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切入点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h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实践基地设置综合实践课程,是落实新课程改革,拓展学校课程内容,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基地课程的设置应该注重体验性的实践活动,结合自身和周边的资源优势开发特色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社会实践基地;综合实践课程;特色课程;素质教育
  为了全面落实新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全国各地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未成年人校外素质教育基地、科技创新基地)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给中小学教育刮来阵阵课程改革的春风。明确创办社会实践基地,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是学校课程的深化和融合、拓展和补充,是课内向课外,学习向生活,现在向未来的延展。综合实践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一、基地课程应该注重体验性的实践活动
  学校组织学生到基地参加社会实践一般以2~3天最为普遍。时间是宝贵的,应该让每个学生在这短短的2~3天时间里,物有所值,确实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但在很多基地,今天上午组织学生看果园,下午组织学生参观农业科技示范田,有的组织学生参观养殖基地、种植基地等等,更有不少基地花钱搞各种专题展览,甚至用“声、光、电”手段吸引学生眼球。不是说这种课程不可以,如果把单纯的看改为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的学习活动就大大不同了。考察体验性的活动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参观访问的一种考察性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去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这一般要经历四个步骤:
  A. 提出考察主体
  B. 考察前准备
  C. 考察过程
  D. 总结交流
  如组织学生考察某一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状况、建筑和人文景观、环境保护、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现代农业,现实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等,都要制定好活动的实施过程及指导策略,这样的考察才有意义。如果用过多的时间组织学生看看这,看看那,我想选题再好,也是不够的。基地开展的每一项活动都要注重过程和成效。比如组织学生(低年级)参加“包饺子”的厨艺课程活动,之前要组织学生对“包饺子”的历史起源、民俗文化,其文化内涵等的知识讲座,才让学生动手去包饺子,对不同馅料都介绍让学生了解,然后再让学生品偿,那么这个活动就有价值了。还有我校开设的“太阳能热水器”的环保课程,同样老师在课前利用课件详细介绍,太阳能如何吸收光转化为热的过程原理,对热水器的设备、功能续一讲解,使学生先有一个了解,再让学生到宿舍楼顶层去参观学校的太阳能热水器,了解光转化为热的过程,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他们的疑惑,或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查有关的资料,寻找答案。
  二、基地活动与学校课程不重复
  我们常常讲:“学校是个小社会,社会是个大学校。”人的充分发展需要空间,书本不是人自我发现的空间,课堂也不是人认识自我的空间,只有大自然、群体活动、社会交往、劳动才是人发现自我的空间。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听到这样的叹息,现在的孩子太享受了,不能吃苦、不会做事、动手能力差、自私、与人合作不够等等。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在这些方面去思考,去设计课程,给他们补上人生缺失的课程,因此基地的课程开发有一条要特别注意,就是学校能开设完成的,基地不去开发。基地所开发的是学校无法开设的,或因场地、设备、专业教师等原因无法完成的课程。基地的课程开发一定要结合基地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周边的各种资源,扬长避短。但剪纸、下棋、书法、绘画、篆刻、乐器、舞蹈等文体类的活动都拿到社会实践基地来开设,看上去开设了项目众多、种类齐全的活动内容,其实真正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宗旨的课程却很少,显得本末倒置。
  作为社会实践基地的整个团队,要认真想一想基地在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基地是一种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
  三、开发特色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和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那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平台——社会实践基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没有课程标准(只有指导纲要)、教材、教学参考书、专职教师,在经费紧、培训少、实施难、设备差、政策支持不完善等多种艰难的情况下,开发一些适合中小学不同年龄层次需求的,又能体现本地区的特色的活动课程,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但从全国各地的校外社会实践基地课程来看,真可谓百花齐放,课程纷繁多彩,越是后创办的基地课程越是多样,是他们自己开发的课程吗?不是的,是他们在参观其他基地的基础上克隆复制过来的,以至于出现了你开设陶艺课(不管具不具备教师和设施),我也开陶艺课,以至于出现了十家基地有八家设有陶艺课。有的甚至花好几万元钱购买烧烤炉来烧制学生的作品,其实学生第一次做陶艺,短时间的接触,有多少作品值得烧制呢?烧制炉子放在那里,成了摆设,造成了浪费。此外,本来用于成年人、高级蓝领培养团队精神的拓展项目,一家基地有了,其他基地也跟着上,现在已经造成了很多基地把素质拓展课作为主要课程,少的投入几十万,多的投入几百万。培养团队精神,作为活动内容无可厚非,但是在教师不具备拓展师资质的情况下,安全保障等要素没有完全到位的条件下,这样一窝蜂地复制、跟进,不利于各基地的课程开发。我国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先进的,如果我们很多的基地的活动内容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无疑会扼杀人们的创新精神。参观后吸取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结合当地的各种资源和基地的优势去开发适合自己的特色课程。
  在基地课程开发设计过程中,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牢牢记住: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学科课程,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它不是“可教的”课程,而是“可做的”课程,一定要结合基地实际情况和周边资源,筛选主题。在制定各项活动项目的课程目标时,还需要从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和需要,以及他们的年龄特征,了解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背景,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的角度出发制定目标。
  十几年来,我国中小学生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由少数城市逐步扩大到各省、市、区、县,当初的星星之火,现在成为燎原之势。各地基地的规模、投入、设备都越来越好。为了搞好基地的课程建设,一方面要争取地方政府、财政、物价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克服一些学校、主管行政部门对基地的模糊认识,把基地的综合实践教育看作可有可无,把一些在学校无法任课的教师调到基地任教,把基地视为人事改革中安排富余人员的“好去处”,这会严重影响基地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应在本地区范围内抽调一些有专项技能和兴趣爱好的老师到基地工作。在学习、汲取多种途径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把我国的素质教育不断推向深入,也为各地教育事业打造一个全新理念的育人基地,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个亮点真正亮起来。
其他文献
【摘 要】万丈高楼平地起,写作能力也一样,必须从一年级起就开始培养,利用多样的、有趣的写话形式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同时也引导了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关键词】观察;写话;体验  写作能力必须从一年级起就开始培养,这已经被大多数老师认可。但一年级怎样培养写作能力?我的做法是:从写一句句的话开始。为此,我在班级里开展了“一年级写话实验”,让孩子们尝试着每天写一句话。长期坚持下来,效果颇
【摘 要】课程总体目标提出,要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这些都体现着数学文化的魅力。数学是一种文化,如果能充分地利用,让学生体会它丰富的价值,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文化;独立;创新;实践  数学文化,说白了
【摘 要】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随着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数学教材也发生了很多改变。笔者再次执教一年级,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由教材的改变所带来对课堂教学产生的一系列变化。本文从教材结构、单元编排、版面设计等方面对新教材与实验教材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新教材的特点,以便恰当地使用教材,更有效地利用教材进行教学。  【关键词】新教材;实验教材;对比;思考
【摘 要】注重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的需求。明晰培养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必要性,探讨培养的方法,正视培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助于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尤其注重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是实现历史学科社会功能、人的全面发展和历史教育共同价值的需要。  一、培养高中生历史思
【摘 要】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积极思维活动。在英语学习中,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能让学生扩大视野,获取新知识,不断巩固和提高已学过的语言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反复的阅读和合理的引导与帮助,能让学生起到触类旁通、开阔视野、深化知识的作用。如何让这些课外读物与教材相结合与配套,共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发展综合运用能力,不断积累语言因素,激发英语阅读兴趣,养成英语阅
【摘 要】科学的本质是实证的。科学记录是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固化探究证据的教学手段。但教学中的实验记录流于形式,未受到相应的重视,正陷入困境。研究发现,优化记录,重视实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可以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提高科学的教育价值。并由此总结了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即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寻找证据,增强观察的有效性,促成学生的实证意识;精心设计记录表,提高记录效率;关注探究过程,重视实证,发
【摘 要】学校以“诗意·童心”为办学理念,进行了以诗心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探索。将各种建筑风格兼容并蓄,体现岭南文化的魅力,从而实现在校园环境设置中渗透童心教育的目标;在校内外开展多种主题的活动,达到德育目的,在此过程中凸显“诗意·童心”核心文化;围绕“诗意·童心”办学特色,在科研引领下构建童心课程。这些探索取得一定成果,育人成果将推动学校品牌的建立。  【关键词】诗意;童心;环境;活动;课程  诗人
【摘 要】2016年秋季,全省小学更换经教育部2016年审定、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语文教材。新旧版教材中最大的区别是“拼音”和“识字”两个学习内容顺序的变化,新教材改为先识字再学拼音。教材改革体现与时俱进,如何让孩子在入学之初树立自信,培养学习兴趣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關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改革;识字教学  一、小学语文新版教材的重要调整  以一年级语文教材为例,
【摘 要】数学课堂互动是激发学习活力的重要方法,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有效促进课堂活跃互动、学生间互动交流、师生间互动引导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有效互动;生活情境;合作学习  课堂互动不仅指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包括生生之间和群体之间的互动,是一种双向、多层次的教学互动。如何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呢?现结合笔者的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对于如何提高课堂互动有效性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有效互动
【摘 要】《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知州时所写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通过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来抒发作者的情感。“乐”是贯穿全文的情感基调。但是,“乐”的背后还有不易察觉的“悲”,虽然不易察觉却又不能忽视,只有读懂了“悲”,才能真正体会“乐”的伟大。“乐”与“悲”相互补充、交融、共生,才成就了这样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  【关键词】中学语文;《醉翁亭记》;教学策略  因外来的逼迫和朝廷内部的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