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转变实践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和时间的不断推进,中国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而教育也受到了日益变化的科技发展影响。在这样的影响之下,中国的人才培养方式也不同于以往,除了提高学生的文化专业成绩,还更加注重培养综合性的学科人才,希望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育工作的时候,不仅仅给予学生智力方面的培养,还能够给予学生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培养。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就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观念。文章从这样的教育观念出发,展开讨论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当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转变;实践
  一、 引言
  有关语文核心素养的界定,从狭义上来讲,就是学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逐渐形成一定能力,并且最终创造出具有语文学科特性的成就。从广义上来看,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就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基础之上,在教育创新实践的过程当中,寻找新的突破和变革。从以上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结论来看,教师在现当代的语文教育工作当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任务,首先就要让学生在学习了相应的语文知识之后,能够独立创造出一些具备语文学科特征的成就。其次,教师的语文教育工作开展,同样离不开中华优秀文化的传递,通过这种文化元素的传递,完成中华文化的延续创新使命。文章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转变研究,就紧紧围绕着这两个中心任务开展。
  二、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主要局限性分析
  (一)对文章的浅层内容过度解读
  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工作的时候,都会把教学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对于阅读文本的内容也会进行深度的挖掘。但是笔者之所以把一部分教师的这种教学行为称之为“对文章表层内容过度解读”,就是因为通过具体的教育实践情况来看,部分语文教师进行深度挖掘的往往不是文章的内涵或者文章延伸的其他内容,而是文章的写作技巧,也就是学生在未来的语文应试当中可能会运用到的解题方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语文阅读篇目当中的课后习题主要有:第一,文中说,百草园似乎“确凿生长着许多野草”,但却是作者童年时的乐园,乐园之“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二,尝试用一两个词语,描绘在百草园内的生活。第三,有人说文中美女蛇的故事和文章内容无关,可以删除,针对这个说法,你是怎样的看法?大部分语文教师在进行这篇阅读文本教学的时候,都会根据课后习题的设问,逐渐推进课程教学进度。针对第1个问题,教师主要会引导学生去梳理本篇文章的结构,第3个问题,就涉及了对文本描写的挖掘。这时候,有一部分语文教师就会让学生通篇寻找文章当中,关于描写百草园之乐的内容,还会对“确凿生长着许多野草”这句话进行深度的剖析和解读。第3个问题,是一个相对开放的问题,不论学生本着怎样的态度,只要能够言之成理即可。针对这一个问题,教师也不会过度深入地分析。那么最后来总结教师针对这篇内容的教学思路,主要是把重点放在了对百草园之“乐”描写内容的寻找,还会从描写方法、作者情感等方面来概括这些乐趣,解读作者认为记忆中的百草园似乎确凿生长着许多野草,但作者仍然认为百草园是自己童年时的乐园,这主要涉及的是本篇文章作者思想感情的解读。最后就不难发现,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总是把重点放在文章描写方法的总结和梳理、作者思想感情的挖掘等方面,像这样来划分教学重点,事实上是有非常强的目的性的。文章的描写方法、思想感情的概括,是学生在进行语文测试时,阅读文本当中经常考到的问题,只要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得当,经过反复的训练和强调之后,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一套固定的答题模板。这就是笔者为什么认为,传统的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总是对表层内容过度解读的原因所在。教师总是呈现出简要概述文章和作者背景、细致梳理文章写作手法、挖掘作者的思想感情、粗略练习开放性题目这种教学习惯。也就是说,教材选定的内容是什么?教师最终教给学生的就是什么,并没有过多的课外延展,也不是非常注重挖掘文章背后的历史事实,大多数时候学生学到的都是一些在语文考试当中可能会运用到的解题技巧。
  (二)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很少受到重视
  前文當中分析到,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都会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方面。部分语文教师仍然延续这种教学惯性思维,是因为中国以文化课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正是因为这种衡量标准,导致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首先面临的压力就是提升学生考试成绩的压力,因此严苛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常常迫不得已地去扮演教学工作独裁者的角色,对学生采取的教学安排,常常具备一定的强制性。在这种不平衡的师生关系当中,学生在学习当中并非主体,而是转变成了学习客体。
  三、 如何改变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扩展语文课堂教学知识面,避免表面化内容的过度解读
  如果一直延续以往的语文教学方式,总是强调学生语文应试能力的培养,那么最后能达到的教学成果,也仅仅是完成核心素养培养当中,让学生通过语文学科学习之后,获得一定具有语文学科性质的成就。简单来讲,就是在语文测试当中获得相对可观的成绩。然而在文章一开始,笔者就已经分析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应当肩负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历史使命。教师要争取在完成文化传承历史使命的基础之上,追求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和突破。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以往过度解读表面化内容的教学惯性,尝试扩展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面。还是以前面提到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深度挖掘的,其实不只是这篇文章的内涵,以及作者在这篇文章当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只要是涉及鲁迅作品,大多数时候都是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因此,教师可以对鲁迅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深度挖掘,学生对鲁迅先生所处的历史背景有一个细致深入的了解之后,不论再遇到鲁迅先生所写的哪一篇文章,都能够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出发,来剖析出鲁迅先生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挖掘文章所表达的内涵,从这些文章当中汲取民族精神的优秀元素,教师也就完成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任务。这样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从历史观念方面,来解读不同的阅读文本,这要比在不同的文章当中一遍遍地梳理文章描写手法,剖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要高效得多。   (二)增强不同语文教学内容之间的粘性
  仅仅只包含某一方面能力的教学,是不能称之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的。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应当兼顾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词语储备量、语言表达能力、作文能力等。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时候,也要增强这些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粘性,以某一方面的内容训练,延伸到其他能力的培养。就拿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来进行说明,每一篇语文阅读,事实上都可以看作是某一历史阶段特定作者所写的一篇作文,可以将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连接。就比如朱自清的《春》,这是一篇在写景方面具备独特代表性的散文,作者在进行这篇散文创作的时候,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运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让读者能够通过多层次、多方面的感官来了解文章中所描写的景象。另外在文章的结构方面,也选择了整体连贯的结构方法:第一部分是盼春,第二部分是绘春,第三部分是颂春,总的来看,所采取的是总—分—总的文章结构手法。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了文章所运用到的描写手法、结构手法,以及作者的抒情方式等内容之后,不能止步于此。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运用在本篇文章当中学到的修辞手法、文章结构手法、抒情方式等,进行一篇散文的训练写作。这样一来,从修辞手法剖析方面,学生感受到了本篇散文的美感,体会到了文学艺术之美;从具体的作文训练实操来看,学生学会了应用修辞手法、文章结构方式、抒情方式等,并且能够将所学到的这些技能,运用到具体的文章写作过程当中,最终把这种技能转化为自身的语文能力。最终,教师针对这一篇阅读文本展开的教学活动,所获得的教学价值也就更大。关于将不同语文教学内容的粘性增强,还有诸多案例,在此不多做赘述。简单来讲,语文教师一定要学会把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在教学实践活动当中,要积极思考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训练与其他方面的能力有共同点,然后再尝试由主体a延伸到主体b进行教学。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国教育形势发生变化这一背景之下,无论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和实践,有多少新型的课程教学方式涌现,教师在进行教育改革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到底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应该包含哪些方面,并且要紧紧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承担的两方面责任。一方面糾正曾经的教学惯性思维,力求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之内,接触到更加广泛的知识面。在教学工作开展的时候,还要注重增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提高不同语文教学模块的粘性,让学生形成综合性的语文能力。只有兼具语文学科能力传导,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的语文教学活动,才能够说是真正达到了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吴学慧.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考试周刊,2017(14):27.
  [2]潘振起.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与课堂教学改革[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2):110.
  [3]雷建运.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7(7):51-52.
  [4]莫维.务课堂教学之本 生核心素养之道——浅谈如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基础教育参考,2017(1):48-50.
  作者简介:
  冯金改,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枝阳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知识水平,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养,高中语文教学对于任何一名学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
摘 要: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都需要学习的学科。小学作为教育系统的基础阶段,语文的主要教育作用是培养学生识字认字能力、口语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等,并且语文教材内容很多都具有德育教育价值,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将语文作为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并保证教育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
摘 要:如今,中国科技发展迅猛,出现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多媒体受到广泛教师的欢迎,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现在国家更重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增加高考语文学科的难度,所以,教师更要重视新型教学手段的应用,在课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提升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质量。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关键
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小学时期是做好英语学习基础、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可以发现,英语能力的好坏将是以后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甚至工作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将
摘 要:品德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存在的根本,是个人发展必不可少的品质。良好的品德有助于个体对自身的约束和克制,也有助于个体形成正确看待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尤其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对其进行培养的核心不只是教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其培养成一个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因此,在品德教育全面开展的今天,将品德教育引入小学作文写作教学之中,通过教学生写作让学生体悟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对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德育和心理健康摆在了重要的地位,作为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要想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这就需要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创设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环境,采用生活化模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处于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充分的将知识进行吸收和
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最常见题型是应用题,应用题属于综合的考试题型,因此,学生们在学习应用题时会遇到一些困难.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没有成熟,很多学生对一些未知的事物
看似简单的一个字,在人们阅读欣赏古代诗词之时如果做出错误的解释,就会影响到对诗意本身的理解.而且像这样的语词人们很容易因熟悉而忽视,因忽视而误解.张相先生在其《诗词
在新课程改革下,新高考考纲的变革下,作为一线高中语文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的同时,也为高效