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儿抽动症;中医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23-01
小儿抽动症又称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多见于儿童期起病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眨眼、缩鼻、摇头、耸肩,上下肢不自主抽动及喉内作响,或骂人说粗话等症状。笔者自1998年至今运用自拟钩蝉平抽饮治疗该病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3~6岁12例,6~13岁23例,13岁1例;病程最短2月,最长6年。
2 治疗方法
以自拟钩蝉平抽饮加减治疗。基本方:钩藤(后下)、蝉蜕、僵蚕各6g,生龙牡(另包先煎)各20g,石菖蒲、白芍15g,法夏6g,茯苓15g,陈皮6g,甘草6g。辨证加减:气郁化火者加柴胡、黄芩、栀子;肝肾阴虚者加熟地、枸杞;痰浊壅盛者加胆南星、天竺黄、竹茹。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4周为1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疗效标准,暂以症状改善作为观察指标。痊愈:服药2个疗程,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服药2个疗程,症状消失50%以上;无效:服药2个疗程,症状无明显好转。
3.2治疗结果 治愈29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0.56%。
4 病案举例。
程某,男,6岁半,2005年11月3日初诊。主诉:无明显诱因挤眉弄眼,裂嘴1年。患儿于去年无明显诱因而经常出现不自主裂嘴,眨眼,遂到某医院诊断为小儿抽动一秽语综合征。服用泰必利,氟哌啶醇等收效不显。现症:挤眉弄眼,缩鼻张嘴,无注意力不集中及秽语,小便短赤,大便正常,舌红,苔黄腻,脉滑。治疗以乎肝健脾,泻火熄风为主。药用钩藤10g(后下),蝉蜕6g,僵蚕10g,生龙牡各20g(另包先煎),白芍15g,陈皮6g,法夏6g,茯苓15g,菊花6g,郁金10g,甘草6g,7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上药服后。诸症明显减轻,饮食,二便正常,舌苔薄黄,脉滑,再守上方加太子参10g,白术10g,夜交藤10g,天竺黄6g,10剂,每日1剂,水煎服,前后治疗3月余,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5 体会
小儿抽动症其病机主要为脾虚肝亢,风动痰扰,故治疗上选用钩藤、蝉蜕,僵蚕平肝熄风,药理研究表明这些药物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镇静作用或对兴奋的肌肉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陈皮、法夏、茯苓健脾化痰;白芍养血柔肝;龙骨、牡蛎平肝潜阳,重镇安神,石菖蒲通窍化痰安神;甘草调和诸药。故钩蝉平抽饮治疗小儿抽动症,有一定疗效。
痛舒胶囊配合肿痛消搽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68例 杨 庆 (云南省怒江州地区医院康复科,云南怒江673100)
关键词:痛舒胶囊;肿痛消搽剂;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R681.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23-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为腰椎间盘退变,或因外力作用致纤维环破裂后髓核压迫神经根,或压迫马尾神经而出现的腰腿痛综合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病因。笔者自2002年4月~2007年3月采用口服痛舒胶囊配合外擦肿痛消搽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6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768例,男395例,女373例;年龄25~80岁.病程3天~32年;其中L3~4椎间盘突出者127例;L4~5椎间盘突出者124例;L5~S1椎间盘突出者220例;L3~4~5椎间盘突出者198例,L4~5~S1椎间盘突出者99例。无双下肢痛者262例;左下肢放射痛169例,右下肢放射痛183例,双下肢放射痛154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712例。经CT或MRI检查并结合临床确诊。
1.2诊断依据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太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4)脊椎侧弯,腰生理曲变消失,病变部位及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蹿指背伸力减弱;(6)X线摄片检查示: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刺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 治疗方法
口服痛舒胶囊,1次3~4粒,1日3次。药物:痛舒胶囊,批号20020578;外搽肿痛消搽剂,以腰部为主,其余病变部位次之,每日3~5次。肿痛消搽剂,批号:20020608;均为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制药厂生产。嘱病人不能久站、久坐、久行,适当锻炼,禁剧烈运动,睡硬板床,软硬适当,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直腿抬高试验>70°;有效;症状和体症明显改善,活动稍有不适,直腿抬高试验60°~70°;好转: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直腿抬高试验40°~60°;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3.2治疗结果 显效507例;有效239例;好转19例;无效3例。
3.3不良反应 本组病例中,5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未经处理,停药后症状消失,4例出现轻度皮肤痒、皮疹等过敏症状,停药或外涂抗过敏药物后症状消失,余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4 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肝肾不足,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治宜扶正固本,活血化瘀止痛。痛舒胶囊及肿痛消搽剂的主要成分为七叶莲、灯盏细辛、葡萄根、三七等药,具有抗炎,改善微循环,免疫调节,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疏通筋络,化痞散结之功效,两药合用,内外兼治,消除或改善了突出物的机械压迫和局部血液循环,增强了组织代谢能力,继而消除或改善了神经根水肿,充血等炎性病变,达到缓解或消除症状,达标本兼治之目的,疗效显著。
升麻鳖甲清咽汤加味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54例 蒋 甦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医医院,江苏南京210017)
关键词: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升麻鳖甲清咽汤I疗效
中图分类号:R766.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24-02 笔者仿仲景“升麻鳖甲汤”意拟升麻鳖甲清咽汤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54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4例均为门诊患儿,其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5~12岁,其中年龄5~9岁39例,9~12岁15例;病程1天28例,2天21例,3天5例;扁桃体r肿大37例,Ⅱ。肿大14例,Ⅲ。肿大3例;体温>38.5℃者44例,<38.5℃者10例。
1.2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①起病急,病程较短,以高热畏寒、咽痛、吞咽困难、咳嗽为主要症状;②扁桃体肿大、充血,呈鲜红色或深红色,部分患儿表面有黄白色脓点或小脓肿,脓点位于隐窝内,偶可融合成片;舌红苔黄,脉浮数③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
1.3治疗方法 升麻鳖甲清咽汤内服。药物组成:升麻5~15g,鳖甲5~15g,生甘草3~6g,当归5~10g,金银花10~20g,连翘10~15g,山豆根5~10g.僵蚕10~15g.生大黄6~10g。加减:发热口渴甚加石膏、知母,咽痛甚加牛蒡子、马勃;往来寒热、口苦加柴胡,黄芩;咳嗽加浙贝、前胡。每日1剂,水煎100m1分3~4次温服,3天为1个疗程,服药2个疗程评定疗效。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 痊愈:体温正常,症状完全消失,扁桃体充血及肿大已消退,白细胞计数正常;好转:体温下降,症状明显减轻,扁桃体肿大及充血程度明显减轻,白细胞计数基本正常;无效;症状、体温、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
2.2治疗结果 54例中痊愈45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9%。
3 典型病例
许某,男,7岁,2006年7月24日初诊。患儿咽痛、发热1天。症见发热,微恶寒,咽部疼痛剧烈。吞咽困难,咳嗽痰黄,口渴思饮,小便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有力。查体;体温39.2℃。咽后壁充血,水肿扁桃体充血、Ⅲ。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白细胞10.8×109g/L,中性粒细胞57.5%,淋巴细胞41%。证属风热外袭、热毒壅盛,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方选:升麻10g,鳖甲5g,生甘草6g,当归5g,金银花15g,连翘10g,山豆根10g,牛蒡子10g,僵蚕10g,生大黄6g,石膏30g(先煎)。黄芩10g,浙贝10g。每日1剂,水煎lOOml分3~4次温服,治疗当天热退。续服3日后痊愈。
4 讨论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属中医“乳蛾”范畴。中医认为咽喉者,肺胃之通道,乳蛾之所生,乃肺胃之火循经上升,而风热之邪又复外乘,风火邪毒相搏,夹痰瘀互结咽部而成。故清代《重楼玉钥》有“此症由肺经积热,受风邪凝结,感时而发,致生咽喉之旁状如蚕蛾”。热毒壅盛,营卫稽留,则热甚肉腐,肉腐为脓。所以乳蛾表面常有点状或片状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故疏散风热,清泄肺胃,散结利咽为风热或实热型乳蛾正治之法。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大都属风热或实热为患。仲景“升麻鳖甲汤”原治“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笔者以此方以基础,结合儿童的生理及病理特点,通过大量的l临床观察,拟方“升麻鳖甲清咽汤”以治该病。方中升麻、甘草疏风清热解毒}鳖甲、当归滋阴散瘀;金银花、连翘泻火解毒,山豆根、僵蚕以疏散风热,利咽散肿;大黄泄热下行,令里热从大便而出。诸药合用共奏疏散风热,清泄肺胃,散结利咽之功。治疗“乳蛾”之外感风热邪毒,内蕴肺胃实热证,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23-01
小儿抽动症又称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多见于儿童期起病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眨眼、缩鼻、摇头、耸肩,上下肢不自主抽动及喉内作响,或骂人说粗话等症状。笔者自1998年至今运用自拟钩蝉平抽饮治疗该病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3~6岁12例,6~13岁23例,13岁1例;病程最短2月,最长6年。
2 治疗方法
以自拟钩蝉平抽饮加减治疗。基本方:钩藤(后下)、蝉蜕、僵蚕各6g,生龙牡(另包先煎)各20g,石菖蒲、白芍15g,法夏6g,茯苓15g,陈皮6g,甘草6g。辨证加减:气郁化火者加柴胡、黄芩、栀子;肝肾阴虚者加熟地、枸杞;痰浊壅盛者加胆南星、天竺黄、竹茹。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4周为1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疗效标准,暂以症状改善作为观察指标。痊愈:服药2个疗程,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服药2个疗程,症状消失50%以上;无效:服药2个疗程,症状无明显好转。
3.2治疗结果 治愈29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0.56%。
4 病案举例。
程某,男,6岁半,2005年11月3日初诊。主诉:无明显诱因挤眉弄眼,裂嘴1年。患儿于去年无明显诱因而经常出现不自主裂嘴,眨眼,遂到某医院诊断为小儿抽动一秽语综合征。服用泰必利,氟哌啶醇等收效不显。现症:挤眉弄眼,缩鼻张嘴,无注意力不集中及秽语,小便短赤,大便正常,舌红,苔黄腻,脉滑。治疗以乎肝健脾,泻火熄风为主。药用钩藤10g(后下),蝉蜕6g,僵蚕10g,生龙牡各20g(另包先煎),白芍15g,陈皮6g,法夏6g,茯苓15g,菊花6g,郁金10g,甘草6g,7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上药服后。诸症明显减轻,饮食,二便正常,舌苔薄黄,脉滑,再守上方加太子参10g,白术10g,夜交藤10g,天竺黄6g,10剂,每日1剂,水煎服,前后治疗3月余,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5 体会
小儿抽动症其病机主要为脾虚肝亢,风动痰扰,故治疗上选用钩藤、蝉蜕,僵蚕平肝熄风,药理研究表明这些药物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镇静作用或对兴奋的肌肉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陈皮、法夏、茯苓健脾化痰;白芍养血柔肝;龙骨、牡蛎平肝潜阳,重镇安神,石菖蒲通窍化痰安神;甘草调和诸药。故钩蝉平抽饮治疗小儿抽动症,有一定疗效。
痛舒胶囊配合肿痛消搽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68例 杨 庆 (云南省怒江州地区医院康复科,云南怒江673100)
关键词:痛舒胶囊;肿痛消搽剂;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R681.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23-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为腰椎间盘退变,或因外力作用致纤维环破裂后髓核压迫神经根,或压迫马尾神经而出现的腰腿痛综合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病因。笔者自2002年4月~2007年3月采用口服痛舒胶囊配合外擦肿痛消搽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6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768例,男395例,女373例;年龄25~80岁.病程3天~32年;其中L3~4椎间盘突出者127例;L4~5椎间盘突出者124例;L5~S1椎间盘突出者220例;L3~4~5椎间盘突出者198例,L4~5~S1椎间盘突出者99例。无双下肢痛者262例;左下肢放射痛169例,右下肢放射痛183例,双下肢放射痛154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712例。经CT或MRI检查并结合临床确诊。
1.2诊断依据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太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4)脊椎侧弯,腰生理曲变消失,病变部位及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蹿指背伸力减弱;(6)X线摄片检查示: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刺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 治疗方法
口服痛舒胶囊,1次3~4粒,1日3次。药物:痛舒胶囊,批号20020578;外搽肿痛消搽剂,以腰部为主,其余病变部位次之,每日3~5次。肿痛消搽剂,批号:20020608;均为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制药厂生产。嘱病人不能久站、久坐、久行,适当锻炼,禁剧烈运动,睡硬板床,软硬适当,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直腿抬高试验>70°;有效;症状和体症明显改善,活动稍有不适,直腿抬高试验60°~70°;好转: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直腿抬高试验40°~60°;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3.2治疗结果 显效507例;有效239例;好转19例;无效3例。
3.3不良反应 本组病例中,5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未经处理,停药后症状消失,4例出现轻度皮肤痒、皮疹等过敏症状,停药或外涂抗过敏药物后症状消失,余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4 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肝肾不足,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治宜扶正固本,活血化瘀止痛。痛舒胶囊及肿痛消搽剂的主要成分为七叶莲、灯盏细辛、葡萄根、三七等药,具有抗炎,改善微循环,免疫调节,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疏通筋络,化痞散结之功效,两药合用,内外兼治,消除或改善了突出物的机械压迫和局部血液循环,增强了组织代谢能力,继而消除或改善了神经根水肿,充血等炎性病变,达到缓解或消除症状,达标本兼治之目的,疗效显著。
升麻鳖甲清咽汤加味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54例 蒋 甦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医医院,江苏南京210017)
关键词: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升麻鳖甲清咽汤I疗效
中图分类号:R766.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24-02 笔者仿仲景“升麻鳖甲汤”意拟升麻鳖甲清咽汤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54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4例均为门诊患儿,其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5~12岁,其中年龄5~9岁39例,9~12岁15例;病程1天28例,2天21例,3天5例;扁桃体r肿大37例,Ⅱ。肿大14例,Ⅲ。肿大3例;体温>38.5℃者44例,<38.5℃者10例。
1.2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①起病急,病程较短,以高热畏寒、咽痛、吞咽困难、咳嗽为主要症状;②扁桃体肿大、充血,呈鲜红色或深红色,部分患儿表面有黄白色脓点或小脓肿,脓点位于隐窝内,偶可融合成片;舌红苔黄,脉浮数③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
1.3治疗方法 升麻鳖甲清咽汤内服。药物组成:升麻5~15g,鳖甲5~15g,生甘草3~6g,当归5~10g,金银花10~20g,连翘10~15g,山豆根5~10g.僵蚕10~15g.生大黄6~10g。加减:发热口渴甚加石膏、知母,咽痛甚加牛蒡子、马勃;往来寒热、口苦加柴胡,黄芩;咳嗽加浙贝、前胡。每日1剂,水煎100m1分3~4次温服,3天为1个疗程,服药2个疗程评定疗效。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 痊愈:体温正常,症状完全消失,扁桃体充血及肿大已消退,白细胞计数正常;好转:体温下降,症状明显减轻,扁桃体肿大及充血程度明显减轻,白细胞计数基本正常;无效;症状、体温、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
2.2治疗结果 54例中痊愈45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9%。
3 典型病例
许某,男,7岁,2006年7月24日初诊。患儿咽痛、发热1天。症见发热,微恶寒,咽部疼痛剧烈。吞咽困难,咳嗽痰黄,口渴思饮,小便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有力。查体;体温39.2℃。咽后壁充血,水肿扁桃体充血、Ⅲ。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白细胞10.8×109g/L,中性粒细胞57.5%,淋巴细胞41%。证属风热外袭、热毒壅盛,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方选:升麻10g,鳖甲5g,生甘草6g,当归5g,金银花15g,连翘10g,山豆根10g,牛蒡子10g,僵蚕10g,生大黄6g,石膏30g(先煎)。黄芩10g,浙贝10g。每日1剂,水煎lOOml分3~4次温服,治疗当天热退。续服3日后痊愈。
4 讨论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属中医“乳蛾”范畴。中医认为咽喉者,肺胃之通道,乳蛾之所生,乃肺胃之火循经上升,而风热之邪又复外乘,风火邪毒相搏,夹痰瘀互结咽部而成。故清代《重楼玉钥》有“此症由肺经积热,受风邪凝结,感时而发,致生咽喉之旁状如蚕蛾”。热毒壅盛,营卫稽留,则热甚肉腐,肉腐为脓。所以乳蛾表面常有点状或片状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故疏散风热,清泄肺胃,散结利咽为风热或实热型乳蛾正治之法。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大都属风热或实热为患。仲景“升麻鳖甲汤”原治“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笔者以此方以基础,结合儿童的生理及病理特点,通过大量的l临床观察,拟方“升麻鳖甲清咽汤”以治该病。方中升麻、甘草疏风清热解毒}鳖甲、当归滋阴散瘀;金银花、连翘泻火解毒,山豆根、僵蚕以疏散风热,利咽散肿;大黄泄热下行,令里热从大便而出。诸药合用共奏疏散风热,清泄肺胃,散结利咽之功。治疗“乳蛾”之外感风热邪毒,内蕴肺胃实热证,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