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老区巨变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4106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宁县
  广宁县,位于广东省中西部,北江支流绥江中游,处于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内,是广东省离珠三角核心区域最近的山区县以及广西、湖南等省陆路来往珠三角地区的主要通道之一。
  广宁气候温和,山清水秀,景色秀丽,有珠三角“后花园”的美誉,拥有中国最大的竹海,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广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老区行政村占百分之八十三;老区人口占百分之六十三,从1924年起历经25年革命斗争岁月。拥有周其鉴故居和纪念馆、广宁农民协会旧址、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和司令部旧址、上林三十二烈士纪念馆、彭湃旧居等革命遗址和纪念馆,是红色旅游的极佳选择。
  广宁以“竹子之乡”著称,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广东省首批林业生态县,荣获全国“武术之乡”、“中国沙糖桔之乡”和“全国文化先进县”等称号。
  〔今日广宁〕
  作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县,近年来,广宁积极抢抓《规划纲要》和肇庆市全面推进“两区引领两化”战略的重大机遇,发挥距离珠三角核心区最近山区县的区位优势,紧紧围绕“加快富民强县,建设幸福广宁”的核心任务,破解发展瓶颈,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体制,构筑发展平台。辟山建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再造一城,加快城市提质扩容,经济社会发展连年提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11年至2014年,广宁全县GDP年均增速12.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速2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8.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速16.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72%。
  改革开放以后,广宁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均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形成制浆、造纸、竹木加工、油墨、医药、服装、建材、水电、生物、化工等支柱产业。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局面。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高。
  2014年,广宁县城总人口约10万人,面积扩大到12平方公里。县城房地产业、商贸业、饮食服务业等兴旺发达,街道笔直、高楼林立,面貌焕然一新。
  〔改革开放以前〕
  1978年,广宁县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对外经济交往甚少,还没有直接的外贸出口。是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为1.5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750万元、农业总产值为8323万元,分别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4.78%和55.22%;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8055万元。
  上世纪80年代,县城总人口15357人,面积约3.2平方公里,县城也只有中华路、文化路、新宁路等,全长约5公里。
  〔新中国成立初期〕
  1949年,广宁县城总人口只有3495人,街道总面积1.92平方公里,只有1条石板路面的街道,路宽不足10米,长约500米,只有10余条巷道,临街房屋均为砖木结构瓦房。
  后发崛起谱新篇
  凝神聚力谋发展
  辟山建园  新型工业化提速显效
  面对山多地少、经济基础薄弱等发展不利因素,广宁县大胆“向山要地”,辟山建园,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走出了一条“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特色化”的发展之路。
  广宁围绕二广高速公路出入口布局工业园区,近年来先后建起了林浆纸一体化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工业园、华南再生资源工业园、高新工业园、江积工业园四大工业园,2006年以来新增工业用地总面积近8000亩。目前,工业园已吸引63家企业进驻,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约440亿元。
  扩容提质  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
  广宁围绕打造30平方公里、可容纳30万人口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城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质量为关键,以产城人融合为路径,实施“东进西扩,南拓北优,再造一城”战略。
  经过近年的发展,广宁县城面貌焕然一新。6年来城区面积从原来的9平方公里扩大到13平方公里,县城新增人口近2万人,一个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宜居宜业宜游竹乡新城已初具雏形。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是竹子的气节,也是竹乡广宁秉承和发扬老区革命先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创新图强,真抓实干,力谋发展,锐意改革,攻坚克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奋发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写照。
  全力以赴 民生事业取得新发展
  广宁积极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坚持从2009年起每年办好十件惠民实事,积极改善和保障民生,努力建设幸福广宁。2011年以来,民生方面投入为49.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1.2%。近年来,广宁生态建设高效和谐,创卫工作全省领先,教育强县成功创建,民政事业亮点纷呈,扶贫工作扎实有效,基础设施日新月异,民生事业取得新发展。
  优化结构  农业产业化特色明显
  广宁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沙糖桔之乡”,在众多特色农业拥有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知名度。
  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广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优化农产品种植管理,畅通销售渠道,相继建成了优质沙糖桔、竹子、食用茶油等七大特色农业基地。目前,广宁已被纳入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全县有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家,其中万众竹木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更是全省唯一荣获“中国竹业龙头企业”称号的企业。
  特色引领  竹乡文化品牌凸显
  广宁围绕建设文化强县的发展目标,积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力打造竹子文化、武术文化、红色文化和玉雕文化四大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全国竹子文化、武术醒狮文化示范区和全省红色文化、广绿玉文化展示区、全省特色文化产业基地。依托丰富文化资源优势,以“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的发展理念,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有效提升发展软实力。
  红色热土广宁
  广宁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广东最早的农村党支部设在广宁(1924年);广东最早组建农民武装、打响农民武装斗争第一炮的农民运动在广宁;1928年初,广宁成立了苏维埃政府,成为西江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广宁人周其鉴是广东四大农运领袖(阮啸仙、彭湃、周其鉴、黄学增)之一,先后在广宁领导发起农民运动;薛六是14名中央候补委员之一。
  广宁人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共有441名革命烈士以及2000多名革命群众献出了宝贵生命。毛泽东曾称赞“东江的海陆丰”、“西江的广宁”农民运动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农民运动的典型;周恩来曾赞评“广东农民运动掌握领导者是彭湃,在武装斗争上,开始领导者是周其鉴”。
  作为全省重要的革命老区,广宁拥有广东农民运动领袖周其鉴故居、广宁农民协会旧址、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3个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上林三十二烈士纪念馆等1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58个革命文物遗址以及八一生态农场等现代红色教育基地。
  为更好地传承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广宁县着力推进遗址修复,充实各纪念馆展出内容,提升展出革命文物的品位。近年来,先后修复了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上林村32烈士纪念馆等一批革命遗址,建成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纪念馆通过历史照片、文物、雕塑、绘画、模型、场景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粤桂湘边纵队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和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创立的光辉业绩。该馆是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肇庆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肇庆市国防教育基地、肇庆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广宁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是红色旅游的新亮点。
  广宁县积极利用革命老区丰富的资源优势,与旅游部门和企业合作,对外推广红色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打造具有广宁特色的红色之旅,进一步继承弘扬革命烈士的精神。
其他文献
台山老促会当好党和政府的参谋助手,促进老区贫困村脱贫致富,深受老区干部群众赞扬。日前,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布“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名单,台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名列其中,获评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  据了解,该会共筹集330多万元老区扶贫基金,近三年来,运用基金增值部分和政府部门支持近200万元,帮扶建设老区村道硬底化57.5公里。补助17万多元,改造饮水管网工程3宗,
期刊
1912年,梁嘉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月山镇博健乡东安里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梁嘉就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1935年冬,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中国青年同盟”和抗日社团“中国反帝反法西斯大同盟”,成为广州青年抗日救国运动的活跃分子和骨干。1936年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山大学学生党支部书记、中共广州市委青年部部长、广东省委青年委员会副书记兼省青年抗日先锋队副
期刊
“四化推四区”建设,即:  以新型工业化推动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  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县城和乡镇建成区建设;  以休闲商旅化推动环丹霞生态旅游景点景区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过去,仁化的经济长期处在总量不大、产业相对单一、新的增长点不足的局面,尤其是资源型工业比重较大,拉动力强的产业集群尚未成熟。新一届仁化县领导对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这些“短板”、
期刊
2009年7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正式成立60周年纪念日。是日,坐落在广东省广宁县烈士陵园内的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举行了开馆仪式,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为之题写了“精神永存”的题词。  粤桂湘边纵队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和纪念这支部队革命武装斗争的业绩以激励后人,边纵司令员兼政委梁嘉、连江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周明、绥贺支队政委叶向荣
期刊
1909年,钱兴出生于怀集县诗洞镇凤南村一个富裕家庭。  1933年,钱兴进入中山大学法学院政治系读书。1935年夏,钱兴加入了“中国青年同盟”,并担任中山大学“中青”的负责人,在青年同学中组织学习革命理论,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8月,钱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钱兴奉中共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之命,调到福建担任厦门市工委书记职务。不久,“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钱兴与
期刊
我原籍广东三水县,木棉欧村人。上世纪三十年代中,父母把我送往香港谋生,得到共产党员的引导,参加了当地的抗日救亡运动。以后,又转往东江,参加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港九大队任副官、军需主任。  1945年春节后的一天,突接东江纵队司令部的通知,调我到活动于珠江三角洲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工作。我二话没说,将手头的工作简单地作了交接,立即随交通员启程到中山县五桂山珠纵驻地。在那里见到司令
期刊
1945年4月,珠江纵队组织400多名指战员西挺四会、广宁、怀集县。部队到达三水县孖岗,前面是滔滔北江,周围到处是日本鬼子,如何渡过北江成了最困难的问题。  当时,纵队司令员梁嘉与其他领导研究渡江办法时,我正好到珠江纵队报到。梁嘉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是三水县木棉欧村人,离孖岗很近。于是他命令我回家组织人和小艇,将部队渡过北江。我即带着叫关德的交通员,扮成生意人回村,请了4、5个至亲和同学帮忙找艇,说
期刊
散文家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平远历史上的黄金水道柚树河水系,也有这么一处牵动乡人的清水湾。太阳即将停靠在柚树河第一湾,山村格外的寂静与安宁。那一弯流水,细细长长,千百年来默默地流淌,几百年的水道兴衰,溶入苍茫的暮色里。河面,散发出幽光;河底,沉淀着沧桑。篷船纤绳,记忆里影影绰绰。盐上米下黄金通道,滋养了一方文明,客家儿女繁衍生息、礼义传家,古风古韵源远流长。盈盈一湾秋水,在晨雾中氤氤氲氲
期刊
湛江,祖国大陆最南端的海滨城市。这里有海滩、火山湖、渔港、红土地、蓝天空等自然美景,也有浓荫蔽日的散尾葵、绿巨人、鹤望兰、宝金花、椰子、香蕉等热带森林植被。初识湛江,你会觉得这个城市终年都是一片绿意葳蕤、色彩缤纷的调子。  走进湛江,了解湛江,才发现,这里不仅有碧海青天,在看不见的地方,一条以“三大工业产业”发展为龙头的循环经济链条,正在为湛江的经济崛起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2013年,湛江
期刊
1945年11月中旬,国民党广州行营主任张发奎在广州召开“两广绥靖会议”,疯狂发动内战,妄图在3个月内把辖区内的人民革命武装“清剿”完毕。并于同年12月中旬,调六十四军的一三一师向我军大举进攻,该师师部设在四会县城,所辖的三九一团驻广宁南街、坑洞口、排沙、石涧、春水、扶罗、黄田一带;三九二团驻清远县三坑一带;三九三团驻四会县黄岗一带。一师纠合各地方反动团队,对我军广(宁)四(会)地区进行“清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