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生活智慧 彰显品德魅力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se4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地方,也是学生思想品德内化的过程,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感悟、并加以践行。这就要求教师一改传统教学中高高在上姿态,而是弯下身与学生平等对话,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学生共同成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是独特的个体,允许他们尝试,允许他们犯错,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生活。
  一、兴趣导入生活化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学习,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学习“我的一家人”一课时,先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人。小学生对自己的家人是非常熟悉的,对别人家里发生的事情也是很好奇的。一听讲故事,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来了,纷纷发言讲家中趣事。在介绍家人和听别人介绍的过程中,他们深深感受到了父母和家人的爱。在此基础上,我导入新课:“我的一家人”。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一框的内容:我的一家人。”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一同进入新课教学活动。另外,导入新课运用一些同学们所熟悉的生活中经常讨论的新鲜事例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景生活化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组织一些让学生多看、多做、多参与的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教学活动置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无形中淡化学生意识、学习意识,强化主体意识、生活意识,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之中去体验,去感受。
  例如,在学习“我和小伙伴”一课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列举一些近来和小伙伴发生的冲突,然后找出一个有代表性的讨论一下解决此类矛盾的方法,再把这个冲突及解决的办法用小品的方式进行表演。学生们在表演中展示了很多很实用的沟通方法。就这样,根据教材內容设置情景,设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明白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去与小伙伴沟通,架起理解的桥梁。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认知有展现的过程,行为实践有亲自体现的过程,这些过程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通过自己活动获得的感受是有血有肉的,是自己总结出来的认识,特别可信。
  三、灵活运用生活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突出课堂明理,课外导行。而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是思想政治课的活力。有时候,我要求同学们把课堂上所明白的道理以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例如,在教学“我为家人添欢乐”时,学生在课堂上明确了应该怎样去孝敬父母,为了让同学们知行统一,我个同学们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根据本科所学的知识回去制定一份孝敬父母的计划,按照这份计划落实到行动,并要求家长在一周后把他们的表现记录在成长档案中。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拓展了知识技能,丰富了生活经验。有时候,我也有目的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参观、收集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又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融为一体,使他们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成为真正的社会人。因此,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中得以焕发。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体验与创造,使他们能更好的懂得生活、品味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让思想品德课因为生活化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丰富多彩!
其他文献
对于高考作文,各种“技巧、捷径”满天飞,各种“套路、范文”大行其道。这些看似神秘的所谓“绝招”实则对作文的误解太深,误导太多,使考生太轻易地误入歧途。越是到备考的最后,越应该回归作文的真实,应该从作文的本质出发来认识作文,从作文的考查目的出发来把握作文,从作文的写作思维出发来操作作文,只有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应试作文,拿到可观的分数。 一、写好应试作文的思维规范  (一)快速审题,准确把握题意  
期刊
2016 年 9 月开始,全国中小学开始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语文统编新教材。入职以来的第二年就接触到了统编新教材,作为使用新教材的新人,不乏欣喜与自豪。在这一年半的教学实践中,可谓是思考与收获并存。  正如教研员陈菊飞老师在讲座中所提到的那样,新教材着重强调“三位一体”新的阅读教学体系。也就是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在这里,课外阅读成为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课内外阅读,强调
期刊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选择阅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为阅读伴随人的终身,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达到教育多元化  语文教学中所体现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无外乎爱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是新时代第一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既是对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牢牢把握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根本和灵魂,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独特优势,以党建工作新成效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段话道出了语言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在学生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知识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維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由此可见,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更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语言知识的积累来自哪里?无可厚非,语文课堂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期刊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培养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包括语言积累与运用、思维能力发展等,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等得到提升,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扎根课堂,要着重夯实语文基礎,抓好课堂教学,不断丰富语言积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  充分利用教材,凭借教材培养学生语文核心
期刊
隔著门板就隐约听见了琵琶、箫的声音,一看剧院舞台上,牡丹亭正好演到了精彩的部分:“小生那一处不寻访小姐来,却在这里!”  剧团里演小生的叶清恰对着杜十娘讲出这一名句来,老戏骨徐柳露出惊喜的表情来,念唱到:“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  叶清踏步上前,笑着对徐柳道:“小姐,咱爱煞你哩!”  徐柳一面走步,一面暗自出神,想叶清今日真不讨喜。台下观众那么少,他这么认真的演,自己都没办法偷懒了。她抬起头,
期刊
我的手一向是冰冷的,冷到任何一个人摸到我的手时都不禁皱眉,但是我不怕,我有一颗温暖的心就够了。可是,那一幕的场景却让我的心一层层地被冰雪覆盖。  夏天,天气热得空气都发生了偏折,仿佛一切都处在烈焰之中。  坐在车子中的我,被扑面而来的冷气安抚得竟不再烦闷。嘴里含着一支冰棒,耳里塞满了流行音乐,我转过头去看着窗外的人。行人都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急忙赶路,车子也比一般行进的速度快了很多。  车停了,红灯
期刊
“沉默是金”这话不错,但沉默不一定就是金,甚至是害,处理不好就会像“癌细胞”那样扩散,形成“集体冷漠症”。这种群体性的道德失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比个体的见死不救更可怕。试想,一人有难,你袖手旁观,我不愿出手,他见死不救,彼此影响,引来的将是更多的看客或笑客。若是班集体,没有正气,奋发优秀更无从谈起。  当下,我们班主任老师也会遇到部分学生对情感欠缺反应、迟钝、对人或事无兴趣、无责任感,不会关心人,不
期刊
人生,人的一生,总要为自己选择一个远方。也许通向远方的路上,荆棘密布,可一旦选择了,便只顾风雨兼程。  民国时的大师陈寅恪先生,他早年游历欧美十数年,每到一所大学,读完该读的书,旋即离开,却不曾为学位而攻读,而是博览群书,获取真知。回国后成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学术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先生之选择不在名与分,而是真正的学术!是的,既然这样选择了,就不必在意自己的远方是否符合大流,也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