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师徒传承”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论析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sh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诉求下,通过对中国“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文化内涵的分析,发现广义的“师徒传承”美术教育,可以分为以美术技能、技法为中心的“师徒传承”和以“艺术观念”为中心的“师徒传承”。而作为以“机器”为本质属性的人工智能,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只能代替一些以美术技能、技法为内容的“师徒传承”美术教育,不能取代以“艺术观念”为中心的“师徒傳承”美术教育。这为中国“师徒传承”美术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指明了两种发展方向:一是以“艺术观念”为中心的“师徒传承”美术教育;一是以“人”为中心的“师徒传承”美术教育。
  关 键 词: 人工智能;师徒传承;美术教育;发展方向
  因人工智能的介入,当下中国的“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正在进行着一场时代性的自我发展与变革。这种变革一方面是在回答时代发展诉求,即人工智能对中国“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的叩问;另一方面是在寻求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这一意义上看,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师徒传承”美术教育发展方向的探究,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回应与反思的学术议题。
  一、时代诉求:人工智能对中国“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的扣问
  人工智能,自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提出,至2016年韩国棋手李世石败给Alpha-Go的人机对决,以及近些年世界各国将其提升为国家战略性技术,在这短短几十年里,实现了一个从术语到新技术,再到焦点技术、战略性技术、新时代技术的历史转变。因此,有学者称其为“工业革命以来最伟大的技术变革”[1],或“第四次工业革命”[2]。深究之,所谓“技术变革”“工业革命”等称呼,无非是强调“人工智能”对社会的颠覆性改造。聚焦当今社会,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生存与生活诸多工作领域。具体就中国美术教育而言,因人工智能的介入,当下中国的“师徒传承”美术教育表现出一些新现象,如“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部分工作已被人工智能取代。同时,人工智能还以一种强势之力,扣问着“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的特质与边界。这不得不引发一个思考,人工智能是否可以替代中国传统的“师徒传承”美术教育?
  对于这一问题,当今学界的回答是“不能”。如现有研究认为,“机器在目前还不能够把情感、哲学放进去”[3],“‘人-机’交互与‘人-人’对话的本质差异,决定了教育教学的实质是一种以‘人’育‘人’的至善境界”[4]。这些认识表明了人与机器的本质区别,强调了“人”的情感与哲学思考能力,同时,还将人工智能与中国“师徒传承”美术教育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命题,即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师徒传承”美术教育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需要分析“师徒传承”美术教育的文化内涵,进而探究其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原因。
  二、回归原点:“师徒传承”美术教育不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原因
  当下,“师徒传承”美术教育不能被人工智能替代,这是一种事实的表象。譬如,当今美术院校中的“导师制”“工作室制”“合作教学”等现象,是“师徒传承”美术教育不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客观事实表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中“人”的内在规定性、“艺术观念”的传授,与人工智能美术教育中“机器”的内在规定性、“艺术技能”的传授有本质性区别。
  整体而言,中国传统美术教育主要表现为“师徒传承”的教育模式。随着美术文化的发展,“师徒传承”逐渐显现出较为宽泛的涵义。“师”或指师傅(老师)、美术遗迹,或指“古”与“造化”,或泛指“美术文化”等;“传”与“承”的对象,不仅是美术技能、技法,而且还有艺术观念、美术存在的“文化空间”与“艺术精神”等。这种广义的“师徒传承”,无意中将“师徒传承”美术教育分为两种。一是以美术技能、技法为中心的“师徒传承”;二是以艺术观念为中心的“师徒传承”。
  回到当今美术教育,人工智能参与“师徒传承”已成为美术教育的普遍现象。例如,在美术创作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创作出“具有梵高典型风格的画作”,可以学会“伦勃朗的绘画选题与技巧”[5]。这些现象表明,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取代了当今“师徒传承”美术教育的部分工作。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人工智能是部分地取代“师徒传承”美术教育。至于哪部分被替代?哪部分没有被取代?需要回归人工智能参与人类工作的原点式机制进行分析。
  所谓人工智能就是“作为利用人工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而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机器智能”[6],其工作的基础是计算机编程,以及基于数据库的计算机运行,其发展是一种程序的优化、数据库储量的增大,以及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加速等。人工智能的这些运行与发展机制表明,人工智能有一种作为“机器”的本质属性。这决定了人工智能在“师徒传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只能是取代一些以美术技能、技法为内容的“师徒传承”,而不能取代以艺术观念为中心内容的“师徒传承”。这促使研究者不得不把人工智能时代“师徒传承”美术教育的努力方向指向以艺术观念与文化精神为授受关系的“师徒传承”美术教育。
  三、时代回应:人工智能时代“师徒传承”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向
  既然人工智能时代“师徒传承”美术教育的努力方向是以艺术观念为中心的“师徒传承”。那么,从“美术”角度看,人工智能时代的“师徒传承”美术教育应该是一种以“艺术观念”为中心的“师徒传承”;从“教育”角度看,人工智能时代的“师徒传承”美术教育应该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美术教育。这两种类型的美术教育即是人工智能“师徒传承”美术教育的两种发展方向。
  以“艺术观念”为中心的“师徒传承”美术教育。艺术观念是人类掌握艺术的思想与理论,中国的艺术观念主要包括“‘被动的艺术’观念与‘主动的艺术’观念”[7]。不管是“被动的艺术观念”,还是“主动的艺术观念”都是推动中国美术传承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广义的“师徒传承”美术教育看,“师徒传承”的美术教育,一方面是在传授美术技能与技法,创作美术作品;另一方面是在传授艺术观念,为人类创造一些美术文化。而当今美术教育,因人工智能的介入与应用,把以“艺术观念”为中心的“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推向当代美术教育的努力与发展方向。这是人工智能时代美术教育关注与回归“师徒传承”美术教育之“艺术”本质的一种体现。   以“人”为中心的“师徒传承”美术教育。关于教育,不管怎么理解,大体上可以分为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与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促使技能与知识教育进行变革,逐步实现了教育重心的转移”[8],转向一种以心灵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一种或一个分支——“师徒传承”美术教育,不管怎么发展,也不能脱离一般意义上的教育。这使中国“师徒传承”美术教育在当下存在一种由“知识”传授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趋向。这是人工智能时代,“师徒传承”美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也是人工智能时代美术教育关注与回归“师徒传承”之“人”的本质的一种体现。
  因此,在人工智能的介入与叩问下,中国的“师徒传承”美术教育,一方面在回答以人工智能為语境的时代诉求,另一方面在寻求自身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文化内涵的分析,广义的“师徒传承”美术教育,可以分为以美术技能、技法为中心的“师徒传承”,以及以“艺术观念”为中心的“师徒传承”。而作为以“机器”为本质属性人工智能,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只能取代一些以美术技能、技法为内容的“师徒传承”美术教育,而不能取代以“艺术观念”为中心的“师徒传承”美术教育。这为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师徒传承”美术教育的发展,找到了两种发展方向:一是以“艺术观念”为中心的“师徒传承”美术教育,这是人工智能时代美术教育回归“师徒传承”美术教育之“艺术”本质的一种体现;二是以“人”为中心的“师徒传承”美术教育,这是人工智能时代美术教育回归“师徒传承”之“人”的本质的一种体现。
  基金项目:2019年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基于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模式变革的教育理论创新研究》(2019A115)。
  参考文献:
  [1]吕文晶、陈劲、刘进.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人工智能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3):63-70.
  [2] 克劳斯·施瓦布.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10.
  [3]褚君浩.迎接智能时代[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04):15-30.
  [4]李栋.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特质的新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8(09):87-95.
  [5]李丰.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人工智能能够取代艺术家吗?[J].现代哲学,2018(06):95-100.
  [6]余胜泉.人工智能教师的未来角色[J].开放教育研究,2018(01):16-28.
  [7]朱青生.艺术史在中国——论中国的艺术观念[J].文艺研究,2011(10):102-111.
  [8]侯长林.人工智能时代将呼唤灵性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06):1-6.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现如今的大文化环境发展过程中,国风因素被越来越多的国人设计师在其作品中体现出来,其中蕴含的深意是他们能够立足于山顶的重要的手段。基于以上的情况在艺术设计相关专业中进行相应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学习是十分值得的教育环节。  关 键 词: 中国画;水墨画;艺术设计;文化熏陶  一、艺术设计教育的现实状况  伴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审美的要求不断升级,由此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无限
摘 要: 一般的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存在公共性和素质教育無法兼顾的问题,部分高职院校开始将体验式学习理论融入到艺术教育工作的落实当中。在此种理论下的艺术教育不仅适合全员参与,还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兼顾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实验性的教学当中使用更容易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属于一种带有文化属性的艺术教育法。本文先简单阐述了体验式学习理论的概念,又分析了其在高职艺术教育当中使用的价值和特点,最终提出了两者融合
阅读圈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分组阅读活动,在国内英语阅读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笔者基于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尝试优化英语故事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圈模式,探索“双重角色”
摘 要: 在当前的高职教学中,校企合作是当下提出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学习的时候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推动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本文主要是分析了课程标准下影视动画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模式的探索,希望可以给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学习影视动画专业课程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路,从而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的能力。  关 键 词: 课程标准;影视动画专业;校企合作;育
摘 要: 壮锦作为广西地区极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发展已经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立足于在深入了解壮锦文化的基础上,将其融入中职美术课程研究中。实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教育发展的共同进步。  关 键 词: 壮锦;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课程  漫长的历史文明创造了壮族灿烂的民族文化,也使其拥有了完整的知识系统和价值体系。壮锦作为壮族丰富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壮锦技艺也作为国家级第一批
China embarks on the new journey toward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n 2021-2025,even though it has experieneed the severe challenges and pains caused by the pandemic.The unforgettable memories are remembered,and courage and experience gained for a fresh n
摘 要: 随着国家对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大力支持,中国航海博物馆文创产品目前已取得显著成绩。为更好发展文化创意产品体系,本文从目标受众、开发模式、IP授权等方面作出研究,促使文创产品体系更加完善的同时,文化创意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在以自主设计的基础上,聚焦产品研发打造,对藏品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文化创意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入“双增长”。  关 键 词: 中国航海博物馆;
摘 要: 廉政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从古时便有诗:“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现在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整个社会也一直在与贪污腐败势力作斗争。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在宣扬廉政的道路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存在着“贪污腐败”问题,这使得廉政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廉政漫画作为营造校园廉政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摘 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人们对于生活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品质。时代的发展使科学技术也在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既是生产的内在要求,也是为了能够满足人们对产品物质方面的追求,服务于人们的需求。从根本上来说,科学技术是对这个世界的探索,能够衍生新的产品,获得更多功能。而艺术是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人类将情感寄托于艺术,用艺术抒发并记录
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遵循“以话题为主线,以语言知识呈现与语言技能训练为辅线”的原则.在听、说、读、看、写五项语言技能当中,“写”是教与学的难点.本文以教科版小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