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要在“活”字上作文章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lymx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在“活”字上做文章,活用教学方式方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一、把教学内容变“活”
  教师应当从多方面人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谢计时,要以学生为主,从他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出发,创设精妙的问题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参与感,让学生自主地进入到问题的角色中。
  如在教学《最大公因数》时,设计了学生间互抢“学号”的游戏:请学号12的同学上来汇报他学号的因数,让学号是他因数的同学站到他的旁边,然后请30号的同学也上来汇报他的学号的因数,也请学号是他学号因数的同学站到他的旁边,那么学号为1、2、3、6的同学就从12号同学那里走到了30号的身边。这时,老师故意走到12号同学身边,轻声对他说:‘你的因数怎么只有4和12了呢?怎么不把你的因数看好。”一听这话,12号的学生二话不说马上去拉走掉的那几个同学,接着教师又走到30号旁,悄悄对30号说:“你要看好自己的因数啊。”这样一来,上来的两个同学马上开始争抢起学号是1、2、3、6的这几个同学。这样的场面只得请同学们做裁判了,大家一致通过,要这几个同学站在12号和30号的同学的中间,这样学生很快就弄懂了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也很清楚哪个是最大公因数。通过学生活动,激发矛盾,争抢公用的因数,唤起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激情。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和教师适当的引导,‘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自然水到渠成,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这样的情境,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而一次抢的过程也使学生体验了数学的趣味性,从而增强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把教学过程教“活”
  1、导入激趣
  学习是学生的内部活动,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而疑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动因,所以在导入时要使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学习。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随便写几个数,问学生你们有什么办法马上知道这些数是否能被3整除,教师就能马上回答,你们也可以随便写一个数,让老师来判断。此时学生们真是羡慕老师的方法,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学会这个本领。这样的导入,学生有了疑问也有了兴趣,更有了探索欲望。
  2、主动探究
  (1)引导学生质疑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我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发现探求新知。例在教学“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基于学生对整数简便运算的理解,让学生自己找朋友,发现这些数的特点,在同学间交流。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找到了一些方法,还发现运用的规律和整数运算中的一样,学生情绪高涨,都为自己是一个发现者而高兴,学习气氛热烈而活跃。
  (2)让学生分析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即时状态,捕捉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更要欣赏学生思维中的方法,因为学生的发言都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价值。请学生自己来讲解分析,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势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而且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如教学计算8500÷200时,先让学生自己做,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和同桌讨论。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一对同桌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原因是:一个做出来的余数是1(85÷2=42……1),另一个同学做出来则是100(8 500÷200=42……100),他们各持己见,谁也不肯认输。教师就请他们先说说各自的想法,让同学评定,各方都有支持者,此时,教师组织其他学生分两组进行辩论,马上验证了余数该是100(42×200+100=8500)。
  3、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获得新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并把它应有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在问题解决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这样每一个人不论其认识是否浅陋,思考所得是否新颖独特,都有展示和学习的机会,即使是学困生,由于他们能够平等地参与,他们思维的闪光点能够得以充分展现,他们的自信心和主人翁意识也可以得到增强。而且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当中掌握了这些新思想、新方法后,可以独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把课堂练习练“活”
  在练习设计时应注重学生实际,有层次地设计。首先是基本题,基本题重数学基础知识的操练,形成基本技能,要求全班学生都掌握。其次是综合题,综合题注重新旧知的联系,既巩固新知识,又复习旧知识,要求中上学生掌握。最后是开放题练习,开放题练习综合性强,知识容量大,更多地没有固定答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富挑战性,给优秀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可作为选做题或擂台题。当然在大家都完成各自练习后教师应鼓励他们向高层次的练习挑战。这样在练习设计和练习要求上留有余地,学困生不会因经常受到老师的指责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学优生不容易自我满足,安于现状。
其他文献
上一堂有语文味的课,需要教师、学生、文本等相关元素的参与作用。众所周知,越是本色的语文课堂,语文味的纯度、浓度、效度就越高。可是,语文味并不像佳肴美味,靠感官直觉就能知道,如何感知和评价语文味的纯度、浓度、效度呢?这里,不妨以《爱如茉莉》一文的教学为例谈几点想法。  语文味的纯度  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教学一篇课文,起于何处,归于何方,会经历怎样的过程,怎样的课堂教学是有语文味的,哪些是
期刊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面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心,有着无数个“为什么”的学生,教师应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要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是指不但能够体现文本重点和难点,而且能够激发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实施探究行为,并有所发现、有所创见、有所超越,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问题。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  一、在课文
期刊
于永正老师工作时常常为学生的写字潦草而发愁。一天,无意中发现刘绍鼎老师那班的作业十分端正、整洁,于是向他请教。刘老师说,对学生写字训练要严字当头,老师先要写一手好字。刘老师的字写得确实漂亮,他改作文都是用的毛笔,那蝇头小楷很有赵孟頫的神韵。于是,于永正就开始练字,研究教字。我看了这则案例后,也对写字教学产生了兴趣,“怎样使学生的字写得规范、漂亮?”成了我的研究课题,研究后感受颇丰。  一、践行课标
期刊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探究呢?本人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追求,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设置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去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燃起他们自尊的火种,激起前进的热情。  例如:我教学“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从学生喜爱的小
期刊
习作教学难,难在没有参照的套路与方法可依。我们的学生更是害怕作文,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缺乏素材的积累。最大的写作难题莫过于素材的缺乏。在习作教学中最令我头疼的一件事是每周小作文的出题内容,由老师自己命题吧有局限性,让学生随意写吧好像没有习作训练的针对性。其实,仔细一想还是自己对学生感知的生活素材缺乏认知,不清楚学生的所知所感与所想,也就是对学生的作文心理状态了解不够,从而无法正确引导学生
期刊
语文真的很难学吗?为什么有的人学起来很轻松?一个病句看一眼听一遍就知道错在哪里,作文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这样的孩子很受老师的欢迎,很让其他学生佩服。因为他们掌握了语文学习的关键—语感。  语感,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何训练语感?语感训练是一个一直受关注的话题。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郭沫若先生说得更为细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
期刊
三年级,起步作文,重在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信心,让学生在习作与分享中获得快乐。下面,笔者就以三年级习作《文具》为例,谈谈起步作文的教学。  一、激趣,开启学生乐写的心智  1、猜谜语,调动愉快的情绪。老师一开始就给学生猜了两个谜语:“像糖不是糖,有圆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劳累不怕脏。”这是橡皮。“上学背肩上,上课放一旁,整天不吭声,学问满肚装。”这是书包。你看,这两则谜语多有趣呀,从语
期刊
新教育理论指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教师一手包办,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服务,帮助学生去创造。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不再充当演员的角色,而是发挥导演的职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指导学生学法,提高学生能力。因此,摆正教师的位置,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是课堂教学素质化的关键。  一、教师应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  依据建构理论,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如果不主动参与教
期刊
在诸多教学原则中,有一些是根据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提出的具有特定意义的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原则。把握如下这些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创造性地合理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将对小学生的发展产生优质、高效的促进作用。  一、量力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表现为教学内容要选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数学基础知识。影响学生接受能力主要有两个因素,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能力基础。所以小学
期刊
《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