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义务教育开始普及,高等教育也逐渐大众化。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在对大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强化对其价值观的干预及指导。我国台湾地区高校以通识教育为载体,在传统文化教育中不断强化对受教者的价值观渗透,引导大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在德育教育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文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为研究视角,针对台湾高校通识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中价值观教育的启示展开论述,旨在促进我国高校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台湾高校;通识教育;大学生价值观
中华民族历经千载悠悠岁月和风雨洗礼,形成了绚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体系,凝结了华夏儿女的智慧与汗水,是炎黄子孙价值诉求的集中诠释。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已经成为教育世界发展过程中普遍关注的话题。我国台湾地区在实施高等教育过程中,以通识教育为载体,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将价值观教育、审美观教育、道德教育等有机整合在一起,有力地提升了受教者的综合人文素养,对于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起了关键性作用,对大陆地区高等教育的继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所以笔者试图通过对台湾高校通识教育中相关学生价值观渗透的方式进行探讨,在其中寻求有利于大陆地区将传统文化教育有效融入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方式。
一、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融入价值观教育案例解析
中国台湾地区在实践高等教育过程中,利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主要资源,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实现了对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有力引导,在实践中主要是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社会科学进行深度的整合,并建立了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督促教学实践活动的进行,现以台湾大学、宜兰大学为例进行分析:
1.台湾大学
台湾大学是台湾地区最早引进通识教育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的高校之一,经过学校领导、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现阶段已经打造出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其中人文通识是典型代表,“荀子甲上”是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现代教育实践中的典范,在台湾大学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台湾地区高等教育中影响比较深远,在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反馈效果。“荀子甲上”这门课程,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执教,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却不是单纯地引入了历史、文学等内容,而是将自然理论、人性本恶理论、政治论等融为一体。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荀子的思想进行全面的剖析与研究,根本的教学目的是保证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荀子人定胜天的思想,将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日后工作实践中的依赖心理消除,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思想观念,消除学生在全球化语境中沉迷“心魔”的不良价值观,最终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2.宜兰大学
宜兰大学配合宜兰县政府发展无污染科技产业,在课程体系设计上有效地融入了通识教育理念,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人间佛教”这门课程,由社会科学教育中心的教师对这门课程进行集中授课。宜兰大学将“人间佛教”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发展是迅猛的,学生的思想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开设这门课程就是保证学生心灵得到净化,时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同时能够对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认知。“人间佛教”这一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解释佛教的基本思想,了解佛教价值诉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主要利用讲演和探讨的范式进行。
二、透视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实践通识教育对传统文化有效融入的特征
1.发扬传统文化优良传统,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对台湾大学“荀子甲上”和宜兰大学“人间佛教”两门课程进行分析可知,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通识教育中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是集中在了价值观教育这一节点上,同时台湾地区在落实对学生价值观教育实践中将全球化这一背景进行了集中考虑,明确认知全球化语境下学生价值观变化的方向以及思想的形态,梳理出其中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观念养成的因素。在实践教育的过程中,不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集中利用讨论、演讲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得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探究的方式对传统文化中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观念进行解析,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思想品德教育方式得到了创新发展,能促进学生思想觉悟的提升。
2.议古论今,整合传统与时代价值诉求
在台湾高校中实施的通识教育模式并不是将传统文化作为德育的全部,而是整合精华,对其中的思想精髓进行集中且具有深度的挖掘,整理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特质,满足现代大学生思维模式的价值诉求,保证传统中最好的思想能够为今所用,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在挖掘过程中并不是将传统与现代进行了割裂,而是将二者融为一体,以传承和创新的理念作为指导,寻求传统与现代相辅相成、同气连枝的发展模式,致力于打造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态势,进而发挥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价值。
3.不言而喻,全面渗透德育思想
台湾高校实施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并没有将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内容明确地纳入教学内容中,但是在实践中所实现的终极目标不言而喻都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思想觉悟。例如“荀子甲上”这门课程,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并不是将荀子的思想进行集中解说,使学生了解“人定胜天”的思想体系,而是采取一种迂回的方式启发和引导学生对荀子的思想展开研究,最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感受荀子的思想特质,感受现代社会依然需要进行努力奋斗,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起到对学生价值观构建过程进行引导和干预的作用。由此可见,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不是将德育时刻挂在嘴边,而是要将德育有效地整合在教学全过程中,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为学生提供精神食粮。
4.传承与创新并进,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思想内涵
第一,对于传统文化采取块状分析的方式,使得课程丰满自如,且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如在“荀子甲上”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認真的梳理,使课程被有效地划分为自然理论、政治理论等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是一个教学主题,此种教学方式能够将枯燥的传统文化进行分段式学习,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以不同的视角干预学生的发展,对于思想不尽相同的学生能够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集中呈现出了人文关怀的特征。 第二,在实施通识教育过程中,涉及的领域是多样化的,如宜兰大学“人间佛教”这一课程就将佛教思想作为主要研究视角。由于佛教对于德育教育一直以来没有进行充分挖掘,使得教学中很多思想具有新颖性,而且留给学生思考和研究的空间非常大,有利于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研究。可以传承与创新是台湾通识教育体系的又一特征。
三、台湾高校通识教育对大陆地区高等教育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1.注重全球化语境,满足大学生价值诉求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全球化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语境中,学生的思想是动态性和多元化的,所以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知和了解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诉求。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同时能够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研究与探讨,最终实现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2.充分利用传统美德,启发学生构建正确价值观体系
在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展开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不能表现出过于明确的目的性,需要借鉴台湾地区通识教育课程中的成功经验,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发挥聪明才智,跟随教师的思路展开研究与探讨,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多元化发展的时代特征,保证课程设置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诉求,对每一类学生的价值观构建都产生重要的影响,最终达到传统文化教学的目的。
3.价值观教育教学方式多元化发展
在利用传统文化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大陆地区一般采取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例如,吉林师范大学针对师范类学生进行“弟子规”的教育,根本意图是提升师范类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水平。但是,在教学中学校是通过硬性要求学生背诵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对于很多学生是一种负担,但是迫于压力必须背诵,在一定程度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普遍流于形式。由此可见,在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一味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借鉴台湾高校通识教育中的多元化教学方式进行,如探究式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发挥引导作用,学生通过自主讨论,分析探究其中的思想内涵,最后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动态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应该进一步强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干预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需求,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有效路径。笔者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能够使教育相关部门、高校领导者和决策者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台湾地区通识教育形成深刻的认识,进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将传统文化、价值观、审美观、金钱观等有利于大学生综合人文素养提升的多元性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大批人才。
参考文献:
[1]邱容机,王松良.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体系及其人才培养目标演變及其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157-161.
[2]孙正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述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6(9):106-109.
[3]张嵘.台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7(1):64-68.
[4]赵君尧.台湾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有益启示[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4(5):100-105.
[5]张明.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特色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5,2(9):171-175.
[6]赵君尧.台湾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启示[J].职大学报,2010,101(2):35-42.
[7]申亮.高校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及其实现途径[J].武术研究,2016,5(3):20-25.
关键词:台湾高校;通识教育;大学生价值观
中华民族历经千载悠悠岁月和风雨洗礼,形成了绚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体系,凝结了华夏儿女的智慧与汗水,是炎黄子孙价值诉求的集中诠释。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已经成为教育世界发展过程中普遍关注的话题。我国台湾地区在实施高等教育过程中,以通识教育为载体,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将价值观教育、审美观教育、道德教育等有机整合在一起,有力地提升了受教者的综合人文素养,对于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起了关键性作用,对大陆地区高等教育的继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所以笔者试图通过对台湾高校通识教育中相关学生价值观渗透的方式进行探讨,在其中寻求有利于大陆地区将传统文化教育有效融入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方式。
一、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融入价值观教育案例解析
中国台湾地区在实践高等教育过程中,利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主要资源,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实现了对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有力引导,在实践中主要是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社会科学进行深度的整合,并建立了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督促教学实践活动的进行,现以台湾大学、宜兰大学为例进行分析:
1.台湾大学
台湾大学是台湾地区最早引进通识教育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的高校之一,经过学校领导、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现阶段已经打造出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其中人文通识是典型代表,“荀子甲上”是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现代教育实践中的典范,在台湾大学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台湾地区高等教育中影响比较深远,在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反馈效果。“荀子甲上”这门课程,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执教,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却不是单纯地引入了历史、文学等内容,而是将自然理论、人性本恶理论、政治论等融为一体。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荀子的思想进行全面的剖析与研究,根本的教学目的是保证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荀子人定胜天的思想,将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日后工作实践中的依赖心理消除,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思想观念,消除学生在全球化语境中沉迷“心魔”的不良价值观,最终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2.宜兰大学
宜兰大学配合宜兰县政府发展无污染科技产业,在课程体系设计上有效地融入了通识教育理念,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人间佛教”这门课程,由社会科学教育中心的教师对这门课程进行集中授课。宜兰大学将“人间佛教”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发展是迅猛的,学生的思想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开设这门课程就是保证学生心灵得到净化,时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同时能够对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认知。“人间佛教”这一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解释佛教的基本思想,了解佛教价值诉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主要利用讲演和探讨的范式进行。
二、透视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实践通识教育对传统文化有效融入的特征
1.发扬传统文化优良传统,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对台湾大学“荀子甲上”和宜兰大学“人间佛教”两门课程进行分析可知,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通识教育中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是集中在了价值观教育这一节点上,同时台湾地区在落实对学生价值观教育实践中将全球化这一背景进行了集中考虑,明确认知全球化语境下学生价值观变化的方向以及思想的形态,梳理出其中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观念养成的因素。在实践教育的过程中,不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集中利用讨论、演讲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得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探究的方式对传统文化中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观念进行解析,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思想品德教育方式得到了创新发展,能促进学生思想觉悟的提升。
2.议古论今,整合传统与时代价值诉求
在台湾高校中实施的通识教育模式并不是将传统文化作为德育的全部,而是整合精华,对其中的思想精髓进行集中且具有深度的挖掘,整理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特质,满足现代大学生思维模式的价值诉求,保证传统中最好的思想能够为今所用,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在挖掘过程中并不是将传统与现代进行了割裂,而是将二者融为一体,以传承和创新的理念作为指导,寻求传统与现代相辅相成、同气连枝的发展模式,致力于打造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态势,进而发挥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价值。
3.不言而喻,全面渗透德育思想
台湾高校实施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并没有将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内容明确地纳入教学内容中,但是在实践中所实现的终极目标不言而喻都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思想觉悟。例如“荀子甲上”这门课程,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并不是将荀子的思想进行集中解说,使学生了解“人定胜天”的思想体系,而是采取一种迂回的方式启发和引导学生对荀子的思想展开研究,最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感受荀子的思想特质,感受现代社会依然需要进行努力奋斗,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起到对学生价值观构建过程进行引导和干预的作用。由此可见,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不是将德育时刻挂在嘴边,而是要将德育有效地整合在教学全过程中,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为学生提供精神食粮。
4.传承与创新并进,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思想内涵
第一,对于传统文化采取块状分析的方式,使得课程丰满自如,且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如在“荀子甲上”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認真的梳理,使课程被有效地划分为自然理论、政治理论等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是一个教学主题,此种教学方式能够将枯燥的传统文化进行分段式学习,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以不同的视角干预学生的发展,对于思想不尽相同的学生能够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集中呈现出了人文关怀的特征。 第二,在实施通识教育过程中,涉及的领域是多样化的,如宜兰大学“人间佛教”这一课程就将佛教思想作为主要研究视角。由于佛教对于德育教育一直以来没有进行充分挖掘,使得教学中很多思想具有新颖性,而且留给学生思考和研究的空间非常大,有利于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研究。可以传承与创新是台湾通识教育体系的又一特征。
三、台湾高校通识教育对大陆地区高等教育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1.注重全球化语境,满足大学生价值诉求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全球化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语境中,学生的思想是动态性和多元化的,所以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知和了解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诉求。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同时能够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研究与探讨,最终实现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2.充分利用传统美德,启发学生构建正确价值观体系
在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展开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不能表现出过于明确的目的性,需要借鉴台湾地区通识教育课程中的成功经验,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发挥聪明才智,跟随教师的思路展开研究与探讨,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多元化发展的时代特征,保证课程设置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诉求,对每一类学生的价值观构建都产生重要的影响,最终达到传统文化教学的目的。
3.价值观教育教学方式多元化发展
在利用传统文化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大陆地区一般采取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例如,吉林师范大学针对师范类学生进行“弟子规”的教育,根本意图是提升师范类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水平。但是,在教学中学校是通过硬性要求学生背诵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对于很多学生是一种负担,但是迫于压力必须背诵,在一定程度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普遍流于形式。由此可见,在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一味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借鉴台湾高校通识教育中的多元化教学方式进行,如探究式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发挥引导作用,学生通过自主讨论,分析探究其中的思想内涵,最后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动态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应该进一步强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干预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需求,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有效路径。笔者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能够使教育相关部门、高校领导者和决策者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台湾地区通识教育形成深刻的认识,进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将传统文化、价值观、审美观、金钱观等有利于大学生综合人文素养提升的多元性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大批人才。
参考文献:
[1]邱容机,王松良.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体系及其人才培养目标演變及其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157-161.
[2]孙正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述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6(9):106-109.
[3]张嵘.台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7(1):64-68.
[4]赵君尧.台湾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有益启示[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4(5):100-105.
[5]张明.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特色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5,2(9):171-175.
[6]赵君尧.台湾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启示[J].职大学报,2010,101(2):35-42.
[7]申亮.高校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及其实现途径[J].武术研究,2016,5(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