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到我院进行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30例,研究组为30例,给予对照组拉米夫定治疗,给予研究组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0%,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292-02
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疾病,如果不及早发现,及早进行控制治疗,很可能会演变成肝硬化甚至肝癌,给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在一般的常规治疗中,会给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同时还存在着患者身体耐药性的问题?因此,现今临床医学上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患者进行治疗,大大降低了患者体内HBV复制率?具体情况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到我院进行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30例,研究组为30例,年龄范围从20岁到65岁?给予对照组一般常规性治疗,给予研究组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经医护人员对其年龄?体质?病情特征等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差异,存在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拉米夫定一天一百毫克,给予研究组患者除了一天一百毫克的拉米夫定外,再加一天十毫克的阿德福韦酯,口服?对所有的患者都要进行一般的护肝治疗?治疗疗程为48个星期,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
1.3治疗效果判定
采取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治疗效果分析,患者在一个治疗疗程结束后,在肝功能?HBV?DNA转阴率等各方面均有改善则视为有效,如果在肝功能?HBV?DNA转阴率等各方面均无改善则视为无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和对比?有效率=有效人数/30x100%?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 s)方式表示,计数资料运用X2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后,对照组中,治疗有效为15例,无效为15例?研究组中治疗有效为25例,治疗无效为5例?组间数据对比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1)给予对照组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的有效率为50%;给予研究组患者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有效率为83%?研究组的肝功能恢复情况?HBV和DNA等各方面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
2)在现今的临床医学上,采用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患者体内的病毒可以得到一定的抑制,而且使用该药物,起效快,服用起来比较方便,而且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便宜,患者可以接受,在我国应用非常的广泛,但是相关实践研究证明,近年来对该药出现耐药性的患者越来越多,如果一直持续使用,效果不会那么显著?阿德福韦酯是一种新兴的类似药物,全球权威药物学家经过实践调查发现,该药物在抑制患者体内病毒的效果上更佳,而且大大降低患者体内病毒的复制率和耐药率?为此,在临床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了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方法,把两种药物的优势进行强强的联合,患者不管是在肝功能?HBV还是DNA的转阴率情况都要优于单纯的使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
3)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传染疾病?如果不及时发现,不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则会慢慢演变成肝硬化甚至肝癌等疾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命威胁?因此,患者应该要对自身的情况给予深刻重视?应该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乙肝各项功能指标的检查,一旦发现自己患上乙型肝炎,在醫生的正确指导下,积极配合进行治疗,尽量控制病情进一步恶化?
4)乙型肝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非常注意各方面的饮食卫生,千万不能喝酒喝熬夜?作息要有规律,做好各项合理的饮食计划,在饮食上应该要多吃富含维生素和高蛋白的食物,禁止情绪大起大落,保持愉悦心情?
综合上述可以知道,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洪波,郎振为,金荣华,黄春,金瑞.202例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与临床(摘要)[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1(03)
[2] 金生.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 2001(05)
[3] 徐克成,吴建文.慢性乙型肝炎的联合治疗[J].胃肠病学. 2001(02)
[4] 潘化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测量与评价[J]. 肝脏. 2001(02)
[5] 张敏,张在山,邢业兰.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消毒[J]. 职业与健康. 2001(06)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292-02
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疾病,如果不及早发现,及早进行控制治疗,很可能会演变成肝硬化甚至肝癌,给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在一般的常规治疗中,会给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同时还存在着患者身体耐药性的问题?因此,现今临床医学上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患者进行治疗,大大降低了患者体内HBV复制率?具体情况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到我院进行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30例,研究组为30例,年龄范围从20岁到65岁?给予对照组一般常规性治疗,给予研究组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经医护人员对其年龄?体质?病情特征等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差异,存在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拉米夫定一天一百毫克,给予研究组患者除了一天一百毫克的拉米夫定外,再加一天十毫克的阿德福韦酯,口服?对所有的患者都要进行一般的护肝治疗?治疗疗程为48个星期,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
1.3治疗效果判定
采取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治疗效果分析,患者在一个治疗疗程结束后,在肝功能?HBV?DNA转阴率等各方面均有改善则视为有效,如果在肝功能?HBV?DNA转阴率等各方面均无改善则视为无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和对比?有效率=有效人数/30x100%?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 s)方式表示,计数资料运用X2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后,对照组中,治疗有效为15例,无效为15例?研究组中治疗有效为25例,治疗无效为5例?组间数据对比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1)给予对照组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的有效率为50%;给予研究组患者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有效率为83%?研究组的肝功能恢复情况?HBV和DNA等各方面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
2)在现今的临床医学上,采用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患者体内的病毒可以得到一定的抑制,而且使用该药物,起效快,服用起来比较方便,而且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便宜,患者可以接受,在我国应用非常的广泛,但是相关实践研究证明,近年来对该药出现耐药性的患者越来越多,如果一直持续使用,效果不会那么显著?阿德福韦酯是一种新兴的类似药物,全球权威药物学家经过实践调查发现,该药物在抑制患者体内病毒的效果上更佳,而且大大降低患者体内病毒的复制率和耐药率?为此,在临床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了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方法,把两种药物的优势进行强强的联合,患者不管是在肝功能?HBV还是DNA的转阴率情况都要优于单纯的使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
3)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传染疾病?如果不及时发现,不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则会慢慢演变成肝硬化甚至肝癌等疾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命威胁?因此,患者应该要对自身的情况给予深刻重视?应该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乙肝各项功能指标的检查,一旦发现自己患上乙型肝炎,在醫生的正确指导下,积极配合进行治疗,尽量控制病情进一步恶化?
4)乙型肝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非常注意各方面的饮食卫生,千万不能喝酒喝熬夜?作息要有规律,做好各项合理的饮食计划,在饮食上应该要多吃富含维生素和高蛋白的食物,禁止情绪大起大落,保持愉悦心情?
综合上述可以知道,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洪波,郎振为,金荣华,黄春,金瑞.202例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与临床(摘要)[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1(03)
[2] 金生.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 2001(05)
[3] 徐克成,吴建文.慢性乙型肝炎的联合治疗[J].胃肠病学. 2001(02)
[4] 潘化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测量与评价[J]. 肝脏. 2001(02)
[5] 张敏,张在山,邢业兰.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消毒[J]. 职业与健康. 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