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走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aa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 年 9 月开始,全国中小学开始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语文统编新教材。入职以来的第二年就接触到了统编新教材,作为使用新教材的新人,不乏欣喜与自豪。在这一年半的教学实践中,可谓是思考与收获并存。
  正如教研员陈菊飞老师在讲座中所提到的那样,新教材着重强调“三位一体”新的阅读教学体系。也就是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在这里,课外阅读成为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课内外阅读,强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不同的课型中,扮演好不同的角色。

一、课外阅读教学探索


  在最初的课外阅读教学中,我的课外阅读教学遵循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流于浅薄,仅仅停留在检查进度或兴趣引导上,不到位。所谓的读书活动,也只不过是写读书笔记,而学生往往会运用网络而抄读书笔记,为了任务而任务。有时变相成为应试的阅读指导,为学生提供的是一种缩水的“快餐式”的阅读,提炼阅读重点,直接填鸭式的告诉学生。一段时间下来,我越发的发现这样的阅读教学使得对名著阅读索然寡味,阅读效果可见一斑。
  在统编教材中,名著导读有了新面貌。名著导读穿插在第三、第六单元之后,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附录,而是成为教材中正式的教学内容,还增设了 “阅读方法指导、“专题探究”。推荐阅读量也有增加,每一次名著导读,除了重点推荐的一部名著,还以 “自主阅读推荐”的形式另外推荐两部名著。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已经纳入教学计划,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课时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我首先做到的是和学生一起阅读。我们学校每周有2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对于珍贵的20分钟,我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和学生一起阅读,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引导。同时,课外阅读作业的布置,不仅仅是对学生,也是对我自己,我会和学生同时阅读,并利用语文课的前10分钟进行随意的阅读交流,只有阅读过这本书,才能自如的与学生畅谈感想,也能带动学生阅读,让学生重视阅读作业。
  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单篇式的阅读教学与整部书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一)单篇式阅读教学。
  单篇式的阅读教学即对进入教材中的名著阅读课文进行精细的剖析,是“给例子”“给方法”,意在解决如何读好一本书或某一类书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读书方法,与名著导读中的“阅读方法指导”相结合。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环节来指导读书方法。
  1.学习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同时,还要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学会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
  2.《朝花夕拾》名著导读的“读书方法指导”指出,“读经典作品,会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带着个人的生活体验去读,你可能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由此,我结合学生的童年经历设计问题研读文章。如“小时候,你的爷爷奶奶有没有给你讲过稀奇古怪的故事?”,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便一个个回忆童年,课堂故事的交流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这之后让学生品析“美女蛇的故事”部分,便水到渠成,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我们需要带着自己人生感受和经验去读经典作品。
  (二)整部书的阅读教学。
  最重要的是整部書的阅读教学,在教学时,首先要注意提示学生可以将之前学习过的单篇阅读教学课中学得的方法,迁移运用到整部书的阅读中来。同时课程的设计重点把握两个关键词——兴趣和活动,即问题设计有“趣”以及设计促进学生自主阅读、体验、交流的活动,这两者应该是合二为一,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得以体现。就拿《西游记》的名著阅读教学为例,在教学这部名著时,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而这些教学活动,也是与《西游记》名著导读中的“专题探究”部分相契合。

二、写作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细读教材可以发现,统编教材体系让写作教学目标更明确,随文学习为主又各有年级侧重。七年级关注基础写作能力训练;八年级针对专项写作实践训练;九年级则是写作能力提升训练。从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态度开始,进而到如何写事、写人,再到思路、写法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具体的写作指导上,部编本比老教材更为详细,编排明显更具有系统性和计划性,指向性和目的性也更加明确,这也使得教师操作起来更有目的性,清楚了解不同年级作文教学的关注点是什么。
  就七年级写作教学而言,针对学生的写作现状,以及教材写作教学目标,即关注基础写作能力训练以及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态度,并结合学生作文写作的一般过程。可以以“专题式微型写作”为依托,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其他文献
意境是古诗词的核心与关键,是理解古诗词,体验作者情感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古诗词中人文资源教育意义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的中学古诗词教学中,普遍存在“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悟情感,齐背诵”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所蕴含的意境,无法深刻体悟到作者的浓浓情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  古诗词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为其运用了精炼的语言而达到了生动的意向,营造出作
期刊
早晨,阳光从窗户里钻了进来,恰好晒到了我。鸟儿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叫个没完,似乎在向我诉说着什么。我朦朦胧胧地睁开一只眼,记得有什么事要做,接着我腾地一下坐了起来——今天我要去博物馆畅游知识的海洋。  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石家庄进行游学,我们一个个十分激动,都在猜测着参观时的情景,有的认为很期待,有的认为很有趣,还有的认为这是一次梦寐以求的体验。  博物馆终于到了,这里真是应有尽有,我被眼前的展品惊到了
期刊
书是人类文明的源泉,读书可以使人进步,读书可以使人明智。高尔基曾经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人们所学的大量知识,并不都是亲自实践所得来的,一部分的知识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所得到的,大部分的知识来自于书籍。读书使人开阔了视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大部分是从课本中来的,为适应社会的发展,作为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读书,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
期刊
6月18日,我要去参加县中学生毛笔书法比赛。今天老师叫我先去练习一番,争取比赛有个好成绩。  不知为什么,今年雨水特别多,天空每天愁眉苦脸的。撑着伞到了老师家里,老师就先让我练一幅行书作品《枫桥夜泊》。《枫桥夜泊》是唐代张继写的,描述张继离乡时,船泊在姑苏附近的寒山寺时的思乡情感。  老师说明了参赛作品的要求后,我就开始练习字帖,寻找感觉。但我面临着一个问题,写了一年多的隶书,突然让我改练行书,似
期刊
的这样一个男生,他生性聪明,智力水平较好。但在近一段时间,这个男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放学后不回家,四处游荡。晚上,他往往约几个同学到电影院看电影、玩游戏机、打台球等。上课时困得睁不开眼,不能集中精神听讲;课后,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或抄同学的。集体有活动也不参加,教师进行说服教育,就摆出一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架势,学习成绩急剧下滑。同学们见这个男生这样都敬而远之,渐渐地,他开始逃学,拣垃圾卖钱买酒、食物
期刊
我是一支刚生产出的中性笔,修长直挺,身披一件黑色金属外衣,精神地站在柜台里。每个经过我面前的人,都会收住脚步多看我几眼。  没过多久,你哼着小曲来到我身边,突然向我咧嘴而笑,腮边露出深深的酒窝,黑色眼镜框里面的眼睛立马咪成一条线。好一个阳光少年!  你用胖嘟嘟的手把我从柜台里抽出,紧紧握住我。恍惚间,我看见你右手食指一侧,有一个小小的隆起的茧,静静地匍匐着。  离开商店时,你买了一盒替芯和一大堆辅
期刊
桌上作业本越叠越高,手中的笔渐渐没了墨水。旁边的同学在奋笔疾书,而我,渐渐失去了耐心。如果当初选择那条路,一切就会变得不一样吧!  往事一一涌上心头,初中军训时,穿着那宽大的迷彩服,站在烈日里,汗水从脸颊流下,竟浸湿了衣领。心中无限悲苦,真想找人倾诉。拍拍走在前方同学的肩,转过头的,却并不是我想见的那张脸。我惊觉,小学最好的伙伴,已赴他乡,走了一條我没有选择的路——上国际学校,出国求学。当初,我俩
期刊
文言文教学如何才能高效呢?有幸观摩了一节古诗文阅读课——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应该说,教师的设计思路流畅,学生有读有品,看不出有多少纰漏。然而,听了教研室的两位专家教研员的中肯评课,方茅塞顿开。  語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往往先自己设定了一个框子或套子,然后千方百计地把学生诱引到其中,去解决事先设计好的几个问题,紧锣密鼓地得出所谓的答案或结论,也就算是皆大欢喜,大功告成。殊不知,这样的语文
期刊
“开卷有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的确,“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因为每一门学问都是从阅读开始的”。“在现代社会,阅读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能力,因为几乎所有的现代信息都要通过阅读来获取。尽管计算机已十分普及,阅读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与策略研究报告》表明:美国儿童在4岁后进入独立的自主性的大量阅读阶段,而中国
期刊
对于高考作文,各种“技巧、捷径”满天飞,各种“套路、范文”大行其道。这些看似神秘的所谓“绝招”实则对作文的误解太深,误导太多,使考生太轻易地误入歧途。越是到备考的最后,越应该回归作文的真实,应该从作文的本质出发来认识作文,从作文的考查目的出发来把握作文,从作文的写作思维出发来操作作文,只有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应试作文,拿到可观的分数。 一、写好应试作文的思维规范  (一)快速审题,准确把握题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