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地方财政也将面临“过紧日子”的新形势。在财政收入增速下降,财政支出仍需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和效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一套符合地方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文章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辽宁省为例,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居民生活、教育科技、生态环境五个维度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该省14个地级市的财政支出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为地方财政绩效管理咨政建言。
【关键词】 地方财政支出; 绩效评价; 因子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F81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7-0086-04
一、引言
“十三五”是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财政支出刚性增长压力要求各级地方财政必须进一步探索如何提高财政支出绩效水平,保证财政资金的运用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促进地方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1]。财政支出绩效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健全的绩效评价,为衡量财政支出的效率、财政资金运用是否合理,客观上需要构建一套系统、科学、符合地方实际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
辽宁省2014年财政支出总额5 925.20亿元,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规模有所扩大却仍显薄弱。同时,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建设支出所占比重过大,社会文教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相对不足,未能有效满足人民的需要。部分财政支出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立项不合理、执行进度慢,资金到位率低、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未完成产出计划,未取得预期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为改善辽宁省财政支出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支出绩效不高的现状,亟须建立一套符合该省财政支出实际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加强绩效评价[3]。
二、辽宁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结合辽宁省财政支出现状,根据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系统性与目的性相结合、全面性与代表性相结合、导向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以评价目标为基础,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居民生活、教育科技、生态环境五个维度构建适合辽宁省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4]。
(一)经济发展指标
经济发展指标反映辽宁省财政支出的资源配置绩效。财政资源配置合理将伴随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单位财政支出的GDP产出增加[5]。因此,可以选取财政支出总额与年平均人口的比值,以人均消耗反映财政支出规模;选取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GDP增长速度与这一时期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之比,反映财政支出创造收入与财政支出之比、GDP的能力;选取一定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额与本期财政支出总量之比,反映财政支出拉动社会投资的能力;选取第三产业比重反映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力。
(二)社会保障指标
提供社会保障,保障人民生活稳定,维持一定的就业率,提供良好的医疗设施是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构成。因此,选取设置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财政支出、医疗卫生支出/财政支出,反映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是否合理;设置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就业增长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率、卫生机构人员数、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分别反映财政支出在社会保障、就业、医疗方面的绩效水平。
(三)居民生活指标
地方政府和财政的职责之一是为居民提供公共品与服务,保证人民生活逐步提高。故选取城乡社区事务支出/财政支出、交通运输支出/财政支出,反映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交通运输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是否合理;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人均道路面积,从效益维度评估财政支出为居民提供基础公共品和服务的能力;城市居民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支出、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反映财政支出是否能够逐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四)教育科技指标
选取教育支出/财政支出、科学技术支出/财政支出两个指标,分别反映财政支出在教育、科学发展方面的分配比例是否合理。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教职工人数、从事科技活动人数/从业人数,分别反映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绩效水平。辽宁省各地市基础教育的普及率相对较高,各地区差别很小,故选取“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反映该省教育水平。
(五)生态环境指标
切实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友好协调发展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环境保护支出/财政支出反映教环境保护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是否合理;工业废气排放处理设备数、废水排放处理设备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反映财政支出是否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综上,本文构建的辽宁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以上指标体系涵盖了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居民生活、教育科技、生态环境5个类别,33个具体指标。这些指标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财政支出是否能够促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是否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体现出财政支出绩效水平的高低。
三、基于因子分析法实证研究
在地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研究中运用因子分析法可以解决指标权重的设置问题,排除主观因素,更客观、快速[6]。本文以辽宁省为例,通过对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居民生活、教育科技、生态环境指标分类简化抽取公共因子,计算出各绩效因子的得分,进而对各地市财政支出在这五个维度的绩效进行评价排名,利用评价得分,再进行一次因子分析,即可得出辽宁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这样既能对总体财政支出绩效进行评价,又能反映各地市财政支出在结构上的不足,节约绩效评价成本。
(一)数据来源和处理
财政支出绩效指标的原始数据节选自辽宁省统计信息网、各市政府财政部门网站、《辽宁省统计年鉴》《辽宁省各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运用Excel软件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初始加工整理,为消除指标量纲和量级差别造成的不可比性,运用SPSS 17.0软件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二)KMO值和Bartlett’s球形检验
根据统计学家KaiSer的论述,KMO的取值一般要求大于0.5。Bartlett’s球形检验的零假设概率值以0.05为标准,一般要求小于0.05。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居民生活、教育科技、生态环境绩效指标检验的KMO值分别为0.513、0.732、0.537、0.590、0.573,Bartlett’s球形检验的零假设概率值分别是0.004、0.000、0.006、0.000、0.042,均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文以综合五个方面的最后一次因子分析为例,说明基于因子分析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过程。表2为最后一次因子分析KMO和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KMO的检验值为0.760,大于0.5,Bartlett’s球形检验Sig.=0.000,小于0.05,表明检测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三)因子提取和因子旋转
研究选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获得因子分析的初始解,选用方差最大旋转的方法进行因子旋转,具体结果如表3。
由表3可知,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一共提出了2个公共因子,且累计贡献率达到83.979%。也就是由这2个公共因子能够反映绩效指标83.979%的信息量,所以提取这2个公因子是合理的。通过最大旋转法作因子旋转可提高因子载荷,得到因子载荷矩阵。绩效评价不涉及因子命名,故不再详述。
(四)因子得分和绩效排名
运用回归法计算因子的得分情况,得到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4。
通过因子得分矩阵可求得各公共因子的得分F1、F2,然后把这2个主成分的得分值分别代入,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加权求和,即可计算出辽宁省14个地市财政支出绩效的综合得分及排名,如表5。
由表5可以看出辽宁省14个地市的财政支出绩效综合排名,基本上符合该省的实际情况。其中,地市综合得分大于0表明财政支出绩效水平处于辽宁省中上等,小于0则说明绩效相对不高。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各市财政支出绩效水平,本文将因子分析计算得出的综合得分转化为百分制下的得分,转化公式为:百分制下得分=(综合得分/2)×50 50。
由表6可知,沈阳市政府财政支出绩效百分制得分为92.75,在辽宁省排名居榜首,表现出该市政府统筹财政资金、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不断提高绩效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大连、鞍山、本溪经综合得分均高于平均水平,表明这些地市财政支出绩效显著。除了以上这4个地市之外,其余城市财政支出绩效水平相对较低。综合排名第二的大连财政支出绩效百分制得分为84.75,排名第三的鞍山得分为57.75,排名相差较小的地市绩效得分之间尚且存在较大的差距,表明辽宁省各地市政府财政支出绩效水平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
将辽宁省各地市财政支出绩效百分制得分绘制成雷达图,更直观地对比和分析(图1)。由图1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生态环境三个板块较为靠近雷达图的中心,说明这三个方面是辽宁省财政支出绩效的短板,相比于社会保障、教育科技的效益而言处于较低的水平,表明财政支出未能统筹发展,而且各地市各项财政支出绩效水平也存在着不均衡现象。例如,盘锦经济发展板块距离雷达图中心较远,生态环境则距离中心较近,表明盘锦政府财政支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却没有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相反,朝阳政府财政支出各方面绩效水平都相对落后,但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居全省第四,这表明辽宁省各地市政府财政支出在各个绩效子系统之间发展的不协调性。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辽宁省为例,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居民生活、教育科技、生态环境五个维度构建了地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克服了指标权重设置不合理的局限性,使研究结论更客观、准确。研究发现沈阳市财政支出绩效高于其他地市,且各地市绩效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财政支出未能较好地统筹规划,在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生态环境方面未能取得良好效益;各地市各项财政支出绩效水平未能协调发展,均存在短缺与不足的模块。通过对辽宁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剖析出财政支出在各地市之间、各个绩效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性,为地方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基于上述研究,为改善财政支出现状,提高绩效,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我国各地方政府应转变财政模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过程中,把压缩的支出的一定比例用于民生、生态建设领域;第二,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在城乡区域之间的比例,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差距,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第三,根据自身不足有计划地优化一些重点支出结构,增强财政投入的实效性,逐步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与效益。总之,建立符合地方实际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进行绩效评价,从中发现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是改进财政支出绩效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白文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内涵解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1(1):42-59.
[2] 焦英俊.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以吉林省某市为例[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3] 王克强,刘红梅,陈玲娣.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开发研究,2006(5):113-117.
[4] 余振乾,余小方.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实施[J].中国软科学,2005(4):63-69.
[5] 张宏霞. 辽宁地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J]. 地方财政研究,2010(7):45-48.
[6] 郭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关键词】 地方财政支出; 绩效评价; 因子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F81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7-0086-04
一、引言
“十三五”是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财政支出刚性增长压力要求各级地方财政必须进一步探索如何提高财政支出绩效水平,保证财政资金的运用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促进地方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1]。财政支出绩效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健全的绩效评价,为衡量财政支出的效率、财政资金运用是否合理,客观上需要构建一套系统、科学、符合地方实际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
辽宁省2014年财政支出总额5 925.20亿元,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规模有所扩大却仍显薄弱。同时,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建设支出所占比重过大,社会文教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相对不足,未能有效满足人民的需要。部分财政支出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立项不合理、执行进度慢,资金到位率低、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未完成产出计划,未取得预期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为改善辽宁省财政支出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支出绩效不高的现状,亟须建立一套符合该省财政支出实际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加强绩效评价[3]。
二、辽宁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结合辽宁省财政支出现状,根据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系统性与目的性相结合、全面性与代表性相结合、导向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以评价目标为基础,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居民生活、教育科技、生态环境五个维度构建适合辽宁省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4]。
(一)经济发展指标
经济发展指标反映辽宁省财政支出的资源配置绩效。财政资源配置合理将伴随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单位财政支出的GDP产出增加[5]。因此,可以选取财政支出总额与年平均人口的比值,以人均消耗反映财政支出规模;选取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GDP增长速度与这一时期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之比,反映财政支出创造收入与财政支出之比、GDP的能力;选取一定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额与本期财政支出总量之比,反映财政支出拉动社会投资的能力;选取第三产业比重反映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力。
(二)社会保障指标
提供社会保障,保障人民生活稳定,维持一定的就业率,提供良好的医疗设施是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构成。因此,选取设置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财政支出、医疗卫生支出/财政支出,反映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是否合理;设置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就业增长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率、卫生机构人员数、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分别反映财政支出在社会保障、就业、医疗方面的绩效水平。
(三)居民生活指标
地方政府和财政的职责之一是为居民提供公共品与服务,保证人民生活逐步提高。故选取城乡社区事务支出/财政支出、交通运输支出/财政支出,反映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交通运输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是否合理;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人均道路面积,从效益维度评估财政支出为居民提供基础公共品和服务的能力;城市居民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支出、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反映财政支出是否能够逐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四)教育科技指标
选取教育支出/财政支出、科学技术支出/财政支出两个指标,分别反映财政支出在教育、科学发展方面的分配比例是否合理。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教职工人数、从事科技活动人数/从业人数,分别反映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绩效水平。辽宁省各地市基础教育的普及率相对较高,各地区差别很小,故选取“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反映该省教育水平。
(五)生态环境指标
切实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友好协调发展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环境保护支出/财政支出反映教环境保护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是否合理;工业废气排放处理设备数、废水排放处理设备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反映财政支出是否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综上,本文构建的辽宁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以上指标体系涵盖了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居民生活、教育科技、生态环境5个类别,33个具体指标。这些指标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财政支出是否能够促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是否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体现出财政支出绩效水平的高低。
三、基于因子分析法实证研究
在地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研究中运用因子分析法可以解决指标权重的设置问题,排除主观因素,更客观、快速[6]。本文以辽宁省为例,通过对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居民生活、教育科技、生态环境指标分类简化抽取公共因子,计算出各绩效因子的得分,进而对各地市财政支出在这五个维度的绩效进行评价排名,利用评价得分,再进行一次因子分析,即可得出辽宁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这样既能对总体财政支出绩效进行评价,又能反映各地市财政支出在结构上的不足,节约绩效评价成本。
(一)数据来源和处理
财政支出绩效指标的原始数据节选自辽宁省统计信息网、各市政府财政部门网站、《辽宁省统计年鉴》《辽宁省各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运用Excel软件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初始加工整理,为消除指标量纲和量级差别造成的不可比性,运用SPSS 17.0软件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二)KMO值和Bartlett’s球形检验
根据统计学家KaiSer的论述,KMO的取值一般要求大于0.5。Bartlett’s球形检验的零假设概率值以0.05为标准,一般要求小于0.05。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居民生活、教育科技、生态环境绩效指标检验的KMO值分别为0.513、0.732、0.537、0.590、0.573,Bartlett’s球形检验的零假设概率值分别是0.004、0.000、0.006、0.000、0.042,均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文以综合五个方面的最后一次因子分析为例,说明基于因子分析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过程。表2为最后一次因子分析KMO和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KMO的检验值为0.760,大于0.5,Bartlett’s球形检验Sig.=0.000,小于0.05,表明检测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三)因子提取和因子旋转
研究选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获得因子分析的初始解,选用方差最大旋转的方法进行因子旋转,具体结果如表3。
由表3可知,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一共提出了2个公共因子,且累计贡献率达到83.979%。也就是由这2个公共因子能够反映绩效指标83.979%的信息量,所以提取这2个公因子是合理的。通过最大旋转法作因子旋转可提高因子载荷,得到因子载荷矩阵。绩效评价不涉及因子命名,故不再详述。
(四)因子得分和绩效排名
运用回归法计算因子的得分情况,得到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4。
通过因子得分矩阵可求得各公共因子的得分F1、F2,然后把这2个主成分的得分值分别代入,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加权求和,即可计算出辽宁省14个地市财政支出绩效的综合得分及排名,如表5。
由表5可以看出辽宁省14个地市的财政支出绩效综合排名,基本上符合该省的实际情况。其中,地市综合得分大于0表明财政支出绩效水平处于辽宁省中上等,小于0则说明绩效相对不高。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各市财政支出绩效水平,本文将因子分析计算得出的综合得分转化为百分制下的得分,转化公式为:百分制下得分=(综合得分/2)×50 50。
由表6可知,沈阳市政府财政支出绩效百分制得分为92.75,在辽宁省排名居榜首,表现出该市政府统筹财政资金、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不断提高绩效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大连、鞍山、本溪经综合得分均高于平均水平,表明这些地市财政支出绩效显著。除了以上这4个地市之外,其余城市财政支出绩效水平相对较低。综合排名第二的大连财政支出绩效百分制得分为84.75,排名第三的鞍山得分为57.75,排名相差较小的地市绩效得分之间尚且存在较大的差距,表明辽宁省各地市政府财政支出绩效水平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
将辽宁省各地市财政支出绩效百分制得分绘制成雷达图,更直观地对比和分析(图1)。由图1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生态环境三个板块较为靠近雷达图的中心,说明这三个方面是辽宁省财政支出绩效的短板,相比于社会保障、教育科技的效益而言处于较低的水平,表明财政支出未能统筹发展,而且各地市各项财政支出绩效水平也存在着不均衡现象。例如,盘锦经济发展板块距离雷达图中心较远,生态环境则距离中心较近,表明盘锦政府财政支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却没有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相反,朝阳政府财政支出各方面绩效水平都相对落后,但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居全省第四,这表明辽宁省各地市政府财政支出在各个绩效子系统之间发展的不协调性。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辽宁省为例,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居民生活、教育科技、生态环境五个维度构建了地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克服了指标权重设置不合理的局限性,使研究结论更客观、准确。研究发现沈阳市财政支出绩效高于其他地市,且各地市绩效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财政支出未能较好地统筹规划,在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生态环境方面未能取得良好效益;各地市各项财政支出绩效水平未能协调发展,均存在短缺与不足的模块。通过对辽宁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剖析出财政支出在各地市之间、各个绩效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性,为地方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基于上述研究,为改善财政支出现状,提高绩效,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我国各地方政府应转变财政模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过程中,把压缩的支出的一定比例用于民生、生态建设领域;第二,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在城乡区域之间的比例,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差距,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第三,根据自身不足有计划地优化一些重点支出结构,增强财政投入的实效性,逐步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与效益。总之,建立符合地方实际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进行绩效评价,从中发现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是改进财政支出绩效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白文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内涵解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1(1):42-59.
[2] 焦英俊.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以吉林省某市为例[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3] 王克强,刘红梅,陈玲娣.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开发研究,2006(5):113-117.
[4] 余振乾,余小方.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实施[J].中国软科学,2005(4):63-69.
[5] 张宏霞. 辽宁地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J]. 地方财政研究,2010(7):45-48.
[6] 郭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