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逃课问题:现状与缘由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hairenxuche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逃课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文章通过对H大学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统计了大学生逃课的程度、类型、时段、去向、形式、理由等。并从大学生心理、认知、兴趣、压力等角度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隐性逃课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03 — 0098 — 03
  
  一、绪论
  
  在大学里,逃课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逃课是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有流行语指出: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那么,大学生逃课状况是怎么样的呢?是普遍现象还是个别现象?大学生为什么要选择逃课呢?是个人原因还是环境所致?本文以“是什么”和“为什么”两个问题为基点,通过对H大学50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和随机访问,试图对逃课现状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描述,对逃课原因进行深层次多层面的剖析。通过对逃课现状的统计和逃课原因的分析,以期能较准确较全面的反映大学生的逃课情况。
  在展开调查和统计之前需要对什么是逃课进行说明。逃课这一行为一般有两种界定:一种是主观上有意说,即并非由于客观原因,而是主观上不想上课;另一种是客观上存在说,即应该上的课没有去上。考虑到主观上有意说很难划分清楚怎样才算“主观上有意”,而且很多学生在逃课时都会找出各种理由,且很难判断这些理由的真假,也很难判断这些理由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因此,本文中所用的逃课的行为更接近于客观上存在说。即:除非有很明显很有说服力的理由,不然应该上的课没有去上都算作逃课。
  
  二、研究设计、调查方法与样本结构
  
  
  本文资料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取得。不过,考虑到逃课资料的获取单靠问卷法很难全面深入,所以在有关逃课原因资料的获取上,除通过问卷法获得外,还采取了随机访谈的方法。问卷由22个问题构成,主要询问学生逃课原因,逃课时段,逃课方式等情况。问卷问题设计思路是:首先设计有关学生基本情况的问题,其次设计有关学生逃课情况的问题,然后设计有关学生逃课原因的问题。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500份,回收500份,有效回收率100%,之所以能全部回收且全部有效,一是采取跟踪方式,填答者有不懂的问题可向问卷发放者咨询;二是问卷问题不复杂,而大学生知识水平和素质能够胜任问卷的填答。问卷的样本统计结果见表一。另外,访谈对象是填写问卷的学生。因为访谈对象(即学生)对逃课要么有切身的体会,要么身边经常出现。所以在谈及逃课原因时,大部分访谈者都有话可说,并且有些访谈者对原因的探讨上还有一定的深度。总体而言,访谈比较成功。
  
  
  三、数据统计结果及简要分析
  
  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500人中有逃课经历的有384人,占 76.8%,逃课比例较高,也说明了大学生逃课是较普遍的现象。从表二可看出,经常逃课的有35人,占 9.1% ,这说明学生逃课并非经常性现象。也即学生逃课比例虽高,但并非严重到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从表三可看出,基础课逃课比例最高,占66.4%为什么会这样?一是因为基础课内容相对于其他课程要枯燥;二是基础课内容固定,不上课找相关书自学也可学好;三是基础课中(如两课)说教内容过多,课程没有吸引力;再有与本次调查样本有关,本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占182人,而大一学生基本上没有接触到专业课和选修课。从表三还可看出,选修课逃课人数是212人,占 55.2% ,这个比例较高,虽然选修课是学生自己所选,应该来说学生不会逃课,为什么逃课比例会高呢?一是学校开设选修课过少,选修科目过窄,学生选不到中意的科目,但迫于学分压力又必须选修;二是学校对选修课重视程度不够,选修课成绩不与评奖学金挂钩,学生也就不太重视选修课,只把选修课当作捞取学分的工具。专业课逃课人数是85人,占22.1%,逃课比例较低。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专业课是学生专业所系;二是专业课多是小班教学,逃课很显眼。实践课逃课人数是0人,这可能是实践课很少或者学生喜爱实践课所致。
  
  
  从表四可看出,三四节、七八节逃课人数较多,三四节逃课152人,占39.6%,七八节逃课107人,占27.8%,这与人们主观印象不太一致,由于早上睡觉,中午午休,所以一二节、五六节的逃课人数应该较多,但为什么调查结果却不是如此呢?经过访谈,得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三四节七八节在午餐晚餐时段内,不少学生不愿挨饿听课;二是上完前两节课,人比较疲劳就不想上后两节课;三是不少学生存在这样一个想法:既然前两节课的人很多,那么后两节课的人也不会少,逃我一个影响也不大。
  
  不少学生想方设法逃课,那么他们逃课干什么呢?表五、表六说明了这两个问题。从表五可看出,逃课之后去自习,去做兼职和去做学生工作的比例都不是很高,这说明学生逃课去做其他事情了(如陪同学、上网、逛街等)。在前三者当中,去自习人数是71人,占18.5%,相对而言比例高。为什么逃课去自习呢?从访谈得知,自习主要是看所逃课程以外的东西,主要是为了过英语四六级,考计算机等级证及其他证书,还有为了考研,也有部分学生去自习看的仍然是所逃课的课程内容,这可能是老师讲的不好,也有可能是课堂上的效率没有自习效率高。
   从表六可看出,逃课去网吧人数并不多,只有18人,这与人们所认为的大多数学生逃课去网吧的观念并不同。原因可能有:一是不少学生自己有电脑,要上网也不需要到网吧去。再者,学校内部没有网吧,要到网吧上网比较麻烦,所以大多数学生不会为了去网吧而逃课。从表六还可看出,逃课后留在宿舍的学生比较多,这些学生在宿舍主要干两类事情,一类是睡觉,一类是上网,真正逃课在宿舍看书的并不多。从表五、表六对比可发现,表五中去自习的是71人,而表六中去教室的只有37人,为什么两个数据会不同呢?这大概主要是认识上的问题,即不一定非要去教室上自习,也可在宿舍等场所上自习。表六中去其他场所比例最高,占42.2%,主要有哪些场所呢?从调查所得结果来看,主要场所有亲戚家,朋友家,书店,商场及街道等各类公共场所。
  
  
  在逃课形式选择上,从表七可看出,单独逃课学生占多数,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在逃课问题上还是有比较理性的选择,这里的“理性”主要体现在集体逃课被发现概率比单独逃课被发现概率要高,再者是单独逃课的理由比集体逃课的理由充分。但为什么还有学生选择集体逃课呢?这类学生主见性较差,容易盲从随大流,即看到别人逃课,于是自己也逃课,这种集体逃课通常以寝室为单位。
  逃课要有理由,在逃课问题上学生会选择什么样理由呢?从表八可看出,以“生病了”为理由的有225人。生病了这个理由比较充分,有说服力;另外老师一般很难判断这个理由的真假,没病装病对于学生而言并非难事;再者要医院开病假证明也较繁琐,老师一般也不会为难学生。以“生病了”为理由是较好的选择。从统计结果来看,有些学生在逃课时根本不说明理由,宣称逃课不需要理由,逃就逃了,没什么好解释说明的。还有学生指出他们逃课从来没有被发现,因而不需要说明理由。另外,不少学生在逃课问题上并不是事先说明理由的,而是在被老师发现后被迫无奈才编造一个理由的。
  
  在实际中,虽然有些学生没有逃课,但在课堂上会“睡觉、开小差、聊天”,这部分学生实际上与逃课学生并无多大差别,这种情况可定义为隐性逃课。从表九可看出,有很多学生都有隐性逃课现象,真正没有隐性逃课的有12人,比例很小,隐性逃课很多的人数有15人,比例也不高,大多数学生都有较少的隐性逃课情况。既然不少学生都有隐性逃课情况,那么他们在课堂上干些什么呢?表十可看出,在课堂上睡觉的学生占多数,有32人,而看小说的只有5人,比例并不高,说闲话的有4人,比例也不高,开小差的有22人,比例比较高。从表中对比可以看出,学生隐性逃课干的最多的是睡觉和开小差。
  
  
  四、大学生逃课原因分析
  
  第三部分主要对逃课现状的分析和描述,其中也穿插了一些对逃课原因的分析。但对逃课原因的分析是列举式的,并没有多角度、深层次分析。大学生为什么逃课呢?下面分几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对于逃课客观原因第三部分已有涉及,这里主要探讨学生逃课的主观原因,也即学生为什么要千方百计找出理由来逃课。
  一是心理、认知和毅力的原因。因心理问题而逃课(如心情不好)。不少学生不想上课是因为心情欠佳,心绪烦乱,看到书就厌烦,听到老师讲课就来气。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心情不好而逃课的。思想认识偏差。有些学生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就业,既然如此,那就学那些与以后就业相关性很大的课程,对与就业关系不大的课程则不学习。缺乏毅力和耐心,不少学生过去一直逃课,虽然现在努力不想逃课,但是一走进课堂,发现老师所讲的自己根本听不懂,对课程内容也很生疏,看也看不明白,于是自暴自弃,干脆不学了,继续逃,这部分学生陷入了逃课的恶性循环中,想不逃课都不行。
  二是兴趣和目标的原因。讨厌有规律有拘束的生活,有些学生喜欢放荡不羁的生活,他们讨厌规律,讨厌拘束,他们只想干自己愿意干的事情,或者沉迷于网络,或者忙于应酬,或者忙于赚钱。因对课程不感兴趣而逃课。某些学生在报考时对专业并不了解,只是听亲友或舆论的宣传而填报的,上了课之后才发觉自己对该课不感兴趣。某些学生虽然喜欢本专业,但专业的课程并不是单一的,学生只对其中的一部分课程感兴趣,对其他的课程则不感兴趣。再者基础课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得学习,学生无选择的余地。有些课程内容太过老套,知识陈旧,与时代脱节,或者内容太泛化,老师只讲解一般性的东西,无个人思想和个性化知识。目标弱化的因素,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习的最主要动力不是学习终身有益的知识和道德,而是为了升学。升学的念头支撑了学生去认真学习,而在进了大学后,就没有了升学这个支撑点了,也就是没有了明确的目标了,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生感觉没有了寄托,不知何去何从,学习也松懈了。
  三是外界环境的因素。沉迷于其他事物。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有不少学生在入大学后,面对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事物而身陷其中。如不少学生在接触到电脑后,就迷念上电脑游戏而不能自拔,更有甚者,为了玩游戏而放弃所有课程的学习,考试不考,上课不去。盲从潮流的因素,有些学生逃课,只是想顺一顺逃课这股潮流,好像不逃课不能显示自己的独特性,不少学生就是受这股虚无缥缈的潮流的影响而盲目追从。受社会观念的影响,时下的社会观念越来越推崇实用化和物质化的东西。不少学生就是受了这种观念的影响,而不能安安心心在课堂里接受精神上的洗礼和思想上的升华,对精神的东西一概排斥,沉迷于眼前的物质的实用的事物。迫于压力而逃避现实,有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看到其他学生个个知识丰富,能力突出,感到比高中更大的竞争压力,在这些压力下,不少学生变得彷徨和困惑,他们不愿面对现实 ,只想混混的过日子,而逃课就成了逃避现实的一个重要做法。
  
  五、小结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综观现代的大学课堂,高校学生逃课现象已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现实中,我们可看到,许多大学生都有逃课经历,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了经常不上课的“逃课族”,这些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的获得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针对大学生逃课原因的多样性和逃课现状的严峻性,高校应该注重学生培养,引导和管理的系统性,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做。同时,学生逃课虽然看似是一件坏事,但也包涵了积极的信息和值得深思的原因。如有些逃课是对填鸭式教育的无声反抗。所以,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也应反思。
  
  〔参考文献〕
  〔1〕李江发,等.广西医科大学大学生逃课情况调查报告〔EB/OL〕.教育信息在线,www.6318.cn.6318社区 .
  〔2〕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专项调查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孙文政〕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道德的视角思考法的起源和精神,并进一步地反思在法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道德是如何作用于法的,最后试图从社会的具体历史进程中寻找二者之间的契合点。  [关键词]道德;法;自然法;法的精神  [中图分类号]DF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7 — 0084 — 02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法律源初道德,二者作为社会规范的
期刊
[摘 要]“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先进的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将二者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有利契机,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要过程。同时,由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相通之处,并经过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不断努力,所以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期刊
[摘 要]思想理论总是在不断博弈中构建与重构,德沃金的理论就是在与法律实证主义的思想家的理论的博弈之中建构起来,并且不断发展、成熟。在各种论战中,德沃金与哈特之争不容忽视,即使在当代,这种论战之后的理论仍然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力。德沃金与哈特之争上演了一场当今英美法律哲学研究的理论盛宴,在当代中国的法治理论建设进程中,研究德沃金对哈特理论的批判,对构筑中国法学领域的理论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这也符
期刊
[摘 要]世界概念是海德格尔早期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他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区分了两种世界:非此在加在一起构成的非本真的“世界”以及此在存在于其中的本真的世界,而后者才是海德格尔所强调的世界,因为它是此在在其中得以展开的意义关联整体。而这种本真的世界得以显现的方式就是:随着世内存在者称手状态的三种缺失形式而显现。  [关键词]海德格尔;存在;世界;称手状态  [中图分类号]B51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三部长篇巨著。在这三部巨著中,作家分别塑造了三个优美的妇女形象,她们不仅成为俄罗斯文学的骄傲,也为世界文学增添了新的艺术光彩。   [关键词]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巨著;妇女形象   [中图分类号]I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6 — 0082 — 02     列夫·托尔斯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齐齐哈尔大学为例研究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通过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了解齐齐哈尔大学校园内学生网络购物的现状,包括网络购物的普及度、购后满意度及大学生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等。針对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的网络购物中困扰学生们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念,在网络购物中更好地保护自身的权益。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购物;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9.2
期刊
[摘 要]随着幼儿园“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研究的深入开展,教师的学习、工作、研讨方式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引领下发生着变革。  因此,园本研修成为我园生存、发展和进步的内驱力,有效的促进了幼儿园、教师、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园本教研;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
期刊
[摘要]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国内许多地区通过发放消费券拉动消费需求。对于作为一种新型财政政策和营销手段的消费券,社会各界褒贬不一。文章以杭州市旅游消费券运行绩效为例,运用乘数原理和挤出效应原理,分析旅游消费券所起的作用。杭州旅游产业在旅游消费券的刺激下,成效显著的原因在于乘数作用大而现金挤出效用小。同时,对杭州旅游消费券存在的“乘数效应”延续性和区域间因旅游消费提前产生的“挤出效应”等进行利
期刊
[摘 要]传统德治思想有丰富的内涵,加强德治教育有利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发挥作用,从而推进整个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德治;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6 — 0050 — 02   德治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维护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已经滞后于经济发展。这个制度的缺陷日益凸现,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农民的权益。由于相关制度供给与消费的不协调,我国的土地征收和由此出现的失地农民现象日益严重,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笔者运用博弈理论对土地征用过程中的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利益均衡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博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   [关键词]土地征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