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荆轲悲剧作伏笔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zy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箫箫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千百年来激励着多少人仁志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英勇献身,书写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荆轲悲剧成为了历史上最悲壮的一幕,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依然感受到英雄的无奈与悲哀。
  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应用语文的能力”。作为教师,更应该具备这种能力,在教学实际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启迪学生的智力。下面就以高一新教材《荆轲刺秦王》为例来分析荆轲的悲剧,看看文章是如何为荆轲的悲剧作伏笔的。
  荆轲刺秦王是大智大勇的行为,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动,而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历史必然,所以最终只能以悲剧结束。在具体的课文描写中,我们依然能看到荆轲悲剧结局的影子。在课文的开篇部分,为刺秦王做了充分的准备:劝说樊於期献出自己的头颅,得到燕督亢地图,求得徐夫人匕首。这些足见荆轲心思缜密,有勇有谋,准备周全。荆轲是做大事的人,也是当时著名的四大刺客之一,这就要求与他同行之人也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得到天时、地利之助,才能有把握完成刺秦王的任务。而荆轲的悲剧恰恰是在准备的基础上出了问题:
  一是选人不当,难以完成重任。荆轲的副手是秦武阳。文中说:“燕国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之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这只能说明秦武阳年少粗野、蛮横、霸道,缺乏应有的沉着、冷静和智慧,不过是个泼皮小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配担当重任。用这样的人作为荆轲的副手,不但对刺秦王这样的大事没有任何帮助,相反只会带来麻烦(甚至是灾难)。结果到了拜见秦王的关键时刻,秦武阳立即露出了马脚(“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破绽初现,使得刺杀行动功败垂成,实在可惜。要完成这样一件大事,作为副手的人,必然是有智谋、有胆识、视死如归之人。文章这样来描写秦武阳,实在高明,实为难得之笔,为下文的荆轲悲剧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是好友未到,痛失最佳助手。荆轲刺秦王是一个成功机率很小的大事。这就需要与他同行之人应具备相应的刺客素质,这样的人要有过人的胆识,勇敢果决,具备侠士风范,才能共同完成大事。文中说:“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待。”荆轲知道刺秦王是一个集体行动,需要他人的配合与帮助,而这样的人恰恰只能是荆轲的好友——这样的好友才能与荆轲心心相印、默契相连,也是他一直以来做事的最好搭档,有了这样的助手(好友)参与的行动,才有成功的把握。而最终参与行动的不是荆轲的好友,而是秦武阳,这就使荆轲的悲剧露出了端倪。
  三是怒叱太子,仓促行动。文中说:“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丹请先遣秦武阳。”这是对荆轲的不信任,无疑让侠士荆轲怒火中烧、愤怒不已。于是,荆轲怒叱太子。古往今来,侠士总是遵循“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念,一诺千金,而太子丹疑其“有改悔”,开口“先遣秦武阳”,这种不信任之举无异于是对荆轲人格的侮辱。“士可杀不可侮”,荆轲一反平日的谦和,“怒叱太子”,这正是他刚烈性格的最佳表现。太子的“迟之”、“疑之”、“复请之”表明太子的惊恐、焦急、浮躁、多疑、谋事不周,恰好形成对荆轲的鲜明反衬。主人的怀疑、不信任,使得刺秦王的行动更显仓促和草率。这为荆轲的悲剧作了最好的伏笔。
  穿过历史的长河,我们依然看到那不朽的丰碑。“士瞠目,发尽上指冠。”伟哉,荆轲,悲凉变成了悲壮,低沉变成了高昂。这慷慨悲歌的场面,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赴汤蹈火、义无返顾。尽管荆轲的悲剧是历史的必然,我们仍然为荆轲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风范而喝彩。荆轲是失败了的英雄,是他实践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理想追求,成就了那滴寂寞无奈的英雄泪。
其他文献
小学生作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它离不开特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强制性。也正因为如此,刚刚接触作文的中年级学生由于不明白作文的规范性、缺乏生活经验和作文经验,因而感到写作文很吃力,往往对写作文有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这个现状迫使作为教师的我们陷入思考:怎样才能使学生由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到愿意写作文、爱写作文、写好作文呢?我想,这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期刊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到有兴趣的时候,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当他们满怀兴趣地学习时,就能掌握快、记得牢,效果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能力的大小不在于只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
期刊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该在培养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郑文光先生说:“任何科学发明创造,都是从科学幻想起步的。”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想象力的培养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期刊
课堂提问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认知:通过课堂提问也可以使教师及时掌握学情,从而调整教学节奏、教学策略。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课堂提问要注意“度”。    一、难度    课堂提问问题的难度要适宜。问题过深,超出学生知识或能力的范围,会导致一部分学生面面相觑、无所适从,绞尽脑汁、无从下手,自信心受到很
期刊
摘要 初中阶段可谓多事之秋,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初中班主任,如何做个引航人,引领学生安全渡过这个多事之秋,不仅需要我们的工作热情,更需要我们的爱心和工作艺术。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学习,笔者认为初中的班主任应该是个和谐、乐学班集体的缔造者。  关键词 班主任 和谐与乐学    多年的教育实践让我体会到:教不好一门课,影响的可能是学生某一方面;教不会学生做人,就有可能毁掉学生的一生。每当想到这一点,
期刊
作为农村教师,我们将面对许多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由于长时间离开父母,缺少父爱、母爱,缺少沟通,时间久了就容易形成自我封闭心理。所谓自我封闭心理,就是指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欲望掩盖起来、过分强调自我克制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是师生交往的一道鸿沟,使师生关系僵化,影响教育效果,更严重的是阻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教育者应注意转化。    一、渗透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沟通师生间心灵的
期刊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要使一个班级有良好的班风,除了做好一些常规工作外,还应有一套科学的规则和一颗温暖的爱心,把自己真正融入学生中间,多理解他们,使他们信服你,愿意把你当作他们的好朋友,愿意与你多方面地交流思想。那么,班主任应怎样在教育中体现爱心呢?    一、在教育中要始终坚持以规则为核心,在规则中体现爱心    常言说:“规则为网,爱心为纲,和谐得鱼。”高中平行班的学生,其行
期刊
从客观上而言,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存在“后进生”这个群体。“后进生”指的是那些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有严重缺点的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后进生”一直是令教师们很头疼的问题:由于基础差,他们不能很快地接受新知识,从而学习成绩不理想;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多和难度的加深,他们所欠缺的知识越来越多,成绩越来越差,从而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和兴趣;大部分“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也欠佳,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控能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不仅需要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4)班的班主任工作。能担任班主任工作,我在感到光荣的同时,也觉得身上的担子不轻。我时刻牢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宗旨,在实际工作中不辞劳苦地主动开展班级管理和德育建设,班主任工作有了点滴收效。概括地说有以下三点:    一、形成良好的班风,提高教育效果    本学期,学校
期刊
进入初中,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