2021(1):104-105.
   [2]肖理红,曹咏平,廖艳芳.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智库时代,2019(21):64,71.
   [3]李作芳,王根生.基于智慧教学空间改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2):185-188.
   [4]张冰,王超宇.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21(1):127-130.
   [5]王冠华.“学习强国”融媒体平台的功能优化与价值重构[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2):91-96.
   [6]刘双英.“学习强国”助推高校大学生立德树人建设[J].现代交际,2021(2):118-120.
  ◎编辑 马燕萍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当前在各科教学工作中都应注重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将直接决定整体教学质量。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反思,其中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升华教育理论素养,提升实践教学经验,落实教学反思,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以此来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教学,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因此,以教学反思
[摘 要] 语文教师要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帮助学生树立爱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使中职学生在不久的将来步入社会的时候,更好地发展自己。只有基本了解了中职院校学生心里都想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思想动态,教师才能让中职学生愿意学语文,把语文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中职教育;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
[摘 要] 中职院校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护理相关工作人员人才输送的重要来源。但是当前中职护理教学过程中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对于我国当前护理人才的培养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对于提升护理质量来说。针对中职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希望可以找到有效的改进对策提升我国当前中职护理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护理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
[摘 要] “互联网+”技术日渐成熟,将人们带入全新的教育模式,融合课程思政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探索环境保护概论中的思政元素,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相融合。课前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上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课后进行拓展深化教学内容。在“线上预习—线下教学—线上巩固”这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穿插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民族自豪感等。 
[摘 要] “课程思政”这一综合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于2014年提出。“课程思政”即挖掘课程中思想引领、政治教育功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分析了“课程思政”在高校教育中的发展现状,预设了拟解决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问题,并以程序设计类课程为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通过认真分析“思政教学”工作的内容和性质,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大纲
[摘 要] 教材是职业院校教育的核心载体,而教材信息化设计为大势所趋,在活页式教材内涵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活页式教材设计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了活页式教材设计方法与职业院校对活页式教材运用的策略。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活页式教材;设计方法;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056-
对线上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并以大学物理课程的一个内容作为案例充分展示这种教学模式的全部活动内容,同时对教学反馈形式与评价指标也作了说明.
[摘 要]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选择新颖别致的课堂情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职数学课堂情境导入可采用时事导入、数学史料导入、悬念设疑导入、实验导入等方法。  [关 键 词] 情境导入;中职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4-0062-0
[摘 要] 宪法学课程作为法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知识大量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各方面,将国家宪制顶层设计与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宪法学课程,建立协同一致的课程思政体系,能将“过程育人”真正落到实处,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感,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 键 词] 宪法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
[摘 要] 中职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特点,把握中职学生的特殊性,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扭转语文课堂的被动局面。为此,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议:以班主任身份来教学;中职语文教师要拥有“十八般武艺”;根据学生特点整合教材资源;根据学生特点细化、简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内容,确保学生真正吸收语文知识。总之,中职语文教师应提升自身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