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初中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形成正确价值观和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要加强这一时期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新课改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了初中教学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初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策略
在当今这个以升学率衡量教育成果的时代,初中生被沉重的学业压力掩盖,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对初中生的教育中应当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通过以下几点探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长不良的教育方法往往是导致初中生不健康心理行为的重要因素。现在初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父辈、祖辈过多的关心爱护,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优越,生活在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的环境当中,遇到挫折、经历磨炼的机会越来越少。一旦他们考试成绩差、或与同学关系不和、或遭到老师的批评等,就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溺爱娇纵的家庭教育使子女任性自私、傲慢无理、贪图享受;租暴专制的家庭教育使子女暴躁冷酷、粗野蛮横,缺乏同情心。家长要做到“三少三多”:对分数的关注少一些,对做人的指导多一些;无端的指责、埋怨少一些,平等的交流、谈心多一些;对孩子正当兴趣爱好关怀少一些,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多一些。大量事实表明,凡是父母人格修养好、和睦相处、家教有方的家庭都给学生创造很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他们在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大多数品学兼优。而在不良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大多厌学、辍学、恶习多端,屡屡犯错。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和各种团体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能够更好地在初中教学中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当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对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进行宣传。随着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各级教育部门都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除了對学生进行文化课教育以外还应当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心理专业教师的配备不到位,很多学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成了挂在德育处的一块牌匾而已,徒有虚名。有的学校的心理课程教师由班主任兼任,授课内容随意性很大,缺乏专业的指导。因此,有必要吸纳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让心理咨询室真正运作起来并发挥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在学生学习之余,通过各种文体活动和班级团体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进行调节,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充实感以及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自尊自信、集体主义等良好的品质。
三、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和人格魅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直接影响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一举一动,进而对学生造成影响。当前,社会中的种种因素会影响到教师的心理,给他们带来压力,并产生紧张的情绪,这些都直接体现在了日常的教学行为中,给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养,给学生展现出正面、积极的形象,给课堂带来活力,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同时教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初中生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向师性比较强,因此教师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当教师把自身的乐观心态传递给学生的时,学生心中老师也会树立起高大形象,学生通过跟随教师从而被教师影响,进而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心理,能够自我调节和控制,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的生活和工作。
四、加强宣传,结合学科教学,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氛围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往往过于重视对文化知识的教育,忽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应当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走出自身的情感和心理误区,形成健康的心理。在初中的教育中,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方式多种多样,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平时应多注意观察学生表现,多交流多关心,还应该在日常工作和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班主任应当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利用班会、活动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渗透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五、强化社会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中,除了加强学校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外,应当重视社会的作用。社会应当为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营造良好的环境。应当革新教育观念,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秩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有效利用社会社区的积极作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促使家长使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为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好的家庭和社区环境。针对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的初中学生,社区应当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教育和改正,大力发展鼓励公益组织参与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去。
总之,初中学生处在个人学习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心理的发展对学生的未来具有重要的影响,应当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提高心理咨询老师的素质,促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日常工作和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配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殷丽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探讨[J].学周刊,2003.
[2]张伟伟.如何做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华少年,2008.
【关键词】初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策略
在当今这个以升学率衡量教育成果的时代,初中生被沉重的学业压力掩盖,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对初中生的教育中应当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通过以下几点探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长不良的教育方法往往是导致初中生不健康心理行为的重要因素。现在初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父辈、祖辈过多的关心爱护,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优越,生活在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的环境当中,遇到挫折、经历磨炼的机会越来越少。一旦他们考试成绩差、或与同学关系不和、或遭到老师的批评等,就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溺爱娇纵的家庭教育使子女任性自私、傲慢无理、贪图享受;租暴专制的家庭教育使子女暴躁冷酷、粗野蛮横,缺乏同情心。家长要做到“三少三多”:对分数的关注少一些,对做人的指导多一些;无端的指责、埋怨少一些,平等的交流、谈心多一些;对孩子正当兴趣爱好关怀少一些,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多一些。大量事实表明,凡是父母人格修养好、和睦相处、家教有方的家庭都给学生创造很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他们在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大多数品学兼优。而在不良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大多厌学、辍学、恶习多端,屡屡犯错。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和各种团体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能够更好地在初中教学中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当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对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进行宣传。随着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各级教育部门都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除了對学生进行文化课教育以外还应当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心理专业教师的配备不到位,很多学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成了挂在德育处的一块牌匾而已,徒有虚名。有的学校的心理课程教师由班主任兼任,授课内容随意性很大,缺乏专业的指导。因此,有必要吸纳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让心理咨询室真正运作起来并发挥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在学生学习之余,通过各种文体活动和班级团体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进行调节,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充实感以及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自尊自信、集体主义等良好的品质。
三、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和人格魅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直接影响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一举一动,进而对学生造成影响。当前,社会中的种种因素会影响到教师的心理,给他们带来压力,并产生紧张的情绪,这些都直接体现在了日常的教学行为中,给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养,给学生展现出正面、积极的形象,给课堂带来活力,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同时教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初中生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向师性比较强,因此教师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当教师把自身的乐观心态传递给学生的时,学生心中老师也会树立起高大形象,学生通过跟随教师从而被教师影响,进而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心理,能够自我调节和控制,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的生活和工作。
四、加强宣传,结合学科教学,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氛围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往往过于重视对文化知识的教育,忽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应当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走出自身的情感和心理误区,形成健康的心理。在初中的教育中,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方式多种多样,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平时应多注意观察学生表现,多交流多关心,还应该在日常工作和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班主任应当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利用班会、活动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渗透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五、强化社会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中,除了加强学校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外,应当重视社会的作用。社会应当为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营造良好的环境。应当革新教育观念,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秩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有效利用社会社区的积极作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促使家长使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为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好的家庭和社区环境。针对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的初中学生,社区应当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教育和改正,大力发展鼓励公益组织参与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去。
总之,初中学生处在个人学习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心理的发展对学生的未来具有重要的影响,应当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提高心理咨询老师的素质,促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日常工作和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配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殷丽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探讨[J].学周刊,2003.
[2]张伟伟.如何做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华少年,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