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探

来源 :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4o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属性、课程模式、教学设计、课程发展趋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几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初探,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问题    对策    必要性
  1    引言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的深入、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面临的学业、择业、情感等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疾患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比例有所上升,心理问题已经明显影响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大学生对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也表现出强烈的愿望,迫切需要学校能够给予心理健康指导。
  如何开展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广大教师所面临和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课程改革,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改革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正确认识和理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用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同时,认识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困境、对策及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对正确开设这门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显得至关重要。
  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
  2.1    课程属性
  “心理健康”作為一项教育内容被提出来,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1)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使学生获得心理体验的课程——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2)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促进个人成长的课程。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3)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本位的课程。现代教育要求坚持“主体教育观”和“个性发展观”,心理健康教育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把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目标。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课程。
  2.2    课程模式
  根据三种不同形式的分类,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模式分别为:
  2.2.1    以“学科”为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为两种类型:一是 把“心理素质或心理品质”所包含的内容作为构建课程的主线,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功能;二是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根据心理学知识的逻辑体系组织为学科,以心理学知识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按照心理学知识的逻辑体系进行课程组织。
  2.2.2    以“经验”为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为三种形式:1.“活动课”形式,即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正式的活动课来对待而且纳入课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现、充分活动,在活动中进行心理训练,从而增加学生的心理体验;2.“心理活动”形式,即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心理系列活动;3.“心理训练”形式,即有些学校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如磨难训练、生存训练、心理拓展训练等。
  2.2.3    以“问题”为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为三种形式:1.辅导形式,即教师根据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或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辅导;2.咨询形式,即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负责心理咨询的人员对来访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这种形式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功能和治疗功能;3.自助形式,即针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组织学生自学或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自学、互助的过程中提高心理素质。
  2.3    课程设计
  教学设计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及评价学习结果的整个过程。在教育界,教学设计模式主要有三大类: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行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人格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然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说,应当采取兼容并蓄的教学设计。
  2.4     课程的发展趋势
  1.心理健康教育是“问题 - 经验 - 学科三位一体的综合课程”。2.心理健康教育是“核心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综合。“核心课程”是指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共同学问或普通教育。“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年级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选修课程”是指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容许学生选择的课程。3.心理健康教育是“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综合。“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正式课程。“隐性课程”是指对学生的认知、心理、人生观、价值观、态度等产生影响的各种学习环境。4.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各种教育活动、教育工作的综合。除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以外,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之中。5.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的综合。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6.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共同的教育行为。近年来,许多学校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多种形式的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等,但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已成为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3.1.1    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定位不准。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其自我期待值高,成长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但由于青年期是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相对于人生发展的其他阶段,这一时期心理波动大,心理冲突多,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差,心理问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高校应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来抓。
  3.1.2    误将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简单化,重诊治,轻预防、发展。当前,不少高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问题上,普遍存在偏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把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当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或重点。这种片面的认识,使不少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简单化,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成长需要。
  3.1.3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匮乏,力量单薄,良莠不齐。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对从业人员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我国目前在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主要有心理学、德育、医务工作者以及学生管理人员。德育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步、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尽管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密切的联系,但心理问题毕竟不同于思想道德问题。因此,如果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及教育,是不能很好地解决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3.2    解决问题的对策
  3.2.1    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注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自觉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管理及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注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强调其“科学性”,首先要求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以科学的态度,按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发展特点开展活动;“有效性”是指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避免形式主义。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遵循一般的教育规律,又要考虑个体差异,按学生的发展特点,有的放矢的设计、开展及实施,避免急功近利、形式主义。
  3.2.2    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个体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思想品德的产生、发展及变化都会受到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良好的思想品质又是塑造个体健康心理的基础。个体的心理发展必然要受主体认识、思想的影响和指导。
  3.2.3    加强心理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规范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人员的资格认证体系,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沿着专业化、规范化的轨道发展。加强专职人员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及兼职人员的培训,加强学生社团的教育,通过学生社团、朋辈教育,可以在学生与学校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3.2.4    加強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保障。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另一方面,最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所有学生成长发展的总体目标。
  总之,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建立负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专门机构,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从这几方面关注课程建设。
  4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4.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符合时代的要求,满足大学生群体的需要。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使大学生处在焦虑的集体无意识状态中。这样的状况要求每一个人,特别是青年学生要学习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渴望得到系统的心理学知识,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非常适合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需要,而这样的目标最容易通过课堂教学达到。
  4.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符合青年个人成长和学习的特点。大学教育应该是“全人”的教育,不但要有专业技能的教育,更要有人格、心理品质的培养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在最大程度上帮助青年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4.3    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不足以完成该课程的使命。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停留在心理辅导与治疗阶段。在心理健康教育上曾出现将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替代心理健康教育课课堂教学的倾向。其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仅是有兴趣的少数学生能够接受此教育,大多数专注技能或学科学习的学生,无暇顾及心理健康教育科目的学习,学生的受益人数有限。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为大学的基础性课程,有着深远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玲玲,郭兰,吴颖,殷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7(4):162-164.
  [2]刘利民,李逸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特性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3(4):9-10.   [3]杨秀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初探[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5(4):78-80.
  [4]王希永.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简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增刊.
  [5]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Z].1999年8月13日.
  [6]吴晓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J].阴山学刊,2009,22(2):126-128.
  [7]赵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4).
  [8]李忠艳.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9]牛芃,陈春萍.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17(6):137-139.
  [10]申继亮,彭华茂.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1):14-20.
  [11]卢勤.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J].德育论坛,2010(5):114-117.
  [12]徐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心理教育,2009(9).
  [13]王春娜,金鹏.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体系探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31-33.
  [14]衛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J].合肥学院学报,2004(6): 71-75.
  [15]吕新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5(9): 99-10.
  [16]钟岩,钟新文.加强高校课程体系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现代教育科学, 2003(1): 92-93.
  [17]曹成刚.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J].教育探索, 2004(6): 23-25.
  [18]周飞生.改进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J].课程·教材·教法, 2001(12): 55-58.
  [19]董晓星,陈家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 2004(6): 24-26.
  [20]陈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5): 102-105.
  责任编辑 刘晓露
其他文献
摘 要:泰语中的kaan2是前缀但也具有类词缀的特点。kaan2的分布情况主要是位于动词、名词其中二者都以kaan2作为动词前缀时,其语义已经虚化,整个词语是动词词根的本义,主要功能是使动词名物化;kaan2作为名词前缀时,语义没有完全虚化,具有类词缀的特点,整个词语产生一个包含kaan2本义的新含义。  关键词:名物化 词缀 分布 语义虚化  1 问题的提出  泰语中有两个前缀kaan2
期刊
摘 要:随着缅甸华文教育的不断发展,缅甸师范类毕业生的教育实践质量问题成了师范院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育见习、实习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只有通过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真正把提高教学实践的质量落到实处。  关键词:云华师范生 教育教学 实践能力  见习、实习是缅甸云华师范学院师范部二年级学生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院的统一安排下,利用一年的时间,有组织、有目的地先到基础部进行教学观摩,之后又
期刊
摘要:普通高校培养秘书人才的核心在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秘书知识技能大赛突出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对秘书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一种检测。本文主要结合秘书知识技能大赛,探究其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 秘书 知识技能大赛 职业素养 提升  自2008 年以来,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持续举办,并呈现出多家并举的局面。除全国性比赛外,区域性比赛(即省级比赛)、校内比
期刊
摘要:学习倦怠是一种消极的学习心理。五年制高职学生存在学习倦怠问题,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业水平。分析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及对策,以在教育实践中努力解决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最终使学生成为合格、好用的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学生 学习倦怠 原因 对策  学习倦怠是一种消极的学习心理,指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1],表现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低落情
期刊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技工院校教育的主要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得到了普及和应用。但是,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利弊并存。本文将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分别论述多媒体运用于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给技工院校
期刊
摘要:民办幼儿教师是关系民办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因素,其生存状态直接影响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影响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和发展。由于幼儿民办园所处地域的经济发展等各方面条件参差不齐,导致当前民办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存在不少突出问题。本研究通过访谈法和问卷法对民办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进行研究,揭示民办幼儿教师的真实生存现状,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提出实际可行的方案,促进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大学生中开展防范宗教渗透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项迫切又重要的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防范宗教渗透教育的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宣传灌输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对于防范高校宗教渗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宗教渗透 大学生  1 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对于防范宗教渗透的意义  1.1 是对大学生进行宗教教育的主渠道 
期刊
摘 要:“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近年来,该课程进行了全面教学改革,以发展学生能力为本构建教学目标,以促进幼儿语言全面发展为宗旨整合教学内容,以强化学生反思、实践能力为主线改革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优化考核方式,從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反思实践能力。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教学改革 反思实践能力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期刊
摘要:199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完成了《数字化生存》的写作。25年后的今天,书中他大胆预言的未来数字科技都已成为现实。在这个最好的时代,我们享受着数字智能带给我们的完美体验。但同时,智能生活的繁荣也引发我们的深思,数字信息以爆炸式增长,技术变革的周期愈来愈短,未来的人工智能会发展到何种境地?与电子脑相对的人脑在未来又会有何种升级?  关键词:数字化生存 人工智能 信息社会 人脑 单
期刊
摘要: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学前儿童许多知识和习惯都是从家庭里学习的,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学前教育能够带给学生的帮助只是一部分,无法弥补家庭环境带给学生的影响,所以家庭关系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注意营造合适的家庭关系,引导学前儿童健康成长,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认知。本文主要是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家庭的关系来展开论述的,旨在进一步推动学前儿童的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