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有价值的诗篇,因此成为中唐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诗也成为诗坛上的一枝奇葩。古往今来,众多评论家对其艺术特色都发表过自己的看法,或说“奇险”,或说“幽奇”,或说“奇诡”,都离不开一个“奇”字。
李贺诗歌的“奇”,首先表现在想象丰富、幻想奇特。李贺的想象近十一种病态的天才的幻想,常常超出常人的思维。在他的诗中,想象时间是一种太阳的飞光,而太阳是龙衔烛拉着奔跑的,把龙杀死,时间就会凝固(《苦昼短》:“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廻,夜不得伏”);他也想象敲打马骨会发出铜声(《马诗》:“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他还想象古战场上阵亡将士的魂魄会因饥饿而变瘦(《长平箭头歌》:“左魂右魄啼饥瘦”),茂陵的烟树会像人一样满面愁色(《昆仑使者》:“茂陵烟树生愁色”);而从箜篌声中,他能联想到昆山玉碎、凤凰鸣叫、芙蓉泣露、石破天惊,感觉这乐声能使空山凝云、江娥悲泣、老鱼跳波、瘦蛟飞舞(《李凭箜篌引》)。
李贺诗歌“奇”的另一突出表现便是语言奇峭。诗人要把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自己完美的艺术构思用诗的语言准确表达出来,是很需要下一番功夫的。李贺不愿使用“经人道语”,修辞造句,极力追求精练、传神、形象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歌语言。李贺诗歌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追求峭奇。如:《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的“端洲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两句就充分体现了诗人造语之奇。李贺诗中很多词语也体现出其诗歌语言的奇峭。如:他用“玉花”写剑光,“笑眼”写春草,“黑漆”写鬼灯,“冷翠烛”写磷火,用“枯兰”形容心的愁苦,“铜吼”描写击剑的声音,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诗歌别具风貌。“秋眉”、“寒绿”、“酣春”、“香雨”、“腻叶”、“枯香”、“恨血”、“老鱼”等词语也明显地带着诗人独有的风格。李贺诗歌语言色彩鲜明,历来诗论家对他诗歌的色彩艺术有过众多评价。
艺术形象生动逼真是李贺诗歌“奇”的第三个突出表现。诗人总是用形象来思考,通过形象来表达思想的。他的大部分诗歌可以说都是经过精雕细琢而成的。他往往选择自己认为最生动、准确、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内心复杂的感情和感受。如《李凭箜篌引》,这是一首描写音乐的诗歌,历来被人所称颂,李贺没有采用白居易《琵琶行》和韩愈《听颖师弹琴》中那种日常形象模拟乐声的写实手法,而是采用神话传说的题材,着重从“惊天地,动鬼神”的音乐效果去渲染演奏技巧的高超。他又避免了前人虽也写“惊天地,动鬼神”但描写过于简括抽象的缺点,而是想象出一个又一个形象鲜明的画面,利用比喻、联想和通感的规律,把音乐的旋律抑扬、感情变化不断地转化为可闻可见可感可想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
李贺诗歌之所以呈现出“奇”的特色,与他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早熟的天赋使诗人心中充满浪漫的理想,他有才能,有抱负,希望自己“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可是残酷的社会却不给他施展才能的机会,于是诗人把他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去,借诗歌抒写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另一方面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分不开的。当然,独有的创作个性、大胆的创新精神,是李贺诗歌显得奇特不凡的又一方面的原因。
由于作诗“呕心沥血”、“极思苦吟”,李贺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诗篇,加上他对诗歌艺术形式的革新创造,使他在当时诗坛上异军突起、独树一帜。清代陈式在《重刻昌谷集注序》中说:“唐无此诗,而前唐与后乎唐亦无此诗。”可见,李贺诗歌的重要地位。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李贺诗歌的巨大成就而忽略其不足之处。由于生活狭窄和过分追求新奇险怪,他的一些作品过于幽冷凄清和虚无颓废,对晚唐诗歌产生了不良影响,这是我们应该看到的。
李贺诗歌的“奇”,首先表现在想象丰富、幻想奇特。李贺的想象近十一种病态的天才的幻想,常常超出常人的思维。在他的诗中,想象时间是一种太阳的飞光,而太阳是龙衔烛拉着奔跑的,把龙杀死,时间就会凝固(《苦昼短》:“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廻,夜不得伏”);他也想象敲打马骨会发出铜声(《马诗》:“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他还想象古战场上阵亡将士的魂魄会因饥饿而变瘦(《长平箭头歌》:“左魂右魄啼饥瘦”),茂陵的烟树会像人一样满面愁色(《昆仑使者》:“茂陵烟树生愁色”);而从箜篌声中,他能联想到昆山玉碎、凤凰鸣叫、芙蓉泣露、石破天惊,感觉这乐声能使空山凝云、江娥悲泣、老鱼跳波、瘦蛟飞舞(《李凭箜篌引》)。
李贺诗歌“奇”的另一突出表现便是语言奇峭。诗人要把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自己完美的艺术构思用诗的语言准确表达出来,是很需要下一番功夫的。李贺不愿使用“经人道语”,修辞造句,极力追求精练、传神、形象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歌语言。李贺诗歌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追求峭奇。如:《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的“端洲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两句就充分体现了诗人造语之奇。李贺诗中很多词语也体现出其诗歌语言的奇峭。如:他用“玉花”写剑光,“笑眼”写春草,“黑漆”写鬼灯,“冷翠烛”写磷火,用“枯兰”形容心的愁苦,“铜吼”描写击剑的声音,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诗歌别具风貌。“秋眉”、“寒绿”、“酣春”、“香雨”、“腻叶”、“枯香”、“恨血”、“老鱼”等词语也明显地带着诗人独有的风格。李贺诗歌语言色彩鲜明,历来诗论家对他诗歌的色彩艺术有过众多评价。
艺术形象生动逼真是李贺诗歌“奇”的第三个突出表现。诗人总是用形象来思考,通过形象来表达思想的。他的大部分诗歌可以说都是经过精雕细琢而成的。他往往选择自己认为最生动、准确、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内心复杂的感情和感受。如《李凭箜篌引》,这是一首描写音乐的诗歌,历来被人所称颂,李贺没有采用白居易《琵琶行》和韩愈《听颖师弹琴》中那种日常形象模拟乐声的写实手法,而是采用神话传说的题材,着重从“惊天地,动鬼神”的音乐效果去渲染演奏技巧的高超。他又避免了前人虽也写“惊天地,动鬼神”但描写过于简括抽象的缺点,而是想象出一个又一个形象鲜明的画面,利用比喻、联想和通感的规律,把音乐的旋律抑扬、感情变化不断地转化为可闻可见可感可想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
李贺诗歌之所以呈现出“奇”的特色,与他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早熟的天赋使诗人心中充满浪漫的理想,他有才能,有抱负,希望自己“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可是残酷的社会却不给他施展才能的机会,于是诗人把他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去,借诗歌抒写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另一方面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分不开的。当然,独有的创作个性、大胆的创新精神,是李贺诗歌显得奇特不凡的又一方面的原因。
由于作诗“呕心沥血”、“极思苦吟”,李贺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诗篇,加上他对诗歌艺术形式的革新创造,使他在当时诗坛上异军突起、独树一帜。清代陈式在《重刻昌谷集注序》中说:“唐无此诗,而前唐与后乎唐亦无此诗。”可见,李贺诗歌的重要地位。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李贺诗歌的巨大成就而忽略其不足之处。由于生活狭窄和过分追求新奇险怪,他的一些作品过于幽冷凄清和虚无颓废,对晚唐诗歌产生了不良影响,这是我们应该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