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师的情感素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ine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情感素养是教师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其积极的情感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若其知识功底不够,专业素养不高,尚可以以客观原因作为托辞,但若我们缺情乏悟,教育教学中没有积极的情感素养则是万万说不过去的。
  语文课程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而语文学科的特点就在于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为先导,让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因而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而教师必须先尽力提高自己的情感素养,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才能美化情怀,完善人格。
  首先,语文教师要带着真情,用心去感受文本,解读文本,努力使自己成为善感善悟之人。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在解读文本中,准确体会其言辞美,人情美,通过積极情感的积聚,我们方能在课堂上全力倾情,并真诚地感染受教对象。那些对祖国壮美山河的赞美,那些对人间至情的体味,那些对人生哲理的剖析,无不为我们提供了情感教育的巨大空间。读《岳阳楼记》,我们领略到洞庭湖的朝晖夕阴;读《长江三峡》,我们感受到三峡的幽深秀丽;读《登泰山记》,我们领略到泰山的神奇高峻。教师“发诸真情,出于自然”, 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用“心”去教,用“情”去导,必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唤得师生感情的共鸣,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笔者曾观摩过一节《项脊轩志》的公开课,老师以村头母亲送“我”上学,让“我”至今难忘的叙述导入,接着老师饱含深情地背诵全文,学生为之动容,课堂始终在浓浓的深情中展开。那啄食鸟的鸣叫,那熟悉的足音,那犹在耳旁的亲人的话语,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一节课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人生体验的升华,教师对文本的深入挖掘,以自己的真情感染学生,学生方会用“心”去学,去悟。
  语文教师拥有了良好的情感素养,就会以其多情善悟的心去点化蕴藏在作品中的浓郁之情,营造充满情感魅力的语文课堂,从而使学生的性情得以陶冶,灵魂得以净化,让他们始终徜徉在作者的情感世界里同喜同忧。譬如讲授《我与地坛》一课,只有充分挖掘课文的人性、人生价值的感悟,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习,感悟课文情理,进行情感交流,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文中一个主要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作为儿子对母亲的深切悼念之情以及母亲对儿子那毫不张扬的母爱,并且把握住作者珍惜生命勇于开辟一条走向自己幸福道路的精神,我们可以先播放一首歌颂母爱的抒情音乐《懂你》感染学生,让学生的情感定格在特定的时空氛围中,在分析课文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与母亲的生活,唤起他们体谅母亲珍惜母爱的觉悟,最后播放陈百强的《念亲恩》再次唤醒学生对母亲的爱。只有教师的心灵受到了真正的冲击,学生的心灵才能受到强烈的震撼。
  其次,语文教师要善于用激情诠释责任,遵循学生认知和情感活动的规律,努力提升自身的情感素养。真正的教育者从来不会想从对学生的教育中获得报偿,这就是教育情感尤其显得崇高和超越的原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同时发生,同时发展的过程,两者相随相伴。当然认知和情感活动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认知主要解决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而学生在面对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时,必然会有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产生愿不愿意学,喜不喜欢学等情感和态度。可以说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找不到离开了情感活动的独立的认知活动,也找不到离开了认知活动的独立的情感活动。试想,教师如果像医生解剖尸体一样把文章分解开来交给学生,死板地按固定程序上课,干巴巴地照搬教参,怎么能引起兴趣,收到感人的效果?语文教师只有首先有了自己的真情感悟,才能善思善悟,走进教室,方能满怀激情,“顾盼生情”,点化学子情感的火花,让知识的构建伴随情感的生发,而内化为学子自己的东西,让他们见师而乐学,在宽容、民主的人文氛围中,在师生情感的互动中逐步提升文化品位,完善健全人格。
  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只注重认知,美其名曰为了应付考试,而夸大语文的工具性,片面强调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忽视了对教师情感素养的培养。而对于学生的情感,或者轻描淡写,或者熟视无睹,甚或伤害学生积极的情感,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悲哀,也是我们有时难于走出教学困境的根源所在。其实认知和情感互为目的和手段,只有当教师积极的情感素养成为品质,成为常态,才能使学生的情感价值化、品质化。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除了有对本职工作及教育对象的爱之外,还须有关注现实生活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都离不开语文教师富有时代敏锐感受力的素养,关注时代,关注现代,我们才会有时代的责任感。语文教师要能有见一草绿而感春之生机、观一叶坠而悟秋之壮美的情感素养。新时代的学生,他们时刻受到新信息的冲击,教师的情感缺乏了现实的因素,就很难说能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语文教师千万别做“老学究”,要时时注意吸收新知识,新信息,我们的情感应是闪烁着信息时代、市场经济的光芒,它既包含着积淀了中华几千年文化精华的智慧,又应具有新世纪民族情愫的因素。“长袖善舞,多财善贾。”教师的情感素养要求我们能“多情善感”,合上时代的节拍,方能感染时代的新人。
  作者通联:湖北远安一高。
其他文献
在我故乡的住所附近,有一塘清澈的池水。临水便是紫藤花架,那苍劲秀颀的枝干矫若游龙,虬结随亭柱攀缘而上。阳春三月,草熏风暖,紫藤花便如一串串首尾相接的浅紫色蝴蝶,在灿烂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海域发生了9.0级大地震。根据国际GPS服务和日本国土地理院公布的GPS连续观测数据,得到地震前20天震区附近上空的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Vertical Total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被誉为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也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文化丰富多彩,相同的语句可以呈现出多种涵义,出现在不同的场景,由此,汉语的学习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中学的语文教学成为教育机构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其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部分:通过阅读教学能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促进文化素养的养成,“三观”的形成。  语文作为主学科之一,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语文作
在当前心理学教学中,教材中关于心理品质的定义、提法存在问题,影响了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理解。为此本文就心理品质的定义、心理品质的内容、诸心理品质定义的订正进行了探讨
高中语文教学是整个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实用较强的学科。学生通过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通过古诗文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国学素质。因此,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人文性内涵。  一、语文人文教育的价值  1.人文性的本质是人文精神,其基本内涵是人文主義跟人格主义。人文性重视人的精神需求。当前的素质教育理念突出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由语言建构、文化理解、思维发展和审美鉴赏四部分组成。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通俗地说,语言建构与运用,体现为考生能不能理解掌控高考作文,能不能写好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历来倍受关注,它既是指导中学教学的指挥棒,也是解读高考改革的风向标,2018年全国卷Ⅰ作文题目应如何解读?传递出什么重要的信息?对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带
金秋时节,在全国人民欢庆国庆、中秋佳节前夕,全国第二届心理技术应用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9月25~28日在上海市隆重召开,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89名代表正式注册并出席了会议,另有20余
一、教学语言的知识性  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知识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精通多门的学科知识,贯通古今,提高自己文化素养,这样在面对问题时应对自如,用专业的知识给予解释和启发。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重词语的讲授,易错字的辨析。但是词语要怎么讲呢?有的语文老师只是让学生一味的抄写,背诵,再罚抄。这样,学生根本没有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次出现还是难免会再犯错。教师可以结合词的本义,如“提
<正> 一、培养心理学观点的重要性在心理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学观点。所谓心理学观点,就是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了解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心理活动(即动
多年来,我们一直比较认同这样一个观念: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在语言文字的穿行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句话很有道理,一针见血地道出了阅读教学的课程论意义。尤其在人文论走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