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西部高等医学院校建设 夯实医疗卫生服务人才供给侧基础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xi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九大報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地方高等医学院校承担着实现全面小康、为当地人民健康提供医疗卫生人才保障的重要使命。在有限办学资源的条件下服务国家地方战略、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和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和创新驱动战略中强化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大统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立足区域需求,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培养质量和融合资源,优化创新激励机制。
  关键词:西部高校;医学院;人才培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地方高等医学院校承担着实现全面小康、为当地人民健康提供医疗卫生人才保障的重要使命。由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政策、资金、人才等资源的分配不平衡,特别是非省会城市的高等医学院校,往往面临办学资源不足的发展瓶颈。本文以地处川滇黔渝结合部泸州的西南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学校)为例,浅谈地方尤其是西部地区的高等医学院校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第一,如何在有限的办学资源下更好地融入国家、地方发展战略?长期以来,学校坚定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立足四川、面向西南、辐射全国,着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医疗卫生行业发展贡献力量:以多层次人才培养为重点,注重学历教育,同时加强非学历教育,广泛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助推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以高水平直属附属医院为支撑,助推泸州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可持续提高;以健康宣传教育为基础,助推人民预防保健能力提升;助力脱贫攻坚,投入大量医疗人力、技术、信息等资源,帮助提升域内县区乡镇医疗卫生水平,在对口扶贫村建立了乡村级医疗卫生站的远程会诊点;主动承担起培训区域内乡镇医生的义务,为当地乡镇医护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积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进驻农村、扎根基层。学校以医药科技创新为动力,助推泸州市医药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助力泸州市打造医药卫生产业高地,加快建成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实现全民健康、全面小康。
  第二,如何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在中国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八大核心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出“三有八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三有”,即有社会担当、有创新精神、有人文情怀;“八能”,即临床技能与医疗服务能力、医生职业精神与素养、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能力、医学知识与终身学习能力、信息与管理能力、学术研究能力。“三有八能”明确了新时代好医生的标准,也为学校“以质量为核心”的专业综合改革指明了方向和途径。同时,学校还构建了协同机制,推动专业综合改革。通过开展专题讲座、集体研习等,在学校确立了“三有八能”人才观,“有利于激发兴趣、有利于个性发展和有利于发现问题”教学观,“课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师引导与自主学习结合”学习观,充分发挥理念的引领力;通过积极推行“扁平化管理”为核心的项目负责制和校院两级联动管理模式,形成学术与行政协调统一;形成以“长江学者”为龙头、“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和各级教学名师为关键、骨干教师为中坚、青年教师为后备的塔型师资团队,有效激活教师支撑力;通过整合临床医学“高标准专业平台、高层次学科发展平台、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构建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综合系统;协同育人制度打通部门壁垒和协调资源,综合改革有协同力;通过构造并在实践中运用“人文 创新创业 实践”为核心的人文素养生成系统,提升学生学习可持续力。
  第三,如何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和创新驱动战略中强化创新意识?近年来,学校在推动国际化进程和创新成果产出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一是多形式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如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3个国家建立了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关系;创新机制多种形式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仅2017年全职引进博士150名,这对一个处于西部地级市的高校来说很不容易;为了搭建人才交流的学术平台,举办了“中国酒城国际心血管研究高端论坛”“肿瘤医学高端研讨会”等一系列国际学术会议;进一步加大对南亚地区留学生的培养,先后为巴基斯坦、印度等培养博士后、研究生和本科生四百余人,这批了解中国文化、对中国有着深厚感情的留学生,成为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友好使者。二是坚持“政、产、学、研、用”结合,为创新驱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省级大学科技园和泸州国家高新区医药产业园为依托,先后与多家医药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探索“政产学研”体制机制创新,加快高校科研成果市场转化和促进企业研发技术提升,实现高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学校作为西部地区高等医学院校的一份子,需要思考的问题和面临的实际状况与其他西部高等医学院校相比可能各有不同,但更多的还是共性问题。基于上述思考,为了更有力支撑西部高等医学院校未来的发展,笔者建议:
  第一,加大统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一是政府根据各校办学实力和水平,进一步推进省部共建地方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在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学位点建设、一流学科申报与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项目、科研平台建设、高水平人才引进、办学经费划拨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优先考虑。避免已存在的东西部高校差异、省会城市与地级市高校差异“固化”并进一步加大。二是通过深化“校地协同”实施省市校共建战略等,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建立企业奖学金、助学金,力争在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学生资助等方面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多方支持。
  第二,立足区域需求,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培养质量。一是各高校的医学人才培养要适应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卫生单位的真正需求,调整医学健康人才培养结构,科学设置专业方向,调整紧缺专业的招生数量,支持对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的培养,减少社会需求饱和或重复设置专业的招生人数。二是加强内涵建设尤其重视师资队伍教学能力建设。各高校应设立专门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致力教师发展、提升教学能力为目标,通过开展骨干教师培训、教师技能竞赛、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资源建设等方式,着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尤其要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充分保障地方医学类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三,融合资源,优化创新激励机制。一是整合高校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和地方医疗机构临床教学、人才培训资源,促进“医、教、研、用”的协同发展,确保医学研究在大量鲜活的临床病例中更具科研创新的现实基础,学生在工作实践中获得更强的实操技能和岗位胜任力。二是要完善区域应用型高校的评价标准和相应的激励机制,重点先扶持有发展潜力的高等医学院校,确保学校科研创新产出的积极性;调控办学规模,确保医学教育学生的高质培养;改善学历层次,确保高层次人才的充分输出;提升办学效益,确保学校发展的可持续动力,以及为师生提供科研和应用创新的优良环境。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医科大学校长)
  [责任编辑:于 洋]
其他文献
李石生,男,汉族,教授,1937年出生,1959年参加工作,195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退休。2008年至2012年任北京农学院离退休党总支委员、离退休第三支部书记。  加强修养 提高政治素质  多年的党务工作锻炼,使李石生养成了注重学习的良好习惯。虽然退居二线,但他始终持守坚定的信念,追求党员的先进性,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退休后仍然十分注重学习,从不放松对各种知识的摄取。他始终
摘 要: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整体供大于求,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研究生毕业数量持续增长。因此,迫切需要构建高校研究生就业服务体系。借鉴目标管理理论,将国家层面人力资源开发和配置的总目标与研究生群体充分就业、提升就业满意度的具体目标相结合,进行系统研究,提升就业服务体系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有利于实现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研究生充分就业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目标管理;研究生;就业服务体系  近些
1911年3月18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33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物理系,1937年考入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物理,并以优异成绩获得洪堡奖学金。1942年,写成优秀论文《圆柱射流遇垂直气流时的上卷》,获得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先后在北洋大学、水工研究所、清华大学任职。1952年,参与筹建北京航空学院,后任该学院教授。主持建设我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参与创建一整套低速风洞和我国第一个高速风洞。 
摘 要:北大精神作为一定历史时期内北京大学教学育人、科研创新、服务社会等具体实践活动的反映,不仅体现了北大师生的风貌气质,同时也折射出时代家国的转辗变迁。从梳理北大精神的历史生成入手,对其精神内涵进行分析阐释,并就青年人如何践行新时代北大精神、将个人理想同时代发展紧密结合提出建议。  关键词:北大精神;历史生成;精神内涵;实践要求  构成一所大学的精神要素包括学校自身的历史沿革、学者与学生的背景及
三十年前,我生活的小城发生了一起女儿为爱毒杀母亲的案件,女儿叫朱慧,那个年代,被判死刑的人要游街,很多人跑去看,朱慧的亲属只有姑姑去了,姑姑包着头巾,仅露出两只眼睛,但还是被朱慧认了出来,朱慧挣着身子哭喊着求姑姑救命,看的人唏嘘不已。据说此案发生时朱慧刚过十八岁生日,朱父完全可以谎称生日日期错误而保下她的命,但朱父没有这样做。朱慧自进监狱,家里没有给她送过衣服饭食,她吃的、用的,是自己卖尸卫校的钱
摘 要:通过对学术产出的测量方法,包括数量测量、质量测量以及混合测量等进行全面梳理,以期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探讨科学有效的学术产出测量体系,对首都高校师资队伍绩效评价提出建议。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学术产出;测量体系  “十三五” 时期是落实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在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国务院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
摘 要:信息时代个体的社会交往同时发生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在轻灵、流动的现代性背景下,拟剧理论逐渐被常识化,形成表现为“衣帽间式共同体”的网络社群。高校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采取切片行为,呈现完美切片与不完美倾向两个特征;在网络社会交往中对他人的自我呈现行为进行“黑白”二元判断。“切片”个体与“黑白”社会现象的普遍化对个体与社会均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现代性;自我呈现;网络社群  在缘
摘 要:对比近年来国外高校课程改革的特点与趋势,分析了北京大学课程改革的现状与特点,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的高校课程改革需要在课程国际化、信息化等方面加强建设。  关键词: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特点趋势  课程建设在大学育人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日本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在《现代教育学基础》中指出:“课程的本质在于它是人格形成的实践过程中进行内化的手段;是将目标化为手段的转化力。课程就是在实际展开的场所里通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北京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  @ 王洛忠(北京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大力发展专业硕士培养项目,一是要改变对专业硕士的定位与看法。作为高水平、实用型、职业化人才培养项目,不能简单将专业硕士理解为教育产业化大背景下的办班收费;作为人才分类培养的重要举措,专业硕士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助力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具有重要
谁那么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