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图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作文刚起步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我们知道,小学生作文,无非是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语言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然而,作文时脑袋空空,抱怨没什么可写,是许多学生的通病。利用看图作文的形式,将学生的视线规定在画面之中,定向指导学生思考、想象,既帮助学生作文时摆脱“无米下锅”的困境,又培养了学生作文的综合能力。苏教版国标本的三年级教材就安排了多次看图作文,可见其在学生习作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学生在看图写作时,也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观察不够仔细、描写不够生动、想象脱离实际、层次不够分明、重点不够突出等等。
以上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在看图到写作过程中,找到一个连结点来指导学生。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另辟蹊径,把这个点落在“表演”二字上,把“表演”当作是看图与写作的桥梁。表演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满足学生动起来的心理需求,为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提供舞台。与单纯的说话训练相比,表演要配合相应的动作和表情,要真实、生动,要反映人物心理,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这与学生习作所要培养的能力是暗通的。
在指导看图作文教学时,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将“表演”引进课堂。
一、以表演找情趣,化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
怕写作是学生的通病,喜欢表演是孩子的共同爱好。以表演来调动作文课的气氛、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是我们指导看图作文的第一步。
在讲解例文《穿棉衣》(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习作1),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简单说说讲了什么内容,然后以小小组为单位,将这个故事表演出来,表演的要求是:1、旁白要交待清时间、地点和人物。2、设计好人物的对话。3、注意动作的准确与连贯。这实际上反映了写作的要求。
学生听到要表演,顿时来了兴致。为了演好它,学生们再次观察画面,设计人物对话,学着图中的样子摆姿势。这个故事是写两个小朋友为小树绑稻草的事。学生们联系实践经验,充实了“抱稻草——拿绳子——绑小树”等一系列动作。根据表演,学生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述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讲完后发现:他们讲的内容比例文更详细、更生动。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写作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这种“看看、演演、说说、写写”的新方法很受学生的喜欢。
二、以表演促体验,化静态为动态
看图作文有两个要点:一是仔细观察,一是合理想象。学生习作往往写得比较简单,除了没有仔细观察外,更多的因素是没有结合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合理的想象。而通过表演这一形式,能再现学生生活中体验活动,使图画所反映的内容活起来、动起来,学生的习作也就变呆板为灵动了。
在看图作文《亡羊补牢》(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习作1)中,多数学生是这样写的的:“……儿子找来几根木条,把羊圈修好了。”这样写不错,但还不够细致、生动。修羊圈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也有学生和家长一起筑过篱笆之类的,我就请有经验的学生来表演一下修羊圈的过程。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幕:“儿子”拿来草绳和木条,很费力气地捆绑好,一边绑一边嘀咕,修好后,还使劲摇两下,试试牢固的程度。这样现代生活中并不常见画面,通过表演,学生明白了,而且还很注意细节。于是,根据表演,学生开始扩充内容。有位学生这样写道:儿子拿来几根木条和粗粗的草绳。他用木条把破损的洞口补好,又用草绳把木条绑结实,他一边绑一边自言自语:“捆牢!捆牢!不给你们逃跑!”终于捆结实了,儿子擦了擦汗汗,高兴地说:“哈哈,小羊乖乖,好好呆在家里,别在四处乱跑了。”圈里的羊咩咩叫着,仿佛在说:“真倒霉,我们哪儿也去不了!”
学生在写看图作文《孙小圣到此一游》(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习作1)时,写到“小猴子看到公园美景,开心极了”,就觉得没词儿了。我请大家想:“小猴子开心的时候会怎样表现呢?大家不妨演一演。”学生们一听,就立刻模仿起影视、动画片中孙悟空的动作来:挠挠头、抓抓耳朵,一会儿在草地上翻筋斗、一会儿在小河边照照镜子,一会儿又跳上河中巨石上……多可爱的小猴子啊。看来学生不是不会写,而是想不到该怎样写。通过表演,学生的生活经验全都调动出来了,充实进作文,作文就变得丰满而精采了。
三、以表演促修改,变教师批改为学生自我完善
学生习作完成以后,通常是由教师来批改。然而这种批改往往是教师强加给学生,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好文章是改出来,修改这一环节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如何使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和完善呢?我们采用了“演一演、评一评、改一改”的方法。教师在看完学生的习作后,选择典型的例文,让学生根据例文表演出来。例文的作者就做小导演。演完以后,大家来评一评,哪些地方表演得好,哪处还需要修改,哪处可以再增加些内容。在点评过程中,教师可以点出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供学生修改。通过这种“演演、评评、改改”的过程,学生对自己的文章有了更深层次地把握。这时候,他们的修改行为是主动的、积极的。修改文章也成了学生吸收他人长处、不断充实和完善、体验成功的过程。
以看图作文《小白兔采蘑菇》(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习作4)为例。在阅读学生习作草稿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小白兔采蘑菇的动作、神情描写得不够也不到位。于是,在作文讲评课时,我选择一篇写得较好但这方面问题比较突出的习作,请学生来表演。座位上的学生一边看表演一边点评,如果有问题就喊“停”,然后谈自己的想法,表演者接受就修改自己的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孩子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清晨,小白兔和妈妈是高高兴兴地去采蘑菇的呀”,“小白兔是一边玩一边采蘑菇,它应该蹦蹦跳跳的,很开心才对”,“小白兔发现了彩色的蘑菇,很惊喜呀”,“看到这么多美丽的蘑菇,小白兔会一朵一朵采得很快,恨不得把花蘑菇都采走”,“妈妈看到小白兔在采毒蘑菇应该很着急,要小白兔赶快扔掉所有毒蘑菇”,“妈妈教育小白兔不要被外表美丽的东西迷惑时,应该是意味深长的”……说得多好啊。我就请学生把这些词句补充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篇习作就显得非常生动、有趣了。
无须过多的讲解,无须过多的批改。在看图作文中引进“演作文”这一形式,让学生自主观察、自导自演、自主点评、自主修改,从而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保持写作的兴趣,享受创作的快乐。
然而,学生在看图写作时,也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观察不够仔细、描写不够生动、想象脱离实际、层次不够分明、重点不够突出等等。
以上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在看图到写作过程中,找到一个连结点来指导学生。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另辟蹊径,把这个点落在“表演”二字上,把“表演”当作是看图与写作的桥梁。表演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满足学生动起来的心理需求,为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提供舞台。与单纯的说话训练相比,表演要配合相应的动作和表情,要真实、生动,要反映人物心理,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这与学生习作所要培养的能力是暗通的。
在指导看图作文教学时,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将“表演”引进课堂。
一、以表演找情趣,化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
怕写作是学生的通病,喜欢表演是孩子的共同爱好。以表演来调动作文课的气氛、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是我们指导看图作文的第一步。
在讲解例文《穿棉衣》(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习作1),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简单说说讲了什么内容,然后以小小组为单位,将这个故事表演出来,表演的要求是:1、旁白要交待清时间、地点和人物。2、设计好人物的对话。3、注意动作的准确与连贯。这实际上反映了写作的要求。
学生听到要表演,顿时来了兴致。为了演好它,学生们再次观察画面,设计人物对话,学着图中的样子摆姿势。这个故事是写两个小朋友为小树绑稻草的事。学生们联系实践经验,充实了“抱稻草——拿绳子——绑小树”等一系列动作。根据表演,学生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述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讲完后发现:他们讲的内容比例文更详细、更生动。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写作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这种“看看、演演、说说、写写”的新方法很受学生的喜欢。
二、以表演促体验,化静态为动态
看图作文有两个要点:一是仔细观察,一是合理想象。学生习作往往写得比较简单,除了没有仔细观察外,更多的因素是没有结合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合理的想象。而通过表演这一形式,能再现学生生活中体验活动,使图画所反映的内容活起来、动起来,学生的习作也就变呆板为灵动了。
在看图作文《亡羊补牢》(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习作1)中,多数学生是这样写的的:“……儿子找来几根木条,把羊圈修好了。”这样写不错,但还不够细致、生动。修羊圈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也有学生和家长一起筑过篱笆之类的,我就请有经验的学生来表演一下修羊圈的过程。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幕:“儿子”拿来草绳和木条,很费力气地捆绑好,一边绑一边嘀咕,修好后,还使劲摇两下,试试牢固的程度。这样现代生活中并不常见画面,通过表演,学生明白了,而且还很注意细节。于是,根据表演,学生开始扩充内容。有位学生这样写道:儿子拿来几根木条和粗粗的草绳。他用木条把破损的洞口补好,又用草绳把木条绑结实,他一边绑一边自言自语:“捆牢!捆牢!不给你们逃跑!”终于捆结实了,儿子擦了擦汗汗,高兴地说:“哈哈,小羊乖乖,好好呆在家里,别在四处乱跑了。”圈里的羊咩咩叫着,仿佛在说:“真倒霉,我们哪儿也去不了!”
学生在写看图作文《孙小圣到此一游》(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习作1)时,写到“小猴子看到公园美景,开心极了”,就觉得没词儿了。我请大家想:“小猴子开心的时候会怎样表现呢?大家不妨演一演。”学生们一听,就立刻模仿起影视、动画片中孙悟空的动作来:挠挠头、抓抓耳朵,一会儿在草地上翻筋斗、一会儿在小河边照照镜子,一会儿又跳上河中巨石上……多可爱的小猴子啊。看来学生不是不会写,而是想不到该怎样写。通过表演,学生的生活经验全都调动出来了,充实进作文,作文就变得丰满而精采了。
三、以表演促修改,变教师批改为学生自我完善
学生习作完成以后,通常是由教师来批改。然而这种批改往往是教师强加给学生,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好文章是改出来,修改这一环节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如何使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和完善呢?我们采用了“演一演、评一评、改一改”的方法。教师在看完学生的习作后,选择典型的例文,让学生根据例文表演出来。例文的作者就做小导演。演完以后,大家来评一评,哪些地方表演得好,哪处还需要修改,哪处可以再增加些内容。在点评过程中,教师可以点出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供学生修改。通过这种“演演、评评、改改”的过程,学生对自己的文章有了更深层次地把握。这时候,他们的修改行为是主动的、积极的。修改文章也成了学生吸收他人长处、不断充实和完善、体验成功的过程。
以看图作文《小白兔采蘑菇》(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习作4)为例。在阅读学生习作草稿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小白兔采蘑菇的动作、神情描写得不够也不到位。于是,在作文讲评课时,我选择一篇写得较好但这方面问题比较突出的习作,请学生来表演。座位上的学生一边看表演一边点评,如果有问题就喊“停”,然后谈自己的想法,表演者接受就修改自己的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孩子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清晨,小白兔和妈妈是高高兴兴地去采蘑菇的呀”,“小白兔是一边玩一边采蘑菇,它应该蹦蹦跳跳的,很开心才对”,“小白兔发现了彩色的蘑菇,很惊喜呀”,“看到这么多美丽的蘑菇,小白兔会一朵一朵采得很快,恨不得把花蘑菇都采走”,“妈妈看到小白兔在采毒蘑菇应该很着急,要小白兔赶快扔掉所有毒蘑菇”,“妈妈教育小白兔不要被外表美丽的东西迷惑时,应该是意味深长的”……说得多好啊。我就请学生把这些词句补充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篇习作就显得非常生动、有趣了。
无须过多的讲解,无须过多的批改。在看图作文中引进“演作文”这一形式,让学生自主观察、自导自演、自主点评、自主修改,从而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保持写作的兴趣,享受创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