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白山是中国东北最伟岸雄奇的山脉,在它的南面有一条清澈浩瀚的鸭绿江。近年来,在这白山绿水之间,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悄然崛起,公司组建以来,在省人大代表、公司董事长张益胜的带领下勇于创新,奋力拼搏,使企业成为吉林省医药骨干企业,成为全国医药行业的一颗明星。
机制创新 凸现活力
1994年1月初,当始建于1970年的集安制药厂濒临倒闭之际,集安市委、市政府破格任命张益胜为集安制药厂厂长兼党委书记。集安制药厂曾是当地财政收入的支柱企业,曾经创造过无数的辉煌,但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陈旧的经营观念和经营体制导致企业濒临破产,当时的集安制药厂债务沉重,产品大量积压,大批职工停产放假,很多人都不愿接手这个烂摊子。张益胜上任后,深入调查研究,反复分析论证,找出了企业陷入困境的主要症结,果断提出了“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团结拼搏、二次创业”的战略决策,带领全体职工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使企业很快焕发了生机,当年就扭亏为盈,为当地财政收入重塑了一个支柱企业,为企业员工打造了一个金饭碗,职工们对他的敬佩和信任油然而生。
实践使张益胜体会到:“我们战胜的最大敌人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头脑中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存,没有创新就意味着死亡。”五年来,在张益胜的倡导和主持下,企业连续进行了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创新。至2002年7月,公司股本总额增加至5106万元。同时在企业内部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管理人员聘任制、岗位工资制,从而使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改革激活了企业,改革促进了发展。几年来,公司股本总额增长102倍,净资产增长220倍。2002年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2?郾2亿元,销售回款1?郾1亿元,销售收入9400万元,利润3500万元,上缴税金2300万元,分别为1997年的7?郾3倍、3?郾6倍、3?郾4倍、13?郾5倍和5?郾4倍。2001年公司利润总额排列全国医药工业前500名,名列208位。2002年公司利润总额排列吉林省医药工业第7位,利税总额排列通化市医药工业第3位。
益盛药业已在全国医药企业界崭露头角,益盛药业的形象与日俱增。
营销创新 市场为上
张益胜常说:“市场是我们的生存空间,市场是我们的人生舞台,市场是我们永远不变的研究主题,市场的需求高于一切。”企业发展的成败兴衰取决于营销网络建设的好坏,没有健全完善的营销网络,就没有企业的发展壮大。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他果断地进行营销战略调整,提出了“塑造和培养营销人才,通过人才创建网络,通过风格实现产品品牌,通过产品品牌创立企业品牌,进而提升企业形象”的营销理念,改变传统的产品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划分了城市和农村两个层次的市场,完善了医院网络、社区服务网络、OTC网络等三个营销通道,培育和发展了县级以下农村营销网络。积极赞助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各项大型公益活动,在全国医疗卫生界树立起益盛药业的良好形象。公司在北京设立了营销策划中心,在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设立了省级市场部,与国内900余家医药商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产品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400余家县(区)级以上医疗单位。
技术创新 增强后劲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间制药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这种竞争主要是技术的竞争。为此,要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必须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加快人才培养。
对于引进技术人才,张益胜有独到的观点,即“不求为我所有,只求为我所用”。公司不但设立了药物研究所,还设立了技术开发协作中心,与国内20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技术协作关系,形成了由国内3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技术带头人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研发引进新产品,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为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对全部生产车间和生产线进行GMP改造,9个品种获得国家药品GMP证书,为企业持续发展和赢得竞争优势奠定了基础。他亲自参与新产品研制和开发,全力打造名牌产品。公司生产的11种剂型96个产品全部获得国药准字批准文号。全部产品中有4个为独家生产,5个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产品获国际大奖11项,国家级大奖15项,省级大奖11项。主导产品振源胶囊被评为吉林省名牌产品,益盛商标被评为吉林省著名商标。
参政议政 履行职责
作为人大代表,张益胜深感责任重大,懂得一名人大代表必须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要做到尽职尽责,自己则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积极参加人代会,认真听取和审议会议的各项报告,积极发表意见。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反复学习了宪法、公司法、证券法、药品管理法、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等20多部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参政能力。他还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了解国家的形势,社会的动态,以及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为使自己参政议政时能更加得心应手,较好地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奠定基础。在任通化市第四届人大代表期间,他曾就加快通化市医药城建设问题提出了关于发展通化市医药集团和统筹安排通化市制药企业GMP改造项目的建议,得到了通化市政府的肯定。在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他又根据我省制药企业人才匮乏的局面,提出了大专院校应增设中药学科和扩大招生计划方面的建议,得到了很多企业代表的共鸣。同时,还与其他13名代表联名提出了尽早出台《吉林省城镇供热管理条例(草案)》的议案,得到了省人大财经委员会和省建设厅的答复。
放眼未来 再铸辉煌
张益胜常说:“在我的眼里,大山是最有力量的,它挺拔、粗犷、细腻、包容,我要秉承大山的性格,以坚忍不拔的努力,去实现我的人生目标。只有为社会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我的生命之树才会永远茂盛。”
在张益胜同志的带领下,益盛药业全体员工以传承中华文明,服务人类健康为宗旨,依托长白山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遵循中药现代化的研发方向,不断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使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01年2月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01年7月被指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通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骨干企业。公司先后被评为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吉林省工业百强企业;吉林省明星企业;吉林省医药工业20强;吉林省小巨人明星企业;吉林省民营经济纳税明星企业;吉林省诚信守法民营企业。张益胜本人也先后荣获集安市劳动模范;吉林省就业服务系统优秀厂长;通化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劳动模范等称号。当选为集安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通化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吉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通化市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吉林省医药行业管理协会常务理事。
面对取得的成绩,张益胜头脑非常清醒,他说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将来,面对医药行业的激烈竞争,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居危思变,要永不自满,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再铸辉煌。现在,他又把企业发展的目标锁定在三年内跻身全国医药百强企业上。
机制创新 凸现活力
1994年1月初,当始建于1970年的集安制药厂濒临倒闭之际,集安市委、市政府破格任命张益胜为集安制药厂厂长兼党委书记。集安制药厂曾是当地财政收入的支柱企业,曾经创造过无数的辉煌,但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陈旧的经营观念和经营体制导致企业濒临破产,当时的集安制药厂债务沉重,产品大量积压,大批职工停产放假,很多人都不愿接手这个烂摊子。张益胜上任后,深入调查研究,反复分析论证,找出了企业陷入困境的主要症结,果断提出了“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团结拼搏、二次创业”的战略决策,带领全体职工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使企业很快焕发了生机,当年就扭亏为盈,为当地财政收入重塑了一个支柱企业,为企业员工打造了一个金饭碗,职工们对他的敬佩和信任油然而生。
实践使张益胜体会到:“我们战胜的最大敌人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头脑中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存,没有创新就意味着死亡。”五年来,在张益胜的倡导和主持下,企业连续进行了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创新。至2002年7月,公司股本总额增加至5106万元。同时在企业内部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管理人员聘任制、岗位工资制,从而使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改革激活了企业,改革促进了发展。几年来,公司股本总额增长102倍,净资产增长220倍。2002年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2?郾2亿元,销售回款1?郾1亿元,销售收入9400万元,利润3500万元,上缴税金2300万元,分别为1997年的7?郾3倍、3?郾6倍、3?郾4倍、13?郾5倍和5?郾4倍。2001年公司利润总额排列全国医药工业前500名,名列208位。2002年公司利润总额排列吉林省医药工业第7位,利税总额排列通化市医药工业第3位。
益盛药业已在全国医药企业界崭露头角,益盛药业的形象与日俱增。
营销创新 市场为上
张益胜常说:“市场是我们的生存空间,市场是我们的人生舞台,市场是我们永远不变的研究主题,市场的需求高于一切。”企业发展的成败兴衰取决于营销网络建设的好坏,没有健全完善的营销网络,就没有企业的发展壮大。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他果断地进行营销战略调整,提出了“塑造和培养营销人才,通过人才创建网络,通过风格实现产品品牌,通过产品品牌创立企业品牌,进而提升企业形象”的营销理念,改变传统的产品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划分了城市和农村两个层次的市场,完善了医院网络、社区服务网络、OTC网络等三个营销通道,培育和发展了县级以下农村营销网络。积极赞助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各项大型公益活动,在全国医疗卫生界树立起益盛药业的良好形象。公司在北京设立了营销策划中心,在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设立了省级市场部,与国内900余家医药商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产品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400余家县(区)级以上医疗单位。
技术创新 增强后劲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间制药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这种竞争主要是技术的竞争。为此,要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必须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加快人才培养。
对于引进技术人才,张益胜有独到的观点,即“不求为我所有,只求为我所用”。公司不但设立了药物研究所,还设立了技术开发协作中心,与国内20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技术协作关系,形成了由国内3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技术带头人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研发引进新产品,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为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对全部生产车间和生产线进行GMP改造,9个品种获得国家药品GMP证书,为企业持续发展和赢得竞争优势奠定了基础。他亲自参与新产品研制和开发,全力打造名牌产品。公司生产的11种剂型96个产品全部获得国药准字批准文号。全部产品中有4个为独家生产,5个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产品获国际大奖11项,国家级大奖15项,省级大奖11项。主导产品振源胶囊被评为吉林省名牌产品,益盛商标被评为吉林省著名商标。
参政议政 履行职责
作为人大代表,张益胜深感责任重大,懂得一名人大代表必须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要做到尽职尽责,自己则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积极参加人代会,认真听取和审议会议的各项报告,积极发表意见。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反复学习了宪法、公司法、证券法、药品管理法、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等20多部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参政能力。他还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了解国家的形势,社会的动态,以及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为使自己参政议政时能更加得心应手,较好地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奠定基础。在任通化市第四届人大代表期间,他曾就加快通化市医药城建设问题提出了关于发展通化市医药集团和统筹安排通化市制药企业GMP改造项目的建议,得到了通化市政府的肯定。在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他又根据我省制药企业人才匮乏的局面,提出了大专院校应增设中药学科和扩大招生计划方面的建议,得到了很多企业代表的共鸣。同时,还与其他13名代表联名提出了尽早出台《吉林省城镇供热管理条例(草案)》的议案,得到了省人大财经委员会和省建设厅的答复。
放眼未来 再铸辉煌
张益胜常说:“在我的眼里,大山是最有力量的,它挺拔、粗犷、细腻、包容,我要秉承大山的性格,以坚忍不拔的努力,去实现我的人生目标。只有为社会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我的生命之树才会永远茂盛。”
在张益胜同志的带领下,益盛药业全体员工以传承中华文明,服务人类健康为宗旨,依托长白山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遵循中药现代化的研发方向,不断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使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01年2月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01年7月被指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通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骨干企业。公司先后被评为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吉林省工业百强企业;吉林省明星企业;吉林省医药工业20强;吉林省小巨人明星企业;吉林省民营经济纳税明星企业;吉林省诚信守法民营企业。张益胜本人也先后荣获集安市劳动模范;吉林省就业服务系统优秀厂长;通化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劳动模范等称号。当选为集安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通化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吉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通化市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吉林省医药行业管理协会常务理事。
面对取得的成绩,张益胜头脑非常清醒,他说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将来,面对医药行业的激烈竞争,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居危思变,要永不自满,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再铸辉煌。现在,他又把企业发展的目标锁定在三年内跻身全国医药百强企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