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与活:从洪宗礼课堂教学艺术中习得的精髓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e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仔细研读洪宗礼老师公开发表的一些代表性课例以及若干精彩的课堂教学艺术镜头,再将视野拓宽到他的《三阶十六步》《作文百课》《辩证思维训练》《双引教学法》等著作中的大量课例及训练设计,笔者感到:“实”与“活”的结合是洪宗礼课堂教学艺术的发轫点、原动力,成为他的课堂教学艺术的内核,形成了他的课堂教学艺术的鲜明风格。
  如何认识洪宗礼课堂教学艺术的“实”?所谓“实”,是要语文课真正姓“语”: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到教学方法的生成,都必须符合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引导学生切切实实提高读写听说的能力,扎扎实实打好语文基础,课有所得,日积其功,只有这样长期以往的坚持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不断提升。
  怎样解读洪宗礼课堂教学艺术的“活”?所谓“活”,是善教善引,把教学看成是一种创造,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巧妙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或设悬置疑,层层激思;或投石激水,引起争论;或曲向通幽,引逗思维。如此等等,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课堂上,师生互动积极,气氛活跃,学生求知始终有新鲜感、新奇感、追求感。
  语文课堂教学“实”是基础,“活”为升华。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实”犹如不断延伸的河床,“活”仿佛是奔腾激荡的流水,教师引领学生在其中畅游。这样的语文教学既切实有效,又生机勃勃。
  张志公先生在《关于语文教学中科学性与艺术性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指出:“任何一门学科的成功的教学,都是高度科学性与精湛艺术性相结合的成果,语文教学尤其是这样。”洪宗礼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实”与“活”的结合,其本质就是高度的科学性与精湛的艺术性的结合。
  我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来到江苏省泰州中学任教,自那时起至今四十余年始终“厮守”在洪宗礼老师身边,如影随形:他任语文教研组长、学校副校长时,我是他麾下的一名青年教师;他主编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我有幸成为其中的编写成员之一;他主持国家重点课题《母语教材研究》,我参与论文撰写和有关工作。四十余年,洪老师对我而言,亦师亦友,使我诸方面受益。想当初,洪老师的课我经常去学习,他的公开课更是每课必听,并作记录和录音,嗣后对一些课例进行整理,多篇在报刊发表,因之获得较多的体悟与心得。我的课他也经常来听,其原因是我在上世纪80年代初担任人教社试验教材的试教工作,那时他对自编教材心中已有萌动,开始对各种教材进行研究。每次听完课后,他都给予指导,“课上得既要实,又要活”,这句经常叮咛的话言犹在耳。此后,他关于语文教学研究的著作日渐其多,每有大作问世,我都认真学习领悟。渐渐地,追求“实”与“活”结合的课堂教学,成为一种理念、一个目标,在我心中扎下了根。
  回忆我在高一年级教授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绿》这篇课文时,遵循洪老师的这一教诲,反复钻研教材,念兹在兹,精心设计教法,倾尽心血。授课时,自信从容,收放自如,“实”与“活”相结合的教学特色凸现出来,这节课可以视为多年学习洪宗礼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份成果。我曾将这节课的教学实录整理成一篇短文,敝帚自珍,引录于下。
  高品位的欣赏
  本节课赏析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绿》。
  课文第三段,作者运用巧妙入神的笔墨具体描写了梅雨潭的绿。讲到此,我知道教学最紧要的“关口”到了。
  此时,我却放下课本,“宕开一笔”:“欣赏音乐,有三种层次:仅仅听出乐音悦耳于否,属于低层次的知觉欣赏;能听出乐音传递的情感,知其喜怒哀乐,属于较高层次的情感欣赏;不但能听出情感,与之共鸣,而且能对作者表现音乐形象的方法、技巧作准确分析,属于最高层次的理性赏析。欣赏音乐如此,欣赏文学作品亦如此。学习课文第三段,我要求大家对作者描写梅雨潭之绿的精彩笔墨,既能从情味上品出滋味,又能对它的写法作出理性分析,做一个高品位的欣赏者。”
  我悬起了一只“苹果”:高品位的欣赏。看得出,课堂里立即有了反应。
  “我首先要问的问题是:谁能用语言将‘绿’这个概念解释一下?”
  笑声。仿佛说:“这个问题,算得上‘高品位’?”
  但笑声旋即消失。一思考,谁都说不出有把握的答案。
  无人举手。我点了一下C同学的名,他站起愣了好一会儿才说:“绿,就是青草地的那种颜色。”
  更响的笑声。
  我说:“别笑。请大家翻翻词典,看看工具书上是怎样解释的。”
  F同学读道:“像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
  我又说:“再查查,怎样解释‘红’字的。”
  同学读道:“像鲜血和石榴花的颜色。”
  我这才说:“C同学的解释是对的,有些抽象概念还真不好解释,因而只得举出某种实体,作一示例。你们看,要解释一下‘绿’字尚且不易,若具体描写用视觉才能感受到的绿色就更难。但正是因为难,写得好,就更能显出作者的才华。朱先生写绿,就自有妙法。有谁能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样给了我们一个既‘奇异’,又具体得如在眼前的‘绿’的?”
  这一问,同学们都埋头研读起课文来。我任由他们专心地读、用心地想。
  一会儿,B同学起身作答了:“作比喻。作者把梅雨潭的绿,比作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一块温润的碧玉。荷叶之绿,碧玉之绿人所习见,并不陌生。通过它们呈现的绿色,使读者感知到未曾亲临观赏的梅雨潭的‘绿’。”
  A同学也发言了:“为了强调那种‘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作者又连用少妇的裙幅、明油、鸡蛋清,以及融化了的蔚蓝的天等几个比喻,形象地再现了梅雨潭之绿的清亮、鲜嫩、柔软、纯净的特征。”
  E同学又有新发现:“作比较。为了准确表现梅雨潭的绿,作者把它和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相比,和杭州虎跑寺近旁的绿壁相比,使读者得知梅雨潭绿的程度比绿杨浓,比绿壁淡;不仅如此,作者又把它和西湖的波相比,和秦淮河的波相比,让读者了解到梅雨潭绿的亮度比西湖暗比秦淮河明。”   D同学总结道:“多次比喻,几番比较,读者对梅雨潭的绿,印象就十分具体、深刻了。不知不觉,就进入了美得‘奇异’,美得‘醉人’的境界之中。”
  “分析得很好!你们不但具体感受到作者所写的一切,也准确指出是运用何种技法表现这一切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说到这儿,我欲擒故纵,“你们是——”
  “高品位的欣赏者!”
  “不,暂时还不能这样讲。”我接着说,“真正高品位的欣赏还应揭示规律。”
  教室里又静默下来,我又“宕开一笔”:“请大家再想想这个问题:像朱先生这样用打比方、作比较的方法来描述色彩的,古代诗词中就屡见不鲜,你们能不能举出一些例句来,并作些分析?”
  “霜叶红于二月花”他接着分析,“这是作比较。诗人让读者通过熟悉的花儿的红色,想象出比这红色更红的枫叶的色彩。”
  “‘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作比喻。诗人通过喻体梨花的色彩特征,形象地表现本体雪的洁白晶莹。”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前一句是作比较,后一句是打比方。”
  一时间,例句一句接着一句,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我要“收口”了:“谁能揭示一下这种写作现象的规律?”
  还是D同学完成了这个任务,他说:“色彩是很难用语言直接写出来的。就这点来说,文学家远没有画家方便。画家只要蘸上一点颜色,就能给你一种可以眼见的色彩。但文学家自有他的妙法,这就是运用打比方、作比较之类的方法,充分调动读者的生活经验,用已知的去印证未知的,用熟悉的去想象出不熟悉的。这样不仅可以具体表现某种事物的色彩,甚至连介乎某两种色彩之间的中间色,也能准确地描述出来。”
  “高品位的欣赏!”
  满屋里响起舒心的笑声。
  我又加上这样一句:“其实,何止是写色彩。描述一切抽象的、读者不易感受的事物,都可以运用这类技法,我们不仅要做高品位的欣赏者,还要做——”
  “高品位的创造者!”学生们接口说。
  这节课对我教学生涯的意义在于:一个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并不难,难的是要把每节课都上好,而要做到这一点,沿着“实”与“活”相结合的课堂教学之路走下去,是大有希望的。
  洪宗礼老师说:“真正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是不能克隆与复制的。”是的,每个教者的素质不同、学养不同、个性不同,机械地模仿别人的教学风格,简单地克隆与复制一个课例是注定要失败的。但准确了解把握洪宗礼老师课堂教学的风格,找准其内核,揭秘他的教学艺术的魅力与成因,得其精髓,结合自身情况借鉴学习,又是必然会获得成功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齐白石先生的话在这儿不也得到了印证?
  如果说在中学语文教育界洪宗礼老师是叶茂根深、硕果累累的“好大一棵树”,那么自己则犹如植于其旁的一株树苗,其根须与洪宗礼这棵大树的巨大根系紧紧相拥。我是洪宗礼老师课堂教学艺术、语文教育思想的受益者。
  [作者通联:江苏泰州中学]
其他文献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问题(这里包括教育与社会生活、教育与学习者的生活),一直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是衡量现实教育成败的一把最好的尺子,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对生活世界
目的研究联合奥美拉唑和甲氧氯普胺抗胃食管反流治疗对哮喘症状控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哮喘伴胃食管反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常规抗哮喘治疗,治疗组加用奥美拉唑20m
语文阅读生态课堂指的是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读悟说写,以生命活动为载体,以情感意志为动力,思想在碰撞,灵感在闪光,情感在激荡,师生迸发出强烈的生命活力的那样一种课堂。语文阅读生态课堂符合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中人物对话;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语言文字蕴含的画面和情感;引领学生合作探究、质疑辩论,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建构语文阅读生态课堂,教师有哪些导读基本策略?笔者在教
目的对药品应急检验档案管理提出新方法,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方法将药品应急检验中涉及的两类档案集中作为应急检验专项档案进行管理。结果与结论按专项档案进行管理,能在最短
摘要:为保证物流分拣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可拓展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开发的磁带引导物流分拣机器人。该机器人以嵌入式设备myRIO为控制核心,LabVIEW为基础开发软件,包含了视觉识别模块、侧翻预警模块、定位导航避障系统、高位自卸机构等。各模块由上位机统一进行控制与编程设计,操纵机器人实现预定功能。  关键词:物流分拣机器人;虚拟仪器技术;上位机控制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定位导航避障系统  中
摘要:贝叶斯网络算法是基于事件发生的一种概率信度计算。为了准确判断各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提高判断的精度与准确度,提出了一种贝叶斯网络的分层推理算法。这种方法将贝叶斯网络进行结构化处理,对于节点集进行分析,更精准的去推测事件的概率。分层推理是在贝叶斯网络的基础上,结合贝叶斯网络的推理算法提出算法的基本思想,再在理论上进行推理验证,最后进行仿真试验验证该算法的准确性与可实施性。  关键词:贝叶斯网络;信
有朋友问“成语”这词是如何产生的?这涉及成语这个语言事实,还涉及“成语”形义的历史发展。我们从这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诗经》中的语句被引用来表达己意者,先秦典籍中不难看到,《诗经》中的一些语句被反复引用,历代沿习,流传至今成为成语的约有150多条,如:“战战兢兢、小心翼翼、高高在上、求之不得、不可救药、有的放矢”等。再如狐假虎威的故事,先秦典籍中多有记载。浓缩这一故事的四个字“狐假虎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